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16: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生活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据推算,自605年(隋大业元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黄河—淮河段大运河)的民工达360万,与此同时,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也不下10万;608年,连通海河与黄河的永济渠,仅征用的河北民工数就超过百万;610年,大运河全线贯通。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 )
A.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 B.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
C.“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 D.隋炀帝个人的享乐追求
2.2022年12月9日,首架C919客机正式交付东方航空并进行首飞,“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闪耀世界。C919的研制,使上海临港形成了集设计、制造、试飞、配套于一体的产业布局,使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延伸和拓展,带动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据此可知,C919的成功研制( )
A.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奠定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领先地位
C.标志着我国工业强国的建成 D.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时代的到来
3.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据报道,中欧班列年度运送货值由2016年的80 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近560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641列,发送货物93.6万标箱。据此可知,中欧班列的运行( )
A.扩大了中国的外交范围 B.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
C.打通了中欧间运输通道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
4.从1848年起,英国的火车时速达到80公里/小时,乘客从伦敦到格拉斯哥只需12小时。英国报纸吹嘘幸运的商人可以在伦敦吃早餐,在伯明翰吃商务午餐,然后再回到伦敦吃晚餐,所有这些都能在同一天内完成。这可以用来说明,交通的改善( )
A.促进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B.为经济和民生提供助力
C.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D.得益于长途贸易的发展
5.1969年,北京人口增多,政府为了解决出行困难,建成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开通后老百姓积极体验地铁。1978年后,中国地铁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建成多条地铁干线,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这说明地铁建设( )
A.导致财政赤字严重 B.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C.符合人们出行需求 D.推动国际贸易繁荣
6.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始皇二十七年“治驰道”,注曰:“驰道,天子道也。”东汉蔡邕曰:“驰道,天子所行道也,若今之中道然。”,而依据汉令,“诸侯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3丈也。不如令,没入其车马”,这反映了秦汉时期( )
A.交通条件相对落后 B.道路管理制度森严
C.驰道仅为皇帝专用 D.构建起庞大交通网
7.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中国的充电桩建设不断加快。下图所示为 2015—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状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
A.民间资本主导交通发展 B.汽车产销结构发生剧变
C.低碳出行方式更趋便利 D.道路建设成本不断提高
8.19世纪初,美国西部农产品通常是沿俄亥俄河、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经南部港口新奥尔良出墨西哥湾,再运往大西洋沿岸城市。1825年伊利运河建成后,这些农产品直接从俄亥俄经伊利河运往纽约。由此可推知,伊利运河( )
A.加快了美国西部沿海的城市化 B.有利于促进美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C.导致美国南北方的矛盾激化 D.开辟了大西洋与太平洋间的新航路
9.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之间多个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限制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交通发展密切了区域经济联系
10.1916年,粤汉铁路湘鄂段艰难修通。凭借粤汉铁路,岳阳、衡阳的工业迅速发展,衡阳更是成为周边四省的中心点;郴州结束了翻越骑田岭挑盐的历史,成为湘南地区商品集散地;湘潭日渐衰落,“长沙渐成湘省货物进出口之总汇”。由此可见( )
A.湖南交通运输实现了近代化 B.交通发展影响湖南经济格局
C.新式交通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D.铁路修筑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11.到2018年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中国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中国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以上数据的巨大变化展现出( )
A.我国国企改革取得的骄人业绩 B.中国式现代化有独特后发优势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正确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12.2010年,某学者指出,今天美国人的时区是铁路需要保持准确计时的产……虽然很多早期的乘客是为了做生意而乘坐火车,但铁路公司很快就高兴地发现,休闲旅游能带来巨大的新市场,可以说铁路使得休闲大众化并把它变成大生意。该学者意在说明,铁路的发展( )
A.催生了现代时间观念 B.基于商业市场发展的需要
C.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 D.是大众旅游潮出现的根源
13.隋朝大运河修建后,古代中国就很少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 类似的,有独立倾向的美国西部,在从东到西修建了大量的运河和道路之后,独立倾向消失。这表明( )
A.中美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相似性 B.民族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C.技术发展加强了政权的控制力 D.地理条件制约国家管理
14.下图是秦朝时修建的驰道。依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秦国依此灭掉了六国 B.为水利设施创造条件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15.因远距离运粮成本高,唐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籴”的行规。至宋代,“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 )
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 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
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 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材料分析题
16.交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
