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屋舍(shè) 俨(yǎn)然
豁(huò)然
B.邑(yì)人 垂髫(tiáo)
缤(bīng)纷
C.问津(jīn) 阡陌(mò)
诣(yì)太守
D.刘子骥(jì) 间(jiàn)隔
平旷(kuàng)
2.选择题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为人谋而不忠乎 D.可以为师矣
二、语言表达
4.(2023八下·吴兴期末)【任务三】妙赠鄣吴扇
余村大草坪正在举办“夏日非遗市集”,鄣吴竹扇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他们也想买一把回去赠亲友。请你从以下篇目中选择能够展现余村“绿水青山”的连续两句诗文,题在竹扇上送给他们,并说明理由。
A《桃花源记》 B《小石潭记》 C《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语段阅读
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 不会有漏网之鱼吧 ”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
5. 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6. 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7. (大庆期末)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某校准备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我撰写] 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2)[我设计]请你围绕本次主题,参照已有活动,再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活动二: 。
活动三: 。
活动四: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我畅谈] 在探讨初中生应该读什么样的小说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小说,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小说,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2023八下·东莞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 jì)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鸟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qú),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服,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②,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置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节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释】①象耕鸟耘: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经过去8年。
8.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悉如外人 查阅词典法:①详尽、详细;②尽;③全、都 A (填序号)
处处志之 词类活用法:一狼洞其中 B
及郡下,诣太守 课内迁移法:及鲁肃过寻阳 C
9.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便舍船/人舍中唯祭得杀
B.此人——为具言所闻/为众所服
C.具答之/具以实告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以容
11. 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12. 比较【甲】【乙】两文,从内容与形式上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六、微写作
13.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不断的环境里,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请你运用想象,写一个片段,表达你的心愿与理想,100字以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CD正确,
B有误,缤纷( bīn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
2.【答案】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分析】《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的境界,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对大同社会的构想,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注意复习和归纳。
3.【答案】B
【知识点】桃花源记;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指导“为”是介词,对,向。
A.动词,作为。
B.介词,对,向。
C.介词,替。
D.动词,作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4.【答案】示例一:《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可以展示出余村土地平整空旷,房屋整齐,良田、美池、桑竹林立,是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示例二:《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描绘了青色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与余村的山野风光相宜。示例三:《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描绘了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人无限遐思,诗人体会到远离尘嚣的快乐。余村的自然风光也一顶会带给人这样的感受。
【知识点】桃花源记;题破山寺后禅院;小石潭记;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能够展现余村“绿水青山”的连续两句诗文题在竹扇上,即从所给篇目中选择有关写“青山绿水”等环境特点的句子即可。
《桃花源记》中写环境的句子有: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意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这句话写出桃花林落英缤纷、美好闲静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心情愉悦之感。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意为: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这句话写出了桃花源土地平旷、房屋整齐、良田、美池、桑竹林立,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质朴自然、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秀丽田园风光图。
《小石潭记》中写环境的句子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为: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这个句子既写了水的清凉、小潭的形态,还写了树木藤蔓缠绕牵连的美好景致,水木相依,能够体现“绿水青山”的意蕴。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环境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为: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这两联不仅写了小路通向竹林掩映的深处、禅房前的花木繁茂,还写了竹林里飞鸟愉悦潭水清澈,竹林、飞鸟、潭水相映成趣,给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符合余村的自然风光定位。
故答案为:示例一:《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可以展示出余村土地平整空旷,房屋整齐,良田、美池、桑竹林立,是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示例二:《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描绘了青色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与余村的山野风光相宜。
示例三:《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描绘了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人无限遐思,诗人体会到远离尘嚣的快乐。余村的自然风光也一顶会带给人这样的感受。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会发现问题并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答案】5.还有没交作业的同学吗
6.我没有交作业,明天交可以吗
【知识点】创新题型;文化特色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根据句中的情境“交作业”,理解“漏网之鱼”的比喻义,理解老师和学生的话意。老师用漏网之鱼比喻那些没有交作业的同学。
故答案为: 还有没交作业的同学吗
6.学生的话里实际上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是在说他没有交作业,并且希望明天能够补交。他没有直接说“我没交”,而是用了一个比喻来表达这个意思,以避免直接面对老师的责备。故答案为: 我没有交作业,明天交可以吗
