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什么是面积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此,教科书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第二个问题是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2.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物体,问:同学们,你能用数学的眼光说说老师手里拿着什么?课件出示: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是长方体。师:你的身边有长方体的物体吗?学生找一找,然后集体展示反馈。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师:用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表面,然后反馈:平平的、滑滑的。师:这6个面一样大吗?学生:不一样。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面的知识。 借助旧知引入,并通过谈话,进一步感悟,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究新知 任务一:面积的意义师: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的面。请大家找找教室里这些物品的面。学生独自找一找,然后集体反馈。师:你看,老师找到了谁的面?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和语文书,用手摸它们的封面,并比较这两本书的封面,看看谁大谁 学生动手模一摸,比一比,然后回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都是平平的,而且表面一样大。师:你是怎么比的?学生:我把两本书重叠,发现完全重合了。师:用手摸摸这两枚硬币,并比较两枚硬币的面,谁大谁小?课件出示:学生动手模一摸,比一比,然后回答:两枚硬币的表面都是平平的,1元硬币的表面大,1角硬币的表面小。师:那么这两片树叶呢?课件出示: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这两片树叶的表面也是平平的,但是绿色叶子的表面大,红色叶子的表面小。师:刚才我们摸了物体的面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师: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 课件出示: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抽出图形:师:我们都知道长方形、圆、三角形都是封闭图形,你有办法表示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学生:可以涂色表示它的面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涂色。师:看来封闭图开形也有面,那么什么是图形的面积?学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你能完整的说说什么是面积吗?引导学生得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利用直接观察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有大有小,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并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面积的表象,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任务二:比较图形的面积师: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课件出示:师:这两个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比较出大小吗?学生摇头:不行。师:那怎么比呢?谁想到办法了?学生: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师: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学生:你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师: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这两图形的面积呢?课件出示——同桌合作:(1)剪下附页2中图3试一试。(2)选择合适的工具,用你想到的方法比比。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可以剪一剪,拼一拼。师: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吗?学生:我先把两个图形沿边缘对齐,然后把不重叠的部分剪下来,再把剪下来的部分重叠比较,正方形面积大。 →师:用重叠法可以比较,那么大家还想到不同的方法了吗?学生:我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我发现正方形有16个小正方形,长方形有15个小正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师: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们发现能直接看出物体表面积或图形面积大小的,可以直接用观察法;不能直接看出的,我们可以用重叠法和小正方形的方法比较。 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三:画出面积相同的图形师:我们认识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那么你能按要求画出图形吗?课件出示:在下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师:在画图中需要注意什么?学生1:画出的3个图形不能相同。学生2:每个图形是由7个方格组成的。师:大家听懂了吗?打开课本49页,用铅笔、直尺画一画。学生独自画一画,然后展示交流。师:观察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师:在方格纸上画一定面积的图形时,可以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数格子时,要注意不满1格的情况,有些正好是半格的,两个半格算作1格;有些两个不满1格的合起来正好占1格的,也算是一格。最后把格子数加起来正好是要求的格子数即可。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迁移运用 任务四:课堂练习基础题:1.下面哪些图形可以构成面积?可以的打“√”,不可以的打“×”。2.下面( )的面积最大,( )的面积最小。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语言,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
提高题:3.比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①图中两个图形的______相等。 ②图中两个图形的______相等。
拓展题 4.下面每个图形都是用九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围成的。请你判断一下哪个图形中空白部分面积大。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数一数,比一比,面积最大的是( ),面积最小的是(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选做题:1.数一数,填一填。A图有( )个小方格。B图有( )个小方格。C图有( )个小方格。2.如下图,正方形被分成了甲、乙两部分,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B. 甲的面积和乙的面积相等C. 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小【综合实践类作业】找找身边物体上的面,并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 比大小 重叠法 测量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5.1什么是面积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知导入
长方体
你的身边有长方体的物体吗?找一找。
新知导入
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它有几个面?
上面
下面
左面
右面
前面
后面
长方体有6个面。
新知导入
用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你有什么感受?
平平的、滑滑的。
这6个面一样大吗?
不一样大。
新知讲解
学生活动:
拿出数学书和语文书,用手摸它们的封面,并比较这两本书的封面,看看谁大谁
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都是平平的,而且表面一样大。
新知讲解
用手摸摸这两枚硬币,并比较两枚硬币的面,谁大谁小?
两枚硬币的表面都是平平的。
1元硬币的表面大,1角硬币的表面小。
新知讲解
这两片树叶呢?
这两片树叶的表面也是平平的。
绿色叶子的表面大,红色叶子的表面小。
新知讲解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c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新知讲解
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
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新知讲解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新知讲解
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可以直接观察比较出大小吗?
