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新课导入
问题
材料
2009年10月17日时任马尔代夫总统及内阁成员头戴水下呼吸器,身穿黑色潜水服在6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会议采用手势和书写板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并签署了《来自前线的紧急呼救》的文件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积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为什么马尔代夫要在海底召开这次呼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会议?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图3.26 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姓名
国
全
气
与
球
候
家
安
全
变
化
01
区域认知
结合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的关系。
04
地理实践力
运用图文资料,理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03
人地协调观
理解碳排放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增强国际减排合作意识,建立人地和谐的发展观。
02
综合思维
结合示意图,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核心素养
目录
CONTENTS
学习目录
0 1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0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0 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
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
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1
趋势
2
原因
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近几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速度加快,全球气温逐年上升变暖,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与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吻合。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年平均气温上升的原因之一。
不同点: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逐年递增且增加速度变快;而全球气温的变化是波动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只是造成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之一,不是必然联系。
(二) 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和影响
温室效应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
温室气体:水汽、二氧化碳、甲烷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地球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三) 自然界中碳循环
1
概念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调控。
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2
意义
阳光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三) 自然界中碳循环
3
人类对自然碳循环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使用化石燃料和改变土地利用两种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
(1)化石燃料的使用:将漫长地质时期固定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2)改变土地利用:森林砍伐和焚烧、农田开垦等土地利用的变化将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使用化石燃料、改变土地利用→排放二氧化碳→部分通过碳循环→被海洋和陆地吸收,其余在大气中长期停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三) 自然界中碳循环
3
人类对自然碳循环的影响
(三) 自然界中碳循环
3
人类对自然碳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增强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使用化石燃料
改变土地利用
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②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球处于温暖时期,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②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火山爆发等影响到气温的变化。
拓展:气候变暖的原因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 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全球变暖可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供给服务:海岸渔业资源破坏、灌溉需求增加、作物种植区和产量变化、森林退化、面积减少、野生物种栖息地和物种资源丧失。
调节服务:海岸侵蚀和洪水泛滥、疾病蔓延、水污染、洪水泛滥、干旱加剧。
思考:右图中哪些是供给服务,哪些是调节服务。
海水侵蚀作用加强
土地盐渍化
陆地污水排放受阻
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
风暴潮加强
海水入侵
淹没沿海低地
洪涝灾害加剧
海平面上升
海岸受侵蚀
(一) 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
生存空间的丧失
例如,因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大洋中的一些小岛国面临被海水淹没的风险。
马尔代夫
图瓦卢
新课导入
问题
材料
2009年10月17日时任马尔代夫总统及内阁成员头戴水下呼吸器,身穿黑色潜水服在6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会议采用手势和书写板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并签署了《来自前线的紧急呼救》的文件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积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为什么马尔代夫要在海底召开这次呼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会议?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图3.26 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
全球温室气体剧增,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
因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的一些小岛或低地面临被海水淹没的风险。
(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
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水、耕地等战略资源的数量减少和稳定性降低。
当某种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最低需求时,就会在国家内部出现资源危机;
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所付出的代价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可能引发经济或政治危机。
(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
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当一个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资源危机时,可能引起国家间的资源争夺,进而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矛盾,甚至导致武装冲突。
图瓦卢
(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4
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气候变化对某些国家造成的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不利影响,通过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途径传递到其他国家,间接威胁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
计划举国搬迁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陆地最高海拔不超过5米。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图瓦卢的国家安全。
1993-2009年,因海平面上升,图瓦卢陆地国土面积缩小了2%,预计到2050年左右,图瓦卢60%以上的陆地国土将被海水淹没。
21世纪以来,图瓦卢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经失败,计划举国搬迁,呼吁世界各国接纳图瓦卢的“环境难民”。
但多年来的各方奔走和努力并没有收到积极的效果,目前仅有新西兰政府愿意接收图瓦卢的撤离者,并严格限定了每年的接收人数。
1.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图瓦卢国家安全的影响。
2.新西兰严格限定每年接纳图瓦卢撤离者,请说明原因。
计划举国搬迁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陆地最高海拔不超过5米。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图瓦卢的国家安全。
1993-2009年,因海平面上升,图瓦卢陆地国土面积缩小了2%,预计到2050年左右,图瓦卢60%以上的陆地国土将被海水淹没。
21世纪以来,图瓦卢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经失败,计划举国搬迁,呼吁世界各国接纳图瓦卢的“环境难民”。
但多年来的各方奔走和努力并没有收到积极的效果,目前仅有新西兰政府愿意接收图瓦卢的撤离者,并严格限定了每年的接收人数。
1.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图瓦卢国家安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图瓦卢沿海低地和岛屿被淹没,威胁国家领土完整、主权安全;
风暴潮加剧,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加剧,威肋国家粮食安全;
洪涝灾害加剧,威助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全);
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计划举国搬迁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陆地最高海拔不超过5米。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图瓦卢的国家安全。
1993-2009年,因海平面上升,图瓦卢陆地国土面积缩小了2%,预计到2050年左右,图瓦卢60%以上的陆地国土将被海水淹没。
21世纪以来,图瓦卢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经失败,计划举国搬迁,呼吁世界各国接纳图瓦卢的“环境难民”。
但多年来的各方奔走和努力并没有收到积极的效果,目前仅有新西兰政府愿意接收图瓦卢的撤离者,并严格限定了每年的接收人数。
2.新西兰严格限定每年接纳图瓦卢撤离者,请说明原因。
新西兰重视高质量安置服务,而非单纯提高接收配额;
接收难民人数过多,容易引起社会问题;
需考虑新西兰本国人口合理容量及接收能力。
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一)整体措施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难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
(一)整体措施
1
减缓措施
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两个方面,目的是通过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人类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升温幅度能否被控制在人类预期目标之内。
气候变化
减缓
(减排增汇)
影响
适应
(趋利避害)
应对行动
