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16: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高二历史
2024.3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共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 已经进入万邦时代
C. 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D. 由多元向一体转型
2. 西周初年,周朝的统治者意识到“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以德配天”,主张“敬天保民”“明德慎罚”。这些理念( )
A. 汲取商朝覆亡的历史教训 B. 冲击了尊卑有序的宗法关系
C. 否定尊天敬神的传统观念 D. 形成了德刑并重的治国方略
3. 西周前期师旂鼎铭文记载,因属下不从周王出征,师旂派属吏弘向伯懋父告状,伯懋父判处罚金三百锊,但他们拒不交纳,师旂只得把判词记在鼎上。由此可推知当时( )
A. 军事律令严苛无效 B. 出现较早的成文法
C. 王室权威日趋衰落 D. 等级秩序受到挑战
4. 先秦诸子从不同的人性论出发,构筑了不同的理论大厦。战国时期,“人性”成为诸子争鸣的一个焦点:世硕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孟子倡言人性善,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恶,荀子则力主人性恶。战国诸子讨论“人性”旨在( )
A. 揭示礼崩乐坏的现实 B.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 论证自己的政治主张 D. 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
5. 战国时期,选贤任能为诸子所关注。诸子百家均提出了以品德、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理论:孟子主张“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李悝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这些理论的共性是( )
A. 推翻君王专权 B. 批判封官授爵 C. 斥责官僚陈腐 D. 反对阶层固化
6. 战国时期,豪民经营的大手工业以冶铁业和煮盐业为主,利用依附贫民、雇工和奴隶进行生产,如猗顿以煮盐起家,赵国的卓式和郭纵以冶铁致富,富比王公。由此可知当时( )
A. 私商经济实力膨胀 B. 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
C. 私营冶铁业占据主导 D. 家庭手工业迅速崛起
7. 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史传人物经由进士上达者268人,其中名族及公卿子弟有205人。南北朝以来的世家旧族,如范阳崔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荥阳郑氏、京兆王氏、太原王氏等,无不是科举显赫之家。这一现象表明唐代后期( )
A. 中央的统治基础明显扩大 B. 士族在科举中占有优势
C. 藩镇割据改变了政治格局 D. 选官方式强调血缘出身
8. 南宋学者吕祖谦在《鹿洞书院记》中称:“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镐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此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由此可知,北宋的书院( )
A. 乃是特殊的政治环境的产物 B. 意在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C. 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体 D. 推动了理学成为南宋官学正统
9. 17世纪之前,中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周边是“四夷”。17世纪之后,部分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不一定是世界中心,其他国度也可能将中国看作“四夷”。据此可知当时( )
A. 宗藩关系逐渐松弛 B. 西学东渐拓宽士人视野
C. 封建王朝显露危机 D. 国人夷夏观念发生剧变
10. 清人赵翼所著《檐曝杂记》曰:“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由此可知,赵翼( )
A. 对西洋文化较为肯定 B. 旨在宣扬西学中源学说
C. 强调中华文化的特色 D. 质疑远古神话的真实性
11. 1892年,张之洞指出化学、矿务各学堂“即系为采铁、炼铁、炼钢、开煤本厂所用而设,以备分司各事,与此次遣工出洋学习炼铁,均俟习成以后,即可少用洋匠,藉可稍节经费,亦免造不如式,动需改作,耗弃工料”。这一主张着眼于( )
A. 借鉴传统的教育模式 B. 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C. 洋务企业的长远发展 D. 效仿日本明治维新
12. 1954年国庆节,中国邀请法中友好协会代表团、英国文艺、科学界代表团、日本学术文化访华团、日本工人代表团、意大利妇女代表团等民间团体,及文化、科学领域的国际著名人士等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中国此举( )
A.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C. 有利于拓展外交活动的舞台 D. 推动了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13. 如表为20世纪八十年代山东省济宁市成立的部分食品厂。这主要反映了( )
食品厂 备注
1981年泗水县泉林食品厂成立。 1984年与青岛食品厂签订联营合同
1983年嘉祥县国营油脂化工厂成立。 前身是1971年成立的嘉祥县化肥厂
1983年济宁县刘前食品厂成立 后来更名为康泉食品厂
1987年三孔啤酒厂成立。 由破产倒闭的曲阜化肥厂改建而成
A. 市场经济的刺激 B. 民营经济的崛起 C. 乡镇企业的兴衰 D. 国家政策的调整
14. 如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 )
A. 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 B. 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 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 D. 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15.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意图推行波斯跪拜礼。有人认为,“用过分的礼拜把一个凡人捧上天,这就等于用做人的方法去敬神,从而把神贬为凡人,使神受到不应有的污辱”,这一观点得到大部分希腊人支持。这反映了( )
