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1 16:42:38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三月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D C B D D B B B C A B B A
二、综合题
16. (15分)
(1)东方市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候干旱,空气干燥;东方市生态脆弱,森林植被少,空气中氧含量较低;旅游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弱。(7分)
(2)夏半年候鸟老人北回,导致经济萎缩;经济对省外(候鸟老人)依赖严重,经济发展不稳定;(老人到来前,为获取高额利润)易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老人回归后)因客户较少导致季节性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8分)
17.(20分)
(1)(8分)山东沿海气候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海草房屋顶坡度大,易于排水,不易发霉(4分);夏热冬寒,四季分明,海草房房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2分);多大风天气,海草房房顶层层压叠,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制,防风效果好(2分)。
(2)石块、海草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2分)建筑草料废弃后容易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 任何污染与破坏; (2分)屋内冬暖夏凉,节约能源。(2分)
(3)(6分)城市化发展,年轻人离开村庄进入城市;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冲击;海草房建造技术的凋零;近海养殖业的发展,建筑海草房的海草资源减少;大瓦房明亮宽敞,居住舒适。(任意三点即可)
18.(20分)
(1)高等院校数量多;学科专业优势强;人才需求大;本地适龄考生数量大;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高。(6分)
(2)简化落户手续,放宽落户政策;建设青年公寓,提供公共保障住房;提高人才专项补贴;税收优惠向创业大学生倾斜。(6分)
(3)有利:城市人才优势增加;优势产业增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文化融合度提高(城市文化更加多元);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等。不利:社会负担加重;生活成本提高;就业竞争加剧;城市管理压力增大。(8分)长阳一中2024年春季学期三月月考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积分入户”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是迁入地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的有效方式,东莞市于2010年推出“积分入户”政策。下图为2010~2015年东莞市积分入户和外来人口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2013年后外来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型升级 B.环境质量下降 C.交通拥堵加重 D.生活成本上升
2.图示时段内,该地“积分入户”人数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人口增加 B.经济增速变化 C.入户政策调整 D.居住条件变化
3.“积分入户”政策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最可能是(  )
A.拓展城市空间范围 B.加速人口老龄化
C.加大人口管理难度 D.提升劳动力素质
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那个人的年龄数值。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含预测)。据此完成4—6题。
4. 据图可知( )
A. 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高于发展中国家
B. 2015-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幅度增大
C. 1980-2015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印度快
D. 2015-2050年瑞典人口老龄化现象减轻
5. 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性别比变大 B. 人口出生率降低 C. 国际人口迁移 D. 城镇化水平提高
6. 为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下面可行的对策有( )
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 ②调整人口政策,鼓励适龄女性生育
③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④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面7-8题。
省份 生态适度人口(万人) P1(万人) P2(万人) 现实人口(万人)
广西 3276.2 2970.6 7203.2 5331.4
新疆 1957.3 1937.2 4303.3 2164.4
四川 2990.3 3229.2 6574.5 9001.3
内蒙古 1825.8 3912.3 4014.3 2453.2
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7.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位于珠江流域中下游,地形平坦开阔 B.油气资源和煤炭丰富,能源充足
C.地域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D.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相对适宜
8.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唐地区)较近 B.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C.草场广阔,畜牧业比较发达 D.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合理布局、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06~2020年城市规划图。据此完成9—11题。
9. 图示城市西部新区布局的合理性是( )
A. 农田面积大,土地租金低
B. 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优美
C. 有河流流经,气候温暖湿润
D. 远离闹市区,噪声污染少
10. 该城市北部生活资料市场集中发展区的布局原则是( )
A. 市场最优 B. 交通最优 C. 货源最优 D. 地价最优
11. 城市商业中心位于河流以北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以北( )
A. 交通通达度高,人流、车流通畅
B. 历史悠久,住宅区面积大
C. 服务范围广,服务人口多
D. 文化底蕴深厚,位于街角路口处
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扩散度统计图,回答以下12-13题。
12.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
A.带动郊区经济发展 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
C.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差距 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
13.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①郊区生态环境恶化 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③政府政策干预 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岭南地区的“镬耳屋””。该类民居具有“三间两廊”格局,平面呈对称的三合院布局,主座建筑三开间,前带两间廊屋和天井。廊屋是连通的巷道,有风时,高大山墙可挡风入巷道。天井较小,多以青砖石铺地。“镬耳屋”以独特的采光、通风性能成为我国传统“绿色建筑”的代表。据此回答14-15题。
14.夏季里无风的日子,人们在“镬耳屋”的厅堂里也能感受到凉爽的“穿堂风”。在白天,“穿堂风”近地面的运动方向是( )
A.由天井流向厅堂和廊屋 B.由厅堂和廊屋流向天井
C.在主屋各房间内部流动 D.由南向北在主屋间流动
15.“镬耳屋”的建筑构造顺应了当地自然特征中的( )
A.多风多雨,气候湿润 B.地势崎岖,光热不足
C.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一年中,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和养老地之间“钟摆式”来回移动,称为“候鸟”养老。候鸟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能刺激养老地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近年来,“候鸟”养老形式在中国悄然兴起。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1)推测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大多不选择东方市的原因。(7分)
(2)分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对海南岛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8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等优点。它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山东)的沿海地带,海草房以厚石砌墙,通常有两面的屋顶,也有垒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左图),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现在越来越多原先住在海边的年轻人已经涌进了城市。即使在村子里居住,他们也宁愿选择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悄然替代海草房了。
(1)联系当地的气候特征,指出当地海草房的环境适应性。(8分)
(2)与红砖红瓦的大瓦房相比,说出海草房被称为生态民居的原因。(6分)
(3)红砖红瓦的房屋已经在悄然替代海草房,说出海草房衰落的原因。(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武汉现有高等院校84所,“双一流”学科29个,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120多万名,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集结大量青年才俊在此就业与创业。武汉房价收入比((每套住房总价/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直辖市及东部省会城市。表1为武汉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相关数据与“六普”的对比。
0-14岁人口占比 15-59岁人口占比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
2020年 13.05% 69.72% 17.23% 33.87%
2010年 9.98% 77.33% 12.68% 25.19%
简述与郑州相比,武汉成为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城市的优势条件。(6分)
提出武汉为促进大学毕业生留汉工作可制定的政策。(6分)
(3)简述武汉十年来人口构成的变化对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