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09:08:07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唯命是从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
3.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未为简易
C.每韵为一帖 D.为予群从所得
5.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然足下卜之鬼乎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②④
6.下列句子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二、填空题
解释通假字。
7.徐以杓酌油沥之(   )
8.但手熟尔(   )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木兰当户织(   ) ⑵唯闻女叹息(   )
⑶问女何所忆(   ) ⑷昨夜见军帖(   )
⑸卷卷有爷名(   ) ⑹旦辞爷娘去(   )
⑺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⑼万里赴戎机(   ) ⑽关山度若飞(   )
⑾朔气传金柝(   ) ⑿策勋十二转(   )
⒀赏赐百千强(   ) ⒁木兰不用尚书郎(   )
⒂出郭相扶将(   ) ⒃著我旧时裳(   )
⒄双兔傍地走(   )  
10.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但手熟尔
“   ”同“   ”,   
(2)徐以杓酌油沥之
“   ”同“   ”,   
11.(2023九上·余姚月考)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去国怀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⑴卿言多务(   ) ⑵当涂掌事(   )
⑶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⑷治经为博士邪(   )
⑸但当法涉猎(   ) ⑹即更刮目相待(   )
⑺蒙乃始就学(   ) ⑻见往事耳(   )(   )
⑼卿今者才略(   ) ⑽非复吴下阿蒙(   )
⑾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⑿即更刮目相待(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字。
尝射于家圃(   ) 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尔安敢轻吾射(   )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陈康肃公善射(   ) ⑵公亦以此自矜(   )
⑶尝射于家圃(   )(   ) ⑷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⑸睨之久而不去(   )(   )  
⑹但微颔之(   )(   ) ⑺汝亦知射乎(   )
⑻但手熟尔(   ) ⑼康肃忿然曰(   )
⑽尔安敢轻吾射(   )(   ) ⑾以我酌油知之(   )
⑿以钱覆其口(   ) ⒀徐以杓酌油沥之(   )
⒁惟手熟尔(   ) ⒂康肃笑而遣之(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之 睨之久而不去(   )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微颔之(   ) 以钱覆其口(   )
以我酌油知之(   )
康肃笑而遣之(   )
以 公亦以此自矜(   ) 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以我酌油知之(   ) 而钱不湿(   )
以钱其口(   ) 肃笑而遣之康(   )
徐以构酌油沥之(   )
16.解释多义词。
⑴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⑵当 当涂掌事(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但当涉猎(   )
⑶见 见往事耳(   ) ⑷事 卿今当涂掌事(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见往事耳(   )
何见事之晚乎(   )
17.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 南冥者,天池也。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 是鱼之乐也。   
18.【梳理维度三:理清句式,翻译准确】按要求进行填空。
(1)倒装句:“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   ,翻译为   
(2)判断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其中   ”是判断句的标志,这句话可翻译为   
19.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过中不至
(3)   去后   乃至
20.特殊句式
(1)天下苦秦久矣 句式:   
(2)陈胜者,阳城人也 句式:   
(3)士卒多为用者 句式:   
21.(2017九上·台州开学考)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望峰息心 (   )
(2)亦不详其姓字(   )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4)至若春和景明(   )
(5)色愈恭,礼愈至(   )
(6)往来翕忽(   )
三、翻译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2.惟吾德馨   
23.往来无白丁   
24.无案牍之劳形   
25.可爱者甚蕃   
26.出淤泥而不染   
27.濯清涟而不妖      
28.亭亭净植      
29.不可亵玩   
30.宜乎众矣   
31.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其活用现象。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苔痕上阶绿(   )(   )
(4)无丝竹之乱耳(   )
(5)无案牍之劳形(   )
(6)不蔓不枝(   )(   )
(7)香远益清(   )
32.下列句子均为文言特殊句式,请准确翻译出来。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聊城中考)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四、文言文阅读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BD无通假字
C.“帖”同“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2.【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项中的“是”分别是“动词,表判断”“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
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
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就”;
D项中的“以”分别是“连词,来,用来”“介词,用,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答案】C
【知识点】马说;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省略句式的把握。
A.无省略;
B.省略主语:千里马;
C.省略宾语,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D.省略主语:千里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省略句式的把握。 从省略的对象看,有省主语的,有省谓语的,有省动词或介词宾语的,还有省略介词的。从省略的方式看,常见的有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另外还有叙述过程中的省略。了解省略重在应用,要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把省略的内容恰当地补充出来。
4.【答案】D
【知识点】特殊句式;活版;判断句式;被动句式