A. 帝国统治方式的分歧 B. 文化交融中存在冲突
C. 人神之间关系的演变 D. 文明交流途径多样化
16. 1810年,普鲁士内政部文化教育司长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将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对某一个专业有精深的了解,强调专业化和实用性。据此可知,柏林大学( )
A. 坚持精英教育的策略 B. 注重培养人的全面素养
C. 助推民族意识的觉醒 D.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7. 1835年7月,美国废奴协会通过联邦邮局向蓄奴州的约两万名精英人士投递大量的废奴读物,希望“制造轰动”并说服南部领袖人物,“邮件运动”由此展开。同时支持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文学作品通过联邦邮政体系也广为流传。由此可知,联邦邮政( )
A. 成为宣扬政见的工具 B. 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
C. 对废奴问题举棋不定 D. 力图缓解南北方矛盾
18. 工业革命后至一战爆发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这一国际分工( )
A. 阻碍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B. 引发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
C. 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贸易格局 D. 缓解了欧美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9. 1648年,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用法语和德语两个版本;1714年,法国与奥地利签订《拉什塔特和约》,法语是唯一文本语言;1919年,《凡尔赛和约》所有文件都是法语和英语两种文本。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 文化认同的趋近 B. 政治格局的变迁 C. 一体化进程加速 D. 统一市场的形成
20. 如图是荷花路中学2022级某位同学的优秀作业。据此推断题干的设问是( )
A. 为重建二战后的经济秩序,国际社会采取哪些措施?
B. 为恢复二战后的金融与贸易,联合国采用哪些举措?
C. 指出刺激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腾飞的主要措施。
D. 为缓解社会危机,英美两国提出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21. 1960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莫斯科召开。苏联方面曾表示中国会派出300人的代表团参会。莫斯科会议召开前一个月,中国代表团宣布取消参会。中国代表团的决定( )
A. 主要受到冷战的影响 B. 折射出中苏关系的调整
C. 源于学术观点差异 D. 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崩溃
22. 面对美国在欧洲影视产品市场的垄断,法国主张强化欧洲影视配额制度,严格限制美国产品进人欧洲市场。在法国的推动下,1995年欧盟建立支持欧洲影视产业的信贷保证基金。然面美国坚持文化产品应跟其他产品一样白由流通。美欧的这一争端体现了( )
A. 法国成为欧盟经济的火车头 B. 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了欧盟共识
C.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利益角逐 D. 政治多极化与文化多元化并存
二、非选择题:共本大题共3小题,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2分,共34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动会:追逐时代
材料 1905年4月24日,京师大学堂首届运动会正式开始。出席运动会的除了各科师生,还有王公大臣、驻华使节、记者及数千名观众。1906年的《开通画报》以《运动会会运动》(如图)为题予以报道。
注:(图中的部分文字是)“是日,官立各处学堂诸生来场运动……各队伍走在街上,号鼓齐鸣,真是振起国家的威严。足见学生们文武双全,比起那些书呆子,大有天渊。”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历史解释。
24. 《数理化自学丛书》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旨在帮助青年自学高中数理化知识。该书当时影响不大,但1977年重印后供不应求。据统计这套书共发行435万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籍:见证时代
材料一 到现在为止,人类利用的有机物已达百万种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制造出新的品种来。制造这些有机物的原料,主要是动植物体和矿物界的天然气、石油和煤。这些物质的资源很丰富,可以生产炸药、染料、人造纤稚、合成纤稚、塑料和药剂等各式各样的产品,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发展有机化学工业,对发展国民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国防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数理化自学丛书》书影
——摘自《数理化自学丛书:化学第四册(引言)》(1978年)
材料二 《丛书》重排本出版发行的消息传出,各地新华书店顿时排起长龙,广大知青和他们的家长、亲友犹如久旱的禾苗逢甘霖,激动、企求和兴奋难以言表。出版社接连安排重印,仍供不应求。《数理化自学丛书》1977、1978年重排本的突击出版,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见证了一代人的奋斗之路。
——徐福生《时代的印迹——忆<数理化自学丛书>》(2009年6月)
