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14:54:13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点一画变成性格和情趣的象征,观者便觉得生气蓬勃,移情体验得到了实现。
不可否认的是,观者可以通过自身的移情,感受书者的创作状态, 与作品、书者产生共鸣。但是,
这种感受与书家本人的创作初衷不可能完全一致, 甚至完全不同也未可知。可以说, 这是移情之移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情的再造效果,是双重移情之后所产生的审美体验。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书法移情的建立需要依赖于书法形态的意象转换。书家应具备审美移情能力,能充分感受自然界
书法作为自由抒发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会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转移,因 的形体与动态之美,通过找到外物与书法意象的契合点,把内心所产生的强烈感受融入到书法线条变
此“移情”便成了书法艺术构思、创作、欣赏等系列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转化手段。无论是由外物 化当中,从而实现书法形态的意象转换, 创造出事物的抽象美感。蔡邕在《笔论》中说:“为书之体,
客观姿态所产生的意象移情于人,还是人的主观情感移情于书法作品,都有可能使书家或观者产生诸 须入其形, 若坐若行, 若飞若动, 若往若来, 若卧若起, 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 若利剑长戈,
多不可预见的审美体验。 若强弓硬矢, 若水火, 若云雾, 若日月, 纵横有可象者, 方得谓之书矣。”此论强调了书法的形
外物意象会使书家产生审美移情,这是一个由物及人的审美过程。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人容易 态和意象把握的重要性,但更强调了书法要以线条与结构的丰富变化实现书法形态的意象转换。
受外在环境影响,从而影响人的心境,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表现。比如许多人遇到阴天下雨, 心情就 古往今来,在人们的审美体验中书法形态产生出丰富、鲜明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移情的实现,
会黯然, 意志偏于消沉;遇到晴空万里, 则心情豁然舒朗, 生活富有激情。这些情形都是外物给人 需要观者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通过书法作品表象看到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审美特质。而且,观
们带来的不由自主的移情体现,书家的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变化亦是如此。书法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形式 者参与书法审美评判的态度非常重要。在观赏一幅作品前,观者如果对这幅作品的书家有一定的了解,
的创作,但形式的真正来源是自然界,只有自然界丰富的变化形态才提供了创造新形式的一切可能。 就会在无形中对书家及其作品产生一种主观性的认知判断。而在真正面对作品进行审美参与时,内心
中国古代书家很注意观物,并转移到内心观照。黄庭坚寓居安元寺时,“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 潜藏的审美判断必将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它或许是自觉的,也或许是不自觉的。但是无论如何,这
似得江山之助”。书家看到大自然中外物的某些色彩或形态变化,会不由得“触景生情”,产生艺术 种心理暗示将会影响到当下的审美参与过程。 因此, 一个真正的书法赏鉴者, 一定不能受外界因素
冲动,付诸艺术创作。 干扰, 也不能提前预设一个审美判断意识,而是需要一种积极的、客观的审美主动参与意识,能够沉
人的主观情感会移情于书法作品,这是一个由人及物的审美过程。 下身心,真正用心观照,并与作品打成一片,否则赏鉴者也不可能同作品产生移情转换,更无法体会
首先,书家在书法实践中会有移情体现。书家把其心性、修养、情感倾注于创作当中,心理伴随 书家的审美体验与创造过程。
着生理的不自觉模仿,从而产生反映主体性格与情趣的作品面貌。反过来说,作品也通过它的表象特 (摘编自吴胜景《书以移情——论审美移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征与内在特质间接地展现了艺术家的精神之美。朱光潜认为,人的创作状态和作品的意态与当时的心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情、环境有关,即使“同是一个书家,在正襟危坐时写的字是一种意态, 在酒酣耳热时写的字又是一 A. 外物客观姿态所产生的意象会移情于人,人的主观情感会移情于书法作品,二者都可能使书家
种意态;在风清日和时写的字是一种意态,在风号雨啸时写的字又是一种意态”。正因为如此,王羲 或观者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