【解析】【分析】A.判断句; B.判断句; C.判断句; D.被动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去判断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 ①②句都为反问语气。 ③④都为一般疑问语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句子的语气。 主要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 一、陈述语气。 客观陈述事实,不包含强烈情感: 肯定陈述 你是学生。 强调陈述 是你弄错了。 否定陈述 他不愿意走。 二、祈使语气。要(请)求或禁止某些行为,感彩不强烈: 要求式 请把书递给我。 你还是去休息一下吧。 禁止式 不要动屋里的东西! 禁止吸烟! 三、感叹语气。对事物、行为表示赞赏或否定,有强烈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色彩: 主谓式:多么雄伟啊,长城! 他们是世界上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四、疑问语气。此种情况较为复杂,一般疑问句根据其结构特点和所表达的疑问语气,可以分为四类: 1、是非问句 是非问句是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的疑问句。 是非问句与一般陈述句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但语调要变为升调,或者句末加上疑问语气词。 是非问句中经常使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吧、啊”等,但不能使用“呢”。 2、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的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的疑问句。 特指问句既可以使用升调,也可以使用降调。 特指问句只能使用“呢、啊”等语气词,不能使用“吗、吧”。 3、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 选择问句经常使用“A还是B”、“是A还是B”等固有格式。使用疑问词时,选择问句常用“呢”,一般不用“吗、啊、吧”。 4、正反问句 正反问句使用肯定和否定叠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的疑问句。正反问句一般不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需要时可用“呢、啊”,一般不用“吗、吧”。
6.【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省略句式;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中例句“ 南冥者,天池也”是判断句,
A是判断句;
B是“......者......也”也是判断句;
C表强调语气的固定句式,“则已”为固定句式;
D表示猜测。通过比较,B项句式和例句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准确掌握四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注意平时的积累。
【答案】7.同“勺”
8.同“耳”,相当于“罢了”
【知识点】卖油翁;通假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
7.“徐以杓酌油沥之”的意思是: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杓 ”同“勺”
8.但手熟尔 : 只是因为手熟练罢了。 但:只是;尔:罢了。
9.【答案】对着;只;思念;军中的文告;父亲;早晨;水流声;马叫的声音;战事;越过;北方;记功;有余;不愿做;外城;穿;靠近、临近
【知识点】木兰诗;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句意: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当:对着。
2.句意:只听见木兰在叹息。唯:只。
3.句意:问木兰在想什么?忆:思念。
4.句意: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军帖:军中的文告、
5句意: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6.句意: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旦:早晨。
7.句意: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8.句意: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9.句意: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指战争。
10.句意: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度,越过。
11.句意: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朔,北方。
12.句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策勋,记功。
13.句意: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强,有余。
14.句意: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不用:不为,不做。
15.句意: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郭:外城。
16.句意: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17句意: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 傍,靠近、临近。
故答案为:第1空、对着
第2空、只
第3空、思念
第4空、军中的文告
第5空、父亲
第6空、早晨
第7空、水流声
第8空、马叫的声音
第9空、战事
第10空、越过
第11空、北方
第12空、记功
第13空、有余
第14空、不愿做
第15空、外城
第16空、穿
第17空、靠近、临近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10.【答案】(1)尔;耳;相当于“罢了”
(2)构;勺;勺子
【知识点】卖油翁;通假字
【解析】【分析】(1)翻译为: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翻译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杓:同“勺”,勺子。
故答案为:(1)尔;耳;相当于“罢了”
(2)杓;勺;勺子
【点评】(1)(2)这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通“ 表示通假字,是指被广为接受的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同“ 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11.【答案】详尽;茂盛;还;国都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①句意: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细了;②句意: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③句意:在湖上哪能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④句意: 虽然离开了祖国,但是还思念着家乡
故答案为:①详尽②茂盛③还④国都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2.【答案】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道,当权;推托;研究;粗略地阅读;擦拭;于是,就;了解;历史;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看待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 卿言多务意思是你说军务繁多。所以卿是你的意思,多表示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掌事意思是当权掌管事务,所以当涂是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意思是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所以辞是推脱的意思;
(4)治经为博士邪意思是 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所以治是研究的意思;
(5)但当涉猎意思是只是 粗略地阅读,涉猎是粗略地阅读;
(6)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所以刮是擦拭的意思;
(7)蒙乃始就学意思是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8)见往事耳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所以见是了解的意思;往事是历史的意思;
(9)卿今者才略意思是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所以才略是 才干和谋略的意思;
