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优质资源评选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教案+课件备课资源(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山市优质资源评选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教案+课件备课资源(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6 16:09:18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教学目标:1、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2、学习如何才能让所写的人物真实、感人的写法。
3、体会文中充满情感语言的深意。教学重难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朝花夕拾》简介 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示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听读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 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如何划分段落?
3、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4、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共写了七件事 (1)常喜欢切切察察
(2)限制我的行动
(3)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4)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5)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6)谋害我的隐鼠
(7)为我买《山海经》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绍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19—29)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
第四部分:(30—31)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划分的依据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依据。长妈妈的性格特征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这里使用的是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
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谦谑的口吻来描写,又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一)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二)研读6-17自然段。 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元旦除夕吃福橘、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三)研读第18-28自然段。 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的经过。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新的敬意热爱关心
孩子为“我”买
《山海经》特别的敬意无知、淳朴讲“长毛”
的故事不耐烦善良真诚令人厌烦
的规矩粗俗、
不拘小节摆成“大”字
的睡相先


扬不大佩服饶舌多事切切察察
的毛病写作手法“我”的感情变化人物性格事(四)研读第四部分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第一课时)
沙溪中学 胡莲华
教学目标:
掌握作品,作者及文学常识相关知识
能熟悉名著中的任何一篇散文的主题
能对名著的内容及人物性格进行概括
掌握名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人物性格及文章主题
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提前做好相关预习题
对文章的作者作品进行网上搜索了解
对人物性格做相关笔记,并提前做好笔记
二:展示:
通过猜一猜,及卡片展示,设计问题并回答来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三:反馈
老师检查并了解
四:拓展
作业布置
《朝花夕拾》评测练习
沙溪中学 胡莲华
预习题:
1、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 人。
2、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鲁迅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并第一次使用“ ”这个笔名;中篇小说《 》,回忆性散文集《 》,小说集《 》《 》等
4、散文集《朝花夕拾》最早陆续发表于半月刊《 》上,总题为《 》,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所写的 篇回忆性散文的收录,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才改名为《朝花夕拾》,表意思是早上凋落的花,下午将其拾起,引申义就是
检测题: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名著《 》里的《 》,作者是
2、结合ab两段文字简要说说,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妈妈?
3、(b)段有一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的,或不能做的,她却
能够做成功”中的“这”指什么?
4、本文表达了“我”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
课件5张PPT。五猖会分段第一大部分(1—4)作者极力写儿时迎神赛会的热闹,表达了自己的渴盼之心,为下文急切想看五猖会作铺垫。
2.第二大部分(5—20)这一部分写看五猖会的经过。作者详写了看五猖会前父亲让背书一事,其它一笔带过。
3.第三大部分(21-22自然段)这两段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语气非常平静地回想,很含蓄的表达了这件事对“我”内心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难点讲析 1.文章题目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为什么?
五猖会,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渴望与欢乐,对他来讲如同重大的节日。作者用近一半的篇幅来谈迎神赛会,在于渲染赛会的盛大、热闹,突出赛会对孩子的吸引力。为下面插入父亲让“我”背书,造成童心与现实的冲突作铺垫。
2.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真的“诧异”吗?
其实作者平时与父亲的相处中应该了解父亲的性格,他虽然爱“我”,但完全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只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甚至抑制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所以,父亲在临行时让我背书我不应感到诧异。只是作者对父亲这种做法一直难以接受罢了。主题 本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我们也从文中看到,作者对其父亲没有一句谴责之词,只是流露出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 写法上的特点 1.文章前面极力写自己急切盼望看五猖会的心理,后来却索然无味,对盛会并没留下什么印象,通过前后心境的对比表现人物心理。
2.大量铺垫,突出主题。
3.典型性的语言刻画人物。课件14张PPT。《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第一课时)
执教者:中山市初级中学 胡莲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6大家来猜谜:1、百年老屋2、购买彩票盼望中奖3、山东发展快老舍巴金鲁迅以上谜语均猜中国现代作家人名。《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制作:沙溪中学 胡莲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了解名著的主要人物,能就作品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初步欣赏名著的艺术特色,能根据某个阅读文段作答。小组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以下填空题,举手快者到黑板书
写答案。答对一空该组加2分。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1、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 人。
2、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鲁迅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并第一次使用“ ”这个笔名;中篇小说《 》,回忆性散文集《 》,小说集《 》《 》等
4、散文集《朝花夕拾》最早陆续发表于半月刊《 》上,总题为《 》,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所写的 篇回忆性散文的收录,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才改名为《朝花夕拾》,表意思是早上凋落的花,下午将其拾起,引申义就是 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鲁迅阿Q正传朝花夕拾呐喊彷徨莽原旧事重提十人到中年回忆青少年的往事看谁背得快?1、请背出《朝花夕拾》所收录的十篇散文的题目:《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2、请从十篇散文中选取一篇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对猫(暴虐者)的憎恶,对老鼠(弱小者)的同情。保姆,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唠叨山海经,尊敬感激怀念儿童读物,封建孝道故事,虚伪残酷儿时迎神赛会,急切兴奋,强迫背《鉴略》,对儿童天性压制摧残阴间的鬼,爽直公正,对人间打着“正义旗号的“君子”的嘲讽儿时百草园乐趣,三味书屋的乏味,封建私塾批判为父亲治病的几位”名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南京求学,江南水师学堂的”乌烟瘴气“,对“天演论”的“如饥似渴”作者日本留学期间,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怀念作者接触范爱农的几个生活片段,同情,悼念展示读书卡片,谈谈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 、 、 和 。请展示做好的读书卡片,和同学们谈谈你对其中一个人物的阅读体验。保姆恩师朋友父亲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保姆?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恩师朋友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巩固练习:请拿出名著练习题,翻到97页,做阅读训练7:名著阅读题答题技巧:(中考宝典144页)
“题在段内,答在段外”是名著阅读题最基本的特征。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名著《 》里的《 》,作者是
2、结合ab两段文字简要说说,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妈妈?
3、(b)段有一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的,或不能做的,她却
能够做成功”中的“这”指什么?
4、本文表达了“我”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鲁迅(a)段:她没文化、粗俗、好事。喜欢背地说三道四;爱告状,睡觉大字,不管别人感受(b)段,她热心帮助孩子,为我买到《山海经》,看出她热心、心地善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做了别人不肯做的事情。对保姆真诚的怀念。小结:学习名著要掌握什么?做名著阅读题时要注意什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点?作业布置:1、继续完成名著练习题中的阅读训练8、
训练9、训练10,明天检查。2、背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明天继续默写。谢谢指导!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