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平潭赛尔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赛尔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1 16:0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第一次月考试卷
)平潭赛尔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 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天命、民惟邦本、德作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理念,在周朝被确立下来后,一直是统治者治国理政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这些理念和原则的确立,使改革换代被视为寻常,因为“皇天上帝,改厥元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人们将此视作“亡国”,而非“亡天下”,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治国理念没有改变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正确性
C.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D.中国古代一直在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
2.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强本节用”,发展生产,以解决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更可贵的,是其思想中包含着最早的科学和平等的理念,该思想家的主张充满了底层的关怀,深入人心,因而成为这一时期的显学。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想主张( )
A.提倡仁者爱人爱惜民力 B.体现了儒家的主流价值观
C.表达民为贵的民本思想 D.反映小生产者的精神诉求
3.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告诫儿童面对尊长时:“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陈淳也在《启蒙初诵》中要求小儿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这可用来说明该时期( )
A.格物致知备受关注 B.理学影响家庭教育
C.理学禁锢人们思想 D.政府重视以文治国
4.明清之际,黄宗羲针对封建君主提出了“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思想他认为上古的尧舜才是最理想统治者的化身,只有“回归”上古三代才能弥补封建专制制度的缺陷。这表明黄宗羲( )
A.引领着同时代的思想潮流 B.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改革方案
C.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 D.在批判中形成新儒学思想体系
5.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认为人要变“自爱”为“兼相爱”,还要兴天下之利,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使民众和国家富足。这反映出儒墨两家( )
A.思想主张呈现融合趋向 B.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
C.具有功利实用主义倾向 D.站在相同的阶级立场
6.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个基本旨趣是要通过“乘物游心、亲近自然”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以下思想最能体现这一精神志趣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D.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7.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着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
B.越南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谚文
C.隋唐以后儒学成为朝鲜日本等国的官学
D.奈良的法隆寺深受中国唐朝建筑风格影响
8.科学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流行的一种思潮。学者任鸿隽说: “一国国政之整紊,与人民生计之苦乐,与科学家之数成正比。”蔡元培也呼应道: “欲救吾族之沦胥,必以提倡科学为关键。”这说明科学教育思潮( )
A.普及了民主与科学理念 B.体现了全盘西化的特点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D.承担了特定的历史使命
9.1984年,《儒家伦理》教科书(小学德育选修课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该书前言宣称该课程不仅涉及理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还会介绍华族(华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观与文化。新加坡教育部还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开展了50个学时的培训。这些做法意在( )
A.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B.构建多元社会结构
C.厚植民族文化根基 D.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10.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求同存异思想,这一思想在建国后被广泛用于政治上的许多领域,成为指导新中国的一个广泛的政治原则。以下选项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此看法的是( )
A.运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实行三三制政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一国两制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施 D.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国际领土争端
11.明末,利玛窦等传教士将天主教教义用儒学的术语变通改造,提出儒教和天主教是相通的,他们自己也以儒家教条为标准处世,由此吸引了徐光启等一批儒家知识分子接受天主教。上述做法( )
A.反映出欧洲出现儒学传播热潮 B.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C.体现了传教士很精通中华文化 D.削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12.浮世绘是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庶民的爱好。右图是18世纪浮世绘作品《五常·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画中的日文对“义”的主旨解释为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明白事理分寸,真诚相待。该作品用可用于说明( )
A.日本贵族汉学造诣精深 B.幕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文明开化”成效显著 D.儒学文化圈的国别风貌
13.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 )
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B.为新教做舆论宣传
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14.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民间集体创作的《一千零一夜》的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乃》,其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由梵文译为古波斯文再转译为阿拉伯文;第二部分内容源于伊拉克民间故事;第三部分内容源自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流传的故事。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控制领土远达印度和埃及 B.呈现出多元文化文明的交汇特征
C.广泛翻译印度和希腊文献 D.文化繁荣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5.观察下方三幅图(如图)。图片信息表明世界古代文明( )
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B.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C.大同小异、辉煌灿烂 D.多元一体、相互学习
1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将财物委托给另一个自由民保管,应该签订契约,保证委托的有效性。如果在委托时没有签订契约,而受委托之人事后否认保管了财物,则无法对其进行起诉。此规定( )
A.蕴含明显的契约精神 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 D.维护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17.尼罗河是一条温顺的、可预测的大河,为埃及提供便利交通条件及肥沃土壤,加之周围有很多自然屏障,不受外界干涉,因此古代埃及文明稳定而保守,自信而乐观。而两河流域地势平坦,容易受外族入侵、洪水泛滥,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充满了不安全感。这说明( )
A.埃及文明稳定和谐 B.西亚文化具有独特性
