课件36张PPT。曹植的《七步诗》反映的是什么样的兄弟关系?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它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演变出许多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刘义庆撰。
刘义庆:彭城人(今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南朝宋文学家,世袭临川王。故事欣赏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三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 由于其书艺超群,历来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或尊称为“小圣”。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洛神赋》王徽之《新月帖》王氏书法馆 兄弟俩感情甚笃。他们都不愿做官。王徽之在担任“黄门侍郎”时,很讨厌这种侍候皇帝的差事,就辞官回家了。正好,得了重病的献之也在家里调养。过不久,徽之也生起病来。当时有个迷信说法,认为人将死的时候,如果另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寿命让给他,那他还可以活下去。王徽之很敬爱弟弟,就向术士说:“我的才华地位不如弟弟,我愿意把年龄让给他!”可是术士说他已经没有转让的余地了,因为他的病也不轻。他听了只好叹息。 王子猷( )、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 )矣。”语时/了( )不悲。便/所舆/( )来奔丧( ) ,都不哭。
子敬/素好( )琴,便/径( )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 ,掷( )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 )绝良久。月余/亦卒( ) 。人琴俱亡听课文朗读 注意字音、停顿和感情yóud?liǎ oyúzhìtòngsàng bēn sānghào jìng tiáo zú 朗诵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索:要。 舆:轿子俱:副词,表范围,都。笃(dǔ):(病)重。而:表承接,不译。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总,竟丧:死。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奔丧:原指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 长辈亲属的丧事,这里指看望丧事。字词疏通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掷(zhì):投掷,抛掷,扔。卒:死。 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往,径直。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既:已经。因:副词,于是,就。?恸(tòng):痛哭,极度悲哀。良:很。? 亦:副词,也。绝:气息中止,死亡。课堂检测请解释下列红色汉字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何以都不闻消息 ( )
3、语时了不悲( )( )
4、子敬素好琴( )( )( )
5、便径入坐灵床上( )
6、弦既不调 ( )( )
7、因恸绝良久( )( )
8、月余亦卒 ( ) ( )都 重为什么说话 完全向来 喜欢 弹琴已经 协调极度悲哀 很也 死直往,径直
3.辨析多义字的字义:
此已丧矣__ 病笃___
丧 笃
便索舆来奔丧__ 笃实___
弦既不调________ 月余亦卒____
既 生卒年月____
既然而悔之______ 卒 士卒 _____
卒业________去世去世丧事(病)重忠实已经后来,不久死士兵完毕,结束一、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和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作简要分析。1、子敬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3、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4、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二、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子猷“了不悲”,“都不哭”?
三、王子猷究竟以何种独特的方式来悼念子敬之死的?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个性?可以作两种理解:
1.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2.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悼念方式:不悲、不哭,弹琴、摔琴。
“径入坐灵床上……因恸绝良久” 独特形象:一个个性独特、行为处世都与众不同的人。 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你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合作探究:疑义相与析1.病重;2.悲痛想像——思维的翅膀同学们你知道描写手足情的成语或诗句吗?人琴俱亡: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手足情深:比喻兄弟姐妹之间关系非常亲密。情同手足:比喻朋友之间关系密切,如同亲兄弟姐妹。成语一箩筐反映亲情的成语故事:
舐犊之爱 见《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解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乌鸟私情
出处: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解释: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杜甫王维 无题
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开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链接生活:
今天,在座的同学一般都是独身子女,从血缘关系上来讲,兄弟关系似乎已不复存在,但我们经常说“同学如姊妹如兄弟”,那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这种手足之情呢?联系自己平时和同学之间相处的实际好好反省,谈谈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手足情是人世间永不凋零的花老师赠语兄弟情 演唱 :黄品源 黄品洁
轻轻的吉他声伴我深深的思念 出外去奋斗是否想念弟弟我
嘈杂的虫叫声伴我绵绵的挂念 在外当兵的你是否烦恼过天气
在哪里可以寻到这份情 只有你帮我突破困难问题
虽然你暂时不得已分离 别忘记手足情深的亲兄弟
冷冷的空气中有我无奈的寂寞 人群中穿梭是否想念哥哥我
凄清的夜风里有我颤抖的心情 故乡孤独的你是否烦恼过天气
在哪里可以寻到这份情 只有你帮我突破困难问题
虽然你暂时不得已分离 别忘记手足情深的亲兄弟
知人论世《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
《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花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奔丧,看见庄子正蹲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惠子说:“你妻子和你住了一辈子,为你生儿养女,现在老了、死了,你没有悲伤哭泣也就算了,竟然还敲着瓦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说: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何尝不悲伤呢?只是后来一想,人本來是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的,后来有了气息,有了形体,才有了生命。本来自于无,又回归于无。现在我的妻子去世了,这就像四季运行一样自然,她已安息在自然这个大环境中,如果我还为此悲伤痛苦,不是太不通达命理了吗?所以我才不哭的啊!”
庄子鼓盆而歌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晋]陶渊明《杂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岳飞《小重山》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唐]贾岛《送无可上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现代]鲁迅赠瞿秋白
士为知己者死。 [谚语]诗词觅“知音”总结全文: 人亡 了不悲
子敬 都不哭 子猷 人亡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写作启示:
1.以小见大,以事见人,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2.语言简洁。独特的悼念方式 深厚的兄弟情谊张季鹰和顾彦先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兄弟般的深厚友情试译:注:“不”通“否”阅读《荀巨伯探友》,然后完成题目。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解:①值:适逢。 ②郡:指城。③相视:看望你。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1)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C.土人谓之“傍不肯”B阅读《荀巨伯探友》,然后完成题目。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2)解释下列各句中红体字的意思。
①友人语巨伯曰( )
②吾今死矣,子可去( )
③贼既至( ) ④值胡贼攻郡( )
⑤汝何男子( )告诉,对……说离去,离开已经适逢你阅读《荀巨伯探友》,然后完成题目。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4)本文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5)本文与课文《人琴俱亡》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两者都是表现彼此感情的深厚,但《人琴俱亡》讲的是亲情,《荀巨伯探友》讲的是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