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水墨诗心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水墨诗心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4-01 15:4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 《水墨诗心》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绘画知识和文学知识,感受分析中国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使学生能够用水墨画小品进行诗意表现。 3、 培养学生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与境圆满结合的艺术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体会搞清楚中国传统绘画诗画一体的意境表现方法,并能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对画作意境的理解。
基于微能力点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1、运用课件进行展示,并且播放视频演示; 2、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作业展示,让学生更直观感受作品的美。
学情分析
本课的要求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国水墨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水墨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技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本课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获得启发,学习水墨表现山水的一些技法,尝试表现家乡的山水景色。通过欣赏水墨画的各种技法,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用简短的文字说出水墨画的诗意。教学时,着重欣赏山水画名作,体会山、水、树、木的表现方法,通过水墨游戏,体验山水画的勾、染、皴、擦、点等技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诗意,根据个人熟悉的一首古诗词的意思,画一幅水墨画,把诗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并使画面得到充实。
过程设计
1欣赏 李可染《秋风吹下红雨来》 a、“秋风吹下红雨来”出自清初画僧石涛的诗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作品描写了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吹” 和“红雨”?画家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风”和“雨”? c、秋色中的牧童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情? d、画家用什么笔法来表现这茂盛的树林、如雨般的落叶?(中锋、侧锋表现树干,点画法表现落叶) e 、在墨色上你又有什么发现?(浓淡不同,表现近实远虚,干湿变化来表现树木的纹理) 小结:中国画就是运用墨色深浅、用笔干湿,以“托物寓意”之法来表现画面。 2、欣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a、讲故事——齐白石与老舍的故事。 b、提问: 画面没有蛙,何来蛙声?小结:诗和画都妙在一个“出”字,山涧泉水自远处而来,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的游动,这自然让人联想到蛙和蛙声,可谓意在画外。 c、引导学生感受画面:墨块和线条交相呼应,营造出欢快热闹的气氛。 3、欣赏吴昌硕《梅花月影图轴》 a、画中描绘了“月” 与“影”吗?(讨论) b、月影在哪儿?(墨色浓淡,表现的光影体现月的位置) 小结:月色轻柔,梅枝交错,环绕着明月,疏影横斜,虚实相生,一种婉约的朦胧之美。 c、这幅画凸显传统文人画“以物喻情”,用诗意的形象表现的特点,在“月”与“影”,“梅”与“人”之间展开丰富的联想。 四、运用尝试 1、用对应不同的诗句为两幅《桂花》《秋菊》作品命题 2、出示《小篷船》《春水归舟》,这两幅作品表现的意境一样吗? 小结:《小篷船》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表现了杨柳江岸的和煦春风,绿水行舟的安详景象,《春水归舟》以浓重的破彩渲染了浓浓春意。 3、诗画小游戏,根据画面猜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五、小结:说说你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从哪些方面感受分析一幅画所表现的意境。
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和作业 课堂中运用一体机和实物展台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
本节课让学生利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作品,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教学中利用PPT向学生传授新知,学生的作业展示利用实物投影来点评,学生更直观从各幅作品中学到优点,也能更大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变现的这种意境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针对这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跟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欣赏导入一分析讨论一 表述交流—创作表现几个环节。 通过欣赏画家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导入今天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有整体的感知,分析学生作品时,我给出具体的讨论方向,请学生根据画题款识、画面主体形象明确作品表达的主题围绕作品表现的主题拓展想象;依据画面景物的安排以及细节处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水墨表现的画面整体效果。再结合作品《秋风吹下红雨来》,出自清初画僧石涛的诗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营造了“风吹” 和“红雨”的秋色。画家用什么来表现“风"和“雨” 秋色中的牧童是怎样的心情呢 进而深入到笔墨、构图等环节引导学生赏析,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一幅作品中获得方法,在另-幅画中能够运用,使教材在有限的课时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是需要-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课我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理解字里行间感悟作品表达的情感。总之,学生在最后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