7.【答案】(1)【示例1】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
【示例2】走进小说天地,感受人物魅力。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示例: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读经典小说。经典就是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我们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还能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驱除生命中的寂寞,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如:走进小说世界,感悟百味人生。
(2)可以是讲故事分析小说感受、分析人物探究小说主题、分析情节理解人物形象等,活动合理可行即可。
(3)作为初中生,还是读经典比较好。经典流传千年,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经典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感体验,能够激发读者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经典小说常常被用作教育的素材,它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可以为读者提供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生活的道理。
故答案为:(1)【示例1】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
【示例2】走进小说天地,感受人物魅力。
(2)①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②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读经典小说。经典就是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我们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还能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驱除生命中的寂寞,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点评】(1)本题考查拟定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围绕活动主题“走进小说天地”展开,可以是讲故事分析小说感受、分析人物探究小说主题、分析情节理解人物形象等,活动合理可行即可。(3)本题考查个人看法。注意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结合自身经历谈看法,态度要积极向上,言之合理。
【答案】8.③;做记号;等到
9.①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10.C
11.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12.①两篇文章的情节非常相似,都是“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而不得”;②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④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桃花源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比较【甲】【乙】两文,内容与形式上的相同之处,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兴愉悦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乙】温州李庭等人,在大历六年,到深山老林里伐木取材,(由于山林密集而)迷了路,遇见了漈水(瀑布)。漈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漈。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于是李庭他们)寻找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村落,(村落)大约坐落在温州与福建的中间,天地之间有草木茂盛的地方,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桥),(村落)有三百余户人家。(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道路曲折,掩映在茂林之中。这里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做鸲(亦称“八哥”),飞起来很像鹤。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生,杀生就会发生地震。有一个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祥和,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后,也深感惊异。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现在国家形势如何,当时的朝政怎么样。(李庭)详细地据实回答。(李庭)于是说:“愿意来此居住,可以不可以?”(老人)说:“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接着),老人招待他们吃饭,其间被当作主客敬重对待。然后辞行,砍树做记号。回到家,(李庭)再次入山寻找上次的踪迹,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到过的村落。
8.悉如外人,翻译为: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悉:全、都
一狼洞其中,翻译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处处志之,翻译为: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记号
及鲁肃过寻阳,翻译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及郡下,诣太守,翻译为: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及:等到
故答案为:③、做记号、等到
9.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阡陌、交通、相闻、世、乃、无论”。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相闻,可以互相听到。世:朝代。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10.A翻译为:渔人便下了船。舍:舍弃
翻译为: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舍:房屋
B翻译为: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为:把
翻译为:被众人所信服。为:被
C翻译为: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具:详细
翻译为:(李庭)详细地据实回答。具:详细
D翻译为: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足:值得
翻译为: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足:足够
故答案为:C
11.例句翻译为: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桥),(村落)有三百余户人家。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在“药、险”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12.《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而不得,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暗示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仙游记》写温州人李庭带领一批人到深山老林里伐木取材,由于山林密集而迷了路,在瓯闽之间偶遇一处村落,作者对村中景色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但是不久,李庭再次入山,欲再次拜访老人,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到过的村落的故事。通过对村中景色的描写,暗示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故答案为:①两篇文章的情节非常相似,都是“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而不得”;②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④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13.【答案】示例:我幻想着有一天能乘着时光的船儿,一直航行,到达宋代。然后,我和苏轼邂逅在月下林边。 我要和他一起吟词,一起赏月,一起畅谈人生的起伏,一起诉说心中的寂寞。我还要请他送我一首词,再带着这首词回到我的21世纪,好好品味。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 此题是一篇小作文。写一个幻想片段,就是要运用联想与想象,来表达你的心愿与理想,联想与想象要丰富而合情合理。
故答案为:示例:我幻想着有一天能乘着时光的船儿,一直航行,到达宋代。然后,我和苏轼邂逅在月下林边。 我要和他一起吟词,一起赏月,一起畅谈人生的起伏,一起诉说心中的寂寞。我还要请他送我一首词,再带着这首词回到我的21世纪,好好品味。
【点评】本题考查小作文写作。想象作文要注意:①想象要大胆;②想象要具体;③想象要有情感。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屋舍(shè) 俨(yǎn)然
豁(huò)然
B.邑(yì)人 垂髫(tiáo)
缤(bīng)纷
C.问津(jīn) 阡陌(mò)
诣(yì)太守
D.刘子骥(jì) 间(jiàn)隔
