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
1.做出最佳的抉择: ①次北固山下:次( ) A.次序 B.到 C.停泊 D.驻扎 ②风正一帆悬 :正( ) A.正前方 B.顺 C.大 D.正在 ③明月别枝惊鹊:别枝( ) A.树枝 B.另一个树枝 C.告别枝头 D.别上枝头 ④路转溪头忽见:见( ) A.看见 B.发现 C.见面 D.出现 2.填补空白: (1)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它的句数是固定的:八句的称为 。四句的称为 。又按每句七个字和五个字划分为 和 。 (2)律诗一般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通常情况下要求 句押韵, 联和 联对仗。 (3)词,又名 ,产生于 代,盛行于 代。宋词按风格划分,可分为 派和 派。 (4)《次北固山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 。 (5)《西江月》抒发词人丰收在望喜悦心情的一句是 。 3.读《观沧海》,完成(1)~(5)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着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是非分明,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 1.①C ②B ③B ④D 2.(1)律诗 绝句 七律、七绝 五律、五绝 (2)偶 颔 颈 (3)长短句 唐 宋 婉约 豪放 (4)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①登上 ②来 ③多么 ④耸立 ⑤银河 ⑥好像 ⑦庆幸、很 ⑧诗 (3)C (4)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D
课件18张PPT。古代诗歌五首观 沧 海曹 操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曹操简介观 沧 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jié dànsǒng zhì sè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虚写的景物描写与比喻,作者以沧海自比,
借景抒情,形象生动的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与
统一全国的宏伟抱负。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 “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4.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思 考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赏析名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景物描写,“生”“入”运用拟人手法,使诗人
顿生思乡之情。同时富含哲理,揭示了旧事物中
蕴含着新事物的道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简介1、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及情感。2、诗歌颔联中“几处”“谁家”用的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 筑建新巢。 运用动态描写,借动物早春忙碌景象描绘了早春的美丽景色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几处”“ 谁家” 是照应“早莺”和“新燕”,表现了钱塘湖初春的特点和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西 江 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简介 《西江月》写的是夏夜之景以及感受。上片写明月风光,吹来阵阵稻香,蛙声一片,奏起丰收乐章,表明作者对稻谷丰收的喜悦之情。下片从行人的感受写到行动和心情,上下衔接,笔调活脱轻快,与行人惊喜之情相和谐,增强了词的表达效果。
这首词在艺术上最大特色是以“数”入调,构成优美的意境。上片倍数词“半”点明半夜时分。以“一”字描写到处是蛙声。下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夏夜疏雨,确是传神笔致。天外之星七八个,乌云当中又留隙;山前之雨两三点,大雨欲下还敛住。这几个数字用得巧妙无比。星一多,则不可能有雨;不见星,则可能雨大。唯独稀稀数星,疏疏小雨,才构成清朗恬静的境界,以烘托出丰收的景象和人的喜悦之情。由此可见,数字不但可以入词,而且与词的境界关系颇大。这首词在这方面也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西江月》赏析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于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为第一层。 最后两句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 秋思》简析 1、《次北固山下》说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2、《西江月》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3、《钱塘湖春行》借动物(植物)来表现诗人对早春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4、《观沧海》中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5、《天净沙秋思》中触景生情的句子是:默 写 训 练《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 教学难点:?? 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教学时数:?? 4课时。?? ??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观沧海(曹操)?? 一、集体朗读、正音?? 沧海cāng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xiāo sè 哉zāi?? ?? 二、文学常识??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乐府诗的特点(与唐代的绝句、律诗比较):①没有规定多少句,每句多少字,而唐诗中的绝句是4句,律诗是8句,还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规定了每句5个字或者7个字;②原著一般没有题目,《观沧海》是后人加上去的。?? ?? 三、写作背景??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 四、共同探究?? 1、带问题自主学习。??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具体分析(板书)?? 观——诗的线索,统领全篇:?? ⑴⑵句:交代观海地点——居高临海,眼前开阔?? ⑶句:海水荡漾(动态) 动静相互映衬?? 实景 ⑷句:山岛耸立(静态) 显示大海的辽阔、威严?? ⑸⑹句:草木(静态)——生机勃勃?? ⑺⑻句:洪波(动态)——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 虚景— ⑼~⑿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 (想象) 全诗高潮,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情怀?? ⒀⒁句: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总结:通过描写大海壮阔的景象来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 写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自然景物描写之中。?? ?? 第2课时?? 次北固山下(王湾)??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15课有两篇作品都是抒发作者的思乡愁绪的,你们预习后知道是哪两篇吗?……?? 对了,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那我们就先来学习唐诗《次北固山下》。?? ?? 二、集体朗读,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节奏?? 板书:??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三、自由朗读,思考探究??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三、研读与赏析 ?? 1、自主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2、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人在岁暮连夜行舟,看到残夜未尽,东方海日已升,旧年未完,江上已是春天——时序的交替诗那么匆匆不可待,时光流逝得如此之快,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日”、“春”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入”则将其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整体板书:?? 次北固山下?? 次:泊(表明北固山不是诗人的终点站,而是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地)??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途奔波(点题)?? 主题: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船上所见?? 乡愁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序交替,光阴飞逝??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唐诗。你们知道唐代诗人之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是谁吗?……?? 不是李白,不是杜甫,是白居易。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作者)。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 ?? 二、共同探究?? 1、诗人的游踪是从哪里走到了哪里??? 