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情境“民风民俗”自测单
(自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学习完第一单元课文后,欢欢班级开展了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 梳理风俗字词
一、完成与风俗相关的字词句训练。(50分)
1.春节里,我们一家来到白洋淀湿地公园游玩,请帮我完成游玩日记。(10分)
公园门口,bǎi tānr( )的小fàn( )在卖zá bànr( )、fēng zheng( )等各种美食和玩具。大人们忙着bǐ cǐ( )hè
nián( ),gǎnjué( )这里年的味道分外浓!而我则打算买些à( )八蒜和cù( )回去拌着吃jiǎo( )子。
放眼望去,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许多野生鸟类来到这里qīxī( )、繁衍。鸟儿忽而站立在枝头,yì zhǎ yǎn( )又掠过水面。
2.请把下列每组加点词语中两个错误读音圈出来,并把正确读音写在括号里。(4分)
(1) A.琼花(qióng) B.栖息(xī) C.掺和(cān) D.铜钹(bó) ( )
(2)A.黄焖鸡(mēn) B.分外(fēn ) C.吞噬(shì) D.迢迢(tiáo ) ( )
(3)A.咽唾沫(yàn) B.正月(zhèng)C.皎皎(jiāo) D.间断(jiàn)( )
(4)A.擢素手(zhuó) B.炽热(zhì) C.道观(guān)D.更新(gēng)(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通霄、风筝、甜甜腻腻、万不得已 B.王候、浓绸、地广人稀、七零八碎
C.亲戚、拜年、行善积德、悬灯结彩 D.除夕、王候、腊八、朴实敦厚、截然不同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皎皎河汉女(明亮) 轻烟散人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
B.纤纤擢素手(洗)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庭院中)
C.泣涕零如雨(落下) 今夜月明人尽望(全、都)
D.盈盈一水间(清澈)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5.下面词语中的“章”与“终日不成章”的“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出口成章 B.杂乱无章 C.约法三章 D.黑质而白章
6.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日暮/汉宫/传蜡烛。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悬灯结彩 悬而未决 B.舍本逐末 残灯末庙
C.蜂拥而至 至高无上 D.标新立异 异口同声
8.下列老舍这些“京味儿”词语不能用括号里的词替换的一项是( )。(2分)
A.“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异常)
B.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天色开始黑下来)
C.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没有大用的东西)
D.大人们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景象)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转眼到了正月十八,已经是残灯末庙了。
B.唐东杰布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C.李明上课偷偷看小说,真是优哉游哉啊!
D.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奶奶是不会拿出她的传家宝的。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这次舞蹈比赛,学校派出的一律是女生,清一色的娘子军。
B.高考当天,学校门口通通戒严,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的都是考生家长。
C.这次高考,王明在全市理科排名中勇夺第一,莉莉也在文科排名中喜获第一。
D.运动会上,我国举重运动员摘得桂冠,柔道运动员也名列前茅。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B. 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C. 清明节、儿童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D.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2.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作时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B.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C.写作时,先想好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些,次要内容则简略一点。
D.写文章时,重点写的内容要具体详细,铺开来写,面面俱到才好。
14.关于习俗的寓意,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过年的时候,爸爸在门上倒贴“福”字,笑着对我说:“福到了!”
B.过年的时候蒸馒头,寓意来年日子蒸蒸日上。
C.你知道过中秋节的时候为什么吃月饼吗 因为月饼是圆的,寓意珠圆玉润。
D.一到过年,爷爷就会做我最爱吃的鱼,奶奶说这是为了让我年年有余。
15.下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气盈门”。
D.建筑上有“云”的图案,寓意“风起云涌”。
1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春节》用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展示了节日的温馨和美好。
B.《腊八粥》一文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 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
C.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表达了对汉代权贵骄奢淫逸的生活的批判和鄙弃之情。
D.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带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才结束。
17.古诗文默写。(6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七夕节人们会吟诵《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时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中秋节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1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4分)
(1)作家______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 ”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中详细描写的日子有:_______、腊月二十三、_______、正月初一、_______这几天,其他的日子略写,主次分明,给人印象颇深。
(2)《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 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分为 —分粥— —看粥四个部分。
