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此后还通过了《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明确了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
A.疫病泛滥问题得到高度重视 B.积极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建设走向成熟 D.疫病的预防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
2.在古代社会,关于图中ABCD四处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
A.A处主要粮食作物是大麦和小麦 B.B处房屋大多数用泥和木材修建
C.C处在三大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D.D处为防治天花发明牛痘接种法
3.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他雄心勃勃地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版图。为此从533年起他先后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恢复了帝国在北非和大部分意大利的统治。但542年,查士丁尼却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帝国本土遭到阿拉伯人的攻击 B.鼠疫的爆发使帝国人口锐减
C.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封建割据 D.教权扩张严重威胁世俗王权
4.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许多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居多。对此,张仲景著《伤寒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这说明张仲景( )
A.具有仁爱济世的思想 B.痛恨社会政治的黑暗
C.借助行医来教化百姓 D.强调保护小农的重要
5. 19世纪30年代,英国成立了研究霍乱的特别委员会。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这些措施( )
A.确保疫病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B.完善了英国卫生法律体系
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6.在消除疟疾的斗争中,中国逐步探索总结出“1—3—7”工作规范(详见如表)。2014—2018年,中国将其运用于坦桑尼亚覆盖4个社区共20万人口的试点项目,使当地疟疾发病率降幅超过80%。该规范后来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文件,并在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推广运用中效果斐然。这说明( )
数字 含义
1 1日内进行疟疾病例网络直报
3 3日内进行病例复核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7 7日内进行疫点调查及处置
A.医疗管理经验理应全球共享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影响抗疟斗争
C.世界卫生组织是抗疫的主体 D.中国为全球卫生事业贡献宝贵智慧
7.中世纪后期,英国大部分农奴的劳役地租已经折算为货币地租,集中经营的领主自营地主要依靠庄园全职仆人和临时雇工耕种。黑死病结束后,劳动力短缺,雇工工资上涨,领主企图恢复农奴的劳役地租,导致了“封建反动”。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价格革命发展迅速 B.农业生产实现转型
C.光荣革命即将爆发 D.封建制度面临危机
8.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B.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
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D.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
9.下表所示为对清代中医界普遍认可的名医“四大家”(又称“金元四大家”)的情况简介。名医“四大家”的活动( )
姓名 籍贯 简介
刘完素 (约1110—1200) 河间 (今河北河间) 反对套用古方,非议滥用宋代太医局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行为。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等
张从正 (约1156—1228) 睢州考城 (今河南睢县兰考一带) 善用攻邪之法治病,强调攻邪有其适应证,也有禁忌证。代表作有《儒门事亲》等
李杲 (不详) 真定 (今河北正定) 著有《脾胃论》,被中医界视为“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朱震亨 (1281—1358) 婺州义乌 (今浙江义乌) 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颇有异议。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等。其学说在日本等国也有较大影响
A.展现了南北方医学差距 B.推动了中医学传承发展
C.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卓著 D.均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
10.1952 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题词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大会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确立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同年,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后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阶段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以卫生工作为抓手开展。这些举措( )
A.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始 B.体现了中国农村医疗事业的成就
C.强化了中国全民的卫生意识 D.促进了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11.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京城内外,时疫传染”,京城没有常设性的措施,致使“贫民不能自备药剂,多有仓猝病毙者,其或无力买棺殓埋,情殊可悯”。由此可知当时( )
A.国家对疫病缺乏制度性的部署 B.疫灾的区域呈现扩大的趋势
C.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 D.官员在防疫中发挥主导作用
12.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题词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大会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确立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同年,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后更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阶段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以卫生工作为抓手开展。这些举措旨在( )
A.为人类提供有效预防疫病的经验 B.体现中国卫生事业的鲜明特色
C.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D.促进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13.解放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基本没有医疗卫生组织机构和相关设施。在人民政府号召下,1951年开始,农村私人诊所、药铺从业人员先后办起了多种形式的联合诊所,把分散的个体医疗资源集中在一起。联合诊所( )
A.解决了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B.实现了中国农村医疗的现代化
C.有利于推进农村医疗资源公有化 D.改变了医疗资源私人占有局面
14.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 1979 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 )
A.疫情推动各国意识形态的改变 B.抗疫需要全球各国间团结合作
C.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15.在中世纪的西欧,瘟疫被认为是上帝对人类罪孽的惩罚,患病之人是因自身罪恶而致病的;14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瘟疫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战胜的。这一转变( )
A.反映了人们对疫病的理性认识 B.得益于瘟疫传播途径被阻断
