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回延安
学习目标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重点)
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难点)
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素养)
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
作者介绍
信天游 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名“顺天游”。常用“比”或“兴”的手法,所谓“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所谓“兴”,就是借事借物起兴,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
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文体知识
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
表示数量多。
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立刻。
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自主学习 词语解释
【心窝】
【几回回】
【登时】
【脑畔上】
【天南海北】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活动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重返延安,表达激动与喜悦之情。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追忆延安生活,表达感激之情。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写亲人欢聚的热闹场面,表达喜悦之情。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第四部分:描述延安的新面貌,表达赞美之情。
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第五部分:回顾延安光荣历史,展望未来美好前程,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问题探究
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回”字作为全诗的诗眼,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表达出作者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也展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果改为“去”或“到”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活动二:体会抒情
诗中既有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找出相关语句,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间接抒情
第一节:回延安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抓”一“贴”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以及热爱延安的强烈感情。
通过语言描写抒发情感:“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一句中通过语言描写说明延安父老为保卫延安立下了功劳,诗人发自内心地向他们慰问、敬礼。
通过场景描写抒发情感:“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写亲人相见的场面,表达了回延安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之情。
活动三:欣赏修辞
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比喻、拟人、夸张、比兴、呼告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夸张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师生交流
第二节:忆延安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活动四:艺术特色
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
第一,抒情性强。
第二,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
第三,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课堂小结
概
括
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