C.世界文明广泛交流 D.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
18.1884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荷马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史诗》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文献资料的真伪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B.《荷马史诗》的内容全部真实可信
C.考古发掘可以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D.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
19.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美德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十分重要。法治不应有悖于德性,因为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保证公民和城邦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这一观点( )
A.弘扬了罗马法的务实精神 B.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建立
C.背离了柏拉图的理性思维 D.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重视
20.列那狐故事诗是12—14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故事诗以“禽兽”喻人,其中狮子象征国王、笨拙凶狠的熊象征大封建主、笨驴象征教士、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象征市民,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这一文学作品( )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 B.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政治体制
C.加速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D.抑制了贵族的专横和教会的贪婪
21.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当婆罗门做伪证时,只判处流放;而当后三个种姓的人做伪证时,既要缴付罚金,又要处以流放。这一规定( )
A.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说明婆罗门掌握世俗统治权
C.深受罗马万民法的影响 D.有利于维护既定的等级秩序
22.美洲的玛雅人、阿滋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但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一样,他们都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美洲各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B.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C.美洲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的影响 D.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
23.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启蒙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 )
A.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 B.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
C.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D.肯定世界文化多样性及其历史作用
24.有学者认为:“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下列项中,属于“安第斯高地”印第安人的成就有( )
①建造马丘比丘 ②修建驿道和太阳庙 ③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 ④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127—151年)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批大月氏僧人通过陆路将佛教传播到中国。与此同时,与佛教有关的键陀罗艺术也随之进入中国。这说明贵霜帝国的强盛( )
A.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 B.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
C.引发游牧民族大迁徙 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汇交融
二、材料分析题:共 3小题,共 50分,在答题卡上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印刷术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但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会读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较高级教育的状况,僧侣因此被排除出重要的职位。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据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及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有何价值?(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欧文化的影响?(6分)
27.(1)材料 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BCl792~1750年)集以往法典之大成编纂了该地区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充整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规定谋杀,偷窃、行骗、诬陷、为逃跑的奴隶提供庇护、没有遵从王室命令等等都要处以死刑。民法部分对价格、报酬、商业交易、婚姻关系和奴隶买卖等都进行了规范。法典以“同态复仇”为原则,罪犯受到的惩罚应该与他给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一样,不过在施行这一准则的时候也顾及到社会等级不同,譬如一个自由民伤害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睛或骨头就必须以失去自己的眼睛或骨头作为惩罚。但是,倘使一个自由民伤害的是一个奴隶的眼睛或骨头,那么他只需交纳银子作为罚金即可了事。汉谟拉比通过法典建立起一套公共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辽阔的巴比伦帝国之内的统一有所贡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上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并指出它的性质。(8分)
(2)史料 古代埃及人重视家庭。
一位父亲教孩子要孝敬母亲:
绝不可忘记你母亲的大恩……十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为你揩屎揩尿,从无一丝厌烦。为你上学,为你备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另一位父亲告诫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着……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
——摘译自[美]威尔·杜兰特《东方的遗产》
请回答:谈谈古代埃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4分)
(3)材料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解放心灵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的。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天命、民惟邦本、德作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理念,在周朝被确立下来后,一直是统治者治国理政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可知,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天命观念,自周朝以来,在古代社会一直得到延续,说明的是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C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且一直在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最早的科学和平等的理念,充满了底层的关怀”可知,该思想属于墨家学派的主张,即关心小生产者的利益,D项正确;“仁者爱人爱惜民力”属于孔子的仁爱思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主流价值观,排除B项;“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属于孟子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理学家通过启蒙读物,明确晚辈对长辈的行为规范,体现了理学影响家庭教育,B项正确;材料未强调理学的格物致知,排除A项;材料反映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未体现