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贻( ) 有奇( ) 二黍许( )
箬篷( ) 糝之( ) 峨冠( ) 多髯( )
椎髻( ) 篆章( ) 衣褶( ) 诎(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2)罔不因势象形
象: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5)如有所语 语:
(6)其两膝相比者
比:
(7)佛印绝类弥勒
类:
(8)其船背稍夷 夷: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3.文常填空。
(1)《核舟记》的作者是 ,字 , (朝代)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里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里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阅读《核舟记》,完成下列各题。
(1)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2)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5)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6)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5.(2024八下·东阳开学考)下面是小语为研学活动写的宣传语,请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
一座座古村落,如同一幅幅被时间凝固的画卷,古朴,静谧;走进古村落,宛如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来到了一个世外桃 ,阻隔了外界的(xuān)____嚣。一砖一瓦、一橡一木都藏满了故事,充满了岁月的气息,它们从岁月深处走来,向世人展示历史的沧桑,演yì____着现代人眼中的诗与远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宁静悠远、古韵盎然的古村落,领略江南秘境的魅力!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uān) 嚣 演yì
(2)根据语意,选择合适的汉字填入文中 处。
A.园 B.源
(3)加点字“凝”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yíng B.níng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②其两膝相比者 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8.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② ”,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
9.根据课文完成对联。(任选一副即可
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
上联: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三、综合题
10.(2024八下·东阳开学考)江南多古村,古村多亭台。亭子是人们休息、游乐、观景的重要场所。
(1)研学小组拍摄了三个亭子的照片,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可以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
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100字左右。
A.方亭 B.六角亭 C.伞亭
我选 。
(2)请你参考示例,用古诗文名句给你介绍的亭子拟一个雅称。
示例:爱晚亭——源自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mǐn;yí;jī;shǔ;ruò;sǎn;guān;rán;jì;zhuàn;zhě;qū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奇”是多音字,此处读做“ jī ”;“ 糝之 ”读作“ sǎn ”,不要误读为“sá”;“冠”读作“ guān ”;
故答案为:1、mǐn2、yí3、jī4、shǔ5、ruò6、sǎn7、guān8、rán9、jì10、zhuàn11、zhě12、qū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答案】(1)顺着,就着
(2)模拟
(3)赠
(4)零数,余数
(5)说话
(6)靠近
(7)像
(8)平
(9)竟然
(10)挑选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均为课文中出现的实词,在平时要强化识记。
故答案为:(1)顺着,就着
(2)模拟
(3)赠
(4)零数,余数
(5)说话
(6)靠近
(7)像
(8)平
(9)竟然
(10)挑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答案】(1)魏学洢;子敬;明末
(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
(3)宋;鲁直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核舟记》选自清朝人涨潮所编纂的《虞初新志》,作者明末文学家魏学洢,浙江嘉善人,字子敬。
故答案为:
第1空、魏学洢
第2空、子敬
第3空、明末
⑵苏轼有散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核舟记》里,作者表现核舟的精湛技艺时,引用了里面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里的句子,“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的句子。
故答案为:
第1空、苏轼
第2空、后赤壁赋
第3空、赤壁赋
⑶《核舟记》里提到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苏是指苏轼,黄指黄庭坚,就是后文提到的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宋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故答案为:
第1空、宋
第2空、鲁直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所学的重要课文的作家作品、朝代、作者的生平简历、字号,甚至是一些轶闻趣事等等都要熟记,而且平时要学会整理归类。
⑵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所学的重要课文的作家作品、朝代、作者的生平简历、字号,甚至是一些轶闻趣事等等都要熟记,而且平时要学会整理归类。
⑶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所学的重要课文的作家作品、朝代、作者的生平简历、字号,甚至是一些轶闻趣事等等都要熟记,而且平时要学会整理归类。