C.说明宗教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 D.是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的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16.习近平同志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材料一 1346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法城。军中黑死病很快传到城内,大量市民死亡。幸存者纷纷外逃,疫情逐渐从商业中心意大利传向了整个欧洲大陆,进而让瘟疫大规模席卷英国。欧洲人口至少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总人口的死亡率在30%~45%之间。为此,英国政府通过了专门的卫生立法,命令在大街上架起熊火来净化空气并要求保持街道的清洁。1349年夏,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限制劳工外流和教徒朝圣,禁止大规模的集会。英国政府和教会合作,规定黑死病尸体必须掩埋,同时限制人群出入黑死病疫区。为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政府下令减免赋税。直到1440年黑死病才开始消退。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大规模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控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8—253年的200余年间,有记载的大疫就达18次。如《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病者,舍空邸等二,为置医药”;“大荒之后,必有大疫”、“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居延汉简》中有军医、医方、诊案、疾病的记载,有军用药函、药盛橐以及驻军疾病负伤统计簿、医护人员记勤簿。《汉书》记载了当时救护用的专门车辆;《后汉书·皇甫规传》记载了最早的野战医院。这一时期,一些本来散在的疾病出现了爆发流行,还有一些传染病从国外流入国内,而医学必须在新的现实面前,去寻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武威汉简《治百病方》涉及临床各科,华佗的外科麻醉术等,尤其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成为这一时期临床医学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王琳等《论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特点》
材料二 从1998年到2010年,用了12年时间,我国医保制度覆盖13亿以上居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医保”体系。2016年11月17日,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标志着中国全民医保改革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
——孙淑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医药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成就取得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全民医保”体系的内容,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医疗费用高昂,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体系的发达国家,美国有近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约占总人口的19%。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大萧条,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保费用。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较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医疗保健应该进行改革,政府也因医保支出比重过高而积极倡导医改。美国要求个人或企业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同时建立以国家为基础的美国健康福利计划,将未包括在政府医疗保障计划覆盖范围的人群及未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雇员纳入该计划。美国还从国外进口廉价药物,打破医药垄断地位,以保证居民能买到平价药。鼓励将医保付费与服务质量相挂钩,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机构子以奖励。从2011年开始实施增税措施,增税对象为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或夫妇,用于支持医疗保险改革。同时,采取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方式,将所节约部分资金用于医疗改革。
——摘编自应丽《美国“新医改”评析》
材料二 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医改,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举足轻重的改革事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例稳步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领域市场机制的引入也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8年,我国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三项卫生资源核心指标相比2006年均有大幅增长。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国有制的医院、集体所有制卫生院等机构。1980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始放开社会办医。到2017年,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比达26.34%,呈稳步上升之态。2006—2018年,医疗机构诊疗量大幅增加,入院患者数量增幅达200%以上,增长更为迅速。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2018年已增长至7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得到世界关注。
——摘编自王虎峰《中国医改10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并概括美国医疗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医疗改革取得的成效。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医疗改革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父亲张宗汉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当时社会政治腐败,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造成“生灵涂炭,横尸遍野”,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尽管做官,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四分五裂,面对这一局面,张仲景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建安十五年,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摘编自《古代名医大全——张仲景》
(1)根据材料概括张仲景“学医救民”思想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张仲景及其贡献。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中国)。材料中的防疫措施不断发展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排除A项;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由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显著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图示区域和所学可知,英国人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D处是中国,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处为两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大麦和小麦,A项不符合题意;B处为北非地区,房屋大多数用泥和木材修建,B项不符合题意;C处是阿拉伯半岛,阿拉伯人在三大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据此可以判断,鼠疫的爆发导致了查士丁尼被迫停止对外的征伐,B项正确;导致帝国被迫停止对外征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鼠疫的爆发,使帝国人口锐减,A项不属于主要原因,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西欧国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在拜占庭帝国范围,排除C项;教权威胁王权发生在中世纪的西欧,与拜占庭帝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年(中国)。