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08: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诗经·秦风》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 葭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停顿。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跻、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重章叠句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芦苇
茂盛的样子
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译文: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对岸。
整体感知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艰险
顺流而下
仿佛,好像。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整体感知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译文: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站在河的岸边。
整体感知
茂盛的样子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阻,险。跻,(路)高而陡。
水中的高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高险。顺流而下寻觅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上。
整体感知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茂盛鲜明的样子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水边
译文:河畔芦苇长得非常繁茂,清晨的白露还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就站在水边。
整体感知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艰险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迂曲。顺流而下追寻她,(她)仿佛就在水中陆地上。
整体感知
顺流而下
仿佛好像
水中的小块陆地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什么时间?
“白露为霜”:白露代表秋季(深秋)
“未晞”“未已”:早晨
再读品析
2.《蒹葭》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人在秋天早晨的河边,苦苦追求心上人。
3.诗歌营造了怎样的画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
营造出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凄凉婉转的气氛,烘托主人公追寻不到的忧伤、怅惘。
再读品析
用白露的变化写时间的推移,暗写追寻时间之长,男子的执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再读品析
4.对伊人位置的描述写出了什么?
地点的变化写乎伊人的飘忽不定,“宛”字增加了朦胧的美感,突出追寻伊人的困难,写出了求而不得的苦闷。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再读品析
5.写道路是为了写什么?
写道路艰难、漫长、曲折,突出追寻伊人的艰辛,反衬追求者追求的坚定。
再读品析
持“爱情说”者认为“伊人”是意中人;持“政治说”者认为“伊人”是贤能才;持“理想说”者,认为“伊人”是理想和追求……
思考:“伊人”除了君子、淑女,还可能是什么?
“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朱熹《诗集传》
再读品析
孔子面对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现实,依然周游列国,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他追寻的伊人是“仁”
司马迁为李陵仗义执言,遭受酷刑,依然用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追寻的伊人是“史家绝唱”。
闻一多面对恐怖与暗杀,大胆演讲,不畏强权。
他追寻的伊人是“正义”
邓稼先献身戈壁二十八年,
潜心研究,建设国防。
他追寻的伊人是“强国”
思考:“伊人”除了君子、淑女,还可能是什么?
再读品析
持“爱情说”者认为“伊人”是意中人;持“政治说”者认为“伊人”是贤能之人;持“理想说”者,认为“伊人”象征着理想……
诗中主人公历尽波折,苦苦追寻,说明美好的事物总是可望难即的。不管最后能否得到“伊人”,追寻过程已经赋予了追寻意义。
思考:“伊人”除了君子、淑女,还可能是什么?
17
《毛诗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玄《笺》补充:“秦取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讽刺秦襄公有夷狄之风,不习周人礼仪,所以渴求贤人辅助而不可得。
“在水一方”,是“假喻以言远”;“溯洄逆礼,则莫能以至也”,求贤人而不可得;“溯流从之”,“以敬顺求之,则近耳,易得见也”(《毛诗注疏》卷十一)
比较《关雎》《蒹葭》的异同。
相同 情感的不同点
《关雎》
《蒹葭》
① 《关雎》是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鲜明热烈;
② 《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
① 《蒹葭》含蓄抒发了对“伊人”的情感,有难言的惆怅、伤感。
② 《蒹葭》场景朦胧,意境含蓄,韵味浓郁。
①类别:
都属于“国风”,是当时的民歌;
②手法:
都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③形式:
重章叠句;四字对仗工整。
④音韵:
二二分节;多用双声叠韵词;隔句用韵,富于声韵美
《蒹葭》借景起兴,描绘追寻意中人的过程,伊人行踪飘忽不定、若即若离,而主人公执着的追求、上下找寻,表达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