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1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解析: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生殖细胞成熟后,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成为受精卵后方可进行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间期中的S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为分裂期打好了物质基础。
答案: D
2.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的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阻断DNA复制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 阻断DNA复制会导致甲组细胞增多。
答案: D
3.如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的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活动非常活跃
解析: ab段主要进行DNA复制,A错误;cd段变化是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B错误;cd段属于后期,末期形成细胞壁,高尔基体活动活跃,D错误。
答案: C
4.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①时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解析: 图①中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DNA(c)数目的比值为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图②与图①相比,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为零,不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图③与图②相比,染色体和DNA数恢复为正常值,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答案: C
5.如图是一组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b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B.图c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
C.图e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D.图中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
解析: 动物细胞不会出现细胞板。图a是间期,图b是末期,图c是前期,图d是中期,图e是后期。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前期时,由于染色单体未分开,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
答案: D
6.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B.图1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D.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解析: 由图1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可以判断出:ab段表示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分子复制,A正确;cd段表示进入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正确;图2中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图1中的de段相对应,C正确;图2中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已经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答案: D
7.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 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后期和中期。这四个时期构成了有丝分裂的分裂期,而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叶肉细胞核DNA有6个,而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DNA分子;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基因重组。
答案: B
8.如下图所示正常情况下某生物体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的数个时期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乙→丙→甲→丁→戊
B.甲、丙所在分裂期细胞中有8个染色单体,其余各期细胞中无染色单体
C.该细胞连续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
D.图示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染色单体的时期为分裂期的前期、中期、间期的G2期。乙图中中心体已复制完成,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图中有中心体,所以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答案: B
9.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a)、染色单体数目(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右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中心体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分子正在复制
解析: 分析上页柱形图可知,染色体数目为2n,染色单体和DNA数为4n,因此细胞有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分析四个选项,中心体移向两极为前期的特征,着丝点分裂为后期的特征,细胞膜向内凹陷为末期的特征,DNA分子复制为间期的特征。因此,只有A项符合。
答案: A
10.下图表示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图甲中的b→a与丙图中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相同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好实验材料是植物甲
解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按顺时针方向,b→a较短,为分裂期,是细胞周期的第二个阶段;a→b较长,为分裂间期,是细胞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所以a→b→a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扇形只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比例,并不表示具体时间,图甲中b→a与图丙中b→a所占扇形面积有差异,但所用时间可能相同,B正确;a→b表示分裂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但染色体数目并未改变,C错误;观察有丝分裂最好选丁,因为分裂期(b→a)相对较长,便于找到处于分裂期中各个时期的细胞,D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DNA含量细胞的数目;图丙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DNA含量为2~4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3)图丙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其DNA含量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
(4)若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图乙中DNA含量为2的细胞数目会________。
(5)图乙表明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M (2)A~B(或H~I) (3)D~E(或K~L) 4 (4)减少 (5)间期细胞数目多
12.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乙所示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体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其刚形成的子细胞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
(3)图乙中,与①的大小、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
(5)请在图甲中画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
解析: 图乙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应是有丝分裂后期。①和⑤是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而形成的,所以①和⑤完全一样。图甲中a~c为有丝分裂间期,c~d为前期,d~e为中期,e~f为后期,f~g为末期,所以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DNA数=1∶2∶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答案: (1)动物 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细胞质分裂是靠细胞膜内陷引起的 后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2)8 0 8 4 (3)⑤ 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 (4)e~f c~e (5)如图
13.如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分别指出图乙中1~5的名称:[1]__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消失于图______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
(4)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________,引起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有染色体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个,染色体单体________条。
(5)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图乙中的______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Ob、fh段为有丝分裂间期,bc、hi段为有丝分裂前期,cd、ij段为有丝分裂中期,de、jk段为有丝分裂后期,ef、kl段为有丝分裂末期。1是细胞板,2是核仁,3是纺锤丝,4是染色体,5是细胞壁。(2)图乙中的A、B、C、D、E分别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间期、中期、前期,F是有丝分裂形成的两子细胞。(3)图乙表示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条,故对应甲图中2N=6。(4)图乙中A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2条,原因是细胞中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共12个DNA,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
答案: (1)f→l 细胞板 核仁 纺锤丝 染色体 细胞壁 (2)C→E→D→A→B→F C A (3)6 (4)A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12 12 0
(5)D 1∶2∶2
课件65张PPT。 第 6 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1.识记并会判断细胞周期。
2.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3.会判断动、植物细胞分裂各时期特征图。
4.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________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2.细胞增殖
(1)过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_________。
(3)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______的基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增殖表面积与体积细胞核物质准备细胞分裂减数分裂遗传
[思考探讨] 1.细菌的二分裂也是有丝分裂吗?
