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11: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02年6月21日,晚清大臣盛宣怀反对对外开放中国内河航运,提出“各国内港行船,均本国人办理,外人不得侵越,中国何独不然。如各国民人欲行小轮,只能与华人议立合股公司”“该公司(合股公司)归中国注册,填发关牌,张挂中国旗号”。这些提议( )
A.助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确保了内河航运主权的完整
C.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的权利 D.遏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2.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连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表明( )
A.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中国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西方垄断了中国近代运输
3.兰州中山桥始建于1908年,由兰州道彭英甲具体负责,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驻天津经理喀佑斯承包修建,所用构件钢材、水泥及其他各种器材、机具设备等均购自欧美,总计2000余吨。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取得巨大成就 B.桥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C.欧美列强支持中国发展 D.工业革命促进交通改善
4.如表所示资料能够反映出唐代后期( )
资料 出处
唐德宗建中元年,江淮“岁入米数十万斛,以济关中”。 《唐会要》
唐宪宗“(元和)初,江淮米至渭桥者(长安附近粮仓,又称渭仓)才二十万斛”。 《新唐书》
唐宣宗大中五年二月(847年),江淮“漕米四十万斛,其能至渭仓者,十不三四”。 《旧唐书》
A.藩镇割据阻断国内商业贸易 B.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C.关中对江南的经济依赖弱化 D.政局变化阻碍漕粮运输
5.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 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 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6.“到1852年,以(德意志)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建立起来。铁路冲过各邦的边界,伸向北海沿岸和南部山区,不同地区的物产得到更好的交易。它还以独有的威力闯入各种旧有的生活习俗,普通人也可以和国王一样乘坐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材料意在说明,铁路的发展( )
A.改善了德意志人民的日常生活 B.完善了德意志的基层治理
C.实现了德意志社会各阶层平等 D.促进了德意志的最终统一
7.铁路是交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下图分别为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主要铁路分布图、同时期中国外办铁路、自办铁路、中外合办铁路三种类型铁路所占比例示意图。由图可知( )
中国近代主要铁路
A.中国近代铁路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B.近代铁路主要提升了城市政治功能
C.中国自建铁路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D.近代铁路与京杭大运河航路线一致
8.1916年,南浔铁路通车后,经过九江港的货物量显著增加,进口洋货也以九江为入口行至南昌分销各处,传统商路市镇的“茶市一蹶不振,纸业日渐衰微”,“(上饶)河口一埠……家无尺布之机,女无寸丝之缕……游民遍壤”。由此可见( )
A.交通发展冲击江西传统经济格局 B.铁路发展开启了江西城市化进程
C.民国初年江西交通实现了近代化 D.新式交通导致江西自然经济解体
9.据估计,宋代现存信件在2万至2.5万封之间。唐朝只有不到1000封信件存世,而12世纪西欧现存的书信也只有几千封。宋代现存信件较多,与宋代传驿制度的变革与进步密切相关。唐以前,官员私人书信是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进行传递,宋代则允准官员私人书信可以通过递铺传送。翻开宋代文献,(亦)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或叮嘱家事,或交流政见,或诗词唱和。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由此可知,宋代( )
A.构成了以都城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B.官员异地互迁频繁,递铺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
C.私书入递一定上满足私人联络需要,同时体现社会通信范围的扩大
D.文书传送系统保障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10.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下图运河的开通( )
A.缩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航行距离
B.成为西欧与南亚之间最近的水上通道
C.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商贸中心
D.成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新通道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规模一般较小,临时性质者居多,但已经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度支府,建立起了区域性的漕运体系。比如,北魏重新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延续。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 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12.晚清自引入电报后,泄密问题亦时有发生。甲午中日战争开战前,日方已经获取“高升”号开船日期这一重要情报;在马关议和期间又破译了李鸿章与总署往来的所有密电。由此可见当时( )
A.保密意识和技术有待提高 B.泄密导致清政府战争失败
C.电报传递消息的弊大于利 D.日本不择手段地窃取信息
13.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中说道:“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地……只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据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
14.据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这表明( )
A.交通建设是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 B.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C.道路畅通是基层管理的根本保障 D.驿站管理是开疆拓土的先决条件
15.清末上海地区流行的竹枝词写道“香槟佳酿醉流霞,闲向天街踏月华,夜静人稀归去也,倩郎扶上自由车”“压压盈头外国花,靓妆西女面笼纱。一声铃响双轮迅,穿过人从脚踏车”。诗词描述的现象反映当时的上海( )
A.崇洋媚外的社会氛围浓厚 B.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
C.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 D.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中期,山东人口分布密度呈东低西高的形态,鲁西运河沿岸以临清、济宁、东昌、德州等为代表的商业重镇,运输量、交易额、关税额等均居前列,成为山东经贸重心所在。
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近代,山东各区域经贸格局为之巨变。以临清直隶州、东昌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北和以济宁直隶州、泰安府(部分)、曹州府及兖州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南平原,丧失了经贸繁荣的基本条件。以登州府、青州府(部分)、莱州府等州县构成的胶东半岛地区,有青岛、烟台、龙口、登州、威海卫5大港口,胶济铁路及河海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逐渐成为以外贸带动山东经济转型的龙头,推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生产随之发达后,其崛起具有必然性。
