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与朱元思书》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与朱元思书》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16: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
二十二、与朱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① 净:消散、散尽。② 共色:同样的颜色。③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④ 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⑤ 许:表示约数。
译文
  (江上的)风和烟雾都已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风光,天下独一无二。
原文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 甚箭 ,猛浪若奔。
注释:① 缥碧:浅青色。②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③ 直视无碍:可以直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④ 急湍:湍急的江流。⑤ 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译文
  江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原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① 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②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③ 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④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⑤ 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⑥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⑦ 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⑧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⑨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⑩ 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筹划、治理。 反:同“返”,返回。 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交映:互相掩映。
译文
  夹着江水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不停地啼着。那些像鸢鸟一样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是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作者作品]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时人纷纷效仿他的文体,称为“吴均体”。
[文本主旨]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展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① 角度多变,手法丰富。② 笔法空灵,构思精妙。③ 清新流畅,精于铸炼。文中多用四言,并不时加一些虚词,使语义转折灵活,流走自如,既有词句的自然匀称,又有疏宕谐婉的节奏,读来颇有韵致。
[结构导图]
[知识梳理]
1. 通假字。
(1) 蝉则千转不穷
 “转”  同  “啭”  ,意思是:  鸟鸣,这里指蝉鸣  。
(2) 窥谷忘反
 “反”  同  “返”  ,意思是:  返回  。
“转” 
“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 
“反” 
“返” 
返回 
[阅读启示]
富贵人自有他的享受,但未必无烦恼;遁迹山林的人生活固然有种种不便,但亦可自得其乐。
2. 一词多义。
(1) 绝
(2) 无
(3) 直
3. 古今异义。
(1) 任意东.西.
古义:  向东或向西  ;今义:  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
(2)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  表示约数  ;今义:  允许  。
(3) 鸢飞戾.天者
古义:  至、到达  ;今义:  乖张  。
(4) 经.纶.世务者
古义:  筹划、治理  ;今义:  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
向东或向西 
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表示约数 
允许 
至、到达 
乖张 
筹划、治理 
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 词类活用。
(1) 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尽 )
(2) 任意东.西.( 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
(3) 猛浪若奔.(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
(4) 互相轩.邈.( 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
(5) 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
(6) 横柯上.蔽( 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
(7) 负势竞上.( 名词作动词,向上 )
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尽
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名词作动词,向上
5. 重点实词。
(1) 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 )
(2) 窥.谷忘反( 看 )
6. 重点句子翻译。
(1)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风光,天下独一无二。 
(2)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不停地啼着。 
穷尽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风光,天下独
一无二。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不停地啼着。 
7. 特殊句式。
(1) 省略句
①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船”,应为: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译:  (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② 急湍甚箭。
省略介词“  于  ”,应为:  急湍甚于箭  。