提示: 不是。1.生物体长大的原因
(1)细胞分裂,数量增多。
(2)细胞生长,体积增大。
2.细胞增殖方式与细胞种类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1.细胞周期
(1)范围:__________的细胞
(3) 有丝分裂连续分裂一次分裂完成下一次分裂完成2.分裂间期
(1)主要变化。
①完成______的复制和有关________的合成。
②细胞适度的生长。
(2)意义:为________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DNA蛋白质分裂期3.分裂期(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4.无丝分裂
(1)特点:没有出现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实例: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纺锤丝和染色体[思考探讨] 2.下面甲、乙图表示细胞周期,用图中字母怎样表示细胞周期、分裂间期?
3.细胞分裂都具有细胞周期吗?
4.与植物细胞分裂的关系密切的细胞器有哪些?
提示: 2.甲图中,B→B表示细胞周期,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乙图中,a+b或c+d表示细胞周期,b或d表示分裂期。
3.不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4.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1.细胞周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远比分裂期长,占90%~95%,所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视野内间期的细胞数目多。
影响细胞周期长度的因素是温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2)分裂间期主要变化: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表示方法
(1)扇形图:
从A点→B点→A点(顺时针),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2)线段法:
B+C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虽然A+B所持续时间长度和B+C是一样的,但因为细胞周期的起点是分裂间期,所以A+B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3)曲线图: 3.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4.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与DNA变化规律及曲线
(1)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与DNA的变化规律(设正常体细胞核内染色体为2N)(2)变化曲线。
①a→b,l→m,p→q的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
②g→h,n→o,r→s的变化原因都是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③c→d是DNA均分进入两个子细胞,发生在末期;r→s是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后期。 (1)DNA数目加倍开始的时期:间期。
(2)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出现、消失的时期:间期、前期、后期。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后期。
(4)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时期: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的时期:后期和末期。[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3.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单体形成、出现、消失的时期分别是间期、前期、后期。
4.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后期。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一是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二是末期,两个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6.无丝分裂的特点: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细胞周期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b→a、a→b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应表示为b→b。
答案: A1.下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N→M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C.处于图甲、图乙各时期的单倍体体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解析: 图甲中a和c、图乙中N→M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图甲中b和d、图乙中M→N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若为某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答案: C有丝分裂过程及物质变化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同时也进行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分裂间期DNA复制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不变,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D错误。
答案: A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2.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生物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发生在丁图
B.甲、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
C.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乙图
D.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排列顺序为乙、甲、丁、丙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幅图分别代表有丝分裂中期、前期、末期和后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着丝点分裂时,即后期。DNA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
答案: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A错误;吡罗红可使RNA染色,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B错误;该实验观察到的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已经是死细胞,无法观察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C错误;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是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
答案: D[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的分生区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有丝分裂旺盛。
(2)细胞的分裂具有独立性: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在同一时间内可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分裂时期。
(3)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培养: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盛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底部接触水,放置温暖处,待根长至5 cm时取用。
(2)制作临时装片:
(3)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然后把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图像。[操作要点]
(1)解离。
①通过解离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所处的分裂时期。
②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③解离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过短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
(2)漂洗:漂洗一定要彻底,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盐酸也影响染色和腐蚀镜头。(3)染色时,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视野中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4)压片:用力要恰当均匀,过重可能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不能分散开。
(5)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视野中找。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 间期持续时间长,视野中间期细胞多;赤道板不存在,无法看到;细胞解离时已死亡,不能观察其动态变化。
答案: B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核膜消失
解析: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都发生在间期,B正确;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分别发生在后期和末期,A错误;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分别发生在末期和前期,C错误;染色体数加倍和核膜消失分别发生在后期和前期,D错误。
答案: B2.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的复制发生在O~a段
B.b~c段细胞中观察不到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D.d~e段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1∶1∶1
答案: D3.下图甲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乙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Ⅱ→Ⅱ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发生在Ⅱ→Ⅰ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发生在分裂前期,即图甲Ⅰ→Ⅱ过程中;c,d两段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c段要消耗ATP用于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d段消耗ATP用于染色体的移动等;b段是分裂期,不能进行DNA的复制。
答案: C4.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虚线表示纺锤丝)。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②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⑤④③② D.②①④⑤③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细胞周期始于间期,图中②呈染色质状态,尚未复制,所以它排在首位,接着应是①,随之染色体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应是⑤。④图表示纺锤丝附着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上。③图表示分开的染色单体已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正移向细胞的两极。②图也可以表示末期染色体又转化为染色质状态。
答案: C5.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示意图,分析回答:
(1)细胞分裂间期主要是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即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D中1结构称为________,其向四周扩展会形成________。
(3)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________。
(4)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之比为2∶1∶2的图示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解析: 图A中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图B中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为有丝分裂前期图像;图C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图D中分开的子染色体移动到细胞的两极,核膜出现,出现细胞板,为有丝分裂末期图像。(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裂末期在细胞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形成细胞壁;(3)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4)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的比值分别是:图A为1∶1∶0;图B为2∶1∶2;图C为2∶1∶2;图D为1∶1∶0。
答案: (1)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2)细胞板 细胞壁 (3)C (4)B、C 谢谢观看!第6章 第2节
一、选择题