活动二 感受民风民俗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内容,感受不同的民风民俗。(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小题。(7分)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2分)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 ”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2分)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小题。(13分)
端午飘香粽
黄永顺
①每逢端午节前夕,奶奶都要给我们包粽子吃。在我有记忆时,奶奶就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她不善言辞,不苟言笑。虽然她也爱着我们这些隔辈人,但脸上总是正正经经的样子。奶奶厨艺很好,能做出一手纯正扬州口味的佳肴,尤其是她包的粽子最有特色,外观和味道都堪称完美。
②记得奶奶包粽子时,先是拿出三四片苇叶,按照头尾排列一致,将带着水的叶子相互重叠,搭接成一片整体的宽苇叶,粽叶上的水会将苇叶搭接处“粘”在一起,从叶子宽的一端卷起一个锥形筒状,用羹匙舀米灌入筒中,颠实,再反复缠绕裹紧。如此,一个紧紧实实的粽子就算是包好了。
③煮粽子是我们这些毛头孩子的事情,我们倒也很钟情这份“差事”。
④儿时,我家居住的平房是独院,进门后是一个空院子,穿过空院才是居住的房子。空院周边是几株葡萄树,院中间是片空地,我们就在空地上搭砌设灶。先是就地取材,从地面挖土,挑出石头后,和成泥巴。将家中的大锅放在地中间,沿着锅沿周围码上第一层砖,然后一层泥土一层砖地逐渐垒高灶台。大铁锅随着灶台的施工也慢慢地架起升高。灶前留下个不小的添柴入口,灶台后面留个排烟出口,上面插上一截约一米长的破烟囱,烟囱与灶台接口用泥糊严粘牢。
⑤按照奶奶的指挥,我们将粽子紧紧实实放入锅内,再灌上淹过粽子一层满满的水。这大铁锅没有自己的锅盖,就将沉沉的铸铁自来水井盖扣在铁锅上。接着是到处收集过期的报纸和木棍、树枝等柴火。
⑥我们用搜罗到的旧报纸和废纸,将其陆续点燃,又手拿蒲扇往灶台里扇风,纸张的火焰燃烧着。我们继续“煽风点火”,直至纸张燃烧发出唿唿的响声,赶紧填入木条和干树枝、树干。火苗在灶台内吞噬着大锅底部,很快就将粽子锅煮开了。我们搬来椅子、板凳看着粽子锅,为保持木柴连续燃烧,蹲坐在凳子上完成当天的作业,还不时地往灶里添着木柴。就这样,我们“陪着”煮沸的粽锅到午夜时分才回去睡觉,木柴形成的炭火仍然发挥着余热,继续维持锅内温度。
⑦次日一早,我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掀“井盖”看粽子。此时那碧绿的苇叶已煮成黄棕色,闻着布满空气中那沁人心田的苇叶香味,看着锅中诱人饥肠的温热粽子。大家满脸是成功的喜悦,此刻自己动手煮粽子的心中快乐已胜过口中的粽香了。
1.阅读文章第②段,为下列图片排序。(2分)
① ② ③ ④
( )( )( )( )
2.结合文章内容,将作者煮粽子的过程补充完整。(3分)
搭砌设灶→ →收集柴火→ →添柴保温→粽子出锅
3.请你说说文章哪部分内容是详写,哪部分内容是略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此刻自己动手煮粽子的心中快乐已胜过口中的粽香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情感丰富,请你说说文章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书写风俗体验
题目:家乡的____________节
三、同学们,我们度过了许许多多美好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相信过节时那些富有家乡特色的习俗和欢乐的气氛一定让你难以忘怀。请你拿起笔来把它们描绘出来,尽情抒写你的感受吧!注意语句通顺,感情真挚,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
1.摆摊儿 贩 杂拌儿 风筝 彼此 贺年 感觉 腊 醋 饺 栖息 一眨眼
2.(1)B.qī C.chān(2)A.mèn B.fèn(3)B.zhēng C.jiǎo (4)B.chì C.guàn
3.C 3.B 4.D 5.C 6.D 7.A 8.C 9.D 10.D 11.C 12.D 13.C 14.D 15.D
3-6.CBDC 7-10.DACD 11-16.DCD CDD 17.寒食东风御柳斜 脉脉不得语 还来就菊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8.(1)老舍 京味儿 腊八 除夕 元宵节 (2)等粥 盼粥 猜粥
二、
(一)
1.C【解析】根据“上元夜”“闻灯”可知,诗歌描写的节日是元宵节。
2.且莫催
3.诗人连用两个反问句,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灯火闪烁,繁华的京城元宵夜一语道尽。这两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生动传神,而且让人无限回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答出画面景象2分,答出妙处2分)
【诗歌大意】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二)
1.③ ② ④ ①(每空0.5分)
2.粽子入锅 灌水扣盖 点柴煮粽(每空1分)
3.作者详写了煮粽子的过程,略写了包粽子的过程。这样的安排,使得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表现出了“我”在自己动手煮粽子中获得的快乐。(答出详写、略写的内容2分,答出好处3分)
4.因为自己动手煮粽子,看到粽子出锅,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让作者觉得已经胜过了粽子的香甜。(答出“成功的喜悦”即可得4分)
5.①对奶奶的思念;②对粽子的喜爱;③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怀念。(每点1分)
三、【例文赏析】
难忘的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因为在这一天,我的家乡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
传说赛龙舟这一风俗与屈原有关。爱国诗人屈原在悲愤中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百姓们知道后哀痛万分,纷纷划船去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于是,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组织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借此驱散江中的鱼儿,避免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端午节的前几周,龙舟赛的划手们就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赛前训练,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还得等到真正比赛的那一日。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吃过午饭后,便急急忙忙相约着去江边看赛龙舟。江岸两边和跨江的大桥上已经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一声哨响,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江中的龙舟上。
每艘赤红色的龙舟上坐着二十位划手,一名鼓手在船头奋力打鼓,龙尾则是负责调整方向的一名舵手。划手们跟着打鼓的节奏向前划去,每个划手都聚精会神,双目紧紧地盯着前方,不停地摆动着手臂,丝毫不敢懈怠,似乎要“飞”到终点。不知不觉中,赛程已经过半了,每支队伍都全力以赴,不分上下。只见马上就要到终点了!鼓手击鼓的声音好似雷鸣,观赛者的呐喊助威声也跟着越来越大,人们的心都悬了起来,只看划手拼尽全力,进入冲刺阶段,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嗖-”哨声再次响起,“黄队获胜!”
赛龙舟在掌声和欢呼声中结束了,但人们意犹未尽,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年的龙舟赛了。
【名师点评】①开篇点明传统节日及风俗,照应题目。②内容丰富,详细介绍了“赛龙舟”风俗的来历,以及龙舟比赛时的场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③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观看龙舟比赛时内心的激动心情,表达了对节日风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