——摘编自江沛等著《城市化进程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中期至近代山东经贸格局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17.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将交通系统列为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首要组织,认为“交通系统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它们是大一统国家赖以生存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晚清兴修铁路曾引起的争论
观点一 “倘任其修筑开设铁路,洋人可任便往来……于大局更有关系”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平民之力而归之官也……与民争利,祸亦随之”
观点二 “洋人之要挟否、视我国力之强弱。我苗能自强而使民物殷富,外人愈不敢肆其要求;我不能自强,则虽民物萧条,洋人亦必隐图其狡遥”。“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旅行者,不可殚述”。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铁路史部分》(1)结合材料一、提取图1信息分析秦朝陆路交通建设对巩固统一的作用。说明图2中元朝交通路线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观点有何分歧。并就晚清修建铁路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驿站是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方通信工具之一。这是一种以“接力”方式传递物资和信息的方法。驿站在秦汉时期趋于成熟,设置了官方交通路线——驿道,驿传为要政。到唐朝时,驿站已经广布全国各地,正如诗人岑参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到了宋代,驿站已经发展出不同的等级,最高级的驿站可以充当“迎宾馆”,招待来自四邻的国家使节。驿站的这个功能一直延续下去,除了提供设备,驿站在明朝还负责护送外国使节。然而,中国古代的驿递体系虽然发达,但不向民间开放。从功能上来看,它完全是为军事、政治和统治阶层服务,几乎不承担商业和社会功能。
——出自王笛著《碌碌有为:人、日常和文化》
材料二 民信局是专门传递民间邮件的服务组织,产生年代远远晚于驿站。民信局的出现填补了民间通信的空白。近代以后,民信局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逐渐分布于中国各境。建立了遍及全国经济发达和较为发达地区的通信网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民信局的弊端亦逐渐显露出来。“从整个国家的观点来看,它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它只发展了利益优厚的路线,而忽视了那些不敷开支的路线”。鸦片战争后,西方的邮递形式大规模进入中国,据1907年的统计,各口岸设立的的“客邮”达76所,这些“客邮”,不但侵我主权,而且,有些外国人从事走私活动,损害中国利益。所以,到晚清时期,多种邮递方式并存,出现了“官办驿站既贪污腐败,又不传递商民邮件;民信局虽然活跃,但又各自为政,过于分散;各国在华客邮既侵犯中国主权,又任意走私”的局面。这样,在建立国家邮政的呼声中,“西方近代邮政始终作为一个成功的范本被反复引用,是中国改革传统邮政的范本”。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邮政制度的确立,传统的驿站体系失去了价值遂被放弃。
——出自徐建国《赫德与近代中国邮政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驿站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邮递方式的新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渤海、南至江浙的两条“驰道”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直道”,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汉代道路修筑和养护已达一定水平,驰道两旁置有林荫。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道路系统变得支离破碎。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宋朝由于受到辽金的进攻,交通范围大大缩减。元明清时期,中国陆路交通兴盛发达。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京杭大运河在空间分布上与隋唐大运河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盛宣怀反对对外开放中国内河航运,主张外国在中国内港行船,只能与华人议立合股公司,并且由中国注册,填发关牌,张挂中国旗号,这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排除A项;中国内河航运主权的丧失始于《天津条约》的签订,这些提议意在收回内河航运权,“确保了”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这些提议和规定并不能遏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材料中看出轮船的进入与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近代铁路的开通是靠清政府举债和丧失路权相关联的,公路又是在租界出现的,所以晚清中国的交通呈现出鲜明的殖民化色彩,晚清中国交通的发展逐渐丧失独立性,被列强控制,A项正确;外国侵略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表明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是否缓慢,排除C项;D项“垄断了”过于夸大,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兰州中山桥建设过程中使用了钢材、水泥等材料,以及各类器材、设备,这些新型建材和机器的出现和使用得益于工业革命,反映工业革命促进交通改善,D项正确;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90年代期间开展,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兰州中山桥的建造过程,而非建成后的影响,排除B项;20世纪初欧美列强侵略中国,而非支持中国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岁入米数十万斛,以济关中”“(元和)初,江淮米至渭桥者(长安附近粮仓,又称渭仓)才二十万斛”“漕米四十万斛,其能至渭仓者,十不三四”及所学可知,唐代后期大运河运到关中的粮食越来越少,这反映出当时藩镇割据和国势衰落,政局变化阻碍了漕粮运输,D项正确;漕粮运输不属于国内商业贸易,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项;唐代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而关中对其经济也越来越倚重而不是弱化,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交通建设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边疆地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制度对秦朝交通建设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秦朝交通建设主要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意志。”