材料一 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普通道路往往较为狭窄,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并不等距,很难在暴雨等极端天气过后保持畅通。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倒塌的树木和其他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出行人数、目的地以及人员车马在驿站中所得补给的种类和数量,有时还会特别标注该许可文件在旅途往返均可使用。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元朝政府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水陆站共计1500处左右。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忽必烈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驿站的基础之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实行驿站制度,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过往的使臣或传递情报者持圣旨令牌可换乘铺马。元朝的驿站具有为元朝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商业、宗教、文化服务的多重功能。元朝的官员、王公、驸马,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元代的驿站制度,在合理的距离内,在适当的地点设立站点,通过一系列的站点将交通线路连接起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驿站交通网络。元代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英国交通运输网络真正的发展是在17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新的重型马车开始使用,对道路的要求有了迅速的提高,道路管理问题日益成为难题。166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18世纪以后,英国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并进行维修养护。信托公司的规模发展迅速,在约克郡就成立了125个信托公司,利兹收费公路的建设依靠12位有权益的商人。1750年,英国大约有500条收费公路,大部分主干线成了收费公路。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少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881年11月,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宣告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1889年,清廷发布上谕,正式宣布政府兴建铁路,189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成立,通过对外借款,十年间修成多条铁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把在中国修筑铁路作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目标和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到1900年,西方列强攫取或强夺的铁路利权总里程达上万公里。同时,西方列强侵夺铁路沿线的经济利权。
——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
材料三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到202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9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的高速公路规划主要由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商省级政府编制,地方政府也有高速公路规划的自主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快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鼓励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从银行借贷融资。由此,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政府预算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国外资金组成,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刺激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王金余《中美高速公路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波斯帝国同元代驿路体系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60年代英国道路交通发展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原因。
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中国驿道网络构建源于先秦时的信息传递,商代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称“驲传”,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至周代驿道网络已见雏形。秦并六国后大修驰道,推行“车同轨”等政策,极大促进了国家驿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汉唐时期,驿道交通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网络也更趋完善。唐代以京城长安为中心修筑的驿道交通线覆盖全国。元朝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因之所构建的驿道交通网络比前代规模更大,组织也更加严密。为加强对辽阔疆域和繁多政区的有效控制,清康、雍、乾三朝苦心经营,集历代驿道交通建设之大成,又据本朝特点加以“损益”,最终构建出中国历史上效率最高、驿路分布最广、组织也最为复杂的驿道交通体系,使中国古代交通达到了鼎盛时期。作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众多行政中心城市的有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与驿道交通建设一样,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来自于封建专制王朝的政治需要。为实现对各地城市的控制与管理,历朝统治者除了推行文官制度派出各级官员到各城市实现统治外,加强朝廷与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也就成为其必然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中国驿道交通格外发达的原因之所在。通过驿道网络,朝廷便可以便捷地与各级城市进行信息、物资和人员的交流,从而实现王权对于辽阔疆域的控制与管理。这样也就形成了古代中国驿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驿道交通网络遂成为行政中心城市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保障。
——摘自鲍成志《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变迁对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变迁对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人是在学习英国人使用轨道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铁路运输的。美国的“铁路时代”是以1830年第一条铁路的诞生与运营为标志的。这一年美国就有544项关于铁路技术的发明。从1841年到1859年的近20年间,美国商标局发出6460件关于铁路技术的专利证。1835年,美国铁路的总里程为1277英里。1840年,美国铁路的总里程达到3328 英里。从总体上看,当时美国的水路运输比较发达,是主要的运输方式。进入19世纪60年代后,尤其是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铁路的修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冲击了水路运输一统天下的局面。到1889年,在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铁路运输已发展为内陆水路运输的5倍。此时美国铁路里程远比英国、法国、德国或俄国任何一个单一国家修建的铁路都要长。伴随铁路的大发展,美国出现了几次移民浪潮。1881到1884年,就有250万移民来到美国。当时美国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外国移民所生的。到1890年,有100万加拿大人在美国定居。
——摘编自顾宁《美国铁路与经济现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美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美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部分铁路基本情况
铁路 建成日期(年) 所用轨距(毫米) 里程(千米) 建造国
中东铁路 1902 1524 1560 俄国
胶济铁路 1904 1435 395 德国
安奉铁路 1905 762 302 日本
正太铁路 1907 1000 243 中国(清政府)
京奉铁路 1912 1435 840 中国(清政府)
道清铁路 1907 1435 150 英国
沪宁铁路 1908 1435 307 英国
津浦铁路 1912 1485 1013 英国、德国
浙赣铁路 1933 1435 1008 中国(民国政府)
同蒲铁路 1939 1000 865 中国(民国政府)
台湾铁路 1938 1067 478 日本
