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17:52: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比、兴”的手法。
2.反复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把握全诗主旨。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点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积累名句。
2.了解“比、兴”的手法。
3.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到了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那么诗歌的源头在哪里呢 这一节课我 们将学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两首诗歌,领略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范读课文。教师播放音频课件。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ǎo qiú) 荐菜(xìng)
寤寐(wù mèi) 笔之(mào)。 兼葭(jiān jiā)
参差(cēn cī) 琴瑟(sè) 溯洄(sù huí)
未晞(xī) 在水之湄( méi)。 跻(jī)
2.学生齐读、自由读,初步背诵。
三、研讨文章内容,理清思路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荇菜: 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笔: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 从,跟随、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路)高而陡。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2.文章几节的句式大致相同,只是换了个别的词语,把它们找出来,这样有利于对文章的记忆背诵。
3.《关雎》中有一个赞美女性的成语,请找出。诗人又是如 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 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能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那么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呢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具体结果怎样,那就凭着你的想象力去猜测吧。
6、文章结构
《关雎》可以把它分为三章。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 情和愿望。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 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一(第1节):比兴开篇,引出男子对姑娘的恋情
二(第2、3节):运用隐喻,抒写思念好逑之苦
三(第4、5节):比兴手法,抒写憧憬赢得好逑之乐
四、再读课文,体会诗歌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
1.“兴”。
一开始我们分析场景,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 描绘的,基本是一句场景一句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经》中 常用的手法叫作“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开 篇先言他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 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 无关联,而恰恰是有共通点的。正如雎鸠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 淑女的爱慕是相通的。
2.重章叠句。
我们在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手法有 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如:“窈 窕淑女”“参差荇菜”等在文章中多次出现。
五、小结
诗歌是感情的抒发,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特定的感情背景。 课下请试着思考一下这首诗歌的背景。
六、布置作业
在反复的吟咏中默写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在水一方》为背景音乐,导入课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 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 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 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 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播放幻灯片,欣赏《兼葭》古曲吟唱,创设情境)
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1.感受音韵美。
(1)全班齐读诗歌,体会《蒹葭》的音韵美。
(2)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3)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②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 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 韵,韵脚有已、淚、泄。
③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同一内容的反 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 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2.感知内容。
请学生结合注释,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 容后,引导学生探讨: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同的,表现了 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
三、听读诗文:感受诗歌的画意美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
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明确
描绘时应达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 有什么人物 他们的衣着 打扮怎样 各自的活动怎样
四、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1.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 各种情感,说说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2.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
3.教师点评,明确:
深深爱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执着追寻——道阻且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 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 ——求而不得, 可望而不可即
五、创新读
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出自己的个性 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读比赛。
六、疑难解析
1.什么是“兴”的手法 试从两首诗中找出例子加以说明。
“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如《关雎》开头用成双成对在河洲嬉戏的雎鸠“起兴”,自然引出美好的联想; 《蒹葭》每章开头以秋景“起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人物痴迷、 怅惘的感情,可谓情景交融。
2.除了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两首诗在写作上还有什么 相同之处
两首诗都使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重章叠句也叫“复沓”, 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每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如《关雎》的第二、四、五节就属于重章叠句;《蒹葭》的 三节诗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诗人在重复中只变换了个别词语。
教学反思
1.这堂课,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诵。诗歌教学就应该是以朗 诵为主,不能做烦琐的分析,不能上成练习课。诗歌所表达的情 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 领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美读来感受 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中华民族文化。
2.用优美的《在水一方》设置情境,课堂气氛好,在课堂上努 力做到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体会到诗 的隽永的意味。
3.学生深入地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结构美(重 章叠句的作用)之后,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叹的手法比较容易被学 生理解和接受。
4.教学方法上采用自读法、朗读法、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 等综合方式,效果不错。
存在的问题:由于《蒹葭》诗歌文字较为古奥,教学准备还不 够充分,我的功底又浅,所以对诗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时课堂也 略显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