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15: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牛痘和卡介苗,60年代初,又逐步开始对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结核病等展开免费计划接种。中共中央于1955年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在各省、市、县党委成立相应机构。这可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防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B.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
C.政治制度决定国家卫生治理形式 D.政府不断地完善医疗卫生互助体系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这些做法( )
A.推动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形成 B.有利于增进群众的政治认同
C.提高了防疫人员的医疗水平 D.迅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面貌
3.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等疾病的免疫。1992年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这表明( )
A.基础计划免疫实行确保了儿童健康 B.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
C.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 D.疫苗的普及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完善
4.下表所示为 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比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时期英国( )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5
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3.9% 4.5% 5.6% 5.8% 6.0% 6.9% 6.8% 7.7% 8.3%
公共医疗支出占比 85.2% 87.0% 89.4% 87.6% 84.3% 84.6% 80.4% 83.4% 87.1%
A.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 B.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
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 D.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
5.198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医疗改革市场化方向,并制定了具体政策,如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以副补主”“以工助医”等。这次医改( )
A.保证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B.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促进了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D.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
6.1952年,由非政府组织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一版)》在美国问世,该手册共130页,列举了106 种精神疾病。2013年,该手册第五版付印,其篇幅也达到947页。这表明现代美国( )
A.基础医学突飞猛进 B.注重公共卫生建设
C.全民卫生观念增强 D.愈发关注精神卫生
7.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被认为是中医的荣誉。与西医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毒细菌相比,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 )
A.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 B.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D.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
8.1851年,欧洲12国围绕欧洲疾病防治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到了20世纪,国际联盟国际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成为疫病防治领域的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领导者、协调者。据此可知,全球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 )
A.始终由欧洲国家占主导地位 B.控制了疫病的爆发和扩散
C.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D.顺应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9.如图为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卫生员》,画面是女卫生员深夜为社员看病的情景。该画意在宣扬( )
A.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展 B.人民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C.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劳动精神 D.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10.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受到历史上哲学、地理学、农学、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深刻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在防治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中也大显身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医药能够在防治一系列重大疾病中显示出独特的效能,原因是( )
A.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中医比西医治疗效果要好
C.中医药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 D.民众对西医认可度低
11.下列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在预防医学方面的具体措施。
时间 措施
1831年 成立临时中央委员会统筹霍乱疫情防控
1841年 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
1848年 颁布《公共卫生法》
1850年 成立国家卫生总局
这些措施( )
A.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迅猛发展 B.完善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C.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法律保障 D.有利于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比
12.1918年,美国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等也被迫长期关闭;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上述现象的出现最有可能源于( )
A.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极端气候的出现
C.全球性疫病的影响 D.工业对环境的破坏
13.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据此可知,我国(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B.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D.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14.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
A.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影响 B.医疗体系具有明显的霸权国家特征
C.“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虚伪性 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15.19世纪后半叶,流行的疫病对阿根廷民众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阿根廷卫生学家将肺结核与工人、女性、儿童和移民等群体联系起来,将其定义为导致“阿根廷种族”衰败的“社会疾病”。为了根除这些“社会疾病”,卫生学家推动国家建立起公共卫生制度。阿根廷对“社会疾病”的认识和对策( )
A.表明殖民观念影响公共卫生 B.成为加强民族国家建设的新路径
C.促进政府强化民众道德训导 D.推动民众普遍达成健康管理共识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最早的一次鼠疫发生在6世纪的查士丁尼帝国。14世纪的欧洲战争频繁,加之粮食歉收,助推了“黑死病”在欧洲的肆虐。据记载,该病最初流行于亚洲内地,后经君士坦丁堡延至意大利、法国,14世纪中叶又传入英国、德国乃至俄罗斯,夺走欧洲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引发劳动力工资增长、货币租税形成以及采邑制度和契约义务的瓦解。在14世纪,该病在西班牙先后爆发了6次,在意大利爆发了3次;14~17世纪里,在法国爆发了6次。至1720年,马赛暴发的鼠疫,则是欧洲最后一次鼠疫。至20世纪,随着青霉素等药物出现,鼠疫才被人们制服。对于鼠疫,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 “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染上了病,那情形仿佛干柴凑着烈火那样容易燃烧起来……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连死去。”这不仅使得怀疑论兴起,还引发人们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摘编自高玉宽《中世纪欧洲鼠疫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20~1921年,东北鼠疫肇始于海拉尔(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当地旱獭是病菌的主要携带者。此时恰逢俄境动荡,沙俄白军“纷纷东窜,我境满海各站,俄兵充塞街衢”,车站秩序混乱。部分居民害怕被检查,发病时不敢报告,病死后或弃尸荒野,最终鼠疫经由铁路蔓延至东北全境乃至境外。面对疫情,奉天政府则颁布《各省区筹赈办法大纲》将救灾款项交由地方解决。疫情爆发后,哈尔滨防疫医院院长伍连德提出:“由华人力求清洁,自为预防”的建议,后亲赴海拉尔调查,通过化验确证为肺疫菌(鼠疫),并公布其病理及治疗方法等。政府则设立防疫总处,统计病例,并出版防疫日报,专门报道鼠疫的流行情况、政府的防疫措施。政府还发布了养阴清肺汤、神仙活命汤等供居民购买或配置。社会大型医疗机构对染疫患者进行收容及治疗,民间的个体医生也开门为鼠疫患者进行诊疗。此外,官商居民“不待警界之传谕,已各严行防范,均于住室、街道,满垫石灰”。
——摘编自梁坤莲《1920~1921年东北鼠疫流行与社会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鼠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1921年东北鼠疫流行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鼠疫防治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中医认为人体各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病理上也相互影响。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角色、地位不同、社会生态变迁与人体身心技能及疾病有密切关系。西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放疗等。药物治疗使用特定的药物来直接干预人体的生理过程,以改善病情;手术通过外科手段切除或修复病变组织达到治疗效果,放疗通过使用放射线照射病变部位, 杀死或抑制异常细胞的生产。老百姓说“西医治急病,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擅长手术,中医擅长调理”。
