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1 15:2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水域中,淡水蓄量最多的是( )。
A.池塘 B.河流 C.海洋
2.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最终发明了第一个( )。
A.电子手表 B.机械摆钟 C.水钟
3.测量力的大小时,我们常用的工具是( )。
A.弹簧测力计 B.量筒 C.天平
4.妙妙在玩沙包游戏时,力没有改变( )。
A.沙包的重量 B.沙包的运动速度 C.沙包的形状
5.早晨阳光照在影子观察仪上时,( )是正确的铅笔影子。
A. B. C.
6.地球是一个( )。
A.圆柱体 B.平面 C.球体
7.月相圆缺变化的一个周期大约是( )。
A.农历一年 B.一个月 C.农历一个月
8.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擦镁粉是为了( )。
A.减小摩擦 B.增大摩擦 C.美观
9.下列现象表明动物具有感知天要下雨的能力的是( )。
A.蚂蚁往高处搬家 B.燕子南飞 C.小鸟叼树叶筑巢
10.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下面哪个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
A.使劲扔出去的沙包会落到地面上
B.在大海上,总是先看见高高的船帆,再看见船身
C.我们围着操场转圈跑,就能回到起点
11.小华家的摆钟摆锤中间的装饰铜片掉了,摆钟走时速度会( )。
A.变慢 B.变快 C.不变
1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①我们看到的大地是平的 ②帆船从远处驶来,我们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月食时,人们观察到月球表面上的地影是圆的
④麦哲伦带领船队从出发点一直向前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3.太阳每天由东向西移动,阳光下的影子由 向 移动。
14.假如究究登上了月球,他用同样的力在月球上蹦起来的高度比在地球上 (选填“高”或“低”)。
15.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影子的长度 。
16.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以及一部分浅层地下水。
17.不同植物的叶片呈现出不同特点,这是植物 环境的表现;地震来临前,一些动物会出现反常现象,说明这些写动物 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18.把洒了水的种子放在冰箱里,一段时间后种子 萌发。(填“会”或“不会”)
19.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 、充足的 和适宜的 ,植物生长还需要 。
20.人们把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称作 ,比如棉花、油菜、蓖麻等;把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称为 ,如牡丹、玫瑰等;把那些稀少而又珍贵的植物叫 ,如水杉、银杏等。
三、判断题
2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
22.我们做实验时发现一段蜡烛浸没在水中后会沉下去。( )
23.豌豆种子放在任何环境里都会萌芽。( )
24.两河流域诞生于古巴比伦文明。( )
25.降落伞的伞面做得大一些,这样下降速度更快。( )
26.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 )
27.常用家中的浴缸泡澡是节水行为。( )
28.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河流、湖泊与人类关系密切。( )
29.日晷受天气影响大。( )
30.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使用较多的淡水资源很短缺。( )
四、连线题
31.将下列植物与它适应的环境用线连起来。
仙人掌 热带雨林地区
芭蕉树 温带地区
苹果树 寒带地区
云杉 沙漠地区
五、简答题
32.海水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33.说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34.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些力是接触力?哪些力是非接触力?
35.动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足够的水分来维持生存。水是构成动物身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动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试想:如果动物的生存环境缺乏水分,会出现什么想象?请举出一些实例,说说缺水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详解】蓄水量指特定水位情况下湖泊中的水量。如湖泊正常蓄水量,最大蓄水量等。在水库中则表现为特征库容,反映水库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蓄水情况。河流的蓄水量比池塘多,海洋主要是盐水,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2.B
【详解】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了伽利略的遗愿,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3.A
【详解】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物体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测量力的工具。
4.A
【详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在玩沙包游戏时,手给沙包施加一个力,改变了沙包的运动速度,以及沙包的形状,但是不会改变沙包的重量。
5.C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晨阳光从东方升起照在影子观察仪上时,铅笔影子最长,指向西方。选择C。
6.C
【详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地球是一个近似规则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仪海洋为主,海洋占71%,陆地占29%。
7.C
【详解】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就是主要根据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其中月的天数是按照月相的变化来编排的,农历一个月也叫朔望月,大约是29.5天。农历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月相由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满月。从十五到月末,月相由满月逐渐变成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C符合题意。
8.B
【详解】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运动员往身上擦镁粉是通过增大表面的摩擦力系数来增大摩擦力。
9.A
【详解】天气会对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生物也能预报天气。要下雨了,蚂蚁往高处搬家,说明动物有感知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A能说明动物有感知外界环境的本领;燕子南飞、小鸟叼树叶筑巢,不能说明动物有感知外界环境的本领,A符合题意。
10.B
【详解】在大海上,总是先看见高高的船帆,再看见船身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所以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寻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B是正确的选项;A说明了地球的引力,C说明了圆周的概念,AC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11.C
【详解】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小华家的摆钟摆锤中间的装饰铜片掉了,摆长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摆钟走时速度会不变。
12.B
【详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没有间断。在大海上,帆船从远处驶来,我们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总是圆形的,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现象,有所不同,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都可以用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②③④符合题意。
13. 西 东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太阳每天由东向西移动,阳光下的影子由西向东移动。
14.高
【详解】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质组成等方面与地球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究究登上了月球,他用同样的力在月球上蹦起来的高度比在地球上高。
