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画山绣水》教学课件(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上《画山绣水》教学课件(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5 18:13: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58张PPT。画 山 绣 水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在选材和组材上的独特之处。
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3、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并能有自己合乎理性的评析。
4、品味杨朔散文诗化的语言。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等。杨朔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杨朔(1913--1968)中 国 名 家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水无山不入神。 --吴迈(1935年作)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着“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晴朗天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千峦百嶂,尽入眼帘。
烟雨之日,岚雾缭绕,若隐若现,若断若续,一派空漾。
明月之夜,群峰如洗,江波如练,若置身空灵境界,清远无限。云蒸霞蔚日暮空,千岩竞秀彩虹中。
云烟托起扁舟航,
绿水荡漾翠峰顶,
叠彩翠筱江中行象 鼻 山象鼻点水鸬鹚嬉叠 彩 山放 生 池伏波明月险峰奇
九 马 画 山千古灵渠漓 江 之 渔漓 江 源 头浪 石 风 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漓 江 放 牛漓 江 渔 火流 光 溢 彩霞 光 普 照龙 隐 洞骆驼,像吗?七星公园。花桥石灰岩形成的峰林白云依依山水情碧莲峰里住人家晨 牧晨 渡泛 舟画山秀色黄布滩漓江波似镜,倒影青芙蓉
漓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要数黄布滩最美,美得醉人。河滩左右两岸,有七个大小不一的山峰,好象七位浴水而出的少女,人称“ 七仙下凡 ” 。这里水平如镜,清澈澄碧,是漓江中观看倒影的最好地方。江 竹 叠 翠漓江春鸟归削 壁 垂 江寻 滩渔舟晚唱大榕树—刘三姐对歌的地方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题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画”和“绣”一般都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画”指其中蕴涵的诗意,而“绣”指工巧,有华采。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诗意,精致优美。 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作者把写自然山水之美与船家所讲述的传说故事有机融合,边赏景,边听故事,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有情趣,有哲理。本文思路总写桂林山水(1-3)分写,桂林到阳朔江上景色和船家口述的关于景点的各种传说(4-15)总说,启示人们,面对如画江山美景,牢记过去畅想未来。(16-17)说说本文和其他写桂林山水的文章在角度上有什么不同?作者是从怎样的思路来写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提示:探讨对其诗的正确理解,给桂林山水来个正确定位,说明它的特点:清奇峭拔。深入课文(第1自然段): 课文开篇引诗的作用是什么?深入课文(第2自然段):提示:比喻、反问。一、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二、本段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水和峰石。水绿,而峰石瘦骨嶙峋、玲珑剔透、千奇百怪。
三、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2段) 漓江水色图(第4段) 鱼鹰捕鱼图(第5段) 深入课文(第4、5自然段): 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山景色的?亦动亦静,如诗如画提示:作者以两幅画面来表现:一幅静态的,漓江水色图;另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深入课文(第6-15自然段):提示:“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新娘)岩”。
一、文章写了哪些传说?有些什么特点? “寡妇桥”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其它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深入课文(第16-17自然段):二、为什么作者要把神奇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描写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提示:在观赏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这些传说都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过去有一定的意义。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本文运用了不少从船家口中得来的间接材料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用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文在写景中融入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的种种传说、故事。这种间接材料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内容。在本文中运用传说,让我们想见到山岩的神态,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具体描述要好。间接材料要作者的直接见闻统一起来运用,本文讲述一点传说,再写一点江上景色,两者相互穿插,组合得比较自然。美点归纳3、……怠慢了眼前的船家。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列词的含义:1、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提示:内在精神。2、没有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提示:充满,形容劳动人民想像的丰富。提示:冷淡,忽略。 提示:奇特美丽,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简洁凝练。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列词的含义:4、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提示:突兀重叠。拟人,形容山峰的峭、险、秀。5、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诗意。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说说自己的所画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析:这段话是从上一段话桂林山水的美难以用语言或色彩描绘出来这点生发出来的,作者说自己别开蹊径,以别样的手法来表现,写山最为感动自己的一点,也就是后面所提到的有关山水名称来历的种种传说。“没见过一座山……没见过一条水……”这两句是“互文”,意思是说,山和水都深蕴着劳动人民的想像和感情。“只有桂林山水”单独成为一句,用了句号,是表示强调。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拓展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