平旷(kuàng)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CD正确,
B有误,缤纷( bīn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
2.选择题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
【答案】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分析】《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幸福美好的境界,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对大同社会的构想,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必须熟悉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注意复习和归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为人谋而不忠乎 D.可以为师矣
【答案】B
【知识点】桃花源记;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指导“为”是介词,对,向。
A.动词,作为。
B.介词,对,向。
C.介词,替。
D.动词,作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考点为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文言实词的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二、语言表达
4.(2023八下·吴兴期末)【任务三】妙赠鄣吴扇
余村大草坪正在举办“夏日非遗市集”,鄣吴竹扇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他们也想买一把回去赠亲友。请你从以下篇目中选择能够展现余村“绿水青山”的连续两句诗文,题在竹扇上送给他们,并说明理由。
A《桃花源记》 B《小石潭记》 C《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示例一:《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可以展示出余村土地平整空旷,房屋整齐,良田、美池、桑竹林立,是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示例二:《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描绘了青色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与余村的山野风光相宜。示例三:《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描绘了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人无限遐思,诗人体会到远离尘嚣的快乐。余村的自然风光也一顶会带给人这样的感受。
【知识点】桃花源记;题破山寺后禅院;小石潭记;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能够展现余村“绿水青山”的连续两句诗文题在竹扇上,即从所给篇目中选择有关写“青山绿水”等环境特点的句子即可。
《桃花源记》中写环境的句子有: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意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这句话写出桃花林落英缤纷、美好闲静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心情愉悦之感。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意为: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这句话写出了桃花源土地平旷、房屋整齐、良田、美池、桑竹林立,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质朴自然、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秀丽田园风光图。
《小石潭记》中写环境的句子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为: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这个句子既写了水的清凉、小潭的形态,还写了树木藤蔓缠绕牵连的美好景致,水木相依,能够体现“绿水青山”的意蕴。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环境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为: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这两联不仅写了小路通向竹林掩映的深处、禅房前的花木繁茂,还写了竹林里飞鸟愉悦潭水清澈,竹林、飞鸟、潭水相映成趣,给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符合余村的自然风光定位。
故答案为:示例一:《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可以展示出余村土地平整空旷,房屋整齐,良田、美池、桑竹林立,是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示例二:《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话描绘了青色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与余村的山野风光相宜。
示例三:《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描绘了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人无限遐思,诗人体会到远离尘嚣的快乐。余村的自然风光也一顶会带给人这样的感受。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地运用语文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会发现问题并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语段阅读
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 不会有漏网之鱼吧 ”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
5. 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6. 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答案】5.还有没交作业的同学吗
6.我没有交作业,明天交可以吗
【知识点】创新题型;文化特色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根据句中的情境“交作业”,理解“漏网之鱼”的比喻义,理解老师和学生的话意。老师用漏网之鱼比喻那些没有交作业的同学。
故答案为: 还有没交作业的同学吗
6.学生的话里实际上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是在说他没有交作业,并且希望明天能够补交。他没有直接说“我没交”,而是用了一个比喻来表达这个意思,以避免直接面对老师的责备。故答案为: 我没有交作业,明天交可以吗
四、综合性学习
7. (大庆期末)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某校准备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我撰写] 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2)[我设计]请你围绕本次主题,参照已有活动,再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活动二: 。
活动三: 。
活动四: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我畅谈] 在探讨初中生应该读什么样的小说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小说,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小说,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答案】(1)【示例1】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
【示例2】走进小说天地,感受人物魅力。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示例: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读经典小说。经典就是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我们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还能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驱除生命中的寂寞,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如:走进小说世界,感悟百味人生。
(2)可以是讲故事分析小说感受、分析人物探究小说主题、分析情节理解人物形象等,活动合理可行即可。
(3)作为初中生,还是读经典比较好。经典流传千年,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经典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感体验,能够激发读者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经典小说常常被用作教育的素材,它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可以为读者提供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生活的道理。
故答案为:(1)【示例1】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
【示例2】走进小说天地,感受人物魅力。
(2)①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