——摘编自张登本等《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医疗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得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医疗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扩大,农村工作得到加强;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显著增加。在医疗卫生领域,无论是医疗保险还是医疗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编自朱恒鹏《医疗改革的特征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医疗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医逐渐边缘化。民国时期陆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如“废除中医中药”“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使本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国际科学界的赞誉,而且是中国科学界对人类健康福祉的贡献。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结合所学,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举措。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角度,简析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历史启示。
19.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扁鹊确立“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黄帝内经》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末年,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形成《千金方》,被人尊为“药王”。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朝时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辨证体系。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在近代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开始出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质疑。1929年,国民政府一度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屠呦呦借助中医古籍,发明“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摘得诺贝尔奖。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地推动中医学的国际传播。
——摘编自韩霁《中医药独特价值得到世界认可》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就开始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牛痘和卡介苗”“又逐步开始对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结核病等展开免费计划接种”“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在各省、市、县党委成立相应机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可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防疫工作,把防疫作为改善医疗卫生的重要内容,A项正确;全民卫生意识强化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政治制度决定国家卫生治理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防疫”,而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可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健康的关怀,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材料知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城市卫生治理工作的重视,无法得出推动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形成,排除A项;防疫宣传与防疫人员的医疗水平的提高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宣传活动,无法体现其产生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儿童计划免疫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B项正确;“确保了儿童健康”说法绝对,排除A项;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计划免疫问题,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计划免疫工作的成就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2005年英国。根据材料表格可知,从1960年至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且公共医疗支出占比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这体现了英国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D项正确;福利国家覆盖范围广泛,仅从医疗支出无法得出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上升,但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无法得出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排除B项;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体现政府对医疗保障事业的重视,但无法得出医疗保障体系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8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等政策,有利于医院增加收入;“以副补主”“以工助医”,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D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内容只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排除A项;1989年尚未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医疗卫生某一方的改革,并没有涉及“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现代社会,以美国为代表的不少国家越来越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故2013年美国对《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付印,其篇幅也达到947页,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精神疾病诊断,并非基础医学,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公共卫生建设,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全民卫生观念的增强, “全民”说法夸大其词,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未涉及与农业文明的关系,排除A项;“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属于近代西方科技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属于近代西方科技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到20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51年欧洲12国围绕欧洲疾病防治召开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到了20世纪,国际联盟国际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成为疫病防治领域的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领导者、协调者,可以得出全球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C项正确;到了20世纪,国际联盟国际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成为疫病防治领域的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领导者、协调者,不是始终由欧洲国家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控制了疫病的爆发和扩散,排除B项;全球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漫画凸显的是卫生院深夜为社员看病的情景,故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劳动精神,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治疗效果,无法说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展,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人民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排除B项;材料为凸显女性作用,不能表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说明中医药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才能在一些重大疾病中显示出独特的效能,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中医药能在防治重大疾病中发挥独特效能,原因不在于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排除A项;中医与西医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效果更好,排除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采取了成立临时中央委员会、免费实施疫苗接种、颁布《公共卫生法》以及成立国家卫生总局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都表明英国政府在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这些努力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有利于提高人均预期寿命,D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不仅仅是针对城市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范畴,排除B项;只有颁布《公共卫生法》提供法律保障,C项只能反映材料中部分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美国)。