4.【答案】(1)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豁达开朗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嘻,技亦灵怪矣哉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核舟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列数字;作比较;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两人之间的动作是“左手扶鲁直背”,两人之间的神态是“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对佛印的描写是: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可知佛印的豁然开朗。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从第一字文字中找出即可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说明方法的掌握。根据对文中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可知该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是为了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对文章中心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比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全文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在一狭长桃核上雕刻出苏轼泛舟赤壁的情形。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故答案为:(1)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豁达开朗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嘻,技亦灵怪矣哉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2)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4)本道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对文章中心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5.【答案】(1)喧;绎
(2)B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喧嚣 xuān xiāo (形)声音大而嘈杂。(动)叫嚣。
演绎 yǎn yì (动)推演铺陈。(名)逻辑学术语。
(2)园 yuán 种植花果、树木或蔬菜的地方。供人游览娱乐的场所。组词:花园
源 yuán 水流起头的地方。来源;根源。组词: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 shì wài táo yuán 比喻理想中安乐而美好的地方或空想脱离现实的地方。
(3)凝固 níng gù (动)液体变成固体。固定不变。
故答案为:(1)喧、绎
(2)B
(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答案】6.高;靠近
7.抬头仰望,神情和苏(轼)、黄(庭坚)不相类似。
8.修狭(不盈寸);各具情态;能开闭的窗;技艺精湛
9.(示例)摹泛舟人悠闲神情;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知识点】诗歌对联;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6.“峨”修饰“冠”,意思是“高”;“比”属于古今异义词。
故答案为:高
靠近
7.注意“矫”意为“举”,“属”意为“类似”。
故答案为: 抬头仰望,神情和苏(轼)、黄(庭坚)不相类似。
8.作答前应留意括号内提示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分析概括。原文中语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对桃核这个原材料特点的说明;“各具情态”总述了雕刻的船上人、物的特点;核舟的中间部分除了雕刻有船篷、栏杆,还有可以开启的小窗;从原材料如此小,雕刻内容不但多而且形象逼真、各具情态可看出,雕刻者技艺精湛,原文中“技亦灵怪矣哉” 也是对雕刻者精湛技艺的赞叹。
故答案为:修狭(不盈寸)
各具情态
能开闭的窗
技艺精湛
9.: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从整体上说是动宾关系,“雕刻者高超技艺”“高超技艺”又是偏正结构。“奇巧人神技雕核舟”整体上是主谓宾的结构。
故答案为:(示例)摹泛舟人悠闲神情
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10.【答案】(1)【示例1】我选A;这是一个方亭。顶部是四面斜坡,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四个角,四根方柱。相邻柱子之间,用护栏连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进出。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游乐。整个亭子方方正正,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庄重。【示例2】我选B。这是一个六角亭。六个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飞鸟展翅。亭子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儿,亭子下方有六根圆柱子,用护栏相连。亭子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地方。【示例3】我选C。这是一个圆亭。顶部是圆形的,覆盖着茅草。圆顶下面正中间,只用一根圆柱子支撑。远远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亭下围着圆柱有四个木墩子,成对称放置,供人坐憩。整体造型简单利落,且富有野趣。
(2)示例:悠然亭——源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微写作(片断写作);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 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按照说明顺序介绍亭子即可。
如A 方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中心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四面斜坡,四个角,四根方柱,三个护栏,亭子有一面方便进出。亭子如其名,造型方方正正,简洁大方,行人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感受下古时建筑的美。
如B 六角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六面斜坡,六个高翘的檐角,六根圆柱,五个护栏,亭子有一面方便进出。六角亭造型精巧,极具美感,行人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感受下古时建筑的美。
如C 圆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圆形的茅草盖,一根支撑的圆柱子,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下面是四个木墩子,对称摆放,行人可以坐在这里歇歇脚。造型简单,富有野趣。
(2)日常注意积累古诗句,亭子名字出自古诗即可。如赵孟頫的“一夜松涛枕上鸣,五华山馆梦频惊”,可以取名为松涛亭。
故答案为:(1)【示例1】我选A。这是一个方亭。顶部是四面斜坡,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四个角,四根方柱。相邻柱子之间,用护栏连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进出。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游乐。整个亭子方方正正,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庄重。
【示例2】我选B。这是一个六角亭。六个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飞鸟展翅。亭子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儿,亭子下方有六根圆柱子,用护栏相连。亭子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示例3】我选C。这是一个圆亭。顶部是圆形的,覆盖着茅草。圆顶下面正中间,只用一根圆柱子支撑。远远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亭下围着圆柱有四个木墩子,成对称放置,供人坐憩。整体造型简单利落,且富有野趣。