②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读经典小说。经典就是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我们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还能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驱除生命中的寂寞,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点评】(1)本题考查拟定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围绕活动主题“走进小说天地”展开,可以是讲故事分析小说感受、分析人物探究小说主题、分析情节理解人物形象等,活动合理可行即可。(3)本题考查个人看法。注意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结合自身经历谈看法,态度要积极向上,言之合理。
五、文言文阅读
(2023八下·东莞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 jì)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鸟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qú),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服,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②,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置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节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释】①象耕鸟耘: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经过去8年。
8.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悉如外人 查阅词典法:①详尽、详细;②尽;③全、都 A (填序号)
处处志之 词类活用法:一狼洞其中 B
及郡下,诣太守 课内迁移法:及鲁肃过寻阳 C
9.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便舍船/人舍中唯祭得杀
B.此人——为具言所闻/为众所服
C.具答之/具以实告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以容
11. 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12. 比较【甲】【乙】两文,从内容与形式上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答案】8.③;做记号;等到
9.①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10.C
11.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12.①两篇文章的情节非常相似,都是“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而不得”;②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④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桃花源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比较【甲】【乙】两文,内容与形式上的相同之处,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兴愉悦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乙】温州李庭等人,在大历六年,到深山老林里伐木取材,(由于山林密集而)迷了路,遇见了漈水(瀑布)。漈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漈。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于是李庭他们)寻找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村落,(村落)大约坐落在温州与福建的中间,天地之间有草木茂盛的地方,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桥),(村落)有三百余户人家。(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道路曲折,掩映在茂林之中。这里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做鸲(亦称“八哥”),飞起来很像鹤。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生,杀生就会发生地震。有一个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祥和,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后,也深感惊异。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现在国家形势如何,当时的朝政怎么样。(李庭)详细地据实回答。(李庭)于是说:“愿意来此居住,可以不可以?”(老人)说:“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接着),老人招待他们吃饭,其间被当作主客敬重对待。然后辞行,砍树做记号。回到家,(李庭)再次入山寻找上次的踪迹,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到过的村落。
8.悉如外人,翻译为: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悉:全、都
一狼洞其中,翻译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处处志之,翻译为: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记号
及鲁肃过寻阳,翻译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及郡下,诣太守,翻译为: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及:等到
故答案为:③、做记号、等到
9.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阡陌、交通、相闻、世、乃、无论”。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相闻,可以互相听到。世:朝代。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10.A翻译为:渔人便下了船。舍:舍弃
翻译为: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舍:房屋
B翻译为: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为:把
翻译为:被众人所信服。为:被
C翻译为: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具:详细
翻译为:(李庭)详细地据实回答。具:详细
D翻译为: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足:值得
翻译为: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足:足够
故答案为:C
11.例句翻译为: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桥),(村落)有三百余户人家。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在“药、险”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12.《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而不得,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暗示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仙游记》写温州人李庭带领一批人到深山老林里伐木取材,由于山林密集而迷了路,在瓯闽之间偶遇一处村落,作者对村中景色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但是不久,李庭再次入山,欲再次拜访老人,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到过的村落的故事。通过对村中景色的描写,暗示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故答案为:①两篇文章的情节非常相似,都是“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而不得”;②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④都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六、微写作
13.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不断的环境里,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请你运用想象,写一个片段,表达你的心愿与理想,100字以内。
【答案】示例:我幻想着有一天能乘着时光的船儿,一直航行,到达宋代。然后,我和苏轼邂逅在月下林边。 我要和他一起吟词,一起赏月,一起畅谈人生的起伏,一起诉说心中的寂寞。我还要请他送我一首词,再带着这首词回到我的21世纪,好好品味。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桃花源记
【解析】【分析】 此题是一篇小作文。写一个幻想片段,就是要运用联想与想象,来表达你的心愿与理想,联想与想象要丰富而合情合理。
故答案为:示例:我幻想着有一天能乘着时光的船儿,一直航行,到达宋代。然后,我和苏轼邂逅在月下林边。 我要和他一起吟词,一起赏月,一起畅谈人生的起伏,一起诉说心中的寂寞。我还要请他送我一首词,再带着这首词回到我的21世纪,好好品味。
【点评】本题考查小作文写作。想象作文要注意:①想象要大胆;②想象要具体;③想象要有情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