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咕咚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咕咚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14: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咕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咕咚》。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冷静分析,不盲目跟风。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咕咚》故事情节,明白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
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三、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机。
理解咕咚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
《咕咚》课文PPT或教学挂图。
生字新词卡片。
录音设备,播放课文朗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叫做“猜猜我是谁”。我将会说出一个谜语,你们要根据谜语的内容,猜出谜底是什么。准备好了吗?谜面是:“身穿红袍,头戴绿帽,走路蹦蹦跳跳,嘴里呱呱叫。”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呢?
学生:(兴奋地猜测)是青蛙!
老师:非常棒!你们猜对了!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和这个动物有关,它的名字叫做《咕咚》。你们想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老师: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聊聊咕咚。你们听说过咕咚吗?咕咚是什么?
学生1:老师,咕咚是不是就是青蛙的叫声?
老师:你很有想象力,但这只是咕咚的一种解释。实际上,咕咚这个词在不同的地方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那么,你们还知道咕咚的其他含义吗?
学生2:我记得在故事里,咕咚是一种奇怪的声音,让大家都很害怕。
老师:非常好!你提到的咕咚,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那个咕咚。那么,这个咕咚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找答案吧!
2. 新课呈现
(1)教师操作展示课文PPT或教学挂图,清晰呈现课文内容。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非常有趣的一个故事。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并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
(教师开始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轻声跟读。)
(2)教师逐一解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鼓励学生造句。
教师: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新的生字和词语,比如“咕咚”这个词,它形容的是一种声音。现在,请大家试着用“咕咚”这个词来造一个句子。
学生A:我听到了咕咚一声,好像是有什么东西掉进了水里。
教师:非常好,你的句子既准确又生动。其他同学也可以尝试造句,加深对新词的理解。
(学生陆续尝试造句,巩固记忆。)
(3)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聚焦关键情节和角色反应。
教师:现在我们开始分段讲解这篇课文。请注意咕咚出现的情节以及各个角色是如何反应的。
教师首先讲解第一段,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角色设置。然后重点讲解咕咚出现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角色们的惊讶和好奇。
教师:当咕咚声响起时,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他们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B:小动物们都很害怕,他们四处逃窜,以为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出现了。
教师:是的,他们的反应说明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那么,接下来故事会怎么发展呢?我们接着讲解。
(教师继续分段讲解课文,分析角色们的心理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直到故事结束。)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C:我们学到了面对未知的事物,不要盲目害怕,要勇敢地去探索真相。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像故事中的小动物一样,勇敢面对未知,成为勇敢的探索者。
3. 探究学习
(1)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咕咚出现后各个角色的不同反应和可能的内心想法。
教师:“现在,各个小组开始讨论咕咚出现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是如何反应的,以及他们可能的内心想法。请大家根据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学生A(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兔子听到咕咚声后非常害怕,它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可怕的怪物要来了。所以它立刻就跑,想要逃离这个地方。”
学生B(小组代表):“我们觉得狐狸和猴子听到咕咚声后,可能开始有些好奇,想要弄清楚这是什么声音。但看到兔子慌张地逃跑,他们可能也被吓到了,开始跟着逃跑。”
学生C(小组代表):“我们认为大象是故事中最冷静的一个角色。它听到咕咚声后,并没有立刻逃跑,而是去实地查看。这可能说明大象比较勇敢,也有很强的好奇心。”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很好,各个小组都给出了很有创意和深度的讨论结果。现在,请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学生D:“我觉得学生A小组的讨论很有深度,他们很好地描绘了兔子内心的恐惧。但我想补充的是,兔子可能也有一点后悔,因为它没有弄清楚咕咚到底是什么,就盲目地逃跑了。”
学生E:“学生B小组的讨论很有想象力,他们很好地描绘了狐狸和猴子的心理变化。我也想补充一点,狐狸和猴子可能也有一点跟风的心理,看到兔子逃跑,他们也可能觉得跟着跑是最安全的选择。”
学生F:“我同意学生C小组的观点,大象是故事中最冷静的角色。我也想说,大象的行为提醒我们,面对未知的事物,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勇敢地去探索,而不是盲目地逃避。”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理解咕咚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和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
教师:“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也很有深度。咕咚这个声音,其实代表了生活中的未知和困难。面对未知和困难,我们应该像大象一样,保持冷静和勇敢,去探索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像兔子、狐狸和猴子一样,盲目地逃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我们不能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些有用的道理。”
4. 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续写《咕咚》故事,让咕咚再次出现,看看角色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老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咕咚》这个故事,里面的角色们因为误信咕咚是可怕的怪物而惊慌失措。现在,我想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咕咚再次出现,这些角色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续写这个故事,看谁写得最有创意,最有趣味性。
学生A:如果咕咚再次出现,兔子肯定会吓得跳起来,连忙跑去告诉其他动物们。但是这次,猴子不会那么轻易相信兔子的话了,它会先冷静思考一下,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大家发现咕咚只是一只大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起来,觉得之前的惊慌失措真是太好笑了。
学生B:我认为咕咚再次出现的话,大家会更加勇敢地面对它。因为上次的经历让大家知道了咕咚并不可怕,所以这次当咕咚再次出现时,大家都会勇敢地走过去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最终,大家发现咕咚只是一只小动物在玩耍时发出的声音,大家都觉得它很可爱,纷纷和它一起玩耍。
(2)学生自愿上台表演自己续写的故事片段,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故事续写都非常有趣和富有想象力。现在,我想邀请一些同学自愿上台表演自己续写的故事片段,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他们的表演。
学生C(表演):我是学生A,我现在就是那只勇敢的猴子。大家看好了,咕咚再次出现了!(表演咕咚出现的声音)这次我不会再害怕了,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咕咚到底是什么。(表演带领其他动物走向咕咚的场景)大家看,咕咚原来只是一只大木瓜啊!哈哈,我们都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观众学生D:我觉得学生C的表演非常生动有趣,他很好地演绎了猴子的勇敢和聪明。而且他还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让咕咚这个角色更加生动有趣,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这个故事。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的表演和评价都非常精彩。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提高了自己的表演和评价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地挑战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5. 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咕咚故事的教育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准备第二课时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