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内容)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这表明( )
A.交通建设是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 B.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C.道路畅通是基层管理的根本保障 D.驿站管理是开疆拓土的先决条件
2.下列关于交通发展的表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美国福特T型汽车开始量产 ②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③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④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3.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其的开通缩短了航程,便利地区间的互联互通。下面有关下图中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B.它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C.它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行距离
D.它属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是17世纪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4.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欧和东亚、南亚之间最近的水上通道;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距离。这些国际运河的修建( )
①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②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
③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 ④成为了大国的角力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英法控制期间,该运河不仅提供了掠夺亚洲资源的快捷通道,还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被埃及国有化之后,成为埃及的“经济命脉”和“摇钱树”:运河船只通行费、侨汇、旅游、石油成为埃及的四大支柱产业。该运河是( )
A.米迪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阿姆斯特丹运河 D.巴拿马运河
6.1938年武汉沦陷后,鄂西南成为重要的“联络站”。湖北省政府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对鄂西南地区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规划,利用已有乡道先后修建了恩万和利来等驿运线,到1942年基本完成了境内公路干线的建设。当时湖北省政府的做法旨在( )
A.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B.保证战争的物资供应和补给
C.推动国内贸易网络建设 D.改变偏远地区交通落后状况
7.在未修筑铁路前,东北地区以水路为主要交通路线,辽河、松花江是主要运输通道,东北地区所产的大豆和豆制品出口量很少,1890年输出总值白银37万两。铁路开通后,东北农产品出口总值在1900年为547万两,1910年为3669万两。这说明,东北地区( )
A.交通状况落后于全国水平 B.农产品的殖民化进程加快
C.交通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 D.对外贸易推动了农业生产
8.著名学者金克木曾说: “中国有两种文化,一种叫‘长城文化’,一种叫‘运河文化’。 ‘长城文化’即隔绝、阻塞的文化;运河通联南北,是‘通的文化’。”下列关于“通的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出现已知最早的运河 B.秦国为统一六国而开凿了灵渠
C.隋朝大运河的重要功能是漕运 D.元朝大运河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9.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据此可知,我国(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B.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D.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用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这一规定( )
A.旨在推进根据地的工业化 B.表明临时中央政府关注民生
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D.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11.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全国各地农村涌出了大批赤脚医生。他们来自医学世家者或是高中毕业生且略懂医术病理者。经县一级的卫生学校进行短期培训,结业后回到乡村,即成为赤脚医生。由此可见赤脚医生的出现( )
A.促进深入村镇的医疗网的形成 B.标志着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得益于全国性政治运动的开展 D.解决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
12.1953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卫生防疫站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到1965年全国各地共建立卫生防疫站2499所,以及专科防治所(站)822所,妇幼保健站(所)2910个,被世卫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这一模式( )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B.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
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D.消除了城乡间医疗差距
13.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爆发后,那些往常自称受到上帝特别庇护的牧师和教士们也难逃魔爪。由于教会难以对瘟疫给出一个信服的解释,人们便根据现实和自己的文化观念进行思考并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解释,以至于当黑死病的阴霾悄然散去之后,人们对命运观也有了一全新的看法。据此推知,黑死病的爆发( )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推动了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促进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客观上利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14.下表为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医学发展情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
朝代 发展情况
隋 杨上善奉敕编撰《太素》
唐 中央置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地方也广泛设立医学校教授医学
宋 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医方,并刊刻印行
元 现存最早的宫廷处方《御药院方》于至元四年刻板成书
A.源于大一统的体制 B.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C.以继承传统为宗旨 D.由宫廷医生所主导
15.1883年,上海租界内建立了自来水饮用系统,“饮城河之水,易生疾病”的观念逐渐被市民所了解。《申报》代表民众向官方呼吁:“城河之水恶浊,是宜官为勤勘广浚,必使城内水清食之不至致病,而取汲亦觉便宜。”这表明近代上海( )
A.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 B.公共卫生意识逐步提高
