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9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诵读欣赏》《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9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5 18: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0张PPT。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注释】潋滟(liàn yàn):水光闪动的样子。空濛:形容雨中烟雾迷漫。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写杭州西湖的山光水色,这首诗堪称绝唱。诗人以古代美女之美来比喻西湖的奇丽景色,西湖不 论是晴天或是雨景,就如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总是展示出她美的魅力。这种奇巧的比喻,写出西施的 形象之美,令人向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精忠报国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自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岳王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mòtídī律诗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买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白牡丹》《问刘十九》《宫词》白居易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名:时:唐朝地:评:作:陕西渭南人诗人、新乐府运
动主要倡导人《白氏长庆集》孤山寺贾亭北东断桥岳王庙名词解释早莺:早来的黄莺。
暖树:向阳的树枝。
新燕:刚飞来的燕子。
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浅草:不高的青草。
行不足:玩赏不够。
渐欲:渐渐的要。
云脚:下雨前后出现的接近地面的云气。
理解题意:全诗是怎样扣住题目来写的 ?诗中怎样点明了“钱塘湖”? 诗里用哪些景物来点明春天? 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是在“行”? 钱塘湖春行诗中怎样点明了“钱塘湖”? “孤山寺”、“贾亭”点明了“钱塘湖”。
诗里用哪些景物来点明春天? “水、云、莺、燕、花、草、杨”等“景物”点明了春天。
春季有“早春”和“暮春”之分。从诗中的哪些词语可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哪一段时间? “平、低、早、新、乱、浅、绿”、“争暖树、啄春泥、渐欲迷、才能没”等词语点明了是早春。 早春 绕湖游玩,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堤。 以什么交通工具旅游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骑马,“浅草才能没马蹄”。“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早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云脚低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 (莺不多;如果多,当为“处处”。) 为什么“争暖树”?(早春天气还有写冷,鸟儿也想晒太阳。) 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 (“谁家”即某家;“衔新泥”,刚开始筑巢, 可见也不多。) 早春的景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指怎样的花? (品种繁多的花。 )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看着品种繁多的花,时间长了,便有眼花缭乱之感。) “渐欲”说明了什么?说明眼花缭乱的感觉是因为时间长了渐渐地才产生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了什么? (草初生,所以“浅”;而且“浅”得刚能遮住马蹄。)
早春的景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那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爱”作者是按怎么样的写作手法这些景物的? A、既有动物,又有植物。B、动静结合。C、有声有色,视觉听觉。 西湖风景图苏堤春晓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曲苑风荷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柳浪闻莺花港观鱼花港观鱼雷峰塔与《白蛇传》这一美丽的 民间传说有关:法海和尚破坏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美好婚姻,并将白娘子禁锢在雷峰塔下.许多年后,修炼成功的小青蛇战败了法海 ,白娘子终于被救了出来.现遗址仍在 南屏山上 。雷峰塔雷峰夕照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平湖秋月南屏晚钟南屏晚钟柳浪闻莺三潭印月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日四时,美在阴、晴、雨、雪、雾。古人说,西湖是“四百八十可游处,三万六千堪醉时”。这里的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知识积累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当汴州。 忆西湖 【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
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
添得新祠一座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人人尽说韦庄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好书推荐:余秋雨《西湖梦》
选自《文化苦旅》 首两句先写水、写云,是自然物;中间写莺、燕,是禽鸟;写花、草是植物,通过这些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景物,分类排列,写出西湖生机勃勃的春景。 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作业: 之行小作文 要求: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路线、所游览的景物,当时的心情等。拓展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的印象。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

欲”和“才能”表现了( )
(2)这首诗是写( )作者的兴趣不在于

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

从总体着眼描绘( )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春天骑马游西湖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中考题)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整体感知2、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3、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中考题)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从诗中 等几个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令是早春。(中考题)初早新才 7、 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为什么“行不足”?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中考题)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1、 “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品味鉴赏 2、 “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河南中考题)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合作探究 主题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的西湖你记忆中的诗句有哪些?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注释】潋滟(liàn yàn):水光闪动的样子。空濛:形容雨中烟雾迷漫。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简析】写杭州西湖的山光水色,这首诗堪称绝唱。诗人以古代美女之美来比喻西湖的奇丽景色,西湖不 论是晴天或是雨景,就如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总是展示出她美的魅力。这种奇巧的比喻,写出西施的 形象之美,令人向往。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这首诗在描写花时只说“乱花渐欲迷人眼”,却没有具体说明是那些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描写春花的词句,说说春天有哪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