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 B. 人的心境和情感表现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书家的艺术创作也会因外在环境而产生情感变化,
折” (孙过庭《书谱》)。艺术作品就是主观强烈的情绪在不自觉的移情过程中融入作品的再生,从而 这种变化是不由自主地发生的。
让作品通过情感的融入不断得到艺术升华,展现出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终出现“无意于佳乃佳” C. 即使同一个书家,创作环境和心情不同,其创作状态、作品意态也会不相同,王羲之不同情感
的最佳创作状态。 状态的书法作品印证了这一观点。
其次, 观者在赏鉴书法作品时也会有移情体现。朱光潜认为, 字“不但是抒情的, 而且是可以 D. 观者最终得到与书家趋向一致的审美感受,是因为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
引起移情作用的”。一幅优秀成功的书法作品,是蕴含着一定的审美意象在里面的。它的艺术形式、 让观者感受到书家当初创作状态。
美感特质、感彩,是要能传递出一定的审美信息的,一定会使观者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审美意象,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并且让观者愿意走进作品中去和作品对话,与书家间接对话,甚至感染到观者的情感,让观者感受到 A. 外物意象对书家的审美移情与书家在书法实践中的审美移情相比较,后者的审美过程更具复杂
书家的审美情趣,感受到书家当初的创作状态与内心情感,甚至最终观者与作品、观者与书家之间可 性,对书家创作出优秀作品更重要。
能会产生情感共鸣,观者得到与书家趋向一致的审美体验。朱光潜通过自身参与书法审美的体验过程, B. 书家主观强烈的情绪不自觉地融入作品,作品因情感融入不断得到艺术升华,展现出更强的艺
深刻感受到了审美移情的震撼,他说:“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我在看颜鲁公的字时,仿佛 术感染力,于是最佳作品就会出现。
对着巍峨的高峰,不知不觉地耸肩聚眉,全身的筋肉都紧张起来,模仿它的严肃;我在看赵孟頫的字 C.书家需要找到外物与书法意象的契合点,并把内心的强烈感受融入到线条变化之中,才能实现
时,仿佛对着临风荡漾的柳条,不知不觉地展颐摆腰,全身的筋肉都松懈起来,模仿它的秀媚。”一 书法形态的意象转换,建立书法移情。
1
{#{QQABAQSQoggIAJJAARgCEQUSCAAQkBCACIoGgEAIIAAASQFABAA=}#}
D. 在观赏书法作品前,如果对这幅作品的书家没有任何了解,就不会对作品产生一种主观性认知 “劫道!”
判断,从而保持客观性的审美评判。 周口店他们就在雨里一划拉一划拉地来到了靠路边最近的那家饭店,这家饭店是山东人开的,这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个山东人原来是下井的,受了伤,天阴了腰就痛,所以就在这里开饭店。
A. 唐代诗人李峤在《书》一诗中说:“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 外边的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地下着,他们一边喝着那一点点酒,一边说着话,他们的耳朵
B.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张旭)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 日 现在都很好使,可以说都已经练出来了,能听得出外边来的是什么车,为了怕从外边来的车一下子冲
月列星……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过去,他们在路边拦了一根杨树杠子,这么一来,真像那么一回事了。正经路卡,都有那么一条杠子。
C. 陈振濂评价颜真卿的《祭侄稿》说:“这是一篇惊天地动鬼神、感慨万分的盖世杰作,饱蘸着 周口店他们喝着酒,忽然,听见外边的动静了。
颜真卿血泪的笔触跳动和情感喷发,在古来书法中允推首要。” ①“车来了。”饭店的男主人,那个山东人马上出去又马上进来,说。“大车小车 ”周口店说。
D.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说道:“作者把性格和情趣贯注到字里去,我们看字时也不知不觉 山东人便又一头出去,只一刻便又回来,水淋淋的。“吉普车。”山东人说。
地吸收这种性格和情趣,使在物的变成在我的。 ” 周口店他们都有了些酒气,身上也暖烘烘的,这暖烘烘的感觉让他们不想再出去,再说外边还下
4. 文本是如何论证人的主观情感会移情于书法作品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分) 着雨,这让他们有些不情愿。
5.下面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作品,有观者说:“‘第’字如藤条 车是一跳一跳开过来的,司机怕走岔了路,想要问问路,却看不到人,忽然,前边有了灯光,司
盘旋着一棵大树, 颇有攀山之冲动;‘一’ 字一波三折, 如崎岖山道, 倍感 机的心里就有几分暖了,想象那不可知的热炕和热茶,就把车停了。
行进之艰难;‘山’字沉稳, 仿佛见山间老道静坐修炼, 自己不觉神态自若、 “站住!”