材料二 中国近代铁路地理分布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铁路建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某一条铁路或某一地区,围绕“近代铁路建设”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自605年(隋大业元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黄河—淮河段大运河)的民工达360万,与此同时,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也不下10万;608年,连通海河与黄河的永济渠,仅征用的河北民工数就超过百万”可知,隋朝能够调动大量民工参与修建大运河,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B项正确;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 “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虽然对大运河的修建有影响,但不属于重要条件,且民众是被征发劳役,没有热情,排除A项; “赋役折银”制度推行于明清时期,排除C项; “隋炀帝个人的享乐追求”是主观动因,不属于重要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首架C919客机的成功研制和交付,展示了中国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这是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成果的取得需要强大综合国力的支撑,A项正确;虽然C919的成功研制代表了中国在商用飞机领域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我国航空工业已经领先或者已经成为工业强国,排除BC项;C919的成功研制主要是在商用飞机领域,而不是航空航天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中欧班列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推动了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经济往来,而非外交往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信息,排除B项;打通了中欧间运输通道,“打通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英国的火车时速达到80公里/小时,乘客从伦敦到格拉斯哥只需12小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火车出现,交通改善提高了旅行的速度,还大大提高了通讯的速度,为经济和民生提供助力,B项正确;材料与商业经营方式变化无关,排除A项;交通改善并不会提高生产效率,排除C项;交通改善有利于长途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得益于其发展,逻辑关系颠倒,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7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69年,北京人口增多,政府为了解决出行困难,建成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开通后老百姓积极体验地铁。1978年后,中国地铁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建成多条地铁干线,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这说明地铁是为了改善城市出行状况,C项正确;地铁建设导致财政赤字严重,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地铁的修建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排除B项;地铁主要是国内城市,不直接涉及国际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诸侯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3丈也。不如令,没入其车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道路管理制度森严,交通使用是皇帝专有或皇权优先的,B项正确;秦汉时期已建立驰道,不能说明交通条件相对落后,排除A项;“诸侯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诸侯也可以在驰道上行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建立的交通网,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2021(中国)。2015—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逐年增加,这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利于低碳出行,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充电桩的保有量,无法得知是何种资本主导投资,排除A项;汽车产销结构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排除B项;电车对道路建设没有特殊的要求,道路建设成本不会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据材料“1825年伊利运河建成后,这些农产品直接从俄亥俄经伊利河运往纽约”,可知,伊利运河的建成,便利了美国东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美国国内市场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影响,并未提及对西部沿海城市化的影响,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美国南北矛盾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属于交通运输的进步,并不属于新航路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可知各地之间都能够快速到达,说明区域联系日益密切,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路运输的发展,不属于新型交通工具,排除A项;“彻底突破”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交通发展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人们的竞争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粵汉铁路湘鄂段修成后,促进了岳阳、衡阳工业发展,郴州贸易发展,湘潭日渐衰落,说明交通发展影响湖南经济格局,B项正确;铁路的修建促进交通运输近代化,但不能说明实现了近代化,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材料不能体现新式交通对自然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出现,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2018年末中国的铁路、汽车、飞机、船舶等现代化交通运输行业与之前相比,有巨大的变化,这些巨大变化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排除A项;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后来并没有一直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中国式现代化的较快发展,不仅仅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可以说铁路使得休闲大众化并把它变成大生意”可知,铁路的兴起将休闲大众化,并把休闲变成了大生意,说明铁路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C项正确;材料说明铁路将休闲变成了大生意,是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能说明催生了现代时间观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铁路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没有说明铁路发展的原因和根源,排除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和近代(美国)。