据材料时间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美国因此也受流感疫情影响,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是1929-1933年,排除A项;在1918年美国没有出现极端气候,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工业描述,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减低了儿童的死亡率,完成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D项正确;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建立在2020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据本题材料可知,美国凭借强大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是“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体现出其医疗卫生体系服务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并未关注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未提及科技创新能力受到政治体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要围绕着医疗系统的问题出发,并未涉及“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虚伪性,这更体现不出问题的本质,排除C项;根据材料“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说明美国的医疗科技创新技术发达,无法反映与疫情防治脱钩,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半叶。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卫生学家面对流行疫病的威胁,从种族安危的角度要求国家推动疫病的治疗和公共卫生制度的发展,体现了阿根廷建设民族国家的意识,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殖民主义观念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强化对民众的道德训导,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众共识的广泛达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特点:与饥荒、战争并行(引发原因多元);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具有明显的反复性;传染性强、危害性高。
(2)原因:人口增加对自然环境开发的加速;社会动荡不安,人口流动加速;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北洋军阀混战,政府对抗疫支持力度较弱;交通发展,区域经济联系增强。
认识:政府和人民对于疫病发生应先做好预防工作;政府须充分发挥领导协调职能;防疫工作须政府与社会携手合作;防疫工作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科学防疫;持续完善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世纪(欧洲)。特点:根据材料一“14世纪的欧洲战争频繁,加之粮食歉收,助推了‘黑死病’在欧洲的肆虐。”可得出与饥荒、战争并行(引发原因多元); “该病最初流行于亚洲内地,后经君士坦丁堡延至意大利、法国,14世纪中叶又传入英国、德国乃至俄罗斯”可得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在14世纪,该病在西班牙先后爆发了6次,在意大利爆发了3次;14-17世纪里,在法国爆发了6次。”可得出具有明显的反复性; “‘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染上了病,那情形仿佛干柴凑着烈火那样容易燃烧起来’”可得出传染性强、危害性高。
(2)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20~1921年(中国)和中世纪(欧洲)。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东北地区开发发展,可得出人口增加对自然环境开发的加速;根据材料二“此时恰逢俄境动荡,沙俄白军‘纷纷东窜,我境满海各站,俄兵充塞街衢’,车站秩序混乱。”可得出社会动荡不安,人口流动加速; 材料二“部分居民害怕被检查,发病时不敢报告,病死后或弃尸荒野,最终鼠疫经由铁路蔓延至东北全境乃至境外。”可得出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淡薄;据材料二“面对疫情,奉天政府则颁布《各省区筹赈办法大纲》将救灾款项交由地方解决。”可得出北洋军阀混战,政府对抗疫支持力度较弱;据材料二“最终鼠疫经由铁路蔓延至东北全境乃至境外。”可得出交通发展,区域经济联系增强。第二小问认识,从当时奉天政府应对疫情角度看,政府和人民对于疫病发生应先做好预防工作;政府须充分发挥领导协调职能;从社会民众层面看,防疫工作须政府与社会携手合作;从实践中看,防疫工作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科学防疫;持续完善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17.(1)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西医注重精确诊断或局部治疗。中医见效慢;西医见效快。中医注重调理;西医注重直接干预。
(2)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国古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医疗成就的基础;城市化的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答“交通建设的发展”亦可给分);有识之士的推动和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中西医的不同之处,根据“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得出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根据“ 西医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放疗等。药物治疗使用特定的药物来直接干预人体的生理过程,以改善病情”得出西医注重精确诊断或局部治疗。根据 “西医治急病,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擅长手术,中医擅长调理”得出中医见效慢;西医见效快。中医注重调理;西医注重直接干预。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医疗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可以从综合国力的提升、医疗基础、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识之士的推动和医务工作者的努力等方面进行做答。
18.(1)原因:①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技术较为先进;②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西学东渐,有识之士通过报刊、杂志进行推广。
影响:①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②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移风易俗(“思想解放”或“移风易俗”均可)③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⑤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医的地位。
(2)举措:①在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②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和中医院校;③中医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医药制剂。
启示: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可得出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技术较为先进;结合近代历史及“《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可得出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西学东渐,有识之士通过报刊、杂志进行推广。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知识,西医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可知,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移风易俗;根据材料一“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可知,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材料“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可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并且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医的地位。
(2)本题是特点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举措,包括在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和中医院校;中医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医药制剂等。本题第二问启示。根据材料一“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根据材料二“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使本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国际科学界的赞誉,而且是中国科学界对人类健康福祉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19.(1)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理论体系完整,受阴阳五行、道家等传统思想影响;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丰富;注重平时养身;治疗方式多样;药物以动植物药物为主;政府和民间均高度重视;著述丰富,人才辈出;水平高超,世界领先;影响周边国家(世界影响深远)。(任答出4点即可)
(2)古为今用:对古代医学批判性继承;科学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洋为中用:吸收近代西方医学等世界先进医学成果,中西医相结合;
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从传统医学中汲取智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决现代医学问题,加快中医学的现代化进程等。(至少答出3点。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可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一“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论体系完整,受阴阳五行、道家等传统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一“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可知,治疗方式多样;根据材料一“东汉末年,华佗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丰富并且注重平时养身;根据材料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药物以动植物药物为主;根据材料一“宋朝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和民间均高度重视并且著述丰富,人才辈出;根据材料一“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可知,水平高超,世界领先并且影响周边国家。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二“在近代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开始出现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质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古为今用”角度看,对古代医学批判性继承,科学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根据材料二“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洋为中用”角度看,吸收近代西方医学等世界先进医学成果,中西医相结合;根据材料二“屠呦呦借助中医古籍,发明‘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摘得诺贝尔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传统医学中汲取智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决现代医学问题,加快中医学的现代化进程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