东汉末年,连年混战,许多人死于伤寒病,张仲景为此写出了《伤寒论》,他认为医学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反映了仁爱济世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排除B项;教化是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人改正错误,提高品德和修养,材料没有涉及教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张仲景仁爱济世的思想,与保护小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设立卫生保健机构,颁布法令法规保障公共卫生事业,这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C项正确;疫病问题不可能解决, “彻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的通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案,由此开始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公共卫生体系,故“完善”说法错误,排除B项;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与“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国家卫生局”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在消除疟疾的斗争中,中国逐步探索总结出“1—3—7”工作规范”“该规范后来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文件,并在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推广运用中效果斐然”可知,中国在消除疟疾的斗争中逐步探索总结出“1—3—7”工作规范及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文件,并在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推广运用中效果斐然,说明中国为全球卫生事业贡献宝贵智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医疗管理经验理应全球共享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贡献,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贡献突出,非世界卫生组织是抗疫的主体,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13世纪英国已盛行货币地租,黑死病结束后领主企图恢复农奴时期的劳役地租,结果遭到农奴的反对,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面临危机,D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产生的,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农业劳动力丧失,与生产转型无关,排除B项;光荣革命爆发于168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这些成就的取得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排除A项;“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史实表述错误,排除B项;目前我国工业化尚未实现且工业化与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清代中医界的“四大家”都有中医方面的著作,通过这些著作,推动了后世中医的发展,推动了中医学的传承发展,B项正确;材料涉及四位中医在著作和中医研究上的成就,没有涉及南北医学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朱震亨对日本等国的影响,没有涉及其他三人对其他国家医学的影响,不能反映四位中医对世界医学的贡献,排除C项;材料涉及朱震亨的《格致余论》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没有涉及其他三位中医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期间,国家通过召开会议、宣传及组建机构等形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有利于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开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国家的卫生运动,并非单纯强调农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道光年间,因为国家对疫病缺乏制度性的部署,致使疫病发生后,贫民没有药剂,因病致死者非常多,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政府应对疫病缺乏制度性的部署,没有提及疫灾的区域扩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防疫举措不力,而非人民愚昧,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官员如何组织开展防疫,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5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以除‘四害’为中心,以卫生工作为抓手开展”可知,新中国初期,为粉碎细菌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普遍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改善了卫生状况,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提供有效预防疫病的经验无关,排除A项;“中国卫生事业的鲜明特色”并不是这些举措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现代医疗体系建立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据本题材料“农村私人诊所、药铺从业人员先后办起了多种形式的联合诊所,把分散的个体医疗资源集中在一起”可知,联合诊所把分散的个体医疗资源集中在一起,有利于推进农村医疗资源公有化,C项正确;联合诊所有利于推进农村医疗资源公有化,但不能说解决了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联合诊所有利于推进农村医疗资源公有化,但尚未实现农村医疗的现代化,排除B项;联合诊所推进的是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公有化,没有比较,不能说明改变了医疗资源私人占有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合作以及多边体系的构建使得天花基本被消除,这说明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B项正确;美国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对抗并未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的是美苏合作在对抗天花中的重要性,而非公共卫生政治化,排除C项;题干所列时间正值冷战时期,政治格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早期人们认为瘟疫是上帝对人类罪孽的惩罚,后来逐渐认识到瘟疫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反映了人们对疫病的理性认识,A项正确;这一转变得益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得益于瘟疫传播途径被阻断”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C项;此时近代科学革命还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原因:①各地经济联系密切,区域联系紧密;②战争加速了疫情的传播;③政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危机应对能力弱;④民众的防疫意识淡薄;⑤医疗技术落后,防疫能力弱。(答出一点,答出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特点:①基础较好,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②形成分级分类管理体系;③立法推进;④服务全体国民,逐渐实行免费医疗,成为“福利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任答3点)
(3)作用:①健康:有效防控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②经济:促进人口增加,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基础;③政治:增强了民众对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据材料一“1346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法城”可知战争加速了疫情的传播;据材料一“幸存者纷纷外逃,疫情逐渐从商业中心意大利传向了整个欧洲大陆”可知各地经济联系密切,区域联系紧密;民众的防疫意识淡薄;结合疫情发生后政府的行为可知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危机应对能力弱;结合当时的医疗条件可知医疗技术落后,防疫能力弱。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英国。据材料二“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可得基础较好,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据材料二“《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可得形成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据材料二“《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可得立法推进;据材料二“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可得服务全体国民,逐渐实行免费医疗,成为“福利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据材料三“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可知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了人口的增加,而人口数量的提升可以为建国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基础;同时,防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也可以增加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17.(1)成就: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军事医学的发展或医疗装备不断更新或者出现野战医院;中医临床医学取得重要进步。