1.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B.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C.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解析: 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有些是相同的,并非完全不同,因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进行表达的基因并非完全不同,B错误;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A正确;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正确;由于不同的细胞可以同时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所以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
答案: B
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B.生物体内的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解析: 生物体内的细胞由于分化不能表现全能性,但在离体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就能表现其全能性。对于动物细胞而言,由于技术条件不够成熟,所以全能性不能表达,而克隆羊的成功只能说明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卵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全能性仍很高,C错误。
答案: C
3.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A.DNA的结构不同 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遗传物质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
解析: 题中甲、乙、丙是同一受精卵经过增殖、分化形成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 B
4.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 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全能性必须是形成完整的个体。
答案: D
5.图中表示生物体内的有关体细胞的一些生命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增殖,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B.图中过程⑤表示细胞生长
C.图中过程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图中过程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 D
6.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
A.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还没有分化
C.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D.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
解析: 造血干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基因。它是一种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因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答案: D
7.下图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增强
B.细胞③④均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将分化为相同的细胞
C.细胞⑤⑥发生了细胞分化,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细胞③④内的遗传物质不同
解析: 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变小,物质运输效率减慢,A错误;细胞③与④遗传物质相同,但分化形成的细胞不同,B、D错误;细胞⑤⑥所含遗传物质相同,但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C正确。
答案: C
8.高等动物随着胚胎发育,仅有少数细胞依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器官的能力,这类细胞称为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下图中最能完整显示正常机体内干细胞基本特征的是( )
解析: 由于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只有D正确。
答案: D
9.分析以下事实:胡萝卜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绵羊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能发育成有生殖能力的绵羊。基于以上事实,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
A.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存在于细胞中
D.分化细胞中未表达的基因具有启动表达的潜能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得出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全能性),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体现不出动物细胞本身具有全能
答案: A
10.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胚胎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胚胎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是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B错误;细胞分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C正确;已经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如下图是高等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图示的高等生物个体发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2)由①到②,细胞的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细胞经历了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
(3)由②到③,由于细胞________,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了稳定性的差异,细胞的这种变化是基因在机体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若此过程发生在人体中,则由4种细胞构成组织,如小肠中具有吸收作用的____________、组成真皮的____________、具有收缩特性的____________和调节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
解析: 高等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进而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体。
答案: (1)受精卵 (2)生长 分裂
(3)分化 形态 结构 功能 选择性表达
(4)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12.下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
(1)区分细胞①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__________,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c是__________,该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否改变? ________。
(3)在制备细胞膜的时候选取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a、b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过程a、b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无细胞壁 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增大而增加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分化 否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壁的保护及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
(4)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核糖体、中心体
13.下图是克隆绵羊的培育程序,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实验操作时不选择完整的动物细胞而是将动物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成子代“盼盼”和“灵灵”,说明重组细胞具有________,这样操作及全能性得以表达的原因是:
①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但受到____________的限制,所以动物体细胞全能性不能像植物细胞那样易于表达。
②____________可激发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2)“盼盼”和“灵灵”的产生是重组细胞经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果。“盼盼”和“灵灵”的性别及性状几乎完全相同,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能性 ①细胞内物质 ②去核卵细胞
(2)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细胞核是生物遗传性状的控制中心
课件47张PPT。第2节 细胞的分化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1.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
2.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知道有关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及其意义2.据图分析
①图中可以表示分化的过程是_______。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______、稳定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
②图中a和虚线可表示________ ___________。形态结构生理功能b、c持久性细胞增殖(有丝分裂)
3.原因:不同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因为不同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是生物__________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___________的效率。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个体发育生理功能
[思考探讨] 1.同一个体的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吗?产生不同细胞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相同。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发育而来的,产生不同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1.细胞分化的实质
同一个体内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如图所示:(1)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2)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器的数目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3)从分子水平分析。
①蛋白质角度: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
②基因角度: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2.细胞分化的特点
(1)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2)不可逆性:一般情况下,分化了的细胞不会再演变成原始的细胞,而是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
(3)普遍性: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稳定性: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3.细胞分裂、分化与个体发育的关系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
(2)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分化程度大,分裂能力降低。
(3)从分子水平看,个体发育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从细胞水平看,个体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高度分化的__________仍具有全能性。
(2)应用:通过___________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细胞的全能性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植物细胞植物细胞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1)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________仍具有全能性。
(2)目前,还不能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个体。
4.干细胞
(1)特点。
①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②在动物和人体内,数量很_____。
(2)举例。
人骨髓中的许多______________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细胞核分裂和分化少造血干细胞
[思考探讨] 2.植物组织培养用的是什么培养基?