从容稳重。 ”请据此对观者移情现象简要分析。 (6 分) 年轻司机摇下了玻璃,雨从外边一下子扫进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车上还坐了一个女人,叫小婉。她丈夫去下煤窑了,下煤窑挣得多一些。她呢,就去了县城里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饭店打工。马上就要过年了,她丈夫却不见人影儿。她是来找自己男人的。小婉是主任老婆的一个远
雨夜 王祥夫 房亲戚,年轻司机奉主任命令负责护送女人。
雨是冷的,是冬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却不停。地里的庄稼早已经收过了,场里的事也已经做 小婉和年轻司机下了车。
完了,所以人们就没什么事可做了。都快要过新年了,天还下着雨,让人觉着有些扫兴,觉着该找点 “先下车,下了车再说。”年轻司机小声对小婉说。
什么事做做才好。周口店便和六子、周来富、周金、菜刀头出动了。 小婉不知道下了车再说什么,车下的人让他们下车做什么。她有些害怕,雨夜是漆黑的,天边偶
周口店是个漂亮小伙子,皮肤白白的,又是大眼睛,只是笑的时候嘴会张得很大,所以人们就叫 有闪电,会吓人一跳。
他周口店。其实周口店是个很勤快的年轻人,总是在找事做,秋天的时候他去收了一阵胡麻,把胡麻 ②“下车做啥 ”小婉说话了,一路上她几乎一句话都没有。
收来再倒手卖给油坊,胡麻收完了,他又去收豆子。卖给豆腐坊。周口店还计划到了天冷时再去收羊 “吃饭,吃了饭再说。”
毛,收羊毛是个脏活儿,他肯做,就说明他的扎实。他不能不扎实,他的父亲原来是一个木匠,现在 年轻司机和小婉进到饭店里了,山东人把帘子打起来,帘子再放下来的时候,冬雨就给关在了外
已经很老了,什么也不能做了,眼睛有了病,总是红红的、烂烂的。他的母亲是个胖子,动不动就头 边,屋子里的热气和气味让年轻司机和小婉一下子感到了生活的气息。
晕,但还是忙着给人们做衣服挣些钱。 “下两碗面。”
周口店和六子他们出动去做什么 他们五个,穿了塑料的雨衣和雨鞋,在雨地里一划拉一划拉地走 小婉站起来,一头扎进里屋去了,年轻司机也跟了进去,进去才一会儿,山东人就从里边慌慌张
着,雨下到他们的身上有细密的声音,小村紧靠着一个煤矿,村子里的那条路给来来往往的大车弄得 张地出来了,神情有些异样,他一说话,周口店和六子他们都愣住了,张大了嘴,也都站了起来。
坑坑洼洼不好走。一下了雨就更不好走,周口店他们只好在道边墙根处的稀泥里行走,这就让他们好 “找那个人来了。”山东人朝外指指,小声说,“西边矿上埋的那个人。”
像排了队,一个跟着一个,一个跟着一个。 “是他女人 ”六子说。
他们一划拉一划拉地走到村口的道边了。他们到那里做什么 他们是去收过路费,只要是想从村子 “那肯定。”山东人说,看着周口店。
里过的车,他们都要向他们收些钱,好像这样一来,他们和那些把村子里的路压得都是坑的车的关系 周口店不说话了,他觉得有什么从心里涌上来了,一下子就涌上来了。下着雨,来了这样的车,
就扯平了。他们做这事,原是底气不足的,但他们说做这事原是要保护村子里的道路的,底气便又有 又来了这样一个女人。这样的晚上,西边地里埋的那个人,那个人他认识,和自己一起下过井。周口
了。还有了收费的标准,那就是大车收多少,小车收多少,倒有了公事公办的味道。 店站起来,把手抬起来,在身上摸,他身上有二十块钱,他又让六子在自己身上找找,六子身上有十
“干什么去 ”有人在道边问了。 块。二十块加十块就是三十块。
2
{#{QQABAQSQoggIAJJAARgCEQUSCAAQkBCACIoGgEAIIAAASQFABAA=}#}
周口店把身子探出去,外边的雨还很大。 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
“咱们走。”周口店对他的弟兄们说。 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
“还早呢。”六子说。 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
③“走!”周口店说,像是突然生了气。 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若此,
周口店是最后一个走的,他把那三十块钱塞给了山东人。“别收他们的钱。”他对山东人说。 非国之务者也!