(10)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所以非复习是 不再是的意思;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所以大兄是 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是知晓事情的意思;
(12)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所以待是看待的意思;
故答案为: (1)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2)当道,当权;(3)推脱;(4)研究;(5)粗略地阅读;(6)擦拭;(7)于是,就;(8)了解;历史;(9)才干和谋略;(10)不再是;(11)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12)看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3.【答案】动词,射箭;同“耳”,相当于“罢了”;名词,射箭的本领;你
【知识点】卖油翁;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尝射于家圃 :曾经在家中园子射箭 。射: 动词,射箭 。
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射: 名词,射箭的本领。
但手熟尔:只是手熟练罢了。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尔: 你
故答案为:动词,射箭;同“耳”,相当于“罢了”;名词,射箭的本领;你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做此类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理解,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14.【答案】擅长;自夸;曾经;园子;放下;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离开;只;点头;懂得;热练;气愤的样子;怎么;轻视;舀取,文中指倒入;盖;慢慢地;只;打发
【知识点】卖油翁;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词的理解: (1)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 善 : 擅长 (2)他也凭借这一点自夸。自矜: 自夸 (3) 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园子里射箭。尝:曾经 圃 ;园子(4)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 放下 (5)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睨 :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6)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但 : 只 , 颔 : 点头 (7)你也懂得射箭吗 知: 懂得(8) 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
(9)陈尧咨气愤地说。 忿然 : 气愤的样子
(10)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安 : 怎么轻 : 轻视
(11)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酌:舀取,文中指倒入
(12) 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覆 :盖
(13)慢慢地用勺子舀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入葫芦。徐: 慢慢地
(14) 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惟 : 只
(15)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遣 : 打发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5.【答案】代词,指陈尧咨射箭;代词,指陈尧咨;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代词,指葫芦;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代词,指卖油翁;介词,凭借;连词,表承接;介词,凭、靠;连词,表转折,但;介词,用;连词,表修饰;介词,用
【知识点】卖油翁;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 睨之久而不去 : 看了很久也不离去。 这个“之”是代词, 指陈尧咨射箭 。
但微颔之 : 只是微微点点头。 这个“之”是 代词,指陈尧咨
以我酌油知之 :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这个“之”是 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 。这里“其“是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钱覆其口 :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这里”其“ 代词,指葫芦 。
以我酌油知之 : 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这个”以“ 是 介词,凭、靠 ,
以钱其口 :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这里”以“是介词,用 。
徐以构酌油沥之 : 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这个”以“是 介词,用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这个”而“是 连词,表承接 。
而钱不湿 : 铜钱却没有一点打湿。这个”而“是连词,表转折,但。
肃笑而遣之康 : 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这个”而“是 连词,表修饰 。
【点评】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在进行比较。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理解,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16.【答案】用;与“为”译为“认为”;掌管;应当;了解;知晓;事务;历史;事情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意思是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所以“以”是用的意思;
自以为大有所益意思是自己觉得获益很多,所以“以”是以为的意思。
(2)当涂掌事意思是当权掌管事务,所以当 是掌管的意思;
但当涉猎意思是只是 粗略地阅读,所以当是应当的意思;
(3)见往事耳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所以见是了解的意思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所以 见 是知晓 的意思;
(4) 当涂掌事意思是当权掌管事务,所以事 是事务的意思;
见往事耳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所以事是历史的意思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所以 事是事情 的意思;
故答案为: (1)用;与“为”译为“认为”;(2)掌管;应当;(3)了解;知晓;(4)事务;历史;事情。
【点评】(1) (2) (3)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7.【答案】(1)判断句
(2)倒装句
(3)判断句
【知识点】判断句式;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1)翻译为: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者,.....也,判断句标志
(2)翻译为: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原句应该是: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倒装句
(3)翻译为: 这是鱼的快乐啊。.....也,判断句标志
故答案为:(1)判断句
(2)倒装句
(3)判断句
【点评】(1)(2)(3)这三题考查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者,.....也);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被动句(见、于、为)。
18.【答案】(1)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的呢