15.早晚长、中午短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变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中午时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移,太阳高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是早晚长,中午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变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中午时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移,太阳高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是早晚长,中午短。
16. 江河 湖泊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不仅如此,水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地球资源,它哺育了众多古老的人类文明,同时也是现代工业文明不可或缺的血脉。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一部分浅层地下水等组成的。
17. 适应 感知
【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发生地震前常伴有一些异常现象,这叫做地震前兆,有一些一些动物会出现反常现象,比如鸡飞狗跳、马不进圈等,说明这些写动物感知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18.不会
【详解】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将撒了一点水的种子,放到冰箱一段时间,种子因为温度太低,不能萌发。
19. 水分 空气 温度 阳光
【详解】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还需要种子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且不处在休眠期。植物生长还需要阳光。
20. 经济作物 观赏植物 珍稀植物
【详解】经济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还包括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糖类作物等,广义的还可以包括蔬菜、果树、花卉等,比如棉花、油菜、蓖麻等;把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称为观赏植物,如牡丹、玫瑰等;把那些稀少而又珍贵的植物叫珍稀植物,如水杉、银杏等。
21.√
【详解】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1522年9月实现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22.×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蜡烛比水轻,所以会浮在水面。
23.×
【详解】植物的一生一般都要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这一过程。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因为这三者是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基本条件,题目观点错误。
24.√
【详解】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故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
25.×
【详解】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降落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增大阻力来减缓人体降落的速度。降落伞的降落快慢与伞面大小有关:伞面越大,降落速度越慢;伞面越小,降落速度越快。
26.√
【详解】地球可供利用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淘米水用来浇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也是节约用水的有效措施。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7.×
【详解】浴缸是一种洗浴装置,供沐浴或淋浴之用,通常装置在家居浴室内。在家中用浴缸泡澡会使用大量的水,不能起到节水的作用。
28.√
【详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河流、湖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9.√
【详解】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受天气影响大,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30.√
【详解】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资料显示,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是14亿立方千米。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比较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世界120位后。所以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使用较多的淡水资源很短缺。
31.
【详解】各种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芭蕉树生活在热带地区,云杉生活在寒带地区,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区,苹果树生活在温带地区。
32.答: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且浓度很高每100克海水中含3.5克以上,大量饮用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人体缺水。因此,海水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详解】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其中许多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海水中各种物质浓度太高,远远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某些元素过量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
33.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有猜想到实践再到太空观测的过程。“天圆地方”说,“浑天说”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早期猜想,人们从帆船回港时看到船身这一现象,开始认识到海绵不是平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这两个实力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实践过程。当宇航员从太空看到地球,我们才真正认识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又回到了出发地,通过了人类第一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4.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磁力等,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反冲力等。
【详解】有的力需要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才能产生,这种力叫接触力。有些力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能产生,这种力叫非接触力。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磁力等,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反冲力等。
35.水是构成动物身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动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构成细胞,参与新陈代谢,维持体液平衡最重要的物质。没有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以猪为例:缺水或饮水不足对机体危害极大,可以降低猪的生产性能,对猪泌乳、生长速度和饲料消耗量均有不良影响。体内水分减少百分之五的猪,会感到不适,食欲减退;减少百分之十时生理失调,减少百分之二十时会导致死亡。
【详解】人类生活离不开水,动物生活离不开水,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动植物体内也含大量的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动物生长除了各种营养物质,还必须有水分,水是动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如果动物的生存环境缺乏水分,动物会通过迁移等方式来改善,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如斑马、角马等就是通过迁徙的方式渡过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