“两碗面用不了这些。”山东人说。 (节选自《墨子·非攻》)
“你看着再给他们来点什么。”周口店说。 材料二:
“还能用你的!”山东人说。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山东人看着外边,看着从屋里出去的周口店。雨下得更大了,不知道周口店他们做什么去了,应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
该是回家去了 但山东人知道,西边埋在地里的那个人是永远也回不了家了。 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
“给炒个鸡蛋!”山东人对里屋自己女人说。 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
“下这么大雨,应该吃个炒鸡蛋。”山东人又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还有什么呢 ”山东人问自己, 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
“是不是还有点儿猪头肉 ”④“对,还有点儿猪头肉。”山东人又说。 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
A. 小说在一开始将故事背景设置在年关将近阖家团圆的时节,为下文小婉来煤矿寻找仍未归家的 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丈夫做了铺垫。 (节选自《孟子·告子》)
B. “底气便又有了”,表现了周口店等人对煤矿的态度,他们认为劫道就只是为了惩罚煤矿,是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朴素的劫富心理。 计其 A所自 B 胜 C 无所 D可用也 E计其所得 F 反 G 不如 H所丧者之多
C. “又来了这样一个女人”,语句平静却震撼,揭示了小婉男人的遭遇是此地煤矿失事导致工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死亡的一个缩影。 A. 伐,攻打,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中“伐”的意思不同。
D. 雨势经历了不大到夹杂着闪电再到最后下的更大了这一过程,深度契合了主人公周口店复杂矛 B. 故,所以,与“故亏兄而自利”(《墨子·兼爱》)中“故”的意思相同。
盾的心路历程。 C. 万乘,一万个骑兵。战国时,一般称小的诸侯国为“千乘”,大的为“万乘”。
7. 关于文中几处划线句子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孟子遇于石丘”的“遇”和“二王我将有所遇焉”的“遇”意思不同。
A. ①处,山东人为周口店等人通风报信,说明他非常认可这种行为,也想加入他们。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②处,表现出小婉在文中话语稀少,可以想见她寻人时的焦急心理和低沉情绪。 A. 统治者宁愿违背百姓的利益也要去发动战争,是因为他们认为发动战争能让他们名利双收。
C. ③处,周口店生气地让六子“走”与上文回答“劫道”时的内心状态形成对比。 B. 墨子认为大国不缺少土地,但缺少人民,所以用人民去换取更多的土地的做法不是治国的要务。
D. ④处,山东人的自我回答“对,还有点儿猪头肉”,揭示了他善良的内心世界。 C. 孟子见到将要去楚国的宋牼时,希望他详细地告诉自己他将如何劝说秦、楚两国停止战争。
8. 小说通过“人性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点亮底层世界的灯火。请结合文中周口店这一 D. 孟子认为,如果大家都用“利”来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就会丢弃仁义,最终会导致国家灭亡。
人物简要分析。(4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王祥夫将其创作形容为“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本篇小说 (l)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
的理解。(6 分) (2)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4. 材料二中,宋牼和孟子均不同意发动战争,其原因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材料一: 送黄若虚下第归湖南 韩驹
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 时人会傍高门走,独肯来游翰墨场。
3
{#{QQABAQSQoggIAJJAARgCEQUSCAAQkBCACIoGgEAIIAAASQFABAA=}#}
已有哲兄如叔度,定知吾子胜文强①。 语意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长淮白浪摇春枕,故国青山接夜航。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小题,13 分)
乞得功名归遗母,未应深羡绿衣郎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注]①哲兄:令兄之意。叔度:东汉贤士黄宪。文强:东汉名臣黄香。②绿衣郎:指新科进士,唐代新 说到梦想,我发现和许多大人真是讲不通。他们总是这样提问题: ① ?在他们看来,一样
进士例赐绿袍。 东西,只要不能吃,不能穿,不能卖钱,就是没有用。他们比起一则童话故事里的小王子可差远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这位小王子从一颗外星落在地球上的一片沙漠上,感到渴了,寻找着一口水井,他一边寻找, ② 。
A.首联写黄若虚愿在“翰墨场”一试身手,这与当时人们热衷依附于达官贵人有所不同。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使沙漠变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见
B.颔联用东汉两位黄姓名人的典故来类比黄若虚兄弟二人,借此表达对黄若虚的赞誉。 的,(2)我们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可是正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