(2)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判断句式;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1)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属于宾语前置。重点字“陋”。陋:简陋。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也,是判断句标志。
故答案为:(1)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2)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
(2)本题考查文言文判断句的标志及翻译。1)判断句的标志:①……者,……也;……者也。②耳、乃、则、皆。③为、是。④非、无、莫、未,表示否定判断。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19.【答案】(1)谢太傅
(2)那朋友
(3)太丘;那朋友
【知识点】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省略句。文言文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经常会省略某些句子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在翻译的时候,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故答案为:⑴ 谢太傅 ; ⑵那朋友 ;⑶ 太丘 ; 那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20.【答案】(1)省略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知识点】判断句式;省略句式;被动句式
【解析】【分析】(1)原句是“天下苦(于)秦久矣”的省略。
(2)有“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3)有“为”为被动句的标志。
故答案为:
(1)省略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点评】 此题是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知识点。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1.【答案】(1)使……平息
(2)知道
(3)只是
(4)阳光
(5)周到
(6)轻快敏捷的样子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息”是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1)使……平息;(2)知道;(3)只是;(4)阳光;(5)周到;(6)轻快敏捷的样子 。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答案】2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2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24.指官府文书
25.多
26.沾染(污秽)
27.洗;艳丽
28.耸立的样子;竖立
29.靠近赏玩
30.应当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2.惟吾德馨: 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故答案为: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23.往来无白丁 : 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故答案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24.无案牍之劳形 :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故答案为: 指官府文书
25.可爱者甚蕃 : 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故答案为: 多
26.出淤泥而不染 : 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比喻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洁品格。
故答案为: 沾染(污秽)
27.濯清涟而不妖 :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故答案为:洗;艳丽
28.亭亭净植 : 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故答案为:耸立的样子;竖立
29.不可亵玩 :不能随意玩弄
故答案为: 靠近赏玩
30.宜乎众矣 : 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故答案为: 应当
31.【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形容词用作动词,神异
(3)上,名词用作动词,长上;绿,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绿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6)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7)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此类的活用。
⑴句意为: 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⑵句意为: 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⑶句意为: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
⑷句意为: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
⑸句意为: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⑹句意为: 不生蔓不长枝
⑺句意为: 香气远播更清香
故答案为:⑴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⑵ 形容词用作动词,神异 ⑶ 1、上,名词用作动词,长上2、绿,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绿 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⑸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⑹ 1、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名2、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⑺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点评】考查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2.【答案】(1)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2)你也太不聪明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率 ,带领; 荷 ,挑; 惠 ,聪明。
故答案为:⑴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⑵ 你也太不聪明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3.【答案】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者、才略、复、吴下阿蒙”。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复:再,又。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4.【答案】(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啊!
(2)况且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易、其”。易:交换。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错、广”。错,通“措”,安放,安置。广,扩充。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休、祲”。休,吉祥。祲,妖气。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以、存、者、徒”。以:凭借。存:幸存。者:的原因。徒:只。以:因为。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1)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啊!
