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5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8《纪昌学射》课件 +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识源】2015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8《纪昌学射》课件 +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5 19:29:26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纪昌学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重点字词。
2、根据文言文翻译原则能够独立翻译文章。彀 瞬 偃 锥 眦
牦 虱 牖 拊 膺注音:gòu shùn yǎn zhuī zì máo shī yǒu fǔ yīng 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战国人。
《列子》,道家著作。相传为列御寇(kòu) 所著。本课选自《列子·汤问》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彀弓/而兽伏鸟下
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亚学视/而后可
昌/以牦/悬虱于牖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虽/锥末倒 眦/而不瞬也
句子翻译原则1、逐字逐词翻译(重点字词一定要体现在翻译之中)
2、翻译出句子语气。
3、调整语序,使句子通顺。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译文:甘蝇,是古代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他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的本领却超过了甘蝇。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 眦而不瞬也。 译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盯着织布机的牵引。两年之后,即使有锥尖子刺到他的眼眶,他也能够做到不眨眼。 以(之)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译文:(纪昌)把练习成绩告诉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你再联系好看的本领以后才可以跟你谈射箭。你要做到把很小的东西看大,把很小的东西看得很明显,再来告诉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译文:纪昌用牦牛的毛把虱子系好,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望着他。十天时间,虱子渐渐大起来了;三年之后,虱子就如车轮那么大了。看别的东西,就像小山一样。于是纪昌便就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的篷竹作箭杆射它,箭穿透了虱子的心,但挂虱子的牛毛却没有断。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的跳了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技术了。" 1、介绍飞卫。2、纪昌学射的经过3、飞卫称赞。理清文章思路纪昌学射分为哪几个阶段?成果如何?第一阶段:先学不瞬。效果: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第二阶段: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效果: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纪昌学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纪昌重视老师的指导作用。
勤奋练习基本功。
有毅力,有恒心。
本文你什么启示? 要学好一种技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先扎实练基本功,打好基础,然后循序渐进,从浅入深,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才能干成一番事业。重点探究 1、为了体现飞卫射击高超,为下文纪昌的练就非凡射技做铺垫。 2、第一阶段:先学不瞬。效果: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第二阶段:视小如大,视微如著。效果: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3、纪昌是一个勤奋而一丝不苟,有毅力和恒心,对事业有执著追求的人。
启示:要学一种技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先练基本功,打好基础,然后循序渐进,从浅入深,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才能干成一番事业。当堂检测彀弓而兽伏鸟下 而巧过其师
尔先学不瞬 以目承牵挺
虽锥未倒眦而不瞬 视微如著
昌以牦悬虱于牖 南面而望之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过程与方法:探究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学习者应具备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记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2、请同学们看黑板,读读这两个句子,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    3、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4、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就让我们快快走进寓言《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初读寓言,把握整体。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词或句子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反馈。     ⑴读好了吗?那老师可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这则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开始飞卫让纪昌练眼力,先练眼睛牢牢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再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眼力练成后,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品“练眼力”悟寓意。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从题目看,课文写的是纪昌学射箭的故事,那么课文主要是写纪昌学习怎样开弓、怎样放箭的事吗?(不是)那他学的是什么?板书:练眼力。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呢?(第2、3段。)    3、请你仔细读这两段,用“”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就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4、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一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你要想学好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⑵你体会到了这个师傅怎么样?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从“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体会到飞卫的要求很严格。)     ⑶那纪昌面对师傅的严格要求,又是怎样做的呢?      ①“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说明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      ②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用飞卫的话来说就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       ●纪昌让自己注视着什么来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人们在织布的时候,便由它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       ●下面,我们也来练练眼力,老师手中的笔就是一个梭子,请大家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的眼睛不能眨一眨,咱们来看30秒。你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孩子们,你们仅仅只注视了三十秒而已啊!纪昌就是躺在小小的织布机下面,足足看了——两年!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坚持不懈、意志坚决、耐力十足、刻苦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生齐读。(听出了一份不易,也听出了一份喜悦)       ●他练到了什么程度?(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句中哪一个词概括说明了?(相当到家。)这两处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这个破折号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补充说明了“相当到家”的具体程度。    5、学习第三自然段。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可是飞卫认为他的眼力怎样呢?(还不够)他又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要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如果你是当时的纪昌,听了师傅的这番话,你有何感受?      ●纪昌二话不说听从了师傅说的话,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就应该具备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二次,他又是怎样练习的呢?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自己默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等词语汇报。)       ①聚精会神地盯着是怎样地盯着?(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屏息凝神)       ②纪昌这样每天聚精会神地盯着,整整盯了三年哪!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呀!正是他的坚持不懈,坚强意志,才使他从天黑到天亮,从天亮到天黑——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虱子有多大?那车轮呢?真让人感到惊讶呀!可见,纪昌看虱子的本领也相当到家了。单单下功夫练眼力,就花了整整——五年!      ●眼力练好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射箭,纪昌学射终于取得成功,除了有自己的汗水之外,他的成功还离不开谁?对,没有师傅的严厉要求,也许纪昌就成不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看来好老师的指导会事半功倍,有助于成功,这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名师出高徒!      ●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学射和练眼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       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齐读)       原来练基本功如此重要,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那么详细。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任何本领都要自己肯下苦功夫,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要先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才行。比如学游泳的时候,我们要先练好憋气,你还能举一举这样的例子吗?      ●有人说,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珍贵的宝物。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从寓言《纪昌学射》这只魔袋里取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能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收获吗?   四、拓展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们无声的好老师,出示(齐读):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希望这些无声的老师能常伴你左右,伴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