3.为什么胡萝卜高度分化的韧皮部细胞,经培养形成了与原来性状相似的植株,即表现出发育的全能性?
提示: 2.固体培养基。
3.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内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1.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2.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1)条件:在离体状态下,需要适宜的水、无机盐、有机营养及激素等,还需要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2)差异:
①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易于表达,而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虽受到极大限制,但细胞核的全能性仍可以表达。
②同一生物体内细胞全能性的高低为: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③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变小。
④与细胞的分裂能力呈正相关,即分裂能力越强,全能性越大。(2)动物细胞核仍保留全能性。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具全能性——蛙的核移植实验表明动物细胞核具全能性。4.干细胞
(1)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
(2)种类:
①根据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可分为三类:
a.全能干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如受精卵。
b.多能干细胞:可发育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如胚胎干细胞。
c.专能干细胞:可发育成专门的组织和器官,如造血干细胞。
②根据干细胞的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类。
[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不可逆性、稳定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5.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细胞分化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图示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干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的细胞形态未变,仍为干细胞,此过程是细胞增殖过程,A正确;经b和c过程形成的细胞与干细胞形态不同,为细胞分化过程,B正确;经a、b、c三个过程形成三种形态的细胞,其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C正确;细胞应首先形成组织,然后由组织形成器官,D错误。
答案: D1.如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
B.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
C.图中三种细胞的基因组成具有特异性
D.图解可说明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 依图示,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白色方框表示未表达的基因即“沉默”基因。由于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均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故三种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出现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差异。
答案: C细胞的全能性 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获得大量骨髓瘤细胞,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因素 C.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通过细胞培养获得大量骨髓瘤细胞是利用了细胞增殖的原理,不能说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 A 细胞表达全能性的三个条件
(1)起点条件:已分化的细胞。
(2)中间条件:离体状态(体外培养)。
(3)终点条件:形成完整个体。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B.生物体内的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D.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能表现出全能性
解析: 生物体内的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不能表现全能性,当在离体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就能表现其全能性,而对于动物而言,由于条件技术不够成熟,所以细胞全能性不能表达,而克隆羊的成功只能说明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卵细胞属于已高度分化的细胞。
答案: C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1.下列对于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的结果
B.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C.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一套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成功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就越低
解析: 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仅表明了生物细胞核的全能性,不能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也就越低。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核内有本物种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
答案: A3.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③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不同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表示基因突变的是②③
C.过程③使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没有变化
D.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解析: 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数目增多,过程①为细胞分裂;与乙细胞相比,丙细胞群体发生了形态、结构上的稳定性差异,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与丙细胞群体相比,丁细胞又变为球形,且能进行恶性增殖,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过程③④分别为细胞癌变和细胞的恶性增殖;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①②③中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是相同的。与甲相比,乙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代谢旺盛。
答案: D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C.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D.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
解析: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因为它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分化。
答案: C5.胚胎干细胞是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其作用如图所示,①~④表示有关过程。请回答:(1)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形成需要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
(2)自然条件下,造血干细胞不能分化形成皮肤、神经等其他的组织和细胞的原因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成熟的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胚胎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组织干细胞的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各种组织和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由图看出,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骨髓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组织干细胞,因此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最低。骨髓造血干细胞又可分化为多种细胞,而神经组织干细胞主要分化为神经细胞,因此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程度较神经组织干细胞低。
答案: (1)分裂和分化
(2)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3)神经组织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谢谢观看!第6章 第3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凋亡与坏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人的红细胞衰老后,细胞核的体积会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C.细胞凋亡对人体的影响是负面的
D.细胞坏死是细胞在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刺激后,所引发的一种不受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对人体是有害的
解析: 人的红细胞衰老时因无细胞核和染色质,所以不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变大的现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对于机体来说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所以对生物体来说是有利的。
答案: D
2.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的分裂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高
B.过程①②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C.过程①②形成的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中蛋白质和基因的种类都不相同
D.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生物均具有积极意义