(2)悠然亭——源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从亭子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按照说明顺序介绍亭子。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2)本题考查为亭子取名。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日常注意积累古诗句,参考给到的例句格式,为亭子拟雅称,注意语言合理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贻( ) 有奇( ) 二黍许( )
箬篷( ) 糝之( ) 峨冠( ) 多髯( )
椎髻( ) 篆章( ) 衣褶( ) 诎( )
【答案】mǐn;yí;jī;shǔ;ruò;sǎn;guān;rán;jì;zhuàn;zhě;qū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奇”是多音字,此处读做“ jī ”;“ 糝之 ”读作“ sǎn ”,不要误读为“sá”;“冠”读作“ guān ”;
故答案为:1、mǐn2、yí3、jī4、shǔ5、ruò6、sǎn7、guān8、rán9、jì10、zhuàn11、zhě12、qū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2)罔不因势象形
象: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5)如有所语 语:
(6)其两膝相比者
比:
(7)佛印绝类弥勒
类:
(8)其船背稍夷 夷: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答案】(1)顺着,就着
(2)模拟
(3)赠
(4)零数,余数
(5)说话
(6)靠近
(7)像
(8)平
(9)竟然
(10)挑选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均为课文中出现的实词,在平时要强化识记。
故答案为:(1)顺着,就着
(2)模拟
(3)赠
(4)零数,余数
(5)说话
(6)靠近
(7)像
(8)平
(9)竟然
(10)挑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文常填空。
(1)《核舟记》的作者是 ,字 , (朝代)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里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里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答案】(1)魏学洢;子敬;明末
(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
(3)宋;鲁直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核舟记》选自清朝人涨潮所编纂的《虞初新志》,作者明末文学家魏学洢,浙江嘉善人,字子敬。
故答案为:
第1空、魏学洢
第2空、子敬
第3空、明末
⑵苏轼有散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核舟记》里,作者表现核舟的精湛技艺时,引用了里面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里的句子,“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的句子。
故答案为:
第1空、苏轼
第2空、后赤壁赋
第3空、赤壁赋
⑶《核舟记》里提到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苏是指苏轼,黄指黄庭坚,就是后文提到的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宋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故答案为:
第1空、宋
第2空、鲁直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所学的重要课文的作家作品、朝代、作者的生平简历、字号,甚至是一些轶闻趣事等等都要熟记,而且平时要学会整理归类。
⑵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所学的重要课文的作家作品、朝代、作者的生平简历、字号,甚至是一些轶闻趣事等等都要熟记,而且平时要学会整理归类。
⑶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所学的重要课文的作家作品、朝代、作者的生平简历、字号,甚至是一些轶闻趣事等等都要熟记,而且平时要学会整理归类。
4.阅读《核舟记》,完成下列各题。
(1)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2)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5)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6)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答案】(1)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豁达开朗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嘻,技亦灵怪矣哉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核舟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列数字;作比较;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两人之间的动作是“左手扶鲁直背”,两人之间的神态是“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对佛印的描写是: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可知佛印的豁然开朗。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从第一字文字中找出即可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说明方法的掌握。根据对文中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可知该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是为了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对文章中心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比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全文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在一狭长桃核上雕刻出苏轼泛舟赤壁的情形。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故答案为:(1)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豁达开朗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5)嘻,技亦灵怪矣哉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2)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4)本道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对文章中心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5.(2024八下·东阳开学考)下面是小语为研学活动写的宣传语,请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
一座座古村落,如同一幅幅被时间凝固的画卷,古朴,静谧;走进古村落,宛如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来到了一个世外桃 ,阻隔了外界的(xuān)____嚣。一砖一瓦、一橡一木都藏满了故事,充满了岁月的气息,它们从岁月深处走来,向世人展示历史的沧桑,演yì____着现代人眼中的诗与远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宁静悠远、古韵盎然的古村落,领略江南秘境的魅力!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uān) 嚣 演yì
(2)根据语意,选择合适的汉字填入文中 处。
