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别了,“不列颠尼亚”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0年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划分势力范围,租借新界。
背景知识走进新闻,认识特写手法特写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特点: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侧重于真实场景的再现,给人一种仿佛站在摄像机镜头前观看现场一般的感觉。 区别:消息多采用记叙手法,不掺杂个人感情,但特写可以采用多种手法,融入丰富的个人感情。检查预习凝重 掩映
陈迹 瞩目
子夜 易帜níngyǎn yìngchénzhǔzhì注意下列字词的解释
凝重:庄重的意思
瞩目:注目,即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易帜:交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
旗,升中国国旗。
陈迹:旧迹,过去的事物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文章五要素:时间:1997年6月30日
地点:港督府、添马舰军营东面
人物:查尔斯、彭定康、中国人民解放军
事件:中英两国对香港管理权的交接仪式
结果:英国撤离香港,中国恢复对香港的行
使主权文章结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主体:结语:(第1段)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
(第2-10段)以时间为线索,记录
英国告别式仪式。(第11段)大英帝国从海上来,从海上去。聚焦标题1、“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两层,实指虚指,实指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带着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连接小知识幻灯片 10虚指,不列颠尼亚也是指的英国,采用借代的手法,象征着英国的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总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了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静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别了”两字,给人委婉中带有自豪的口气,反映了当今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昔日的屈辱将不再复返。不列颠尼亚(Britannia),也译作布列塔尼亚,是罗马帝国对大不列颠岛的拉丁文称呼,也是建立的不列颠尼亚行省的名称。不列颠尼亚被罗马人神化,称不列颠女神,后来演变为现代英国的化身和象征,成为英国的别称,敬称。不列颠尼亚这一称谓,在英国人心目中是非常庄严神圣的,就像中华这一称谓之于中国人民一样。要说有所区别,那就是当年,也就是18世纪上半叶,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1700–1748)创作了同名诗作——《统治吧,不列颠尼亚》,在他40岁的时候,即1740年,这首诗被托马斯?阿恩(Thomas Arne)谱曲改编成同名合唱歌曲,即英国海军军歌,同时也是英国国歌之一。知识拓展:当年正是唱着这首歌曲,英国击败了对手,称霸海上,成为日不落帝国;也正是唱这首歌曲,英国进攻大清王朝,占领了香港等地。如今这首歌以及这首歌所表达的意境仍为英国人所钟情怀恋,每逢重大活动庆典。
聚焦标题幻灯片 8品读导语1、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来修饰“英国米字旗”有什么作用?米字旗象征英国,英国米字旗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50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150多年,交代了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历史;这面米字旗现在是最后一次在香港降下,再也不会重新升起,这样说也表明了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从此结束,中国恢复了对香港的行使主权2、“这是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香港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 。3、导语的作用是什么?1、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样就赋予了其象征意义。
2、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降下,香港即将回归。
3、导语突出时间概念,为新闻主体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奠定了基础。主题分析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英国告别仪式的全过程,请理清脉络,列出四次升降旗时间发展表。
第一层(2—4)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第一个场景 时间:
地点:
事件:4:30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府旗帜降下旗杆。
第二个场景 时间:
地点:
事件:4:40
港督府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港督府找出这一个场景中含蓄庄重的语言、对比句子及特写镜头1、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还要强调是“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体现出末任港督离任时的心情,渲染气氛。
二十五任说明英国对香港统治的时间的漫长。2、“凝重”有什么含义?突出了彭定康沉重的心情3、为什么说”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 帜从这里升起了”“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标志英国在港的殖民统治彻底的结束第一个场景中形成对比的句子是那些?又有什么作用?对比:“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强调了这次降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政治统治的终结。“掩映在绿树丛中……历史的陈迹”在新闻稿里,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又为什么要说这是“陈迹”港督府经过历任港督的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港督府是英统治的标志,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掩映在…”“古典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陈迹”二字写尽了香港回归以后,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的成为历史。“白色的建筑”不仅见证了那段历史,而且演绎着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族的复兴。
第二层(5—7)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第二次降旗)第三个场景 时间:
地点:
事件: 第四个场景 时间:
地点:
事件:6:15
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查尔斯王子宣读英国女王赠言7:45
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广场降旗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他们标志着英国对香港156年来的 殖民统治的结束和香港自治的开始,英国曾经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但是香港作为英国殖民统治的最后一块土地于1997年脱离了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的土地上英国的殖民统治的太阳已经落下了,所以把他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地方降下了米字旗”有什么含义?这是一个特写镜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标志着英国在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军事统治的终结,表达了一种欣喜之情。也和后面的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相对应。第三层(8—9)子时时分,交接仪式(降旗——升旗)第五个场景 时间:
地点:
事件:第六个场景 时间:
地点:
事件:1997.6.30最后一分钟
添马舰营区
米字旗降下,标志英国统治的结束 1997.7.1凌晨一分
添马舰营区
五星红旗升起,标志着香港正式回归 视频F:香港回归军营交接仪式 标清.flv易帜场景是这则新闻中的经典的特写镜头,暗含了什么蕴意?米字旗降下与升起的五星红旗形成鲜明的对比,蕴含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已经彻底的结束,中国收回香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第四层(10)“不列颠尼亚”号离港第七个场景 时间:
地点:
事件:00:40
南海
查尔斯王子与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三次降旗的意义是什么?拓展延伸1、照应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说明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2、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殖民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为什么最后一段把时间精确到“156年5个月零四天 ”,为什么说“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香港离开祖国怀抱整整156年5个月零4天,这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漫长的历史,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这段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不能忘却的,中国的强盛,收回香港,这种感情蕴含其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指的是当年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从海上占领香港,从海上去指的是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黯然离开香港。 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这一句话语言庄重而含蓄,平时又有表现力,含义深刻,没有讽刺,没有欢呼,即客观的再现这一盛况,有表达中国人民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欣喜之情。
写作特色含蓄、庄重的语言
真实的再现性
厚重的历史感(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材料的融合)
对比手法的大量运用
知识拓展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收回香港完全符合国际法,是正义之举,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承认。
2、与英国关系的改善,为中英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
3、“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为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提供了制度、法律和政策保证。
4、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是我们能够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