解析: 甲分裂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低,A错误;过程①②为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B错误;①是有丝分裂,②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的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同,基因种类相同,C错误。
答案: D
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强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D.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染
解析: 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分裂能力越强,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A错误;老年斑是由于衰老细胞内的色素积累造成的,C错误;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有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染,D错误。
答案: B
4.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b经过有丝分裂,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B.a→c经过细胞分化,c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C.a→d受到信号调节,d内高尔基体的功能增强
D.c→d不受基因调控,c的细胞结构不发生改变
解析: a→b经过有丝分裂,b是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A正确;a→c经过细胞分化,c的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a→d受到信号调节,d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C错误;c→d受基因调控,c的细胞结构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A
5.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激活,执行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过程②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凋亡是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某些固有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 C
6.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内色素减少
B.细胞核内染色质不会发生变化
C.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内水分增多
解析: 衰老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水分含量减少。
答案: C
7.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酪氨酸酶减少
B.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C.效应T细胞与癌细胞结合,使癌细胞裂解,之后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解析: 头发变白属于细胞衰老现象。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均属于细胞凋亡过程。
答案: C
8.下列关于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在衰老的个体,体内没有幼嫩的细胞
B.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C.总体上看,衰老的个体内,细胞普遍衰老
D.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个体的衰老不同于细胞衰老
解析: 正在衰老的个体,体内有新产生的幼嫩细胞;年轻人体内也有衰老的细胞,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个体衰老就是细胞衰老。衰老的个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
答案: C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解析: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的结果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有利于组织的更新,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细胞分裂、分化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胚胎发育阶段达到最大限度。
答案: B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定部位的细胞会发生自然凋亡,这有利于器官的正常发育
B.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衰老细胞,可通过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及时将其清除
C.生物体内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所有肿瘤细胞均可以通过凋亡方式清除掉
D.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两个过程共同维持机体内器官和组织细胞数目的稳定性
解析: 细胞凋亡有利于清除多余、无用的细胞,从而有利于器官的正常发育,A正确;有利于清除完成正常使命的衰老细胞,这是维持个体正常生理活动及功能表达所必需的,B正确;有利于清除体内的有害细胞,生物体内一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早期产生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凋亡方式清除,但并不是所有的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是所有的肿瘤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凋亡来清除,C错误;细胞凋亡还能维持器官和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通过细胞凋亡和增殖这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协调的过程,来维持其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D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这3位科学家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这项工作对人类战胜疾病将发挥重大作用。
请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细胞凋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的调控,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所以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控制细胞凋亡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________。
(2)人的胚胎发育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失去尾,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凋亡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不该死亡的细胞大批死亡,人就会患病,如癌症、艾滋病等。请你对未来癌症、艾滋病的治疗进行大胆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细胞编程性死亡 染色体(或细胞核) (2)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尾部的细胞自动死亡 (3)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关键的作用 (4)提示:可通过启动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来诱导细胞凋亡治疗癌症
12.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
(1)该图可以用来表示下列哪些生物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噬菌体 ②酵母菌 ③乳酸菌 ④变形虫 ⑤海带 ⑥蚯蚓 ⑦玉米 ⑧蘑菇
(2)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在人幼年时期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_,对于人体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3)B过程的结果,导致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
(4)在真核生物中,A过程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过程,并有染色体的变化,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此该图表示真核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人在幼年时期,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过程都会发生,四项生命活动对于人体都有积极意义。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改变,但是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答案: (1)⑤⑥⑦⑧ (2)ABCD ABCD (3)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未发生 (4)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3.科学家在细胞研究中发现,细胞寿命是有限的,生物体内的细胞在不断地死亡和补充,死亡细胞哪里去了呢?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死亡细胞消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细胞器是________。
(2)细胞通过分裂补充减少的细胞,在细胞分裂时,是______解体,染色质变为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判断一个人体细胞是否是活细胞,应采用怎样的方法?请写出简单操作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溶酶体 (2)核膜 染色体 DNA和蛋白质
(3)①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将人体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②用引流法使人体细胞浸泡在蒸馏水中 ③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4)①若人体细胞在蒸馏水中逐渐变圆,最后涨破,则说明这个人体细胞是活的 ②若人体细胞在蒸馏水中无形态变化,则说明这个人体细胞已死亡
课件41张PPT。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1.了解衰老细胞的特征。
2.区别开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3.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
[思考探讨] 1.老年人皮肤干燥、皱裂,缺少弹性,这与什么有关?