A.园 B.源
(3)加点字“凝”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yíng B.níng
【答案】(1)喧;绎
(2)B
(3)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喧嚣 xuān xiāo (形)声音大而嘈杂。(动)叫嚣。
演绎 yǎn yì (动)推演铺陈。(名)逻辑学术语。
(2)园 yuán 种植花果、树木或蔬菜的地方。供人游览娱乐的场所。组词:花园
源 yuán 水流起头的地方。来源;根源。组词: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 shì wài táo yuán 比喻理想中安乐而美好的地方或空想脱离现实的地方。
(3)凝固 níng gù (动)液体变成固体。固定不变。
故答案为:(1)喧、绎
(2)B
(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3)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②其两膝相比者 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8.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② ”,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
9.根据课文完成对联。(任选一副即可
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
上联: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答案】6.高;靠近
7.抬头仰望,神情和苏(轼)、黄(庭坚)不相类似。
8.修狭(不盈寸);各具情态;能开闭的窗;技艺精湛
9.(示例)摹泛舟人悠闲神情;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知识点】诗歌对联;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6.“峨”修饰“冠”,意思是“高”;“比”属于古今异义词。
故答案为:高
靠近
7.注意“矫”意为“举”,“属”意为“类似”。
故答案为: 抬头仰望,神情和苏(轼)、黄(庭坚)不相类似。
8.作答前应留意括号内提示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分析概括。原文中语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对桃核这个原材料特点的说明;“各具情态”总述了雕刻的船上人、物的特点;核舟的中间部分除了雕刻有船篷、栏杆,还有可以开启的小窗;从原材料如此小,雕刻内容不但多而且形象逼真、各具情态可看出,雕刻者技艺精湛,原文中“技亦灵怪矣哉” 也是对雕刻者精湛技艺的赞叹。
故答案为:修狭(不盈寸)
各具情态
能开闭的窗
技艺精湛
9.: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从整体上说是动宾关系,“雕刻者高超技艺”“高超技艺”又是偏正结构。“奇巧人神技雕核舟”整体上是主谓宾的结构。
故答案为:(示例)摹泛舟人悠闲神情
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三、综合题
10.(2024八下·东阳开学考)江南多古村,古村多亭台。亭子是人们休息、游乐、观景的重要场所。
(1)研学小组拍摄了三个亭子的照片,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可以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
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100字左右。
A.方亭 B.六角亭 C.伞亭
我选 。
(2)请你参考示例,用古诗文名句给你介绍的亭子拟一个雅称。
示例:爱晚亭——源自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1)【示例1】我选A;这是一个方亭。顶部是四面斜坡,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四个角,四根方柱。相邻柱子之间,用护栏连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进出。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游乐。整个亭子方方正正,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庄重。【示例2】我选B。这是一个六角亭。六个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飞鸟展翅。亭子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儿,亭子下方有六根圆柱子,用护栏相连。亭子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地方。【示例3】我选C。这是一个圆亭。顶部是圆形的,覆盖着茅草。圆顶下面正中间,只用一根圆柱子支撑。远远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亭下围着圆柱有四个木墩子,成对称放置,供人坐憩。整体造型简单利落,且富有野趣。
(2)示例:悠然亭——源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微写作(片断写作);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 从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按照说明顺序介绍亭子即可。
如A 方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中心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四面斜坡,四个角,四根方柱,三个护栏,亭子有一面方便进出。亭子如其名,造型方方正正,简洁大方,行人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感受下古时建筑的美。
如B 六角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六面斜坡,六个高翘的檐角,六根圆柱,五个护栏,亭子有一面方便进出。六角亭造型精巧,极具美感,行人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感受下古时建筑的美。
如C 圆亭,可以从上到下介绍,顶部是个尖,往下挨个是圆形的茅草盖,一根支撑的圆柱子,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下面是四个木墩子,对称摆放,行人可以坐在这里歇歇脚。造型简单,富有野趣。
(2)日常注意积累古诗句,亭子名字出自古诗即可。如赵孟頫的“一夜松涛枕上鸣,五华山馆梦频惊”,可以取名为松涛亭。
故答案为:(1)【示例1】我选A。这是一个方亭。顶部是四面斜坡,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四个角,四根方柱。相邻柱子之间,用护栏连接,留下亭子的一面,便于进出。人们可以在此休闲、游乐。整个亭子方方正正,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风格庄重。
【示例2】我选B。这是一个六角亭。六个檐角高高翘起,仿佛飞鸟展翅。亭子顶部中心形成一个尖儿,亭子下方有六根圆柱子,用护栏相连。亭子整体造型精巧,线条流畅,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示例3】我选C。这是一个圆亭。顶部是圆形的,覆盖着茅草。圆顶下面正中间,只用一根圆柱子支撑。远远看去,亭子宛如一把撑开的大伞。亭下围着圆柱有四个木墩子,成对称放置,供人坐憩。整体造型简单利落,且富有野趣。
(2)悠然亭——源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得道亭——源自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从亭子结构、造型、功能等角度入手,按照说明顺序介绍亭子。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
(2)本题考查为亭子取名。读懂题目要求,理解出题人意图。日常注意积累古诗句,参考给到的例句格式,为亭子拟雅称,注意语言合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