(2) 况且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 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点评】(1)(2)(3)(4)这四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答案】35.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36.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知识点】木兰诗;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5.重点词: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 爷: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故答案为: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36.重点词: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故答案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37.【答案】(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知识点】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注意对“ 摇缀 ”的翻译;
(2) (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注意对“ 翕忽 ”的翻译;
(3)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注意对“斗”“蛇”的翻译;
故答案为:⑴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⑵ (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⑶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对于文言文翻译,可以将要翻译的句子代入原文,根据上下文推测句意,在翻译时,要注意对重点实词的翻译,翻译的句子要通顺,得体。
38.【答案】(1)大鹏向南海迁徙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水击、抟、扶摇、去、息”。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抟:盘旋上升。扶摇:旋风。去:离开。息:气息,指风。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野马、尘埃、息、相、吹”。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尘埃:空中游尘。息:气息。相:相互。吹:吹拂。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固、全”。固:本来。全:完全,确定是。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1) 大鹏向南海迁徙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2)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点评】(1)(2)(3)这三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9.【答案】(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2)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是故 , 所以 ; 困 , 困惑 ; 作 , 兴起
故答案为:⑴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⑵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 / 1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BD无通假字
C.“帖”同“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唯命是从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C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项中的“是”分别是“动词,表判断”“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
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
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就”;
D项中的“以”分别是“连词,来,用来”“介词,用,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C
【知识点】马说;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省略句式的把握。
A.无省略;
B.省略主语:千里马;
C.省略宾语,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D.省略主语:千里马;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省略句式的把握。 从省略的对象看,有省主语的,有省谓语的,有省动词或介词宾语的,还有省略介词的。从省略的方式看,常见的有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另外还有叙述过程中的省略。了解省略重在应用,要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把省略的内容恰当地补充出来。
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未为简易
C.每韵为一帖 D.为予群从所得
【答案】D
【知识点】特殊句式;活版;判断句式;被动句式
【解析】【分析】A.判断句; B.判断句; C.判断句; D.被动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去判断即可;
5.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然足下卜之鬼乎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 ①②句都为反问语气。 ③④都为一般疑问语气。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句子的语气。 主要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 一、陈述语气。 客观陈述事实,不包含强烈情感: 肯定陈述 你是学生。 强调陈述 是你弄错了。 否定陈述 他不愿意走。 二、祈使语气。要(请)求或禁止某些行为,感彩不强烈: 要求式 请把书递给我。 你还是去休息一下吧。 禁止式 不要动屋里的东西! 禁止吸烟! 三、感叹语气。对事物、行为表示赞赏或否定,有强烈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色彩: 主谓式:多么雄伟啊,长城! 他们是世界上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四、疑问语气。此种情况较为复杂,一般疑问句根据其结构特点和所表达的疑问语气,可以分为四类: 1、是非问句 是非问句是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的疑问句。 是非问句与一般陈述句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但语调要变为升调,或者句末加上疑问语气词。 是非问句中经常使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吧、啊”等,但不能使用“呢”。 2、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的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的疑问句。 特指问句既可以使用升调,也可以使用降调。 特指问句只能使用“呢、啊”等语气词,不能使用“吗、吧”。 3、选择问句 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的疑问句。 选择问句经常使用“A还是B”、“是A还是B”等固有格式。使用疑问词时,选择问句常用“呢”,一般不用“吗、啊、吧”。 4、正反问句 正反问句使用肯定和否定叠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的疑问句。正反问句一般不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需要时可用“呢、啊”,一般不用“吗、吧”。
6.下列句子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省略句式;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中例句“ 南冥者,天池也”是判断句,
A是判断句;
B是“......者......也”也是判断句;
C表强调语气的固定句式,“则已”为固定句式;
D表示猜测。通过比较,B项句式和例句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判断,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准确掌握四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注意平时的积累。
二、填空题
解释通假字。
7.徐以杓酌油沥之(   )
8.但手熟尔(   )
【答案】7.同“勺”
8.同“耳”,相当于“罢了”
【知识点】卖油翁;通假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语境的分析相结合,对于一些常见的通假现象,需要有意识地记忆,具体到文本中分析时,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判断其是否是通假字。
7.“徐以杓酌油沥之”的意思是: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杓 ”同“勺”
8.但手熟尔 : 只是因为手熟练罢了。 但:只是;尔:罢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木兰当户织(   ) ⑵唯闻女叹息(   )
⑶问女何所忆(   ) ⑷昨夜见军帖(   )
⑸卷卷有爷名(   ) ⑹旦辞爷娘去(   )
⑺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⑼万里赴戎机(   ) ⑽关山度若飞(   )
⑾朔气传金柝(   ) ⑿策勋十二转(   )
⒀赏赐百千强(   ) ⒁木兰不用尚书郎(   )
⒂出郭相扶将(   ) ⒃著我旧时裳(   )
⒄双兔傍地走(   )  