C.公共卫生事业成就显著 D.医疗卫生事业领先全国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世纪初,英国把建立公路网和运河网作为改造本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但不久火车头和汽轮发明,便很快把重点转移到建立铁路网和海洋运输网上。1821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接着掀起了建筑铁路的狂潮……伦敦自19世纪50年代起就成了铁路网的最大枢纽。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转而把主要财力用于建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铁路,例如1890—1911年仅在印度就建筑了1.6万多千米的铁路,而在本国只建筑了300多千米。与铁路网的建设相应,1819年英国制造出第一艘远航汽船并成功横渡大西洋,到19世纪40—50年代,英国出现了建立近代化海洋运输网的热潮。英国通过海洋运输网把本国交通网同殖民地的交通网紧密地联接在一起,构成了全球性的近代化交通运输网,从而取代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落后的交通运输体系。
——摘编自张天《论英国近代化全球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史料二 直到19世纪6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当时修建的铁路主要有:1881年修建的唐胥铁路;1891年至1894年修建的关东铁路;1887年至1893年修建的台湾铁路。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直到后来才逐渐认识到战备和国防才最离不开铁路事业的发展。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
——摘编自翟光润《简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及影响》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其主要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早期铁路建设情况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道路网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美)陆威仪《哈佛中国史》
(1)提取上图信息,判断其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主要理由。
(2)概述上图道路网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说明其主要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文献中“大疫”“时疫大行”等记载不时出现,唐朝也不例外。唐朝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暴发的疫病。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悲田病坊是唐朝开创的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它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的底层群体。病坊的所属关系: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悲田病坊的设置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一方面从民间的角度弥补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其设置影响深远,为后世所继承。
——摘编自胡阿祥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基层民间医疗开创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防治疫病的经验对今天的借鉴价值。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春秋时期以前,“天”主要指“天神”,天人关系主要研究人神关系;随后“天”逐渐转变为“自然、天道、天理”,“人”指“人与人、人与社会”;汉代发展成哲学思想体系,贯穿古今文史,至今仍影响着后世言思。“天人合一”理念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彼此相互依存的写照,它反映了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依赖感与亲和感。
——整理自陈伯海《“天人合一”——兼谈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面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英国政府在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到1867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城市贫困法》,使得济贫院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开始进行建设福利国家。1946年英国着手福利制度建设,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与《国民医疗保健法》,在1948年又颁布了《国民救济法》。这三部法律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英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建成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摘编自陈国强《社会福利制度的演进》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卫生条件落后、疫病大肆流行、医疗设施匮乏, 医务人员短缺等突出问题。1952年1月,美国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并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投掷用于传播病菌的媒介物。1952年3月14日,中央卫生防疫委员会成立,确立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机构,并向广大群众宣传卫生防疫知识。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的号召,相继成立各地方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除害灭病,保家卫国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摘编自郭荣浩、邓茜尹《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卫生运动社会动员的三重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天人合一”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阐明“天人合一”理念的内涵,并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这一理念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制度实质的角度分析西方福利制度的弊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背景。结合所学,写出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指出这一口号对当时医疗卫生事业的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朝时期,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以及传递信息的需要,在西域设置多处驿站,说明当时交通建设是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丝绸之路是否是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驿站的建设,而非道路畅通,排除C项;驿站是在开疆拓土之后设立的机构,而非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美国福特T型汽车开始量产是在1908年;②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在1932年;③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是在1919年;④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是在1950年。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①③②④,B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排序错误,排除。