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15:3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汉初,王国保留较大置吏权,“擅杀生”,可不用汉法;文帝初年,王国两千石官员及其以上统一改由中央任命,用汉法;及至景帝,“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从而使诸侯王基本丧失了治民权;武帝以后,进一步剥夺了诸侯王的全部置吏权。由此可知,西汉( )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 君相矛盾有所缓和 D. 朝廷选官制度剧变
2. 据《隋书·裴蕴传》记载:“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因是条奏,皆令貌阅……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由此可知大索貌阅( )
A. 杜绝了人口瞒报现象 B. 减轻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 加重了对人民的压榨 D.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3.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据此可知,杜佑( )
A. 发挥了理学格物致知的精神 B. 践行了传统经世致用的理念
C. 带有古代重文轻武的思想 D. 受到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4. 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发展到宋朝时成为了政府加强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和平,宋朝的统治者以茶马互市巩固边疆,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关于宋朝的茶马互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B. 客观上有利于西域地区的开发
C. 薄来厚往加剧了宋朝财政负担 D. 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 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于天津设立津沪电报总局(中国电报总局前身),委派盛宣怀为总办,津沪电线通报后,经营四月,亏损巨大,后转为商办,陆续建成多条干线,并于光绪二十年开始,盈利显著增加。据此可知,中国电报总局( )
A. 为兴办资本主义企业起了示范作用 B. 以实现自强为基本目标
C. 进一步扩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规模 D. 开启了西方科技的中国化
6. 王奇生在《高山滚石》中写道,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猛,中国革命过程相互衔接、演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党中有党”“国中有国”“一国两制”的阶段。其中“党中有党”的合作( )
A. 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 促成了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C. 削弱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 D.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7. 抗战爆发后,中国文艺界大量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据此可知,这种宣传和动员( )
A. 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 B. 以激发民族精神为导向
C. 以传统文艺形式为载体 D. 以占领舆论高地为目标
8. 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
A. 助推国民经济的恢复 B. 有利于改善外交孤立局面
C. 体现“双百”方针要求 D. 意在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
9. 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
类别 年份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马力) 机械耕种面积(万公顷) 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 化肥施用量(万吨) 农业用电量(亿度)
1952年 25 13.6 31.7 7.8 0.5
1978年 15975 4067 2489.5 884 253.1
A.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 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 D.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10.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11. 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的主人公在面对残酷的命运安排时仍旧拥有高贵的品质,他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祸害时,他说:“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由此可见,该作品( )
A. 歌颂牺牲精神 B. 称赞城邦民主 C. 宗教色彩浓厚 D. 宣扬集体意识
12. 达·伽马首航的船队中没有(除奴隶以外的)外国人,同时,船队也没有女人;船队携带的货物包括条纹棉布、食糖、橄榄油、蜂蜜、珊瑚珠、洗手盆、红头巾、丝夹克、马裤、玻璃珠、小圆铃等。由此可推知,达·伽马船队的首航( )
A. 试图在印度建立殖民地 B. 意在开辟大西洋奴隶贸易航线
C. 具有探险与商贸的目的 D. 体现欧洲高超的工业生产能力
13.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爆发后,那些往常自称受到上帝特别庇护的牧师和教士们也难逃魔爪。由于教会难以对瘟疫给出一个信服的解释,人们便根据现实和自己的文化观念进行思考并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解释,以至于当黑死病的阴霾悄然散去之后,人们对命运观也有了一全新的看法。据此推知,黑死病的爆发( )
A.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 推动了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 促进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 客观上利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14. 1870年6月,英国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委员会委员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但又规定外交部和内政部可以例外,某些高级官员(如法官和各类视察员)的职位仍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据此可知,当时英国文官制度( )
A. 具有创新性和继承性 B. 保持了政党中立特点
C. 形成两官分途的局面 D. 缺乏正常晋升的途径
15.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参考中心,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想兑换黄金,必须先换成美元,再以固定价格35美元去兑换1盎司黄金。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一变革( )
A. 加速了世界贸易体系的瓦解 B. 体现了美国经济优势的相对削弱
C. 导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破产 D. 宣告了美元霸权地位的彻底丧失
16. 20世纪70年代,刚果(金)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在他宣言中宣布了国家主义理论,并在更改国名为扎伊尔的同时,蒙博托要求国民取非洲化姓名,很多城市也更改欧洲殖民者所取名称。这反映了( )
A. 刚果政府权力扩大 B.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C. 冷战意识影响非洲 D. 非洲殖民体系瓦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1979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员接近2000万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待业人数及其占人口比重数额的最高峰。4月,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改革招工办法的规定》。7月,全市实行招工考试,在传统的“统包统配”分配方式上打开了一道缺口。此后,北京市又发布了《关于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实行新的退休、退职条例后,北京市1979年全年有21万名职工退休、退职,这一年通过退休顶替的方式安置了3.4万人,占已安置待业青年总数的9%。在就业、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1979年4月起,九个月安置了18700多人参加各种不同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对于有城镇正式户口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申请个体经济开业时,简化手续,并积极提供帮助。1983年个体户从业人数相较于1982年增长了3.3倍。北京市劳动服务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对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前技术培训,安置时择优录用。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批事无人干”“大批人无事干”的问题得到缓解。