【答案】对着;只;思念;军中的文告;父亲;早晨;水流声;马叫的声音;战事;越过;北方;记功;有余;不愿做;外城;穿;靠近、临近
【知识点】木兰诗;通假字;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句意: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当:对着。
2.句意:只听见木兰在叹息。唯:只。
3.句意:问木兰在想什么?忆:思念。
4.句意: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军帖:军中的文告、
5句意: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6.句意: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旦:早晨。
7.句意: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8.句意: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9.句意: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指战争。
10.句意: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度,越过。
11.句意: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朔,北方。
12.句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策勋,记功。
13.句意: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强,有余。
14.句意: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不用:不为,不做。
15.句意: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郭:外城。
16.句意: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17句意: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 傍,靠近、临近。
故答案为:第1空、对着
第2空、只
第3空、思念
第4空、军中的文告
第5空、父亲
第6空、早晨
第7空、水流声
第8空、马叫的声音
第9空、战事
第10空、越过
第11空、北方
第12空、记功
第13空、有余
第14空、不愿做
第15空、外城
第16空、穿
第17空、靠近、临近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10.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但手熟尔
“   ”同“   ”,   
(2)徐以杓酌油沥之
“   ”同“   ”,   
【答案】(1)尔;耳;相当于“罢了”
(2)构;勺;勺子
【知识点】卖油翁;通假字
【解析】【分析】(1)翻译为: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翻译为: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杓:同“勺”,勺子。
故答案为:(1)尔;耳;相当于“罢了”
(2)杓;勺;勺子
【点评】(1)(2)这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通“ 表示通假字,是指被广为接受的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同“ 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11.(2023九上·余姚月考)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去国怀乡   
【答案】详尽;茂盛;还;国都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①句意: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细了;②句意: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③句意:在湖上哪能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④句意: 虽然离开了祖国,但是还思念着家乡
故答案为:①详尽②茂盛③还④国都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⑴卿言多务(   ) ⑵当涂掌事(   )
⑶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⑷治经为博士邪(   )
⑸但当法涉猎(   ) ⑹即更刮目相待(   )
⑺蒙乃始就学(   ) ⑻见往事耳(   )(   )
⑼卿今者才略(   ) ⑽非复吴下阿蒙(   )
⑾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⑿即更刮目相待(   )
【答案】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道,当权;推托;研究;粗略地阅读;擦拭;于是,就;了解;历史;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看待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 卿言多务意思是你说军务繁多。所以卿是你的意思,多表示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掌事意思是当权掌管事务,所以当涂是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意思是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所以辞是推脱的意思;
(4)治经为博士邪意思是 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所以治是研究的意思;
(5)但当涉猎意思是只是 粗略地阅读,涉猎是粗略地阅读;
(6)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所以刮是擦拭的意思;
(7)蒙乃始就学意思是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8)见往事耳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所以见是了解的意思;往事是历史的意思;
(9)卿今者才略意思是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所以才略是 才干和谋略的意思;
(10)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所以非复习是 不再是的意思;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所以大兄是 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是知晓事情的意思;
(12)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所以待是看待的意思;
故答案为: (1)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2)当道,当权;(3)推脱;(4)研究;(5)粗略地阅读;(6)擦拭;(7)于是,就;(8)了解;历史;(9)才干和谋略;(10)不再是;(11)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12)看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字。
尝射于家圃(   ) 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尔安敢轻吾射(   )
【答案】动词,射箭;同“耳”,相当于“罢了”;名词,射箭的本领;你
【知识点】卖油翁;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尝射于家圃 :曾经在家中园子射箭 。射: 动词,射箭 。
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射: 名词,射箭的本领。
但手熟尔:只是手熟练罢了。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尔: 你
故答案为:动词,射箭;同“耳”,相当于“罢了”;名词,射箭的本领;你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做此类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理解,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陈康肃公善射(   ) ⑵公亦以此自矜(   )
⑶尝射于家圃(   )(   ) ⑷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⑸睨之久而不去(   )(   )  
⑹但微颔之(   )(   ) ⑺汝亦知射乎(   )
⑻但手熟尔(   ) ⑼康肃忿然曰(   )
⑽尔安敢轻吾射(   )(   ) ⑾以我酌油知之(   )
⑿以钱覆其口(   ) ⒀徐以杓酌油沥之(   )
⒁惟手熟尔(   ) ⒂康肃笑而遣之(   )
【答案】擅长;自夸;曾经;园子;放下;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离开;只;点头;懂得;热练;气愤的样子;怎么;轻视;舀取,文中指倒入;盖;慢慢地;只;打发
【知识点】卖油翁;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词的理解: (1)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 善 : 擅长 (2)他也凭借这一点自夸。自矜: 自夸 (3) 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园子里射箭。尝:曾经 圃 ;园子(4)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 放下 (5)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睨 :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6)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但 : 只 , 颔 : 点头 (7)你也懂得射箭吗 知: 懂得(8) 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
(9)陈尧咨气愤地说。 忿然 : 气愤的样子
(10)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安 : 怎么轻 : 轻视
(11)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酌:舀取,文中指倒入
(12) 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覆 :盖
