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B 6.A 7.A 8.C 9.C 10.D
11.A 12.D 13.B 14.D 15.A 16.A 17.C 18.D 19.A 20.B
21.A 22.B 23.D 24.D 25.D 26.A 27.B 28.C 29.C 30.C
31.(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32.(1)特点:历史悠久;具有阶段性,与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相关;以亚洲为主,范围广泛,阿拉伯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原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推动;西学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推动。
(3)影响:促进相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文明交流与进步。
33.示例一观点: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
井田制是周代土地国有制度。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获得土地及人口的诸侯,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必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义务。可见井田制为经济基础,分封制为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结合构成周代政治的基础。
示例二观点:各国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既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又如,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度,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和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同时,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也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建立。这种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可见,各国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都有起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
示例三观点:任何一项制度有利也有弊,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作出判断
论证:分封制是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社会制度,符合时代潮流。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周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自己的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边远地区得以开发,统治范围得以扩大。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诸侯国的日益强大,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直到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因此,任何一项制度有利也有弊,它的出现顺应了统治的需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弊端也会暴露无遗。(以上示例仅供参考)青铜峡市宁朔中学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0分)
1.《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记录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情况,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 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B. 加速西亚文明的衰弱
C. 继承发展了世界文化 D. 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
2.“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
A. 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 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 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 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3. 小秦同学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进行分类整理,罗列出以下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体现的主题应该是( )
①秦朝设立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②唐朝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实行集体宰相制
③宋朝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等,分散相权
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A. 丞相制度兴衰 B.郡县制度沿革
C. 科举制度演进 D. 君主专制衰落
4.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A. 汉武帝改革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宋代王安石变法 D. 明代张居正改革
5.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是( )
A. 唐代完善中央集权 B.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C. 元代发展君主专制 D. 明代强化君主专制
6. 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上书道:“外患之来,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病,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由此可见,李鸿章( )
A. 认为传统的改革已无法解决面临的危机 B. 主张中国应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C. 意识到列强的侵略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 D. 是近代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7. 荷马史诗之《奥德赛》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希腊军队对特洛亚城堡久攻不下,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木马计……特洛伊人视木马为祭神奇物,把它拖进城里。夜间希腊兵将从木马肚中杀出,与城外的军队里应外合,攻陷特洛亚。希腊军队得胜班师,但奥德修斯因遭海神波塞冬忌恨,途中受阻,阅尽人间不同风俗,引出
种种动人故事。据此可知,荷马史诗( )
A. 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心理 B.侧重于对军事才能的讴歌
C. 旨在宣扬正义的道德品质 D. 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8.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人的“汉”文化长时间交会,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调适中趋于一体化。据此可知( )
A. 胡汉文化始终保持了各自的特征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互补
D. 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格局发展
9. 据记载,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发布改新诏书,其中一项内容为实施租庸调制; 10世纪初,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11世纪,独立后的越南开始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B. 早期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 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 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0.德国在 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工会鼓励工人加入行会互助组织。俾斯麦及时调整策略,一方面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另方面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由此可知( )
A. 工人阶级力量已有彻底性改变
B. 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衰退的风险
C. 马克思主义已取得实践的成功 D. 行会的发展迫使政府调整政策
11. 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亚非等地。下列物种中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有( )
①番茄 ②燕麦 ③南瓜 ④橄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导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互联网( )
A.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 B. 重新阐释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C. 代替了传统产业和已有产品 D. 深刻改变人们交往交流方式
13. 如图是1865-1919年中国茶对英国出口数量(不包括走私茶) 统计图,导致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 中国茶叶竞争力减弱
C. 英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 D.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14.“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 )
A. 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 B. 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
