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白鹭》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本文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
文章结构严谨,开篇即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读者的心里投下一个优美的意象,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篇首相呼应,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文章语言凝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意境:一是形美,美在大小适宜、色彩和谐。作者先是拿白鹭与白鹤等对比,再将《登徒子好色赋》中对绝代佳人的描写恰到好处地用到白鹭身上。二是意美,美在文中有画、画中有诗。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课文插图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图文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感受白鹭之美。三是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
大多数学生对白鹭并不熟悉,要体会寄托在具体事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市美性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这样一篇美文,需要着力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品味语言文字。教学中,创设诗意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语句、拓展对比阅读等方法,通过编成小诗、看着画面、和着音乐等多种诵读形式,积淀课文的语言,感受诗意的美。
二、教学目标
(一)借助答题器检测,读准“长喙”“玻璃框”“蓑毛”等难读词的字音,随文理解“黛”“素”“忽”的意思。
(二)能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拓展对比阅读等方式体会白鹭外形的“精巧”,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三)通过配乐读、编小诗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积累第一至五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懂得“情在字里行间”。
四、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初识“白鹭”
1.课前谈话。
(1)话题交流。同学们,你们认识白鹭吗?(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猜谜游戏。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画面猜带有“白鹭”的诗句。
出示一幅画面,猜一句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出示一个故事,猜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示一段视频,猜一句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引入课题。
白鹭自古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他们笔下赞美的对象。文学家郭沫若因此写下了《白鹭》这篇文章。
(二)检查初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学,了解学情。
(1)出示习题。
第1题:选择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第2题:选择书写正确的一项。
A.镶嵌(xiāng) 铿锵(kēng) A.镜匣 流线形 嫌弃
B.玻璃框(kuāng) 长喙(huì) B.青澄 韵味 恩慧
C.蓑毛(shuāi) 嗜好(shì) C.悠然 适宜 黄昏
(2)呈现答题情况。(指名读准字音,纠正字形)
2.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白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概括性的句子。
(2)指名交流。(板书:精巧的诗、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出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齐读句子,明白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3.小组合作,厘清脉络。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白鹭的?出示“合作小贴士”。
小组合作,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白鹭的?
①自主默读课文,在文中圈一圈,画一画。
②小组合作交流。(1号同学组织,4号同学整理、绘制结构图)
(2)小组汇报,投屏展示。
(3)梳理归纳,教师板书。
外形(色素、身段)
活动(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
(4)师生小结。作者就是抓住白鹭的外形和活动这两方面来写的。
(三)品读语言,感受“精巧”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白鹭的外形。(第二至五自然段)
2.出示“学习小贴士”。
①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圈画出体现“精巧”的词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批注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②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片段。
3.交流反馈。(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1)体会“大小适宜”之精巧。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未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出示图片)对比是最能突出事物特点的,通过对比,凸显了白鹭大小适宜。
(2)体会“恰到好处”之精巧。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预设一: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①关注“那”。作者观察得很细致,连用了4个“那”,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引读。白鹭的蓑毛是——结构是——长喙是——脚是——
预设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句式工整,带有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指导理解“素”“黛”“忽”的意思。(出示“忽”的意思;计量单位名称,1忽米等于0.01毫米)
②(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正如作者所说-(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4.拓展比较阅读。(出示《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语句)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注释:①东家之子:东边邻家的女儿。②著(zhuó):搽。③施朱:涂胭脂。
(1)借助注释,读懂句子。
(2)出示文中的句子,对比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3)说说有什么发现。(句式工整,结构相似,美得恰到好处)
(4)了解作者。在郭沫若的眼里,白鹭就是一位美人。那他是怎么写出这么的句子呢?课前大家查阅过郭沫若的资料了,谁能介绍一下?(投屏展示学生査的资料)郭沫若是一位文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能灵活地模应用古人的经典语句。
5.齐读第一至五自然段。
(四)美读小诗,体会“诗意”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想象奇特,语言唯美。他写的《白鹭》也是一首优美的诗。
1.出示诗句。
白鹭,
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的结构,
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配上插图水墨画)看着画面自由吟诵,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3)出示两段背景音乐,学生投票选择较为合适的一段音乐。
(4)(看着水墨画,和着轻音乐)学生自由读,师生合作读。
2.小结。诗人开篇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样“精巧的诗”却是如此常见,人们因此忘却了它的美。(出示第四自然段)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