减少碳排放(减排):如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征收碳税、倡导节约消费等;
增加碳汇(增汇,即吸收碳排放):如减少森林破坏、植树造林、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或海洋等。
(一)整体措施
1
减缓措施
以趋利避害为目标,根据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通过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例如,农业生产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措施,适应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
减缓
(减排增汇)
影响
适应
(趋利避害)
应对行动
提高适应能力:如采取预防措、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措施、建设抗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开展灾害保险业务、改种高热量资源需求的作物类型或品种等。
(二) 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
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
基于“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二) 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
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
其他国家也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提供援助
(二) 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
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
各国需要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协商解决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 际合作中,世界各国通过协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下文简称《公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 金、技术支持的义务。《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成为开展气候 变化国际合作的基础。
1997年12月,《公约》缔约方通过了为发达国家设立强制减排目标的《京都议定书》,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环保协议。根据这份议定书,从2008年 到2012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2015年12月,《公约》缔约方达成《巴黎协定》(图3.32),为2020年后全球应 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根据《巴 黎协定》,不再强制性分配温室气体 减排量,所有缔约国将以“自主贡 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 动,即每个国家根据本国国情,承诺 自己的减排目标。全球已有186个国 家递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但尚不 足以实现2℃的升温控制目标。要实 现2℃的升温控制目标,需要国际社 会更进一步的努力。气保持水土等功能下降严重,区域内旱涝、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0世纪80年代未以后,伊春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所属林区的17个林业局中有12个无林可采,影响国家木材资源安全。林区49万人需要转岗安置,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费等拖欠现象一度十分严重,社会稳定面临考验。
伊春是我国森林生态退化和资源枯竭的缩影。直到我国采取“天保”工程等森林保护措施,伊春等林区森林退化问题才得到有效抑制。
“林都”伊春的觉醒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伊春经历了从限伐到全面禁伐的过程,采取了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林场撒并和生态程民等生态修复措施。伊春的森林覆盖率和木村蓄积量大幅提高,森林涵养水源、防治土壤侵蚀、改善大气质量等生态效益日益显著。伊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多种措施,解决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实现了生态修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
“天保”工程等森林保护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我国森林退化问题。但我国木村进口规模迅速扩大,国家木材资源安全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面临新的挑战。
1、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角度,简述红松林破坏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
2、从木材资源角度,指出我国实施“天保”工程后面临的新挑战。
3、简述丰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的意义
4、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林都”伊春的觉醒
1、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角度,简述红松林破坏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
2、从木材资源角度,指出我国实施“天保”工程后面临的新挑战。
3、简述丰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的意义
4、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红松林严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调节功能降低,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供给服务功能降低,影响国家木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减少
支撑服务功能降低,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增强。
木材进口规模扩大,对外依存度高,国家木材资源安全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增大
保存完整原始红松林,提供天然物种基因库,保护生物多样性
改善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等调节服务功能
为东北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促进森林资源恢复。
虽然原始森林面积的损失,可以因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补偿,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态功能却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弥补的。
原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始建于1958年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属小兴安岭山地丘陵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区。丰林自然保护区保存着东北地区仅存的完整原始红松林,是亚欧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的最古老、最丰富、生物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中有鸟、兽、鱼、昆虫以及两栖类等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近1500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0种。
保护区在其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分别执行相应的保护标准,并采取绝对保护、生态监测与研究、母树林管理维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对红松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
丰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存了完整原始红松林,为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改善了其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等调节服务能力。
森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生态监测与研究工作,为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促进了森林资源整体恢复进程。
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2.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
图3.33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粉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
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图3.33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粉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
全球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增加的快慢程度一致,呈正相关,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升高,升温幅度也变大。
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
2.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
图3.33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粉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
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低排放策略下,累积排放量为50000亿吨,而高排放模式下,累积排放量为25000亿吨左右。说明低排放策略可以大大减缓全球升温速度。
辨析人为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变暖幅度的关系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
图3.33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粉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技术;
开发利用新型能源;
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等。
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保护森林,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或海洋等。
课堂小结
全球气候变化
与国家安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应对措施
国际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危害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0世纪以来
全球气温变化
温室效应
碳循环及对温室气体含量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碳循环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均增加
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D
C
有科学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此回答3~4题。
3.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主要归结于( )
A.城市热岛效应
B.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地质、天文原因
4.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CO2
B.海平面上升
C.臭氧大量减少
D.森林越来越多
B
A
谢
!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