根据“不同地区的物产得到更好的交易”、“普通人也可以和国王一样乘坐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可知,铁路的出现促进了德意志境内商品的交流,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由此说明铁路的发展改善了德意志人民的日常生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德意志人民生活的改善,并不是强调基层治理的完善,排除B项;此时的德意志尚未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平等,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铁路对德意志社会生活的影响,不能说明促进了德意志的最终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占比例示意图可以看出,外办铁路所占比重最大,说明中国近代铁路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A项正确;根据图示内容无法体现近代铁路的作用,排除B项;中国自建铁路所占比重最低,不能说明占据了主导地位,排除C项;近代铁路形成了网状结构,与京杭大运河的航路线并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南浔铁路通车后,经过九江港的货物量显著增加,进口洋货也以九江为入口行至南昌分销各处,导致传统商路市镇的“茶市一蹶不振,纸业日渐衰微”,这说明交通发展冲击江西传统经济格局,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铁路发展对近代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铁路发展确实会促进江西的城市化进程,但是“开启”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国初年江西交通实现了近代化,材料主要反映了交通发展对江西经济格局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唐以前,官员私人书信是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进行传递,宋代则允准官员私人书信可以通过递铺传送。翻开宋代文献,(亦)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或叮嘱家事,或交流政见,或诗词唱和。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现存信件较多,与宋代传驿制度的变革与进步密切相关。在唐朝以前,官员私人书信是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进行传递,宋代则允准官员私人书信可以通过递铺传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或叮嘱家事,或交流政见,或诗词唱和。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因此,宋代私书入递一定上满足私人联络需要,同时体现社会通信范围的扩大,C项正确;宋代的驿路交通网没有延伸至境外,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宋朝的传驿制度”,而“官员异地互迁频繁,递铺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表现了宋朝传驿制度对于社会通信的推动,不是“以文书传送系统保障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的下达”,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图中反映的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使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船只不必绕行麦哲伦海峡,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A项正确;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境内,与西欧、南亚无关,也和推动纽约发展无关,排除BC项;巴拿马运河沟通的是大西洋和太平洋,而不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战乱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漕运规模一般较小,临时性质者居多,但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也建立起了区域性的漕运体系,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表述中,“满足了”说法绝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体现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清政府虽然利用了电报技术,但屡屡泄密,这说明当时保密意识和技术有待提高,A项正确;材料中的事件涉及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中日已在议和,排除B项;不能因为电报泄密问题就否认电报的价值,排除C项;日本不择手段地窃取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地”可以看出京张铁路地理位置重要,可以促进经济交流,D项正确;由题中所述不能得出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的结论,排除A项;题中只涉及京张铁路的作用,无从体现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也没有谈及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排除B、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朝时期,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以及传递信息的需要,在西域设置多处驿站,说明当时交通建设是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丝绸之路是否是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驿站的建设,而非道路畅通,排除C项;驿站是在开疆拓土之后设立的机构,而非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夜静人稀归去也,倩郎扶上自由车”“一声铃响双轮迅,穿过人从脚踏车”可知,清末、上海、自由车、脚踏车,可以判断当时的上海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自行车,B项正确;上海地区出现自行车并非崇洋媚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的上海多种交通工具并存,仅通过材料自行车的描述,不能反映城市基础设施滞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行车是进口还是国产,不能体现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6.变化:经贸重心由鲁西地区转移到胶东半岛。
历史背景:近代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冲击传统运输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沿海港口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答出其中4点即可)
【详解】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清中期至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材料提到“鲁西运河沿岸以临清、济宁、东昌、德州等为代表的商业重镇,运输量、交易额、关税额等均居前列,成为山东经贸重心所在。” “以登州府、青州府(部分)、莱州府等州县构成的胶东半岛地区……逐渐成为以外贸带动山东经济转型的龙头”,据此可知,近代山东经贸格局变化为经贸重心由鲁西地区转移到胶东半岛。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时代背景看,近代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根据材料中“黄河决口夺大清河入海及运河彻底淤塞”“有青岛、烟台、龙口、登州、威海卫5大港口,胶济铁路及河海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可知,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冲击传统运输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沿海港口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7.(1)作用:主要道路以都城咸阳为中心,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北方的直道和驰道(道路)直抵边境,利于抵御匈奴的进攻;南方的五尺道抵达滇、驰道抵达南海郡,有利于加强对西南和岭南的控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需要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分歧:观点一反对修建铁路,观点二支持修建铁路。