C.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黄若虚求得功名的期待与祝福,劝慰他面对新科进士亦不必艳羡。 在看得见的事物里发现隐秘的意义,从而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其实,诗、童话、小说、音
D.本诗写于黄若虚落第后,诗人在着意渲染离别伤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勉励和期许之情。 乐等都是人类的梦想。英国诗人雪莱听到人们指责诗歌没有用,他反驳说:诗才“有用”呢,因为它
16.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 分) “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使我们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居民”。的确, ③ ,他们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世界里的。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如果你和那种没有梦想的人一起旅行,你会觉得乏味透顶。一轮明月当空,他们最多说月亮像一
(1)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写自己早晨采撷坡上的木兰, 张烧饼,压根儿不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面对苍茫大海,他们只看到一大滩水,
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 绝不会像安徒生那样想到海的女儿。唉,有时我不免想,与只知做梦的人相比,从来不做梦的人是更
(2)杜甫《蜀相》中,诗人以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 像白痴的。
名句是:“ , 。” 20. 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有两个加点的“也许”,它们都有揣测的意味,但两个“也许”所表现出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故事点染了神奇色彩。 “ ”是五丁开山的神话, 来的情味又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 ”暗含羲和的故事。 (1)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2)我们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7分) 21. 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 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B.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
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陈奂生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手 C. 于是,她们在预备好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
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1)也.许.是气力大,也.许.是包儿轻,简直像拎了束灯草, D.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晃荡晃荡,全不放在心上。他个儿又高、腿儿又长,上城三十里,经不起他几晃荡;往常挑了重担都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说,何况太阳还高,到城嫌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 超过 12 个字。
风光。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稻子收好了,麦垄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 行胜于言。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都离不开一群人乃至一个民族的伟大行动。荀子说过:“道虽迩,
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 不行不至。”塞涅卡也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驶向哪个码头,任何风都不是顺风”。《人民日报》
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上说“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今天做好今天卖,格啦嘣脆, 作为青年,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人生不负韶华,不负山河,当好新时代的掌舵人?请综合以上材
又香又酥,比店里的新鲜,比店里的好吃,这旅行包里装的尽是它;还用小塑料袋包装好,有五根一 料,结合时代与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干净。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8.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简直像拎了束灯草”。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今天做好今天卖,又香又酥,比店里的新鲜、好吃”,从
4
{#{QQABAQSQoggIAJJAARgCEQUSCAAQkBCACIoGgEAIIAAASQFABAA=}#}答案
1.D [解析]原因概括不全面。
2.C [解析]A 项“后者的审美过程更具复杂性, 对书家创作出优秀作品更重要”, 原文无此意;B 项,“于是最佳作品就会出现”不当;D 项, 推断过于绝对。