提示: 与皮肤细胞内水分减少有关。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对应关系
由上表看出,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2.细胞衰老的特征
(1)形态结构方面。
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的运输功能降低。
②细胞核: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内的物质方面。
①水:水分减少(特别是自由水减少)。
②酶: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
③色素:细胞质的色素积累→妨碍细胞内的物质交流与传递,影响细胞的功能。 3.细胞衰老的原因
(1)自由基学说。
①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
②自由基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
③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
(2)端粒学说: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当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1.细胞凋亡
(1)概念。
①决定因素:______。
②机制:____________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③过程: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④别名: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凋亡基因遗传机制自动结束生命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
①完成正常的______。
②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
③抵御__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2.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___________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 发育内部环境外界各种因素代谢活动损伤和死亡
[思考探讨]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有什么区别?
提示: 细胞凋亡是正常的死亡现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受外界因素造成细胞急速死亡,是一种被动性死亡,不受基因控制。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细胞凋亡与细胞分裂、分化一样,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现象,是机体正常发育的基础。
(2)细胞凋亡不仅发生在个体发育的胚胎时期,而且贯穿于整个生命活动的始终。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是有利于机体正常生存的。[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回事。
2.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2)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积累,(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5)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3.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4.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细胞衰老的特征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
B.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C.处于癌变状态的细胞不会衰老、死亡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基本都是由未分化的状态转化为分化的状态,到一定程度后会衰老进而死亡;细胞的衰老和死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癌细胞也会死亡。
答案: C 衰老细胞特征记忆口诀
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萎缩变小,代谢速率减慢。
一多: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增多。
两低: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降低。1.人的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 ⑤色素积累增多 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
A.①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⑧解析: 衰老的细胞共具有以下五项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4)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根据上述特征判断:①②③⑤⑥⑦⑧都符合衰老细胞的特征,但由于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还应除去⑦。
答案: C细胞凋亡 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自主解答] ________解析: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不能循环,A错误;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B错误;主动运输是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差加大,C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通过细胞凋亡能够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D正确。
答案: D2.IAPs是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人为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B.如果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核心结构RING区域,则可以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C.IAPs的合成可以不受基因的控制
D.RING区域的功能最可能是抑制细胞凋亡
解析: IAPs是一种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结果,C错误。人为去掉RING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这说明RING区域的作用最可能是抑制细胞凋亡。
答案: C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1.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出现老年斑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在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是同步进行的解析: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在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细胞凋亡,A正确;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编程性死亡,是受机体基因调控的正常细胞死亡,B错误;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而老年斑出现则是因为色素在细胞内积累引起的,C错误;在胚胎发育期,细胞的衰老并不代表机体的衰老,从整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D错误。
答案: A2.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CO2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解析: 成熟红细胞因为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A正确;网织红细胞虽然没有细胞核,但仍有核糖体和转录出的mRNA,所以能通过翻译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正确;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的基因执行情况是不同的,C正确;从幼红细胞产生,其凋亡基因就开始表达,D错误。
答案: D3.下图有关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凋亡使得五指分开
B.此时手的组成细胞中存在衰老的细胞
C.若此时受到致癌因子的影响,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D.此过程中存在着细胞的分化,不存在细胞的分裂
解析: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凋亡使得五指分开;此时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或分化状态,若受到致癌因子的影响,发生癌变的几率很大;虽然此时处于发育阶段,但仍然存在细胞的更替,某些细胞也会衰老。
答案: D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需要消耗能量
C.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
D.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密切相关解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故A错误;依图示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崩溃,分解成多个凋亡小体,被小泡包裹,使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B、C正确。巨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能释放出水解酶消化凋亡小体,故D正确。
答案: A5.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该成果对人类战胜疾病将发挥重大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凋亡是有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理变化。对一个生命体来说,某些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清除多余的、无用的细胞,有利于清除完成正常使命的________,有利于清除________________,维持器官和组织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受精卵开始分裂,逐渐形成大量功能不同的细胞,从细胞水平看,这是________的结果;从分子水平看,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人在胚胎发育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尾已消失。从细胞水平看,这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衰老细胞 体内的有害细胞 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2)细胞分裂分化 基因选择性表达 (3)细胞程序性死亡谢谢观看!第6章 第4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发
C.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特点,正常的细胞都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它们发挥作用相互制约使细胞保持正常,当其中一系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将会发生癌变。
答案: C
2.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
A.通过减数分裂不断增殖 B.都有染色单体
C.都在合成蛋白质 D.DNA含量都相等
答案: C
