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1 20: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颂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站在高山之diān________,/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2)惊涛péng pài________,/掀起万丈kuáng lán________;/浊流宛转,/结成jiǔ qū lián huán________;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________。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________下/发扬滋长!
2.找出并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起我们民族的屏嶂。___改为___
(2)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 ____改为____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 ___改为____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C.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__________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__________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置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__________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 纵使 尽管 B.脆弱 纵使 因为
C.脆弱 虽然 尽管 D.软弱 虽然 因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天的活动,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B.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C.“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D.“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7.请参照画波浪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下列句子语言表述得体的项( )
A.学生赵林去看望五年未见的班主任,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
B.学生黄明收到老师送给他的一幅字画,感激地说:“我定会珍藏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
C.某校即将举行一百周年校庆,李校长对赞助者说:“感谢您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
D.昨天本人在阅览室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期盼拾到者高抬贵手马上归还。
9.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早。《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啊!黄河!
望黄河滚滚, 你是伟大坚强,
奔向东南。 像一个巨人
惊涛澎湃,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掀起万丈狂澜;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浊流宛转,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结成九曲连环; 啊!黄河!
从昆仑山下 你一泻万丈,
奔向黄海之边; 浩浩荡荡,
把中原大地 向南北两岸,
劈成南北两面。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啊!黄河!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发扬滋长!
从你这儿发源;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多少英雄的故事,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在你的身边扮演!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0.诗歌标题为《黄河颂》,具体说说诗人从哪些方面歌颂了黄河?
11.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究竟指什么?
12.“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13.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歌词,回答问题。
保卫黄河
光未然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炮,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选自《黄河大合唱》)
14、歌词开头三句有什么作用?
15.“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这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16.想一想这歌词蕴含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17.这首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时分
肖复兴
旧时京城,黄昏时分,即使普通平民院落,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铺天边,是只有北京见得到的风景。各家开始做晚饭了,即便都是简陋的煤球或蜂窝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炝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
那个时候,我和我的一位女同学,从我家小屋出来,便是在这样的炊烟袅袅和炝锅的葱花香味中,以及街坊们好奇的眼光中,穿过深深的大院,走到老街深巷里,一直往西走,走到前门大街,过御河桥,往东一拐,来到22路公交车总站的站台前。它的一边是北京老火车站,一边是前门的箭楼。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正从西边的天空中泼洒过来,洒在前门的箭楼上,金光流泻。雨燕归巢,一群群墨点一样在金光中飞舞,点染成一幅点彩画面。
我们是同住在一条老街上的发小儿,读高中,为了能够住校,她考上了北航附中。几乎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她都来我家找我复习功课和聊天,黄昏时分,我送她到前门,乘坐22路公交车回学校。每个星期天如此,从高一一直到高三毕业。前门箭楼前的黄昏,涂抹着我们15岁到18岁青春灿烂的背景。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北大荒,在七星河南岸荒原靠西头的二队,生活了整整六年。一望无际的荒原,荒草萎萎,无遮无拦,一直连到遥远的地平线。我们开垦出来的地号,都在东边,按理说,每天收工都要往西走,回队上吃晚饭。正是黄昏,一天晚霞如锦,夕阳横在眼前,在荒原上应该格外醒目。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没有注意到黄昏的情景。也是,干了一天的活,如果赶上豆收,一人一条垄,八里地长,弯着腰一直往东割,割到头,已经累得跟孙子一样,再好看的黄昏风景,也没心思看了。