3.B [解析]第二段的观点是“外物意象会使书家产生审美移情”。A 项, 写的是对 书法作品的鉴赏;C 项和 D 项, 论证的是“人的主观情感会移情于书法作品”。
4.①使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书家和观者两个层方面进行论证。②辩证分析了观者 移情感受和书家一致性问题。③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展开论 证。
【评分标准】4 分。 第①条 2 分,②③条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5.①“第”字如藤条盘旋着大树,“一”字如山道,“山”字如老道, 体现出观者在 对书法形态的审美体验中有了鲜明的审美意象,产生了情感共鸣。②“ 自己不觉神态自 若、从容稳重 ”体现出移情作用带有无意的模仿。③观者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 看到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审美特质。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6. B “只是在惩罚煤矿”说法绝对。从文中“只要是想从村子里过的车,他们都要向他们收些钱”一语可知,周口店等人将路的不平归咎于所有路过的车辆。
7. A “他认可这种行为,也想加入他们”错误。从后文得知女人身份的“慌慌张张”以及拒收周口店递过来的三十块钱等细节,可以看出山东人是善良且具有同情心的。
8. ① 周口店,勤劳踏实,父母年老多病,他体恤父母的艰辛,力所能及地为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体现他人性良知中的“善”;②他同时也有贪财的本性,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劫道之路,体现他人性欲望中的“恶”;③他最后明白寻人者身份,并想替小婉垫付饭钱,又体现出他同情弱者和善良纯真。④周口店是底层百姓的缩影,他具有艰难的生存困境,他既是受难者,也是作恶者,体现了他的复杂性。
9. ①“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此句理解为:他的创作有秋日的肃杀之气,多以批判揭露坏现象为主,笔锋犀利;同时还以温暖的笔触反映现实,彰显人间春天的“温暖”。②环境上,冬夜连绵的阴雨给人以冰凉的触感,而小店内生活化的景象却温馨和暖。③情节上,文章先写先周口店等人雨夜劫道,后情节突转,周口店放弃劫道帮助女人,这种抑扬的情节安排体现出由“秋肃”到“春温”的转变。④人物塑造上,周口店人性的阴暗中仍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辉,如秋日肃杀中饱含春日温暖。⑤主旨上,小说既通过表现煤矿失事事件展现底层人的生存现状,揭露社会问题,又从中挖掘人性的向善、互助,突出世间温情的一面。
10. CEF 句意:计算自己所赢得的胜利,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计算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如自己所失去的多。
“计其所自胜”,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C处断开;
“也”,句末词,表判断,在其后E处断开;
“计其所得”与“计其所自胜”,结构一致,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F处断开。
11. C A.正确。意思不同。攻打/夸耀。句意:我贪图攻打战胜的名声。/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
B.正确。句意:所以去做这样的事。/所以使兄长受损失而自己得利。
C.错误。“万乘,一万个骑兵”错,“万乘”意思是万辆兵车。
D.正确。意思不同。遇到/投合。句意:孟子在石丘遇到了他。/在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投合的。
12. C “希望宋怪详细地告诉自己他将如何劝说秦、楚两国停止战争”错,文章说“车可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孟子并不想详细地询问细节,只想了解大意。
13. (1)攻占这些地方不用精锐的军队,而且没有厮杀,能白白地得到它吗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精锐的军队;“杀”,厮杀;“徒”,白白地。
(2)心怀仁义来相交,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没有这种情况(这样的国家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的,是从没有过的),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
“相接”,相交;“王”,称王;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未有之也”,没有这种情况。
①宋牼认为发动战争对国家不利。
②孟子认为发动战争不符合仁义之道。
材料一:
国家发布政令,剥夺百姓的财用,荒废百姓的利益,像这样如此多,然而又为什么还去做这种事呢 (他们)回答说:“我贪图攻打战胜的名声,和通过战争所获得的利益,所以去做这样的事。”墨子说:“计算自己所赢得的胜利,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计算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如自己所失去的多。”如今,进攻一个三里的内城和七里的外城,攻占这些地方不用精锐的军队,而且没有厮杀,能白白地得到它吗 杀人多的一定以万计,少的一定以千计,然后这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才能得到。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管辖的小城邑有上千座,分兵把守还来不及;领土辽阔有上万里,许多地方还没有开辟。这样看来,大国的统治者多的是土地,而人民是他不足的。现在让士兵去送死,加重了全国上下的祸患,去争夺一座虚城,这实际上是舍弃自己本来就缺少的,而增加自己本来就多余的东西。像这样的施政,不是治国的要务啊!