3.下列哪项是生物细胞发生癌变的内在因素( )
A.辐射致癌 B.化学致癌
C.病毒致癌 D.有关基因突变
解析: 诱发细胞癌变的外因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则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题中A、B、C三项都是细胞癌变的外因,只有D项才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答案: D
4.2012年3月某省在一次毛巾产品抽查中,在一些容易褪色的毛巾中检出强致癌性物质联苯胺超标。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联苯胺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征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联苯胺”有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解析: DNA复制发生于间期,药物作用时间为间期。
答案: D
5.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 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 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
解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答案: A
6.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B.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C.经常食用烟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
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
解析: 正常人和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既有原癌基因,也有抑癌基因。
答案: B
7.美国研究人员近期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化疗的同时让实验鼠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抑制实验鼠体内乳腺癌细胞的扩散。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正常鼠长期接触患癌鼠,其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实验鼠年龄无关
C.二甲双胍不可能使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D.一只切除胸腺的鼠与一只正常鼠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解析: 癌症不会传染,A错误;癌变与年龄有关,B错误;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而二甲双胍能抑制癌细胞扩散,可见,它不可能使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C正确;胸腺与细胞免疫有关,切除了胸腺则会使鼠的免疫力下降,使之易患癌症,D错误。
答案: C
8.2012年5月31日是第24个世界无烟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因素。下列有关肺癌和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未发生变化
C.在治疗肺癌方面,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
D.环境中致癌因子会使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离失控变成癌细胞
解析: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A错误;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B错误;环境中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D错误。
答案: C
9.“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B.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不受密度制约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
C.据图可知,最初给药后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而每次给药后癌细胞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
D.据图可知为了使癌细胞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以在化疗过程中加大给药剂量或缩短给药周期,而且不会引起较强的副作用
解析: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A、B正确。 由图可知,每次给药后两类细胞数目都明显减少,说明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但正常细胞经过一定时间后,回升数量多于癌细胞,有利于机体组织的修复,C正确。若大剂量给药或缩短给药周期,对正常细胞杀伤量过大,或者不能有足够时间恢复,就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损伤,引起强大的副作用,D错误。
答案: D
10.1993年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Ⅰ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黄曲霉毒素使肝细胞产生原癌基因是癌变的根本原因
C.癌细胞容易分散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
D.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
解析: 引起细胞癌变的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A正确;原癌基因是任何细胞的染色体上都含有的,黄曲霉毒素可以使肝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能够在组织中转移,C正确;癌症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D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如下图所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2)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____________合成。
(3)放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放疗与化疗相比,对患者全身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答案: (1)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2)间 RNA和蛋白质 (3)放疗
12.近几年,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某地查处了一起“毒大米”事件,一批被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污染的大米流入市场。黄曲霉毒素能使人类的P53特殊基因发生突变,而使肝脏癌变。黄曲霉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
(1)从毒素产生的来源上看,它是一种( )
A.细菌霉毒 B.放线菌毒素
C.真菌毒素 D.微生物毒素
(2)从致癌因子属性上看,它属于( )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B与C
(3)P53特殊基因是指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
(4)癌细胞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原癌基因 (4)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易分散和转移
13.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肿瘤细胞,经24小时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是等量的)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则此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________小时。
(2)化疗是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________,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分裂间期。
(3)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请设计实验:探究新型药物X对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是否有疗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锥形瓶两个、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箱、培养液、新型药物X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消毒后的洁净锥形瓶,标号A、B;
②a.分别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A中加________,B中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100×2n=64×100得出n=6,则该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6=4。(2)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化疗是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使其停在分裂间期。(3)设计实验应遵循以下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性原则,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应该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一个加药物X,一个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两个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癌细胞,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计算癌细胞数目。在设计实验时要把握对照原则,并控制单一变量。
答案: (1)4 (2)DNA复制
(3)②a.等量培养液 b.药物X 等量生理盐水 c.在两个锥形瓶中放等量的癌细胞,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
d.并计算癌细胞的数目
③a.如果A和B中的癌细胞数目相差不大,说明药物X对癌症没有疗效
b.如果A中的癌细胞数目比B中多,说明药物X对癌症没有疗效,可能有促进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c.如果A中的癌细胞数目比B中少,说明药物X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
课件37张PPT。第4节 细胞的癌变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1.知道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理解细胞癌变的机理。
3.掌握癌细胞的特征。
4.识记致癌因子的种类。
1.癌细胞的概念
(1)外因:受__________作用。
(2)内因:细胞中___________发生变化。
(3)结果:不受______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致癌因子遗传物质机体
2.癌细胞的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_____。
(2)癌细胞的_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如___________,使癌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显著降低,使癌细胞在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增殖形态结构糖蛋白减少
[思考探讨] 1.癌细胞无限增殖方式是什么?癌细胞中哪些细胞器含量增多?
