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语文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最早被冠名为“语文”的小学课本(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它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
学习目标
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文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仰慕之情,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
了解作者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代表作有《流年碎影》《负暄琐话》等。
相关人物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他先后主编或编辑过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新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他规范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他编纂了汉语拼音方案,使学习汉语言变得简单,废除了烦琐复杂的古汉语旧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创作背景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都曾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逝世,3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字音字形
修润( )生疏( )商酌( )
譬如( )拖沓( )妥帖( )
丁卯( )打拱( )
颠沛流离( )诲人不倦( )
rùn
zhuó
pì
tà
tiē
mǎo
diān pèi
huì
gǒng
shū
( )别扭
( )告别
别
多音
字
biè
bié
【串句记忆法】虽然我的病积累(lěi)了很多麻烦,让妈妈十分劳累(lèi),但是她从没有认为我是累(léi)赘。
( )维系
( )系鞋带
系
xì
jì
( )妥帖
( )请帖
( )字帖
帖
tiē
tiě
tiè
意为“打结、扣”时读“jì”。
朦( )
曚( )
朦胧
曚昽
ménɡ
ménɡ
【形旁辨字法】言(讠)传身教,诲(huì)人不倦;心(忄)生悔(huǐ)意,辗转难眠。
譬( )
臂( )
璧( )
譬如
臂膀
玉璧
pì
bì
沛( )
肺( )
柿( )
颠沛流离
肺腑
柿子
pèi
fèi
shì
bì
意为“月光不明”,为“月”部。
意为“日光不明”,为“日”部。
形近
字
21世纪教育网
理解词语
A.以身作则
B.不耻下问
C.诲人不倦
D.一以贯之
E.颠沛流离
F.自作自受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
近义词:流离失所 反义词:安居乐业
E
C
出自《论语·述而》,含褒义。
D
语出《论语·里仁》,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
A
近义词:身先士卒
F
形容咎由自取,含贬义。
B
注意使用对象。
略读
1.学习略读方法
(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文章其他文字可以速读。
(2)从文章题目猜想文章内容,从题目产生问题、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注意首尾呼应。
(3)借助略读课文本身的助读材料,包括“课前导语”“材料链接”的一些内容等,粗知文章大意。针对不同文体特点和具体篇目,可以采取不同的略读方法。
(4)略读并不等于“粗略地”阅读或“忽略地”阅读,对重要的语句、段落也一定要理解。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位置大多在段落中的第一句或末尾。)
关键句子:
2.计时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大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共 段,为文章划分层次。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3. 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4.作者通过哪些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
自主学习
略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思考: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例?体现了他怎样的高尚品质?
1.划分文章层次。
2.勾画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划分段落
通读全文,试着梳理: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以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
先总写后分写,赞颂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待人厚,律己严。
第三部分(9):表达“我”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写话主张。
自主探究
两方面:
待人厚、律己严。
1.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待人厚:修改文章(第3段)
恭送客人(第4段)
真诚回信(第5段)
律己严:写文章主张“写话”(第6段)
文风重视“简洁”(第7段)
写作力求完美(第8段)
2.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品质相应的事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段概括。
【精读课文】细读课文2-8段,说一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叶圣陶先生。结合语句分析。
(1)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字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这里运用对比,写出叶圣陶先生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可以看出他在生活方面平易随和,易于相处;但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表现了他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这里运用语言描写,谦逊的语言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性情温和、待人真诚、工作认真的特点。
(4)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这里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诚恳的态度,表现了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5)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一定还是”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坚持送客的真诚。
“鞠躬……”一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送客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宽厚。
(6)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在病床上“打拱”称谢的细节描写,再次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7)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非常悔恨”“真不该”写出了叶圣陶先生错过与“我”见面的遗憾之情,“很悲伤”是为“我”的生活境况而伤感。这都是他宽厚待人的真实体现。
引用叶圣陶先生多次说过的话,表明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追求“写话”的观点。
(8)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9)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用叶圣陶先生的原话表明叶圣陶先生重视在文风方面行文简洁的观点。
(10)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同样”写出了叶圣陶先生不仅重视文风问题,也重视写作中的细小方面。“决不”突出了叶圣陶先生认真的程度。此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认真严谨、毫不放松的工作作风。
(11)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叶圣陶先生对“做”和“作”两个字的使用定了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并且亲自监督,这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规范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
总结
他是一个躬行君子;
他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他对于语文,要求写文章要像“说话”,文风重视“简洁”;
他是一个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的人;
他是一个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人
……
你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先生的初步印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