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航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A项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排除B项;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行距离,排除C项;米迪运河属于法国,与荷兰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近现代以来,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国际运河的修建,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大国的角力场,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初步形成,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英法控制期间,苏伊士运河不仅提供了掠夺亚洲资源的快捷通道,还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被埃及国有化之后,苏伊士运河成为埃及的“经济命脉”和“摇钱树”,B项正确;米迪运河在法国境内,排除A项;阿姆斯特丹运河是荷兰的运河,排除C项;巴拿马运河是在美洲的运河,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鄂西南成为重要的‘联络站’”“利用已有乡道先后修建了恩万和利来等驿运线,到1942年基本完成了境内公路干线的建设”及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积极推动境内公路干线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保障抗日战争时期物资的供应作准备,B项正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该做法对国内贸易网络建设的推动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改变偏远地区交通落后状况”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0-1910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在未修筑铁路前,东北地区以水路为主要交通路线,大豆和豆制品出口量很少,铁路开通后,东北农产品出口总值在1900年为547万两,1910年为3669万两,这说明交通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交通对比,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排除B项;是交通变革推动经济发展,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通的文化”是指“运河文化”,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重要功能是漕运,即利用水道调运粮食,C项正确;已知最早的运河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灵渠是在秦朝建立后修建的,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元朝之前的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减低了儿童的死亡率,完成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D项正确;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建立在2020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社会保险……都得施及之”可知,这些领域涉及的都是民生领域,由此表明临时中央政府关注民生,B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的内容,与工业化无关,排除A项;题意主旨是关注民生,与适应社会生产力状况无关,排除C项;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65年6月26日(中国)。“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推动了农村出现大量赤脚医生,遍及农村,这促进了深入村镇的医疗网的形成,A项正确;毛泽东这一指示有助于农村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不能看出整个医疗卫生体系情况,排除B项;全国性政治运动开始于1966年,排除C项;D项夸大了赤脚医生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1965年(中国)。据材料“卫生防疫站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到1965年全国各地共建立卫生防疫站2499所,以及专科防治所(站)822所,妇幼保健站(所)2910个,被世卫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和所学可知,建国初期国家在果断、迅速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B项正确;世卫组织不能代表世界各国,“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1965年,中国还未实现工业化,排除C项;“消除了城乡间医疗差距”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4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那些往常自称受到上帝特别庇护的牧师和教士们也难逃魔爪”“教会难以对瘟疫给出一个信服的解释”“根据现实和自己的文化观念进行思考”及所学知识可知,黑死病在客观上有利于人们对宗教神学进行反思,从关注神转移到对人本身的关注,有利于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促进文艺复兴的发展,D项正确;这一时期欧洲并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推动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相关信息,16世纪宗教改革才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隋唐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隋唐宋元时期,政府鼓励发展医学,设置机构,编纂刊刻医书,校定古代医书,在政府的支持下,这一时期的医学得到了发展,B项正确;宋代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A项;材料所列各朝的举措并非针对同一主题,因此无法看出其以继承传统为宗旨,排除C项;杨上善奉敕编撰《太素》并未宫廷医生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饮城河之水,易生疾病”“必使城内水清食之不至致病,而取汲亦觉便宜”可知,近代上海人民比较关注饮用水问题,且《申报》还发出呼吁,反映了当时上海人民公共卫生意识有所提高,B项正确;材料未说明饮用水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上海市区,看不出基础设施建设,且“趋于完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实行效果,看不出“成就显著”,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信息,不能得出“领先全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6.(1)趋势:从建立公路网、运河网到建立铁路网、海洋运输网(交通近代化);从建立国内交通网到构建全球交通运输网(交通全球化)。
影响:配合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满足了英国殖民扩张的需求;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秩序,客观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2)特点:起步晚;规模小;偏经济目的;未形成网络;分布不平衡。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保守势力或思想的束缚;西方列强的阻碍;自身技术落后,不受社会重视;等等。
【详解】(1)本题为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英国。趋势:根据材料“19世纪初,英国把建立公路网和运河网作为改造本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但不久火车头和汽轮发明,便很快把重点转移到建立铁路网和海洋运输网上”可知从建立公路网、运河网到建立铁路网、海洋运输网(交通近代化);根据材料“英国通过海洋运输网把本国交通网同殖民地的交通网紧密地联接在一起,构成了全球性的近代化交通运输网”可知从建立国内交通网到构建全球交通运输网(交通全球化)。