2.癌细胞的形成是畸形分化,癌细胞还进行分化吗?
提示: 1.有丝分裂,癌细胞代谢增强,核糖体、线粒体相对含量增多。
2.只进行分裂不进行细胞分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这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到处游走分散,进行分裂、繁殖,形成肿块。1.致癌因子的类型和实例 [连线]
①物理致癌因子 A.Rous肉瘤病毒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 B.紫外线、X射线等
③病毒致癌因子 C.石棉、砷化物、铬化物、
联苯胺、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提示: ①—B ②—C ③—A致癌因子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_____,控制细胞___________的进程。
(2)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______________。
(3)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_______,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3.癌症的治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周期生长和分裂不正常的增殖突变手术切除化疗放疗
[思考探讨] 3.从癌细胞分裂的特征入手,请思考如何有效治疗癌症?
4.正常细胞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吗?
提示: 3.抑制DNA分子复制或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让癌细胞停止分裂。
4.正常细胞也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只是未发生突变。1.细胞癌变的原因
(1)癌变的外因——致癌因子的作用。
(2)癌变的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②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癌变的机理3.癌症的治疗
(1)手术切除:是消除病灶最为有效的手段,适用于发病早期癌细胞未大量扩散转移的患者。
(2)放疗:是使用高能X射线或γ射线集中照射患病部位,杀死癌细胞。这里利用射线对DNA的损伤作用,放疗不适用于范围已经扩大的患者。
(3)化疗:主要是利用化学抗癌剂杀死癌细胞。常用的抗癌剂包括细胞分裂抑制剂、细胞增殖蛋白合成的抑制剂等。多种抗癌剂混合使用疗效更好。[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
3.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原癌基因主要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癌细胞的特征及癌变机理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癌细胞是在适宜条件下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A正确;细胞癌变后形态发生改变,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黏着性下降,细胞易发生分散和转移,B正确;病毒癌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随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而表达,使其宿主细胞癌变,C正确;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周期,如果原癌基因发生结构改变或过度表达时,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D错误。
答案: D 肿瘤与癌
机体某些组织的细胞与其他组织生长不协调,表现为病理性异常增生的一个不正常的组织块,医学上称为肿瘤。
根据肿瘤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转移,逐渐增长时仅是压迫周围组织。
(2)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转移,可以向周围扩散,破坏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又叫癌肿或癌瘤,人们习惯上称为“癌症”。下列关于细胞的癌变和癌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并且容易转移、分散的细胞
B.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C.远离致癌因子是规避罹患癌症风险的主要措施
D.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只存在于癌变的细胞中
解析: 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并非只存在于癌变的细胞中。
答案: D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1.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调表达
C.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突变
解析: 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
答案: C2.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发生分化后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对机体是有利的,B错误;体细胞中发生的细胞癌变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C错误;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是相互影响的,良好的心态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正常进行,从而延缓衰老,D正确。
答案: D3.下图是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概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③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不同
B.过程④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物质运输功能提高
C.过程⑤形成的细胞周期变短,形成的子细胞核增大,染色较深
D.能进行过程①②⑥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并且经历的时间相同
解析: ①、②、⑥为细胞分裂过程,不同细胞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差异,细胞周期一般是不同的;过程③为细胞分化,可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其本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不同;癌变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故过程⑤表示细胞癌变。
答案: A4.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结构或物质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B.癌细胞细胞膜两侧镶嵌的糖蛋白数量比正常的体细胞少很多
C.体细胞癌变后会丧失原来的生理状态,但其细胞核依然具有全能性
D.癌细胞的分裂、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核糖体参与合成蛋白质
解析: 癌细胞的产生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其减少是癌细胞扩散的原因,由于癌变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仍具有全能性,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癌细胞的分裂、生长需要大量核糖体的参与。
答案: B5.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L-天冬酰胺酶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____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表):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________特性;表中①应为________;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________。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
答案: (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