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离开北大荒,回北京当老师。中学同学秋子,赶着一辆老牛车,从二队送我到场部,准备明天一早乘车到福利电火车站回北京。老牛破车,走得很慢,走到半路,天已黄昏,忽然回过头往西张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队。二队家家户户炊烟四起,淡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西边,晚霞如火,夕阳如一盏硕大无比的橙红色大灯笼,悬挂在我头顶,然后像大幕一样缓缓地垂落。我从来没有见过夕阳居然可以这样巨大,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
我真的有些惊讶,一句话说不出来。秋子见多不怪,头都没有回,只是默默地赶着马车。黄昏,这样的壮观;忙碌了一天,夕阳谢幕时,这样的从容,让半个天空伴随它一起辉煌无比,和即将到来的夜晚交接班。
岁月如流,人生如流。无数个日出日落,构成了逝者如斯的岁月与人生。前年到美国看孩子,一眨眼似的,我的孩子都有了孩子,少年和青春,轮回在儿子和孙子的身上。每天接送小孙子上学放学,将孩子送到家门前不远的路口,等候校车。黄昏的时候,眺望远方,盼望着黄色的校车,从树木掩映的小路上,像一朵橙黄色的云朵一样蜿蜒飘来。
校车出现的前方在西边,茂密的树木遮挡住天空,看不见夕阳垂落。正是晚秋时节,有几株加拿大红枫,高大参天,看不见夕阳,却看得见夕阳的光芒打在树上,让本来就红彤彤的枫叶,更加鲜红,如同燃烧起一树树腾腾向上直蹿的火焰,映彻得天空一派辉煌。
如果没有蔓延全球的疫情,今年这时候,我可能还会在那个路口守候孩子放学,看到夕阳燃烧加拿大红枫的情景。因为不是送别,不是分手,而是守候,有了期待,有了盼望,灿烂的黄昏,显得更加灿烂,而且,多了一份温情。
前两天,偶然又听到美国老牌民谣歌手安拉唱的一曲英文老歌《黄昏》,不由自主联想起这几个难忘的黄昏。安拉的《黄昏》,唱的是失恋,伤怀悼时,感叹余音袅袅在耳,却昨是而今非。这只是这首老民谣唱的黄昏,和我记忆中的黄昏不同,它不过让我望文生义想起了我的黄昏而已。我的黄昏,无论是告别,分手,守候,都是美好的。黄昏时分,走在寂静几近无人的街上,想起这首老民谣,也想起郁达夫写黄昏的诗:遥街灯火黄昏市,深巷帘栊玉女笙。记忆中存在的,眼前浮现的,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黄昏。
(选自《新民晚报》2021年11月23日第20版)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写旧日京城的黄昏景象,既写了瓦片翻涌、炊烟袅袅的外景,又写了烧火做饭、葱花飘香的内景,很有立体感。
B.作者在北大荒生活了六年时间,却一次都没有注意到这里黄昏时的情景,是因为满目荒凉的环境让其厌烦,无心去看。
C.作者回忆青春时光的黄昏,将归巢的雨燕喻为在夕阳金色光芒下飞舞的一群群墨点,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雨燕数量之多和景色之美。
D.面对离开北大荒时黄昏的壮观景象,“我”和秋子的态度形成了对比,既表明了各自的日常生活状态,也突出了秋子不能回城的失落感。
E.本文时间跨度较大,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将人生不同阶段黄昏时分的画面连缀起来并逐一展现,意蕴丰富。
19.请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本文中的作用。
20.文章以“黄昏时分”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2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22.本文作者曾说,散文写作在语言风格、文气(行文)和心地(内容)等方面都要讲求“清”的境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作者这一创作观的理解。
三、写作
23、《黄河颂》这首诗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如“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把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请你以长江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它的赞颂之情。(100字左右)
答案
1、1)巅(2)澎湃;狂澜;九曲连环(3)屏障(4)哺育
(1)嶂 障 (2)泄 泻 (3)原 源 3. A 4.B 5.D 6.D
它有眼睛,看到失意和彷徨 它有嘴,述说温暖和力量 8.B
①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②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③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意近即可)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亲切、自然、直抒胸臆。指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12、三次反复出现,将歌词部分清楚地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保卫、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这样的情感: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4、借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了抗日形势的紧迫和黄河儿女抗日热情之高涨。
15、景物描写,写出一幅磅礴宏大、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给人以鼓舞力量。
16、表现了对抗日英雄英勇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精神的赞美。
17、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与希望赶走侵略者的坚强信心。
18.BD 19.①照应标题;②吸引读者;③营造气氛;④引出下文;⑤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20.①交代了写作对象——作者在黄昏时的所见与所想;②“黄昏”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作者围绕黄昏风景组织文字;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展开思考与联想:黄昏时分会发生什么,作者会看见什么。 21.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将炊烟比作精灵,将夕阳比作橙红色大灯笼,将夕阳西山比作帷幕慢慢拉下。这几组比喻使得所写内容极具画面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晚间景色的喜爱之情于赞叹之感。 22.①本文描写日常生活图景,如青春的美好、北大荒的奋斗、异国看孩子,语言力求通俗,朴实无华,给人清淡之感。②本文于叙事中自然融入了不同年代日常生活中的黄昏景象,体现出对生活及人生的思考感悟,行文清晰流畅,浑然一体。③旧时京城前门箭楼前的黄昏,让作者忆起了青春的灿烂;离开北大荒时的黄昏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壮观和生活的从容、辉煌;等候校车时的黄昏,让自己感受到了人生的期待、盼望和温情,余韵悠长,有清隽之感。
23、示例: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