材料内容表明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国隋朝以前常出现南北分治,美国刚建国时西部有独立倾向,但后来隋朝修建大运河,美国修建了大量的运河和道路之后,两个政权都加强了对远方的控制力,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古代中国隋朝和近代美国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相似性,排除A项;民族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隋朝时的南北方、美国东西部都是相同民族,排除B项;材料最终体现的是技术发展加强了政权的控制力,不是地理条件制约国家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驰道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对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巩固国家统一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驰道的修建是在秦朝统一全国后,排除A项;材料与水利设施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驰道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政治功能为主,非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依据材料“富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航运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唐宋时期粮食长途贩运兴盛,运河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重镇,A项正确;“抑商政策废弛”表述错误,封建王朝政府不会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地域性商帮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因果倒置,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同:①都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路交通系统;②官方主导驿路体系的建设;③设立有专门管理驿路的体制;④管理较为严格。(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异:①使用范围上:波斯帝国的驿站主要由官方进行使用,元代则是面向更多人群开放;②组成上:波斯帝国主要由陆路交通组成,元代驿路形式更加多元,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③功能上:元朝驿路功能更加多样,可以为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商业、宗教、文化服务。(答出三点)
(2)表现:①道路交通适应经济发展和运输工具的变化(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新的重型马车开始使用);②收费公路发展迅速;③道路投资与管理方式逐渐商业化(由商人投资修建,由信托公司管理养护);④立法保障(或交通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任选两点)影响:①使中国铁路交通发展起来,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洋务企业的交通、能源压力;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也便利了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更多主权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答出3点即可,但必须正反两面都要答)
(3)原因: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公路交通运输需求大幅增长;②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资金需求;③亚洲金融危机刺激了我国加快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④“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的刺激;⑤各级政府部门重视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任答3点)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中国)。第一小问同,由材料一第一段“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和第二段“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可得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路交通系统和官方主导驿路体系的建设;由材料一第一段“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和第二段“在合理的距离内,在适当的地点设立站点”、“为元朝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商业、宗教、文化服务”等可得出设立有管理驿路的体制;由材料一第一段“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和第二段“过往的使臣或传递情报者持圣旨令牌可换乘铺马”等可得管理较为严格。第二小问异,由材料一第一段“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和第二段“官员、王公、驸马,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可得,波斯帝国的驿站主要由官方进行使用,元代则是面向更多人群开放;由材料一第一段“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和第二段“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具有为元朝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商业、宗教、文化服务的多重功能”可得,波斯帝国主要由陆路交通组成,元代驿站形式更加多元,元代驿站功能更加多样。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新的重型马车开始使用,对道路的要求有了迅速的提高”可得出道路交通适应经济发展和运输工具的变化; 据材料二“1750年,英国大约有500条收费公路,大部分主干线成了收费公路”可知收费公路发展迅速;据材料二“利兹收费公路的建设依靠12位有权益的商人”,可得出道路投资方式逐渐商业化;据材料二“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少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可知立法保障;据材料二“18世纪以后,英国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并进行维修养护”可知专门的公司管理养护。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1881年11月,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宣告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可知中国铁路交通业开始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唐胥铁路的建成有利于洋务运动企业开平煤矿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洋务企业的交通、能源压力;据材料二“十年间修成多条铁路”,铁路的发展促进了交通的近代化,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据材料二“帝国主义把在中国修筑铁路作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目标和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西方列强侵夺铁路沿线的经济利权”可知晚清铁路建设也便利了西方列强攫取中国更多主权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原因,由材料三“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得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公路交通运输需求大幅增长;由材料三“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政府预算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国外资金组成,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得出资金来源多样化;由材料三“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快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鼓励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从银行借贷融资”得出亚洲金融危机刺激了我国加快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由材料三“这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刺激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得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的刺激;由材料三“我国的高速公路规划主要由国家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商省级政府编制,地方政府也有高速公路规划的自主权”得出各级政府部门重视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
17.(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政府的推动;具有历史传承性;与政治目的紧密相连。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地方控制的需要;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政府的重视等。