——刘露《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解决失业问题之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北京解决青年待业问题的主要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北京解决青年待业相关举措的积极作用。(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世纪的中国以物质技能和经验科学而论,都与欧洲不相上下,尤以伦理道德、政治实践见长于欧洲。中国茶文化雄霸英、法、荷兰,华瓷已随茶文化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欧洲日用器皿的大宗商贸。由茶文化牵动的中国装饰艺术、饮食文化与庭园艺术也在欧洲熠熠生辉。中国的君主政治也曾是法国朝野主张改革的人物追求的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西方文化与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的由浅入深的被引进中国。以仿造西洋船炮、改铸传统火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引进与创新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段研究船械的热潮。与此同时,数学、化学、医学等科学也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到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政策,鼓励发展科技,中国科学家队伍开始形成,许多留学归国的学者们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的思想,其工作成就为国际所公认,这标志着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确立。除此以外,西式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等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一些非农地区。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概括其意义。(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7世纪初,英国城市化程度要低于除中欧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18世纪60年代以来,兰开夏郡就发展成棉纺织业工业区,而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等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壮大,此后,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也出现了大批城镇。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位于交通咽喉处的城镇也繁荣起来……这些城市的发展都是自发的,因而在城市布局上显示出天然性、不平衡性。1801~1851年间,英国纺织业城市人口增长率居第一、其他如港口城市为214%,制造业城市为186%,城市发展规模非常惊人。城市化使英国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不仅仅牵涉到物质生活的改善,也牵涉到精神领域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管理均有令人瞩目的转变。从1750~1851年间,城市化水平即由10%提高到50%,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近代部分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口数(万人) 城市人口数(万人) 城市化率(%)
1820 37377 2420 6.5
1843 41724 2825 6.6
1893 33671 2769 8.2
1901 42645 4173 9.8
1920 44715 4742 10.6
1931 46884 5106 10.9
1949 54167 5765 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迟滞的原因。(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出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对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请以“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详解
1【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保留较大置吏权”,之后“王国两千石官员及其以上统一改由中央任命”,到武帝时期“进一步剥夺了诸侯王的全部置吏权”,置吏权由地方诸侯王国收归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通过这些举措使西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A项正确;置吏权的归属与地方行政效率提高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调整的是中央与地方诸侯王国的关系,并不是君相的关系,排除C项;当时朝廷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察举制,材料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诸郡计账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可知,大索貌阅减少了民间隐匿户口的人数增加了隋朝的编户籍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兵源役源,D项正确;A项“杜绝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大索貌阅清查出了隐藏的人口,加强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大索貌阅针对的是隐匿户口现象,没有涉及苛捐杂税、繁重的兵役徭役故谈不上加重了对百姓的压榨,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的中国。据材料“在乎行教化”“‘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可知,杜佑认为治理国家的核心在于教化民众,尤其注重“礼”,即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治理社会,D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做学问应该有益于国计民生,材料体现不出经世致用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重文轻武的说法,排除C项;宋代理学才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故选D项。
4【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茶马互市加强了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通过贸易作为载体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朝代是清朝,不是宋朝,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的西域主要指今天的新疆地区,材料中宋朝的茶马互市区域主要在西南地区,排除B项;薄来厚往属于朝贡贸易的特点,材料中宋朝与少数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属于单纯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属于朝贡贸易,排除C项。
5【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188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电报总局在其创立之初,巨额亏损,后转为商办,才开始盈利,可知官督商办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中国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起了示范作用,A项正确;据材料“亏损巨大,后转为商办,……盈利显著增加”可知,中国电报总局属于民用工业,以“求富”为目的,排除B项;选项表述错误,官督商办企业是民族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带有买办性和封建性,不能等同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项;“开启了西方科技的中国化”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党中有党”指20年代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合作并发动国民革命(或北伐战争),D项正确;“党中有党”的合作发生于国民大革命期间,排除A项;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逻辑关系颠倒,排除B项;“党中有党”的合作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利于共产党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排除C项。故选D项。30年代“国中有国”是指中华民国之内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0年代“一国两制”是指中共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央政府,国民党承认中共边区的合法存在。