不行。
新知讲解
怎么比呢?谁想到办法了?
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
你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新知讲解
同桌合作:
(1)剪下附页2中图3试一试。
(2)选择合适的工具,用你想到的方法比比。
新知讲解
可以剪一剪,拼一拼。
正方形面积大
重叠法
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剪下附页2中图3试一试。
新知讲解
我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摆一摆。
16个
15个
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剪下附页2中图3试一试。
正方形面积大
新知讲解
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们发现能直接看出物体表面积或图形面积大小的,可以直接用观察法;不能直接看出的,我们可以用重叠法和小正方形的方法比较。
新知讲解
在下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
在画图中需要注意什么?
画出的3个图形不能相同。
每个图形是由7个方格组成的。
新知讲解
观察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图形的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
新知讲解
在方格纸上画一定面积的图形时,可以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数格子时,要注意不满1格的情况,有些正好是半格的,两个半格算作1格;有些两个不满1格的合起来正好占1格的,也算是一格。最后把格子数加起来正好是要求的格子数即可。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下面哪些图形可以构成面积?可以的打“√”,不可以的打“×”。
( ) ( ) ( ) ( )
√
×
√
×
课堂练习
基础题:
2.下面( )的面积最大,( )的面积最小。
长方形
三角形
课堂练习
提高题:
3.比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①图中两个图形的______相等。 ②图中两个图形的______相等。
面积
周长
课堂练习
拓展题:
4.下面每个图形都是用九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围成的。请你判断一下哪个图形中空白部分面积大。
甲图形中空白部分面积大。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我还知道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
比大小 重叠法
测量法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数一数,比一比,面积最大的是( ),面积最小的是( )。
④
③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答:③号面积最小,①号图形面积最大。
①
②
③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1.数一数,填一填。
A图有( )个小方格。
B图有( )个小方格。
C图有( )个小方格。
6
8
6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2.如下图,正方形被分成了甲、乙两部分,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
B. 甲的面积和乙的面积相等
C. 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小
A
作业布置
找找身边物体上的面,并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综合实践类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面积》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面积》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二学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会进行测量。结合实例认识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通过具体事例描述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解决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过程中,逐步积累操作的经验,形成量感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是借助实物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体验面积的含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材又编排了估计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活动。第二课时“面积单位”是借助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并结合实际物体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体会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第三课时“长方形的面积”是通过摆放图形引导学生探究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四课时“面积单位的换算”是通过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内摆放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探索并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借助前面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推导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学生认知情况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还是以表象思维为主,仍处在直观的辨认水平。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在三年级上册还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些知识都属于对线的认知,对于面的认识,学生没有接触,所以对于面积的含义,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面积与周长的本质容易混淆,因此需要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来感受面与线的区别,并结合实例与比较图形大小的实际操作过程,体会面积的含义,进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结合具体实例,体会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实际操作过程,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2.通过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进而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3.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实例,掌握面积的含义。
2.知道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3.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长与宽的乘积。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图形面积的教学,可以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图形面积的过程,感知图形面积的可加性,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积累操作的经验,形成量感和初步的几何直观。结合现实生活,能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描述、表达、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形成量感、推理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
1.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与面积单位等概念,在“什么是面积”一课,教材编排了两个活动,即第一个活动——看一看,比一比,结合实例帮助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第二个活动——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进在方格纸画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图形。在“面积单位”一课,教材在编排上通过“画方格、数方格”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材先安排了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方法,进而通过观察交流,体会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在“面积单位的换算”一课,教材采用对话的方式,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画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度量、类比的方法)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获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经验和体验。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图形与几何 面积 什么是面积 1
面积单位 1
长方形的面积 2
面积单位的进率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5.1《什么是面积》 目标: 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 任务一:面积的意义 → 任务二:比较图形的面积 → 任务三:画出面积相同的图形 →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
5.2《面积单位》 目标: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任务一: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 任务二:认识面积单位 → 任务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 1.通过交流两个学生的测量结果,体验同一本书的封面,用不同大小的方格来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明确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含义及它们的字母表示,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通过做上述面积单位的正方形,体会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5.3《长方形的面积》 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用摆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 任务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 任务三: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 任务四:探究正方形的面积 → 任务五:估一估图形的面积 → 任务六:估计教室的面积 → 1.从密铺和不密铺两个角度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初步体会图形的面积就是图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数量。 2.选择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测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3.填表、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采用类比的方法推导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5.用面积单位估计图形的面积。 6.尝试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估计教室的面积。
5.4《面积单位的进率》 目标: 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式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 任务二: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 1.借助学具操作或画一画,探索并掌握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2.利用知识的迁移,从多角度来探究并理解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