C. 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D. 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
15. 由下图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可知,元朝大运河河道截弯取直,不再经过洛阳。这主要是因为( )
A. 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 B. 经济形态变革的影响
C. 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 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16.伦敦的一位医生发现,在1795年和1796年这两年里,他的病人中共有246人死亡,其中死于结核病的高达7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1.4%。此外,1839年,根据注册总处总登记官的分析,死于结核病的人口在总死亡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 17.6%。这一现象揭示出( )
A. 工业革命伴生的社会问题 B. 城市化发展降低了人口死亡率
C. 英国政府不重视民众生命 D. 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17.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规定由联邦储备银行保证储户在银行破产时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存款偿还;同时还通过了《房主贷款法》,规定房产主无力偿还欠款时,可以房产为抵押品,转借由政府担保的国债。这些做法( )
A. 拓展了计划经济的形式 B. 代表了工农群众根本利益
C. 强化了社会保障的职能 D. 有效解决了“滞胀”危机
18. 18世纪,欧洲很多国家有多个茶馆,还有茶园。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大房间”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有的茶园还以举行化妆狂欢、放烟火、赛马、赌博和举办音乐会成为其特色。这说明了饮茶( )
A. 增强了欧洲人民的体质 B. 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C. 改变了欧洲的建筑风格 D. 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交娱乐生活
19. 19世纪,英国工厂制度盛行。工人进厂、出厂、饮食甚至大小便都有具体的规定; 聊天、吹口哨、唱歌也是禁止的。工人必须紧跟机器的运转速度进行操作,不可有片刻松懈。英国的工厂制( )
①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压榨
②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③说明工业文明已经完全取代了农业文明
④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20.“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使英国发展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蒸汽革命
C.电气革命 D. 商业革命
21.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 拉紧人文纽带; 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 )
A. 致力构建新型国家关系
B. 是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表现
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22.2013年,外交部部长杨洁箎在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山,“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村’,所以我们出行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可见中国的外交态度是( )
A. 秉承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消除意识形态的对立 D. 奉行独立自主的精神
23.“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封”之本义起始于“丰”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其字形状如“植树于土堆”,故“封”是“疆界”“田界”之意。“建”乃由“封”而来,指“建国立法”。这一制度在古代最早应指(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 礼乐制 D. 分封制
24.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 )
A. 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 B. 按照德才察举官员
C. 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 D. 依据能绩任免官吏
25.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费城制宪会议。他并没有参与讨论,但他的威望维持了会议的进行,并让代表团能专注于讨论。会后,他的威望又使得许多人认可这个会议的成果,从而支持了1787年宪法。这表明( )
A.制宪会议内部权力之争激烈 B. 华盛顿积极竞选美国总统
C. 当时美国社会盛行个人崇拜 D. 华盛顿影响美国宪政进程
26.唐律规定,被判处死刑、流放等刑罚的人,因家中父母或祖父母年老并无人赡养的,允许犯人奉养尊亲属,待其尊亲属终老后再执行或改判。上述规定主要反映出唐律( )
A. 礼法相结合的特点 B. 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C. 依据儒家伦理断案 D. 推崇仁政排斥法治
27. 唐代官员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接受相应的考课。基本上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小考评定官员的等第,而大考通过年年的累积而进行奖罚。这表明唐代官员( )
A. 文化素质较高 B.管理制度严格
C. 执政廉洁高效 D. 升迁需要资历
28.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称帝的同时追封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仿秦尊太公为“太上皇”,此后历代开国皇帝追封先父、先祖成为惯例。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凸显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借助神权以稳定社会秩序
C. 借助伦理以强化专制统治 D. 团结皇族以避免权力纷争
29.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行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对这次政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它实质上是各阶级的一场妥协
B.实现了英国权力中心的转移
C.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新政体的确立
D. 折射出英国政治家的智慧与理性
30. 西周时期,天子为了制衡异姓诸侯,将很多亲近的同姓诸侯分封在战略要地,将一些异姓诸侯分封在边疆地区,如楚国齐国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些处于边疆的异姓诸侯国渐渐发展成了强国。这反映山西周( )
A. 分封制度得到强化 B. 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C. 战略结果出现异化 D. 家国同构逐渐瓦解
二、材料分析题(共32分)
31. (本题1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此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美国汽车制造此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6分)
(3) 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4分)
32. (本题1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之一的中医,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中医海外传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兴盛于隋唐时期,并在宋金元时期长足发展、取得繁荣局面,在明清时期,中医的海外传播持续发展但开始走下坡路,到了近代,中医的海外传播则进一步趁于沉寂。中医相继传入了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并经阿拉伯人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
—摘编自刘国伟《中医在五个典型历史时期的海外传播概述》
材料二 关于中西医汇通派,《中医大辞典》的定义是:“简称汇通派,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源,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或以中医的有关论述印证西医的有关知识。中西医汇通派的工作在于力图用西说印证中医,证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学,中西医汇通派的工作目的,主要在于缓冲两种医学体系的冲突,站稳中医的脚跟,企图走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的发展之路。
—摘编自郑洪《中西医汇通派研究概述》
材料三 到了现代,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需求更加强烈。中医已被日韩等东亚国家收归到各自医疗卫生体系之内;在东向亚国家和南亚国家,中医的群众基础深厚;由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的疗和价位上具有西医无法相比的优势,中医受到了中亚和非洲民众的热烈追捧;在欧洲,中药的特色与优势正逐渐被认同;许多东欧国家也设立了中医医院与中医诊疗中心。
—摘编自王《“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医海外传播的特点。(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出现中西医汇通派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现代中医海外传播的影响。(6分)
三、论述题(共8分)
33. (本题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
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二、……
三、任何一项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应根据实际利弊而判定,所谓利弊,则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而做出判断。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古代史的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