7【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并结合所学,抗日宣传和动员方式多样,大多通俗易懂,这有利于各个阶层都可以接受到抗日宣传和动员,有利于激发民族精神团结抗日,B项正确;据材料“街头剧、相声、快板、秧歌”等方式主要是利于动员普通百姓,而不是针对知识分子,排除A项;“朗诵诗”等形式不是传统文艺形式,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当时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中国文艺界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而不是与其他党派或集团等争夺舆论高地,D项不符合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临美国外交孤立和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的双重压力,我国注重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有利于改变不利局面,B项正确;据所学,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双百”方针要求的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拉美国家并不位于我国周边,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1978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机械总动力、机械耕种面积、机电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用电量整体水平均较低,1978年时则有了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2年到1978年,经过一五计划及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化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进而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D项正确;1956年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仅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不能断定经济体制情况,排除A项;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建国初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后,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故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不能解释材料所述农业变化,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且重视农业说法笼统,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的具体和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据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经阿拉伯文版本保存,后重新回到欧洲,从而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起到促进作用,即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C项正确;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但这只是材料部分内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文艺复兴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并非阿拉伯文化促进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排除B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回到欧洲,不属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可知,《俄狄浦斯》强调主人公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时候其悲痛城邦,体现了明显的集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说明主人公的结局,看不出牺牲精神,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城邦民主无关,排除B项;《俄狄浦斯》有一定神话情节,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世界)。据材料可知,达·伽马船队携带的货物琳琅满目,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结合所学可知,达·伽马船队的首航是为了开辟新航路,具有探险性,由此可知,达·伽马船队的首航具有经济与探险双重目的,C项正确,“试图在印度建立殖民地”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达·伽马首航去的是印度,并非要开辟大西洋奴隶贸易路线,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欧洲生产能力的高超且当时工业革命也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4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那些往常自称受到上帝特别庇护的牧师和教士们也难逃魔爪”“教会难以对瘟疫给出一个信服的解释”“根据现实和自己的文化观念进行思考”及所学知识可知,黑死病在客观上有利于人们对宗教神学进行反思,从关注神转移到对人本身的关注,有利于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促进文艺复兴的发展,D项正确;这一时期欧洲并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推动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相关信息,16世纪宗教改革才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870年(英国)。“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表明文官考试制度确立,体现了创新性,“某些高级官员(如法官和各类视察员)的职位仍可不经考试而由内阁直接任命”体现了继承性。据此可知,当时英国文官制度具有创新性和继承性,A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政党中立”的信息,排除B项;两官分途是指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立,材料不涉及这一信息,排除C项;“缺乏正常晋升的途径”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
15【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是因为其遭遇严重的经济“滞胀”,再加上日本、西德的崛起,经济优势相对削弱,B项正确;“世界贸易体系的瓦解”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是该体系的协调、执行、信贷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留了下来,并在国际货币领域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排除C项;此举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美元的霸权地位遭到冲击,并非彻底丧失,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非洲)。据材料“蒙博托要求国民取非洲化姓名,很多城市也更改欧洲殖民者所取名称”可知,蒙博托在努力减少殖民主义在刚果的影响,进而弘扬民族主义,B项正确;城市改名属于政府的正常权力,并非权力的扩大,排除A项;冷战意识指的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而是殖民主义对刚果的影响,排除C项;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历史事件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主要举措:实行招工考试;革新退休顶替制度;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强化技术培训;第三产业吸收。(3点即可得6分)
(2)积极作用:改革了就业体制,优化了就业结构;增强了企业活力,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服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3点即可得6分)
解析:(1)主要举措:根据材料“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改革招工办法的规定》。7月,全市实行招工考试”可得出。实行招工考试;“北京市又发布了《关于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实行新的退休、退职条例后”可得出,革新退休顶替制度;“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于有城镇正式户口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申请个体经济开业时,简化手续,并积极提供帮助”可得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北京市劳动服务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对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前技术培训,安置时择优录用”可得出,强化技术培训;“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可得出,第三产业吸收。
(2)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在传统的‘统包跣配’分配方式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大批事无人干”“大批人无事干”等可得出,改革了就业体制,优化了就业结构;“北京市1979年全年有21万名职工退休、退职,这一年通过退休顶替的方式安置了3.4万人,占已安置待业青年总数的9%”等可得出,增强了企业活力;“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得出。调整了产业结构;“在就业、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大批事无人干”“大批人无事干”的问题得到解决可得出,完善了城市居民生活服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就业解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时期的就业问题,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故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18.(1)中国的道德理论和政治构建深受欧洲推崇;茶文化和瓷器受到欧洲欢迎;中国的审美艺术、饮食文化得到传播。(答完3点得4分)