(修铁路是否会加剧列强侵略,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亦可)看法: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铁路的修建对传统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也一定程度上便利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修铁路有利于增强国力,救亡图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作用: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道路有直道和驰道、五尺道等,其中主干道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北方的直道和驰道(道路)直抵边境,能够快速的应对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有利于抵御匈奴的进攻;南方的五尺道抵达滇、驰道抵达南海郡,有利于加强对西南和岭南的控制。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元朝运河和海运发达,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通过运河和海运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同时,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则在南方,故需要通过运河或者海运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此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也为海运和运河运输提供了条件。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第一小问分歧:据材料二中的争论可知两种观点分别为:据材料二“是括天下平民之力而归之官也……与民争利,祸亦随之”可知,观点一反对修建铁路,据材料二“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旅行者,不可殚述”可知,观点二支持修建铁路。第二小问看法: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的铁路建设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也成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故关于铁路的建设,应该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铁路建设影响的消极方面主要是,铁路的修建对传统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也一定程度上便利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积极方面主要包含,从长远发展来看,修铁路有利于增强国力,救亡图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8.(1)历史悠久,成熟较早;范围广,形成全国体系;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的级别;政府主导,维护统治;主要为政治和军事服务,不面向社会和民间;(答出3点即可)
(2)新特征:面向民间的邮递服务组织兴起和发展;邮递形式多样化;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建立了近代化的邮政制度;(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工业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欧美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末“新政”的推动;(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一“驿站在秦汉时期趋于成熟”可得出历史悠久,成熟较早;根据材料一“到唐朝时,驿站已经广布全国各地”可得出范围广,形成全国体系;根据材料一“到了宋代,驿站已经发展出不同的等级,最高级的驿站可以充当‘迎宾馆’,招待来自四邻的国家使节”可得出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的级别;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驿递体系虽然发达,但不向民间开放”“从功能上来看,它完全是为军事、政治和统治阶层服务,几乎不承担商业和社会功能”可得出政府主导,维护统治;主要为政治和军事服务,不面向社会和民间。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民信局是专门传递民间邮件的服务组织,产生年代远远晚于驿站。民信局的出现填补了民间通信的空白”可得出面向民间的邮递服务组织兴起和发展;根据材料二“到晚清时期,多种邮递方式并存”可得出邮递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的邮递形式大规模进入中国,……这些‘客邮’,不但侵我主权,而且,有些外国人从事走私活动,损害中国利益”可得出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邮政制度的确立,传统的驿站体系失去了价值遂被放弃”可得出建立了近代化的邮政制度。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明的传入、城市化的发展及政府的改革等方面分析。如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工业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欧美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末“新政”的推动。
19.(1)不同: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成南北走向。
原因:元朝时期,大都为政治中心,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元朝时期,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元朝时期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地理知识丰富全面等。
(2)特点: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政府主导等。(任选三点)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信息可知,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再观察图画可知,隋唐时的京杭大运河路线迂回曲折,成东西走向为主,而元朝的京杭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成南北走向。
第二小问背景,根据“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信息可知,元朝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结合所学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大都为政治中心,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观察的材料一的,元朝京杭大运河,呈现成南北走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性增强;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经济实力增强,科技发展,地理知识丰富全面等。
(2)本题是特点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 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可知,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渤海、南至江浙的两条‘驰道’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直道’”可知,与军事有密切关系; 根据材料二“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可知,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根据材料二“ 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可知,政府主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