2、诗人一路上看到哪些景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游踪:?? 孤山寺、贾亭?? 远眺:春水初平,水天相接 写景: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 莺燕新来:几处、谁家?? 近看 花草初长:渐欲、才能 ?? 绿杨遮堤 抒情:心情喜悦,流连忘返?? 白沙堤??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思考:“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三、课后作业?? 1、背诵前三首诗。?? 2、《每日五分钟》相关练习。?? ?? 第3课时?? 西江月(辛弃疾)?? 一、文学常识?? 1、词与诗的区别:(1)每句字数不同,因此又称“长短句”;(2)未必都有题目,但一定有词牌名。?? 2、词的分类(板书)?? 小令 <58字 双调?? 按字数分 中调 按段数分 三叠?? 长调 >91字 四叠?? 3、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主张抗金,跟当权的投降派发生矛盾,两次被罢官。此词为罢官后隐居江西省上饶县时所作。?? 他的词多是抒发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歌咏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板书)?? 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代表人物:李清照 课外古诗词《如梦令》?? ?? 二、共同探究?? 1、词人在夜行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这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是谁在“说丰年”??? 4、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从哪里可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上片:说丰年——因丰收而心情愉快?? (写景,烘托气氛)?? 月 鹊?? 风 蝉 寓静于动?? 夜行 稻花香 蛙声 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黄沙 下片:避雨——惊喜、欣慰 表现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道中 (意趣所在) 抒发了喜悦、闲适的心情?? 星稀——乌云遮住了星星 天气?? 雨疏——夏天特有的骤雨 变化?? 找茅店避雨——着急?? 路转 忽见——惊喜、欣慰?? ?? 三、表现手法?? 1、修辞:工整的对偶。?? 2、以动写静,寓静于动:以微小的声音反衬夏夜的寂静。?? ?? 四、用自己的话描述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 五、抽查背诵?? ?? 六、课外作业?? 1、背诵《西江月》。?? 2、完成《每日五分钟》的相关练习。?? ?? 第4课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一、导入?? 之前学习了四首诗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历程。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已经有诗这种文学体裁了。我们这一课的前面四篇作品就有汉代的乐府诗、唐诗、宋词,接下来是元曲和明清小说。?? 板书: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板书课题、作者)。?? ?? 二、文学常识?? 1、马致远:元朝人,著名戏曲作家。?? 2、元代杂剧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王实甫、白朴(板书)。?? ?? 三、共同探究?? 板书: 藤 树 鸦?? 绘景 桥 水 家 白描勾勒,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深秋晚景图(铺垫) 道 风 马?? 夕阳——进一步点明时间,给画面蒙上金黄的色彩?? 写人(抒情):断肠人——道出游子情怀:思乡?? 小结: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 四、艺术特色?? 1、言简意赅——简约与深细相依。?? 2、多方映衬——静景与动景相映。?? 3、情景交融——景色与情思相融。?? ?? 五、堂上练笔?? 参照课文配图,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参考: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六、总结归纳?? 古诗五首 体裁 作者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观沧海 汉乐府 曹操 ?? 次北固山下 唐诗 王湾 ?? 钱塘湖春行 唐诗 白居易 ?? 西江月 宋词 辛弃疾 ?? 天净沙?秋思 元曲 马致远 ?? ?? 七、课外作业?? 1、背诵五首古诗词。??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 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诗词。
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观沧海》中
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
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
⑶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
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 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5.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6.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7.写出几句你知道的有关“秋”的诗句。
当堂检测
第一部分:
1.填空:
《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钱塘湖春行》的名句是: 《西江月》的名句是:
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明 月 别 枝 惊 鹊,清 风 半 夜 鸣 蝉。
七 八 个 星 天 外,两 三 点 雨 山 前。
4.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虽没有述说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但“沉醉不知归路”不仅自然地引出下文,而且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惊鹊写明月,以鸣蝉衬清风,“惊”写鹊,“鸣”写蝉,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堪称写景佳句。
6.《西江月》描绘了一幅 图。
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7.对这首诗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写”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意思。
B.“闲居”一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一句中的“敲”,传说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一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便由于注重炼籽,故读来回味无穷。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
10.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二)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该诗押的韵是,韵脚是
13.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不足: 阴:
14.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15.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三)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7.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 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18.前三句用了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19.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
参考答案
(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⑴“观”的作用是统领全篇。⑵山岛树木洪波实写,日月星汉是虚写。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⑷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1.孤山寺起,以白沙堤中,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2:早莺.新。.乱花。.浅草。3:水天相接 4:直抒胸臆,白沙堤。
1.示例:(1)没见过大漠的广袤; (2)见了大漠的广袤; (3)没见过森林的神奇2.3略
1.略 2.D 3.略 4.B 5.D 6. 江南山村盛夏夜景 7.C8.C 9.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11.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12.i;低、泥、蹄、堤 13.玩不够;同“荫” 14.春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 15.“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照应。 16.天净沙;秋思 17.名;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 18.三;名词;苍凉、幽静 19.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