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排除C项;材料反映主旨与以文治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根据材料“只有‘回归’上古三代才能弥补封建专制制度的缺陷”可知,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制度改革方案,其思想还囿于传统主流思想,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其所处时代没有形成思想潮流,排除A项;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黄宗羲不可能认识到封建制度的本质,排除C项;材料表明黄宗羲不能提出超越其时代的新制度设想,他所提出的思想主张在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范畴,也就不可能形成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使民众和国家富足”及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墨子的兼爱及重视发展生产的思想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两者的思想主张呈现融合的趋向,排除A项;功利实用主义是指一种把“功利”或效用作为人的行为原则的伦理学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儒家和墨家代表的阶级不同,儒家代表贵族统治阶级,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概括:材料涉及主旨属道家学派的思想,追求自然随性的生活状态,“无为”体现了精神自由,符合题意,B项正确;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儒家学派荀子的思想,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排除A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虽然为道家思想,但强调的是朴素辩证法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强调选贤任能,排除D项。故选B项。
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C项正确;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排除A项;越南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喃字,排除B项;法隆寺始建于607年,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欲救吾民族之沦胥,提倡科学为关键”,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时期,力倡“科学救国”主张,科学教育思潮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担负起拯救国家民族的重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教育思潮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无法说明“普及了民主与科学理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教育思潮担负着启蒙、救国的重任,不属于全盘西化,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4年(新加坡)。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政府重视儒家伦理教育,并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这些做法意在厚植民族文化根基,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加坡政府重视儒家道德观与文化,与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结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西方文化入侵,排除D项。故选C项。
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即求同存异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南海问题等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国际领土争端,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国家发展,符合提议,D项正确;和平赎买政策是以一定代价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实行国有化的政策,与求同存异思想无关,排除A项;三三制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建国后”不符,排除B项;一国两制并未在台湾问题上成功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
11.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利玛窦等传教士将天主教教义用儒学的术语变通改造”有利于减少中国士大夫的敌意和反感,不仅有利于天主教思想的传播,也有利于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来华传教士通过接受儒学的部分主张而传播天主教,不能说明欧洲出现儒学传播热潮和传教士“很精通”中华文化,排除AC项;来华传教士通过接受儒学的部分主张而传播天主教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2.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日本)。根据材料“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可知,这是儒家学说,从图画可知,浮世绘作者将日本服饰、日文与儒家伦理观念融汇在一起创作这幅作品,体现了日本作为儒家文化圈的国别风貌,D项正确。虽然浮世绘是庶民的爱好,但不代表贵族汉学造诣精深,材料看不出“精深”,排除A项。幕府在18世纪实行锁国政策,排除B项。“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政策,当时是幕府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世纪(中欧)。据本题材料可得出主要结论:伏尔泰借用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来反对西方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是借古讽今,意在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伏尔泰抨击否定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否定君主政体,排除A项;为新教做舆论宣传的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不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并非伏尔泰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据材料可知,《一千零一夜》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部集体创作的故事体现了不同地区多元文化、文明的交汇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所控制的领土范围远达印度和埃及以及广泛翻译印度和希腊文献,排除A、C两项;材料未体现阿拉伯帝国文化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三件文物分别出土于西亚两河流域、埃及和中国,文物上的三种文字具有不同的特征,是三种文明独立发展的产物,体现了古代文明的丰富多彩和多元发展,A项正确;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限制,古代文明间的联系交流较少,排除B项;大同小异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内容与史实不符,这些文明并不是相互学习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盒流域。根据材料“自由民将财物委托给另一个自由民保管,应该签订契约,保证委托的有效性”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财务委托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且规定必须签订契约,体现了明显的契约精神,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当时并不平等,排除B项;“保障了”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契约原则上升到法律角度说明实际生活中出现了不守信的现象,且仅凭一条法律条文不能得出“诚实守信”,排除D项。故选A项。
1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和西亚)。根据材料“古代埃及文明稳定而保守,自信而乐观。而两河流域地势平坦,容易受外族入侵、洪水泛滥,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充满了不安全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自然条件优越,人们自信而乐观,而西亚容易洪水泛滥,苏美尔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充满了不安全感,说明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D项正确;材料是在对比两个文明,而不是只强调埃及文明,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荷马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史诗》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及所学史料实证知识可知,德国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与《荷马史诗》的文献记载形成了一种印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的真伪也可以通过不同文献史料之间的对比进行印证,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荷马史诗》的一个记载,不能说明其记载全部可信,排除B项;文献史料也是了解史实的途径,考古发现并非唯一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
