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首先,从题目来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晓出”表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是杭州西湖边上的著名佛寺,而“林子方”则是诗人的朋友,同时也是他的同事。这首诗写于清晨,杨万里送别友人林子方时,被西湖的美景所打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其次,从诗意上看,诗的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直接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独特风光,强调了与其他季节的不同。这里的“毕竟”一词,强调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性,让人对后面的景色产生了期待。
接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其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描绘了荷叶的广袤和深远,使人仿佛看到了荷叶连绵不绝,与天宇相接的壮观景象。而“映日荷花别样红”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荷花在阳光下的艳丽和与众不同。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最后,从情感表达上看,这首诗虽然明面上是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但实际上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眷恋。诗人希望有机会再次与林子方在这里相逢,共同欣赏这美丽的西湖风光。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送别诗。
总的来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古诗,既展现了西湖六月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这样的诗意和情感,使得这首诗在二年级语文下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意,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古诗原文、图片、音频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书写重点词句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活动:播放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美丽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没错,这就是杭州的西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美景。你们期待吗?”
2.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对新课的期待。
二、朗读古诗
1. 教师活动:播放古诗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这首古诗的朗读,感受它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活动: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发音和停顿。
教师:“现在,请大家跟着音频一起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4. 学生活动:自主朗读古诗,尝试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停顿。
三、理解诗意
1. 教师活动:解释古诗的题目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教师:“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清晨从净慈寺出发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中描绘了六月西湖的荷花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2.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尝试理解诗意。
3. 教师活动:逐句解释古诗,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两句诗,诗人强调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性。你们能想象出那莲叶连天、荷花映日的景象吗?”
4.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四、感受意境
1. 教师活动:展示西湖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师:“看看这些荷花图片,它们与古诗中描述的景象相符吗?你们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吗?”
2.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感受诗歌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自己心中的西湖美景。
教师:“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站在西湖边,那莲叶连天、荷花映日的景象就在你眼前。你能描述出你心中的西湖美景吗?”
4. 学生活动:闭眼想象并描述自己心中的西湖美景。
五、总结提升
1. 教师活动:总结全诗,强调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六月西湖的美景,还感受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像诗人一样,热爱自然,珍惜友情。”
2.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作业布置
1.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师:“课后,请大家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下节课我们来检查。”
2. 学生活动:接受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默写。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了诗歌的意境,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同时也注重了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但也要注意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感受诗歌意境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