历史背景:灾荒盛行;疫病流行;战争频繁;中西交通的发展(中外交往的发展);中医学家的实践与创新精神。
(2)内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历史意义:使全民病有所医,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任意答出3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成就:据材料“诏民疾病者,舍空邸等二,为置医药”可得出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据材料“有军用药函、药盛橐以及驻军疾病负伤统计簿、医护人员记勤簿”“当时救护用的专门车辆”“记载了最早的野战医院”可得出军事医学的发展,医疗装备不断更新,出现野战医院;据材料“武威汉简《治百病方》涉及临床各科,华佗的外科麻醉术等,尤其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成为这一时期临床医学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可得出中医临床医学取得重要进步。历史背景:据材料“郡国大旱蝗”得出灾荒盛行;据材料“大荒之后,必有大疫”“一些本来散在的疾病出现了爆发流行”得出疫病流行;据材料“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得出战争频繁;据材料“一些传染病从国外流入国内”并结合所学得出中西交通的发展(中外交往的发展);据材料“华佗”得出中医学家的实践与创新精神。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容:据材料“我国医保制度覆盖13亿以上居民”,并结合所学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的“全民医保”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历史意义:结合所学从保障居民就医、改善人民健康、影响生活方式、强化卫生意识等方面分析。
18.(1)原因:医疗费用高昂,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体系;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萧条;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低;政府医保支出比重过高。措施: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建立以国家为基础的健康福利计划;进口廉价药物,打破医药垄断地位;将医保付费与服务质量挂钩;实施增税措施用于支持医疗保险改革;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节约资金用于医疗改革。
(2)政府卫生支出比例稳步上升; 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三项卫生资源核心指标大幅增长;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比达26.34%,呈稳步上升之态;医疗机构诊疗量大幅增加;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并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3)医疗改革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应该加强医疗改革,促进社会民生改善。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美国。美国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根据“ 美国医疗费用高昂,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体系的发达国家,美国有近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约占总人口的19%。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大萧条,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保费用。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较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医疗保健应该进行改革”可知是医疗费用高昂,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体系;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萧条;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低;根据“ 政府也因医保支出比重过高而积极倡导医改”可知是政府医保支出比重过高。美国医疗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美国要求个人或企业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同时建立以国家为基础的美国健康福利计划”可知是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建立以国家为基础的健康福利计划;根据“ 美国还从国外进口廉价药物,打破医药垄断地位,以保证居民能买到平价药。鼓励将医保付费与服务质量相挂钩,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机构子以奖励。”可知是进口廉价药物,打破医药垄断地位;将医保付费与服务质量挂钩;根据“ 从2011年开始实施增税措施,增税对象为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或夫妇,用于支持医疗保险改革。同时,采取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方式,将所节约部分资金用于医疗改革”可知是实施增税措施用于支持医疗保险改革;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节约资金用于医疗改革。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中国医疗改革取得的成效根据“ 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例稳步上升”可知政府卫生支出比例稳步上升;根据“我国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三项卫生资源核心指标相比2006年均有大幅增长”可知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三项卫生资源核心指标大幅增长;根据“到2017年,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比达26.34% ,呈稳步上升之态”可知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比达26.34%,呈稳步上升之态;根据“医疗机构诊疗量大幅增加”可知医疗机构诊疗量大幅增加;根据“ 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2018年已增长至7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得到世界关注”可知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并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和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做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医疗改革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应该加强医疗改革,促进社会民生改善。
19.(1)原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其提供了学医的条件;东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疫病流行;其对民间百姓疾苦的深切体会及个人的追求;传统儒学思想的熏陶。(任答3点即可)
(2)其虽身在官场,但他心系百姓,救人济世;其著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的中国。根据材料“生活在东汉末年,其父亲张宗汉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可知,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其提供了学医的条件;根据材料“当时社会政治腐败,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可知,东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疫病流行;根据材料“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民间百姓疾苦的深切体会及个人的追求;根据材料“尽管做官,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可知,传统儒学思想的熏陶。
【小题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的中国。根据材料“尽管做官,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虽身在官场,但他心系百姓,救人济世;根据材料“《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著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并且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