(2)特点:受西方侵略;由浅入深;内容以科技学习为主;自然科学传播广泛;受到政府支持;影响范围广;地域性发展不平衡。(答出4点得4分)
意义: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国家的侵略;培养了近代人才。(4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根据材料“18世纪的中国以物质技能和经验科学而论,都与欧洲不相上下,尤以伦理道德、政治实践见长于欧洲”,可得出中国的道德理论和政治构建深受欧洲推崇;根据材料“中国茶文化雄霸英、法、荷兰,华瓷已随茶文化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欧洲日用器皿的大宗商贸”,可得出茶文化和瓷器受到欧洲欢迎;根据材料“由茶文化牵动的中国装饰艺术、饮食文化与庭园艺术也在欧洲熠熠生辉”,可得出中国的审美艺术、饮食文化得到传播。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60年年代到20世纪初。特点: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的由浅入深的被引进中国”,可得出受西方侵略和由浅入深;根据材料“以仿造西洋船炮、改铸传统火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引进与创新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段研究船械的热潮”,可得出内容以科技学习为主;根据材料“与此同时,数学、化学、医学等科学也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可得出自然科学传播广泛;根据材料“到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政策,鼓励发展科技,中国科学家队伍开始形成”,可得出受到政府支持;根据材料“除此以外,西式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等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一些非农地区”,可得出影响范围广和地域性发展不平衡。
意义:根据材料“以仿造西洋船炮、改铸传统火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引进与创新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段研究船械的热潮”,可得出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与此同时,数学、化学、医学等科学也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可得出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以学习西方而开展的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根据材料“中国科学家队伍开始形成”,可得出培养了近代人才。
19【答案】(1)特点:城市化起点低;带有自发性、不平衡性;规模大、速度快;产生了专业性城市和综合性城市。(4分,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导致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动;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的出现。(3点即可,6分)
(2)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政局动荡;工农业生产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 17世纪初,英国城市化程度要低于除中欧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可得出城市化起点低;由材料“18世纪60年代以来,兰开夏郡就发展成棉纺织业工业区,而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等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壮大,此后,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也出现了大批城镇。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位于交通咽喉处的城镇也繁荣起来……这些城市的发展都是自发的,因而在城市布局上显示出天然性、不平衡性。”可得出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及不平衡性;由材料“1801~1851年间,英国纺织业城市人口增长率居第一、其他如港口城市为214%,制造业城市为186%,城市发展规模非常惊人。”及所学可得出规模大、速度快;产生了专业性城市和综合性城市。 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城市化使英国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不仅仅牵涉到物质生活的改善,也牵涉到精神领域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管理均有令人瞩目的转变。”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方便了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由材料“从1750~1851年间,城市化水平即由10%提高到50%,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动;结合所学可得出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英国。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近代部分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及所学可知,分别从社会性质、小农经济的影响、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化起步晚等方面分析说明中国近代城市化迟滞的原因,例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政局动荡。
20.【参考答案】
示例1
论题:中国古代制度体系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论述:秦始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从汉到明清,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均被继承。但各个朝代又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同时,也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和本朝的特点,在制度上又有创新,如隋唐设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互牵制,集体行使相权,既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决策的失误,这是中央官制的一大创新。地方上,元朝实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选官制度上,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宋朝发展了科举制,促进了阶层的流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创立是世界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
综上,自秦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后,后世基本沿袭,但各朝各代在总结前朝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进行制度创新,故而中国的制度体系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示例2
论题:政治制度的继承创新,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论述:汉代沿袭了秦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创新。其在中央沿袭了秦的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地方上沿袭郡、县二级制,并逐渐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在基层将百姓编户入籍,以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县下设乡、里、亭负责政令传递和维持治安,将民众建立什伍组织以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选官制度以察举制为主,选拔了大量人才,完善了官僚制度。确立巡视监察体系,中央以御史大夫为首监察百官,州设立刺史巡行郡国。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开始把儒家思想融入法典。
因此,西汉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示例3
论题:政治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述:在中外历史上,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进步,往往和制度创新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挥中央政府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近代西方,英国创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等,都符合本国国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可知,制度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时期的制度创新都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