影响:根据材料“1821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接着掀起了建筑铁路的狂潮”可知配合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转而把主要财力用于建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铁路”可知满足了英国殖民扩张的需求;根据材料“到19世纪40—50年代,英国出现了建立近代化海洋运输网的热潮”可知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交通运输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和因英国文明的影响可知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秩序,客观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2)本题为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直到19世纪6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的铁路事业才进入发展的时代”可知起步晚;规模小;根据材料“当时修建这些铁路都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可知偏经济目的;根据材料“这一阶段修建的铁路没有形成网络,星星点点,稀疏地点缀于京津地区”可知未形成网络;分布不平衡。
原因:结合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性质可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结合中国铁路修建的阻碍可知保守势力或思想的束缚;西方列强的阻碍;结合中国修建铁路的条件可知自身技术落后,不受社会重视;等等。
17.(1)历史时期:秦朝。理由:从疆界范围判断;从都城判断;从行政区划(郡)判断。
(2)特点:以咸阳为中心;道路网延伸到边疆地区或者道路网四通八达。作用:政治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济上,促进了经济交流,推动了经济发展;文化上,促进了文化交流;民族关系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第一小问历史时期,根据材料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道路网出现于秦朝。第二小问理由,从地图疆界范围判断、从都城判断、从行政区划(郡)判断等其为秦朝。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地图信息可知,以咸阳为中心,道路网延伸到边疆地区或者道路网四通八达。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秦朝道路交通的相关知识可知,政治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济上促进了经济交流,推动了经济发展,文化上促进了文化交流,民族关系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18.(1)思想基础:爱民、保民思想,儒家仁、义思想(大同思想),墨家“兼爱”思想。
(2)原因:古代疫情多发,医疗资源不均和不足;儒家思想的影响。影响:弥补了医疗资源的不足;更多地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影响深远,为后世所继承。
(3)借鉴价值:政府在疫病救治中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疫病防治;防治疫病要关注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爱民、保民思想,儒家仁、义思想(大同思想),墨家“兼爱”思想。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疫情多发”“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可得出古代疫情多发,医疗资源不均和不足;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方面从民间的角度弥补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其设置影响深远,为后世所继承”可得出弥补了医疗资源的不足;更多地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影响深远,为后世所继承。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唐朝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一方面从民间的角度弥补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救助社会底层百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府在疫病救治中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疫病防治;防治疫病要关注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19.(1)变化:春秋以前,研究人神关系;春秋时期,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汉代,形成哲学思想体系。
内涵: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
主张:“道法自然”;“天行有常”或“制天命而用之”
(2)特点:政府主导;重视立法;不断完善;从被动到主动。弊端: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福利国家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背景:公共卫生领域出现问题;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央卫生机构的建立与宣传;党和政府的重视;各地群众的响应。
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
作用: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天人关系主要研究人神关系”可知,春秋以前,研究人神关系;根据材料一“‘人’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可知,春秋时期,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根据材料一“汉代发展成哲学思想体系”可知,汉代,形成哲学思想体系。第二小问内涵,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相关知识可知,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第三小问主张,结合所学可知,与“天人合一”理念相关的主张有“道法自然”“天行有常”或“制天命而用之”等。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英国政府在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二“《城市贫困法》”“《国民保险法》”等可知,重视立法;根据材料二“这三部法律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英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建成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可知,不断完善;根据材料二“面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英国着手福利制度建设”可知,从被动到主动。第二小问弊端,结合所学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福利国家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卫生条件落后、疫病大肆流行、医疗设施匮乏,医务人员短缺等突出问题”可知,公共卫生领域出现问题;根据材料三“1952年1月,美国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可知,朝鲜战争的爆发;根据材料三“中央卫生防疫委员会成立,确立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机构”可知,中央卫生机构的建立与宣传;根据材料三“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可知,党和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三“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的号召”可知,各地群众的响应。第二小问口号,结合所学可知,“五讲四美三热爱”。第三小问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口号有助于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