19.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根据材料“个人美德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十分重要”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个人美德对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强调的是个人价值观,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务实精神,排除A项;亚里士多德时期,民主政治已经建立,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是对柏拉图的继承和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0.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4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列那狐象征市民,材料“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说明了在市民与封建统治阶层斗争时,市民阶层一定能取得胜利,因此这一文学作品反映的是西欧市民文学的兴起,基于唯物史观,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市民文学的兴起折射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A项正确;这一文学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夸大了该作品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这一文学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未体现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影响,排除C项;这一文学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并不能抑制贵族的专横和教会的贪婪,排除D项。故选A项。
21.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印度时期(亚洲)。根据材料“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当婆罗门做伪证时,只判处流放;而当后三个种姓的人做伪证时,既要缴付罚金,又要处以流放。”可知,为维护既定的等级利益,古代印度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当婆罗门做伪证时,只判处流放;而当后三个种姓的人做伪证时,既要缴付罚金,又要处以流放,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维护等级制度,没有体现财政收入信息,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定,婆罗门是否掌握世俗统治权,排除B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与罗马万民法无关,排除C故选D项。
2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美洲、欧亚地区)。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美洲文明独立发展,但美洲文明“但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一样,他们都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与欧亚大陆的文明存在着共同的特点,这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共通性,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前,美洲文明独立发展,没有深受亚洲大陆文明影响,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文明发展的相似性,而非人类文明起源的相似性,排除D项。故选B项。
2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化启蒙、文艺复兴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可知,该学者对欧洲人、东方各族人民以及阿拉伯人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都予以肯定,这说明其肯定肯定世界文化多样性及其历史作用,D项正确;世界各民族开明的对外政策不符合史实,且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以国际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而是肯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排除B项;对亚欧不同民族文明的肯定,并不能印证古代亚欧统治范围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24.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主要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所学可知,“安第斯高地”印第安人涉及古代美洲印加文明,据所学,古印加人建造马丘比丘,建造了长达数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还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太阴历一年为354天,因此①②③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④项错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的不是印加人而是阿兹特克人,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佛教属于古印度文化,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它强盛时期对外传播佛教,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B项正确;公元前138年,张骞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没有概述游牧民族大迁徙,只谈及了佛教东传,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佛教也属于东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6.(1)主要内涵:自强、和谐、务实、担当和责任。特点: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影响广泛且深远。成因: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家国同构”政治文化的影响。
(2)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内在修养;有利于和谐家庭、社会和国际关系,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大一统政治的稳定,为世界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
(3)影响:推动了欧洲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提高了欧洲民族民众的识字率;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削弱了教会的影响力;促使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出台;促进西欧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社会转型。
27.(1)特点:涉及范围广、最为完整;法律法规严酷;“同态复仇”为原则;维护统治者利益。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法律。
(2)借鉴:尊敬父母;奉行孝道;爱护子女;善待妻子;和睦相处;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3)影响:中世纪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阿拉伯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28.主题: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由于率先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欧洲文化具有先进性。随着殖民扩张,欧洲文化传播四方,确立了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工业革命的浪湖中,欧洲国家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传播到世界各地。欧洲文化在传播中冲击了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并与之融合,推动了当地文化的进步。同时,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也关注和借鉴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丰富欧洲文化,从而共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步。
总之,东西方的文化在融合冲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世界文化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