译: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于 
急湍甚于箭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 
(2)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飞戾天(之)鸢者  ”。
译:  像鸢鸟一样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飞戾天(之)鸢者 
像鸢鸟一样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文本探究]
1. (教材“思考探究”第一题改编)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意思相符即可)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意思相符即可) 
2.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我们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从首段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之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从首段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之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拓展链接
  (拓展关联点:寄情山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涉 园 记
陈洪绶①
涉园者,予兄己未觞槎庵来先生②请名之者也。庚午构堂一、亭一、穿池二,余乐记之。
予忆先生名时,众以为仅取诸“日涉成趣③”之义也已。予能广其意,当不是乎止也。忆余十岁,兄十五岁时,读书园之前搴霞阁④中,日爱园有七樟树,经纬之以桑柘,绮绾⑤之以蔬果,幽旷若谋而成,高下咸得其所,谋为亭馆以居之。遂因其地势之幽旷高下,择其华木之疏密高卑,又非嘉木异卉不树也。一日而涉焉,或树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树一花木。一日而涉焉,或去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去一花木。至于其先必以为咸宜不改而植之,历十余年,枝干荣茂而可观,根本深固而不拔者,必树之去之,务与其地之相宜而止。为屋则楼阁、堂轩、廊窗、亭牖、露台、曲房,图画规制,凡数十改易,务与其树之相宜而始定。凿池则倏东倏西,随开随塞,变田成溪者十余度,务与其地与树之相宜而后成。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夫园,细事也,能作园,末技也,不日涉则弗能为,良学固可弗日涉乎哉?故日涉经史、涉古今,予愿从兄坐此园也。深惟⑥其涉之之义,而细察其涉之之效,种德乐善,文章用世,朝夕孜孜焉,能如其精择迁改,动与时宜之为善也。然非日涉经史、日涉古今,能乎哉?予愿从兄坐此园也。
[注释] ① 陈洪绶:绍兴诸暨人,明末画家。 ② 予兄己未觞槎(chá)庵来先生:我哥哥己未年请槎庵来先生喝酒。己未,古代以干支纪年,下文“庚午”同。槎庵来先生,陈洪绶岳父来斯行,号槎庵。 ③ 日涉成趣: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为每天到园中散步,成为乐趣。 ④ 搴(qiān)霞阁:阁名。 ⑤ 绮绾:交错盘绕。 ⑥ 惟:思,考虑。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三处)
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
/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予能广.其意( 扩大 )
(2) 历.十余年( 经过 )
(2) 务与其地之相宜.而止( 合适,适宜 )
(4) 凡.数十改易( 总共,共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故日涉经史、涉古今,予愿从兄坐此园也。
 所以每天阅读经史、每天了解古今,我愿意跟从我的哥哥坐在这个园子里。 
扩大
经过
合适,适宜
总共,共
 所以每天阅读经史、每天了解古今,我愿意跟从我的哥哥坐在这个园子里。 
4. “涉园”的建设过程中,哪些事反复多次才得以完成?请简要概括。
 种植花木(种植、调整花木使与地宜);为屋设计(反复修改为屋设计使与树宜);凿池开溪(不断调整池、溪位置使与地、树宜)。 
 种植花木(种植、调整花木使与地宜);为屋设计(反复修改为屋设计使与树宜);凿池开溪(不断调整池、溪位置使与地、树宜)。 
5. 结合文本、注释与小贴士,探究园名“涉”的丰富含义。
小 贴 士
涉:① 徒步渡水,趟水。② 历,经历。③ 进入。④ 涉猎。指阅读学习。⑤ 关连,牵涉。⑥ 姓。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涉”,其一是“进入”,典出“日涉成趣”,每天进入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其二是“经历”,不断实践,不断发现,反复修改,推陈出新;其三是“学习”,每日阅读经史、了解古今,懂得为学经世之道。 
 “涉”,其一是“进入”,典出“日涉成趣”,每天进入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其二是“经历”,不断实践,不断发现,反复修改,推陈出新;其三是“学习”,每日阅读经史、了解古今,懂得为学经世之道。 
  示例一:从“造园”到“为学”——陈洪绶兄弟造园历十余年,从规划到建筑,从花木到池溪,都精挑细选,反复调整。可见要做好一件事,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改进。为学亦如此。首先,学习需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其次,学习需不断实践。“玉不琢,不成器。”
  示例一:从“造园”到“为学”——陈洪绶兄弟造园历十余年,从规划到建筑,从花木到池溪,都精挑细选,反复调整。可见要做好一件事,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改进。为学亦如此。首先,学习需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其次,学习需不断实践。“玉不琢,不成器。”
6. 陈洪绶兄弟造园的经验也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体验,以《从“造园”到“      ”》为题,写一个议论性片段。150字左右。
只有浸润其中不断改进,才能学有所成。 示例二:从“造园”到“做事”——陈洪绶兄弟在造园过程中,不断调整原来种植的花木、开凿的池塘溪流、房屋的建筑设计,才有了涉园的处处相宜。我们做事时,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北宋毕昇发现雕版印刷的不足,于是反复实践,反复调整,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时代在发展变化,“做”的过程中,因时因事而变,方能做成、做好。 
只有浸润其中不断改进,才能学有所成。 示例二:从“造园”到“做事”——陈洪绶兄弟在造园过程中,不断调整原来种植的花木、开凿的池塘溪流、房屋的建筑设计,才有了涉园的处处相宜。我们做事时,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北宋毕昇发现雕版印刷的不足,于是反复实践,反复调整,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时代在发展变化,“做”的过程中,因时因事而变,方能做成、做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