材料二:
宋牼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遇到了他,孟子问道:“先生准备去哪儿 ”宋牼回答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打算拜见楚王劝说他停止战争。如果楚王不高兴的话,我打算拜见秦王劝说他停止战争。在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投合的。”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意向。你准备怎样去劝说他们呢 ”宋牼回答说:“我打算陈述交战的不利之处。”孟子说:“先生的志向固然很大,但先生的提法却不行。先生用利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利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利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利来侍奉兄长,这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仁义,心怀利来相交,这样使国家不灭亡的,是从没有的。如果先生用仁义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仁义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仁义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兄长,这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去掉利的念头,心怀仁义来相交,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没有这种的情况(这样的国家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的,是从没有过的),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 ”
15.(3 分)D(“着意渲染离别伤感”理解有误)
16.(6分)①动词生动传神,“摇”“接”两词写出故乡山水的亲切温柔;②色泽渲染恰宜,使用
“白”“青”等清淡色调,既突显山水的明秀又暗含失意的落寞;③以虚景写真情,想象归乡途中所见,借故乡山水的柔情暂慰落第之愁。(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18. 提着装满了东西的旅行包竟像拎了束灯草,兼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突出陈奂生提旅行包的轻松感,真实表现他此时愉悦的心情。
分析:“手里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简直像拎了束灯草”,本来是装满了东西的旅行包,但被陈奂生拎着却像“拎了束灯草”,此处运用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此外,此处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装满东西的旅行包”比作“灯草”,突出主人公此时内心的轻松,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陈奂生轻松愉悦欢快的心境。
19. ①原文中有拟声词“格啦嘣脆”,让人如闻其声,真实感受到油绳的香酥可口;②“比店里的新鲜,比店里的好吃”,句式对仗整齐,也更好地突出了油绳的新鲜和好吃,自然流露陈奂生内心的自豪感。
20. 第(1)处的两个“也许”,表现出陈奂生上城时脚步的轻松,心情的愉悦。
第(2)处的两个“也许”侧重于表现寻找结果的不确定以及人们寻找梦想时内心的茫然。
21. C 原文中“有用”的引号表强调。
A.“机器”的引号表特殊含义;B.“芦柴棒”的引号表特定称谓;
C.“包身契”的引号表强调;D.“慈祥”的引号表讽刺。
22. ①梦想到底有什么用
②一边觉得沙漠非常美丽
③有梦想的人和没有梦想的人
23.本题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关键句:“行胜于言”。这句话明确了写作的重心与论点,对考生写作起到了定调、定点、定基的作用。
材料中,荀子之语的意思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这句话指出了行动的基础作用,明确了哪怕目的地很近、目标很小,也只有落实行动才能实现。塞涅卡之语的意思是:人的方向是在具体的行动中逐渐清晰的,没有踏实的行动,再好的机遇、再顺利的处境都不能帮助人获得成功。这句话指出了行动的导向功能。《人民日报》之言的意思是:唯有依靠自己的行动去丈量、去开拓、去奋斗,才能拓展人生,走向光明。这句话指出了行动的积极意义。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学;舌灿莲花,不如笃行半步。行动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离开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不管如何精妙睿智的言论都只是空谈。题目中给出了“如何当好掌舵人”的写作任务,考生应结合时代与具体生活体验,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态度和奋斗方向。
材料的论点清晰,考生写作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对行动的作用进行论述。可先从正面入手,分别从积极行动和有效行动两个层面展开对行动意义的讨论,再从反面入手,援引论据,指出空有大言大志、只好画饼高谈却无实际行动的危害性,两相对比,使论点更加鲜明;然后再联系现实,从奋斗学业、踏实劳动、奉献青春等角度,具体论述自己应如何展开行动,立足潮头,勇担使命。最后收束观点,总结全文。
立意:
1.重视行动,拒绝空想。
2.坚持行动,致远千里。
3.积极行动,创造成功。
4.踏实行动,不务虚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