(13)慢慢地用勺子舀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入葫芦。徐: 慢慢地
(14) 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惟 : 只
(15)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遣 : 打发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之 睨之久而不去(   )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微颔之(   ) 以钱覆其口(   )
以我酌油知之(   )
康肃笑而遣之(   )
以 公亦以此自矜(   ) 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以我酌油知之(   ) 而钱不湿(   )
以钱其口(   ) 肃笑而遣之康(   )
徐以构酌油沥之(   )
【答案】代词,指陈尧咨射箭;代词,指陈尧咨;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代词,指葫芦;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代词,指卖油翁;介词,凭借;连词,表承接;介词,凭、靠;连词,表转折,但;介词,用;连词,表修饰;介词,用
【知识点】卖油翁;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 睨之久而不去 : 看了很久也不离去。 这个“之”是代词, 指陈尧咨射箭 。
但微颔之 : 只是微微点点头。 这个“之”是 代词,指陈尧咨
以我酌油知之 :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这个“之”是 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 。这里“其“是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钱覆其口 :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这里”其“ 代词,指葫芦 。
以我酌油知之 : 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这个”以“ 是 介词,凭、靠 ,
以钱其口 :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这里”以“是介词,用 。
徐以构酌油沥之 : 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这个”以“是 介词,用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这个”而“是 连词,表承接 。
而钱不湿 : 铜钱却没有一点打湿。这个”而“是连词,表转折,但。
肃笑而遣之康 : 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这个”而“是 连词,表修饰 。
【点评】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在进行比较。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理解,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16.解释多义词。
⑴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⑵当 当涂掌事(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但当涉猎(   )
⑶见 见往事耳(   ) ⑷事 卿今当涂掌事(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见往事耳(   )
何见事之晚乎(   )
【答案】用;与“为”译为“认为”;掌管;应当;了解;知晓;事务;历史;事情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意思是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所以“以”是用的意思;
自以为大有所益意思是自己觉得获益很多,所以“以”是以为的意思。
(2)当涂掌事意思是当权掌管事务,所以当 是掌管的意思;
但当涉猎意思是只是 粗略地阅读,所以当是应当的意思;
(3)见往事耳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所以见是了解的意思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所以 见 是知晓 的意思;
(4) 当涂掌事意思是当权掌管事务,所以事 是事务的意思;
见往事耳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所以事是历史的意思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所以 事是事情 的意思;
故答案为: (1)用;与“为”译为“认为”;(2)掌管;应当;(3)了解;知晓;(4)事务;历史;事情。
【点评】(1) (2) (3)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7.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 南冥者,天池也。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 是鱼之乐也。   
【答案】(1)判断句
(2)倒装句
(3)判断句
【知识点】判断句式;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1)翻译为: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者,.....也,判断句标志
(2)翻译为: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原句应该是: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倒装句
(3)翻译为: 这是鱼的快乐啊。.....也,判断句标志
故答案为:(1)判断句
(2)倒装句
(3)判断句
【点评】(1)(2)(3)这三题考查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者,.....也);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被动句(见、于、为)。
18.【梳理维度三:理清句式,翻译准确】按要求进行填空。
(1)倒装句:“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   ,翻译为   
(2)判断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其中   ”是判断句的标志,这句话可翻译为   
【答案】(1)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的呢
(2)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判断句式;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1)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属于宾语前置。重点字“陋”。陋:简陋。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君子”。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也,是判断句标志。
故答案为:(1)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2)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及翻译。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
(2)本题考查文言文判断句的标志及翻译。1)判断句的标志:①……者,……也;……者也。②耳、乃、则、皆。③为、是。④非、无、莫、未,表示否定判断。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19.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过中不至
(3)   去后   乃至
【答案】(1)谢太傅
(2)那朋友
(3)太丘;那朋友
【知识点】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省略句。文言文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经常会省略某些句子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在翻译的时候,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故答案为:⑴ 谢太傅 ; ⑵那朋友 ;⑶ 太丘 ; 那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20.特殊句式
(1)天下苦秦久矣 句式:   
(2)陈胜者,阳城人也 句式:   
(3)士卒多为用者 句式:   
【答案】(1)省略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知识点】判断句式;省略句式;被动句式
【解析】【分析】(1)原句是“天下苦(于)秦久矣”的省略。
(2)有“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3)有“为”为被动句的标志。
故答案为:
(1)省略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点评】 此题是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知识点。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1.(2017九上·台州开学考)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望峰息心 (   )
(2)亦不详其姓字(   )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4)至若春和景明(   )
(5)色愈恭,礼愈至(   )
(6)往来翕忽(   )
【答案】(1)使……平息
(2)知道
(3)只是
(4)阳光
(5)周到
(6)轻快敏捷的样子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固定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息”是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1)使……平息;(2)知道;(3)只是;(4)阳光;(5)周到;(6)轻快敏捷的样子 。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三、翻译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2.惟吾德馨   