(1)该书开始重印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我们了解这部丛书的作用有何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前后,总督威廉·本廷克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深受“安立甘派”的影响。“安立甘派”认为印度文化是迷信粗野的,必须让英国文化取而代之。“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在其1835年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中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认为“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我们和被我们统治的亿万印度人之间造就一个中间阶层,这些人的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其品味、观念、道德和才智却是英国式的,再由他们用印度的语言将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摘编自莫传笈《英国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的帝国形象》
材料二 提拉克(1856-1920)曾接受英式教育,创办宣扬民族主义的报刊。他继承了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以来的历史神话,把雅利安的文明推远几个世纪,把英国统治以前的时代描写为一个神光朗照的、统一的黄金时代。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任何政治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达摩罗阁”亦即神法或宗教法则的统治,所谓爱国主义、民族自治等都是宗教达摩(即神圣的宗教职责)的应有之义。提拉克强调在殖民统治面前无所作为就是背弃自己的达摩,就是怯懦行为,这是神所不齿的。
——摘编自欧东明《浅论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确立》
指出马考莱与提拉克对待印度文化的不同态度,并予以阐释。
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二)
高二历史简要答案
一、共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A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本大题共3小题,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2分,共34分。
【23题答案】
【答案】
首先,这场运动会的举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开始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京师大学堂作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其举办的运动会无疑是对这种趋势的有力推动。
其次,这场运动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仅有国内的学生和老师参与,还有外国驻华使节和记者的关注,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愿意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再次,这次运动会具有着新旧文化交织的特色。图画中的学生身穿近代的学生制服,履行着近代的体育运动会的规则,但是这些学生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辫子发型。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打开国门,西方先进文化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社会生活,教育与思想产生影响,但是传统思想依然具有很深的社会影响,使得近代中国文化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这些学生的行为与装束就体现这个特点。
最后,这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后来的体育事业奠定了基础。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入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这场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也为后来的体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题答案】
【答案】(1)文革结束,结束了两年徘徊时期,即将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材料中可看出书的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等,有利于进行有机化学的研究学习,对发展国民经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国防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二看出要重新发行后,各地新华书店排起长龙,书供不应求,可看出广大知识分子和民众对于这本书的期盼,从侧面印证了广大人民渴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心情。
【25题答案】
【答案】
不同态度:马考莱认为英国文化优越于印度文化,并试图用英国文化取代印度文化。提拉克试图通过弘扬印度文化来复兴民族精神和国家统一。
阐释:马考莱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以培养一批既有印度血统和肤色,但品味、观念是英国式的人,再由这些人用印度的语言将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这种政策实际上是文化殖民的一种表现,旨在通过教育手段来推广人民接受英国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是依靠一个古老的、统一的黄金时代来实现的。强调了印度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试图通过弘扬印度文化来复兴民族一。这种思想体现了对印度文化的尊重和自信,也反映了印度人民对于文化独立和民族复兴的渴望。
综上,可以看出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文化殖民试图通过推广外来文国家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而民族文化复兴则强调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