(2)影响:对于古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及运转至关重要;推动了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显示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新趋向;改善了沿线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传统城市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一些新兴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国驿道网络构建源于先秦时的信息传递”可知,起源早,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商代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称‘驲传’,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可知,政府的推动;从发展的情况来看,具有历史传承性;根据材料“元朝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因之所构建的驿道交通网络比前代规模更大,组织也更加严密”可知。与政治目的紧密相连。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地方控制的需要、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及政府的重视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影响:根据材料“通过驿道网络,朝廷便可以便捷地与各级城市进行信息、物资和人员的交流,从而实现王权对于辽阔疆域的控制与管理”“这样也就形成了古代中国驿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驿道交通网络遂成为行政中心城市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保障”和所学可知,可从对于古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及运转至关重要、推动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显示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新趋向、改善了沿线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传统城市的新发展、催生了一些新兴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等角度进行分析。
18.(1)特点:发展迅猛;学习和借鉴英国技术;重视新技术的运用;具有阶段性特征。
(2)原因: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影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美国。据材料“到1889年,在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铁路运输已发展为内陆水路运输的5倍”可知,发展迅猛;据材料“美国人是在学习英国人使用轨道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铁路运输的”可知,学习和借鉴英国技术;据材料“这一年美国就有544项关于铁路技术的发明。从1841年到1859年的近20 年间,美国商标局发出 6460件关于铁路技术的专利证”可知,重视新技术的运用;据材料“1835年,美国铁路的总里程为1277 英里。1840年,美国铁路的总里程达到3328 英里”“进入19世纪60年代后,尤其是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铁路的修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冲击了水路运输一统天下的局面。到1889年,在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铁路运输已发展为内陆水路运输的5倍”可知,具有阶段性特征。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美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尤其是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铁路的修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据材料时间“19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据材料“1881到1884 年,就有250万移民来到美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到1889年,在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铁路运输已发展为内陆水路运输的5倍”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铁路的大发展,便利了城市生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据材料“伴随铁路的大发展,美国出现了几次移民浪潮”可知,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
19.(1)特征:铁路建设由列强主导,服务于列强侵略;铁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铁路总里程较短;铁路空间分布不均衡(或具体描述空间分布特点也可给分,如“由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向外发散的分布特征”)。(任答3点)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政府更迭带来社会动荡;民族工业在近代艰难发展;铁路修筑技术限制了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开展。
(2)示例:
选取:中东铁路。论题: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阐述:由于中国的国力衰微,中国在近代失去了铁路建设上的主导权,近代铁路大多由列强修筑,这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这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
中东铁路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沦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1902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加强了俄国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同时,通过修筑中东铁路,俄国还攫取了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是西方列强侵华的结果,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特点,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近代铁路多由列强建设,反映了铁路建设由列强主导,服务于列强侵略;铁路轨距不同,反映铁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铁路里程多为短线,反映铁路总里程较短。从图片可看出,铁路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政府更迭带来社会动荡;民族工业在近代艰难发展;铁路修筑技术限制了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开展等方面说明。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提炼论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可选取:中东铁路,结合所学可得出论题: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然后进行阐述,可围绕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等角度展开论述。分别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甲午战败的影响;俄国修筑中东铁路加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等方面说明,例如:由于中国的国力衰微,中国在近代失去了铁路建设上的主导权,近代铁路大多由列强修筑,这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这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中东铁路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沦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1902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加强了俄国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同时,通过修筑中东铁路,俄国还攫取了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是西方列强侵华的结果,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