23.往来无白丁   
24.无案牍之劳形   
25.可爱者甚蕃   
26.出淤泥而不染   
27.濯清涟而不妖      
28.亭亭净植      
29.不可亵玩   
30.宜乎众矣   
【答案】2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2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24.指官府文书
25.多
26.沾染(污秽)
27.洗;艳丽
28.耸立的样子;竖立
29.靠近赏玩
30.应当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2.惟吾德馨: 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故答案为: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23.往来无白丁 : 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故答案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24.无案牍之劳形 :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故答案为: 指官府文书
25.可爱者甚蕃 : 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故答案为: 多
26.出淤泥而不染 : 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比喻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洁品格。
故答案为: 沾染(污秽)
27.濯清涟而不妖 :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故答案为:洗;艳丽
28.亭亭净植 : 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故答案为:耸立的样子;竖立
29.不可亵玩 :不能随意玩弄
故答案为: 靠近赏玩
30.宜乎众矣 : 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故答案为: 应当
31.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其活用现象。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苔痕上阶绿(   )(   )
(4)无丝竹之乱耳(   )
(5)无案牍之劳形(   )
(6)不蔓不枝(   )(   )
(7)香远益清(   )
【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形容词用作动词,神异
(3)上,名词用作动词,长上;绿,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绿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6)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7)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此类的活用。
⑴句意为: 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⑵句意为: 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⑶句意为: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
⑷句意为: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
⑸句意为: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⑹句意为: 不生蔓不长枝
⑺句意为: 香气远播更清香
故答案为:⑴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⑵ 形容词用作动词,神异 ⑶ 1、上,名词用作动词,长上2、绿,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绿 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⑸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⑹ 1、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名2、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⑺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点评】考查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2.下列句子均为文言特殊句式,请准确翻译出来。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1)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2)你也太不聪明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率 ,带领; 荷 ,挑; 惠 ,聪明。
故答案为:⑴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⑵ 你也太不聪明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者、才略、复、吴下阿蒙”。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复:再,又。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聊城中考)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案】(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啊!
(2)况且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易、其”。易:交换。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错、广”。错,通“措”,安放,安置。广,扩充。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休、祲”。休,吉祥。祲,妖气。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以、存、者、徒”。以:凭借。存:幸存。者:的原因。徒:只。以:因为。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1)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啊!
(2) 况且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 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点评】(1)(2)(3)(4)这四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答案】35.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36.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知识点】木兰诗;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5.重点词: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 爷: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故答案为: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36.重点词: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故答案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四、文言文阅读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知识点】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注意对“ 摇缀 ”的翻译;
(2) (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注意对“ 翕忽 ”的翻译;
(3)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注意对“斗”“蛇”的翻译;
故答案为:⑴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⑵ (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⑶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对于文言文翻译,可以将要翻译的句子代入原文,根据上下文推测句意,在翻译时,要注意对重点实词的翻译,翻译的句子要通顺,得体。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案】(1)大鹏向南海迁徙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水击、抟、扶摇、去、息”。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抟:盘旋上升。扶摇:旋风。去:离开。息:气息,指风。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野马、尘埃、息、相、吹”。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尘埃:空中游尘。息:气息。相:相互。吹:吹拂。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固、全”。固:本来。全:完全,确定是。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1) 大鹏向南海迁徙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2)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点评】(1)(2)(3)这三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2)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是故 , 所以 ; 困 , 困惑 ; 作 , 兴起
故答案为:⑴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⑵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