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章节训练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章节训练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01 17: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章节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人们采用嫁接的方法在一株桃树植株上,获取了多种口味的桃子,下列生殖方式与之相似的是( )
A.“试管婴儿”的诞生 B.用种子繁殖大豆
C.用块茎繁殖马铃薯 D.高产杂交水稻的培养
2、下面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基因型相同,性状就一定相同
B.只要性状相同,基因型就一定相同
C.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生物性状的表现是基因组成和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B.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父亲或母亲
C.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精子的类型
D.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44条+XY
4、青蛙是很多害虫的天敌,是庄稼小卫士。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蛙的受精在水中进行,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B.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可跳跃也能划水
C.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因此属于两栖动物
5、如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已知B为蛹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C时期
B.若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D为卵期,A为幼虫期
C.若此图表示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则C时期对植物的危害最大
D.若此图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则发育过程为D→A→B
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短毛和卷毛 B.玉米的白粒和圆粒
C.小麦的抗病和不抗倒伏 D.人的A型血和O型血
7、有一种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
A.有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B.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
C.有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D.不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8、下列几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是( )
A.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B.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
C.单眼皮经手术变成的双眼皮 D.有耳垂的夫妇生出无耳垂的孩子
9、大肠杆菌繁殖速度快,科学家利用这一特点,把控制人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让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胰岛素可治疗糖尿病。该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
A.基因编辑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核移植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10、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请写出男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________。
2、生物体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即_____和______组成。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中,一条是______染色体,另一条是______染色体,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都是______染色体。
3、性状就是生物体___________、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有___________效应的___________片段。
4、鸟卵的结构与其所处的环境直接相关,鸟卵由外向内的主要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和卵黄。请分别说明这四种结构各有什么功能?
5、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控制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___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基因是成对存在的。(______)
2、DNA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______)
3、就性染色体而言,某种病一直是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________)
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白化病的可能性为25%。(________)
5、原始大气中存在水蒸气、甲烷、二氧化碳、氨气、氧气等气体。(______)
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实验探究题:科学家们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将其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表:
地区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200 30 200 131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200 138 200 27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______。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数比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数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______。
(3)在工业污染区,______是有利变异,而在非工业区,______则是有利变异。
(4)这种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______。
2、某兴趣小组就“生长激素口服是否有效”这一问题,利用小白鼠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实验过程表解。
实验对象 组别 实验方法 测量并记录
15只体长、体重基本一致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三组。 1 饲喂普通食物 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2 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
3 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1)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_____值:
①如果第3组的数值最大,第1组和第2组的数值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生长激素口服____。
②如果第2组和第3组的数值都明显较大且基本相等,第1组的数值最小,则该实验的结论是:生长激素口服____。
(2)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科学证明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最终在人体的_______内消化成氨基酸。由此可知,上面_____组实验能够促使小白鼠迅速长大,这组实验与第_____组形成对照组。动物的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化合物,在人体内能不经消化而直接吸收,如果某食品中含有动物性激素,这样的食品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放心食用。
(3)生产上也可以把鲤鱼体型较大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鲫鱼的受精卵内,我们把这种生物技术叫做____技术,鲫鱼产生的后代与亲本在体型上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异属于___的变异。
3、某班同学用围棋子作材料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过程如下:
①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
②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粒黑棋子和1粒白棋子的组合用A表示,2粒白棋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
③统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合方式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A 12 8 11 13 9
B 8 12 9 7 11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乙袋中装的黑、白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填名称),将黑棋子和白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_______过程。
(2)A、B模拟的细胞是___________;组合A表示所生“孩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其中来自父亲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染色体。
(3)该班同学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最终得到的男女比例为53∶47,接近理论上男女性别_________的比例。
4、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科研人员在研究家蚕时,发现了一只黑色斑的变异个体。将这只黑色斑个体与普通斑个体杂交,产的卵孵化出了867 只黑色斑和898只普通斑的家蚕。科研人员用子代个体又进行了三组杂交,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本 子代
黑色斑 普通斑 总数
第一组 普通斑×普通斑 0 1432 1432
第二组 黑色斑×普通斑 691 690 1381
第三组 黑色斑×黑色斑 317 154 471
(1)蚕的黑色斑和普通斑是一对__________。
(2)在普通斑中出现了黑色斑,且杂交后代中也有黑色斑,说明这种变异属于_____的变异。根据第_______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3)研究发现,蚕的斑纹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若用字母A表示这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第二组亲代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最初发现的黑色斑变异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4)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致死现象;基因型为BB的黄色毛皮老鼠在胚胎时期死亡,黄鼠与黄鼠交配,其后代黄鼠2896只,灰鼠1435只,那么此杂交组合中后代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致死个体出现的几率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1)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2)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详解】
A.试管婴儿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错误。
B.种子繁殖大豆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错误。
C.用块茎繁殖马铃薯,这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与人们采取用嫁接的方法在桃子植株上获取多种口味的桃子相似,均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正确。
D.高产杂交水稻的培养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错误。
故选C。
2、D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不能控制生物的全部性状,还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详解】
A.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A错误。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 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B错误。
C.显性性状的基因表现型有纯合体和杂合体,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一定的纯合体,只有纯合体才能稳定遗传,因此能够稳定遗传的一定的隐性性状,C错误。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不能控制生物的全部性状,还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生物的性状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
人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来源,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详解】
A.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XY是男性,XX是女性,A不符合题意。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产生生殖细胞的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男性细胞中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母亲,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人类的正常染色体数目为23对,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44条)+XY,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分析】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引来雌蛙的进行抱对,抱对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后,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大大小小的青蛙组成强大的农田卫队,每一只青蛙都前肢短,后肢发达,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被誉为“田园卫士”。
【详解】
A.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正确。
B.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正确。
C.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正确。
D.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海龟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但是爬行动物,错误。
故选D。
5、B
【分析】
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图中的B是蛹期,则A是幼虫,,C是成虫,D是卵。
【详解】
A.家蚕在发育中,经过D卵、A幼虫、B蛹和C成虫等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家蚕是在幼虫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可适当的延长它的A幼虫期使其积累更多的营养,A不符合题意。
B.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若B蛹期期,则A幼虫期、C成虫期和D是卵期,B符合题意。
C.菜粉蝶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和C成虫等4个时期。受精卵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幼虫主要以蔬菜等农作物为食,成虫以少量的植物汁或花蜜液为食,蛹不食不动。因此菜粉蝶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是A幼虫,C不符合题意。
D.蝉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要经过D受精卵、A若虫、C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不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
A.狗的短毛和卷毛是同种生物(狗)不同性状(毛的长短和毛的形状),它们不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玉米的白粒与圆粒是同种生物(玉米)不同性状(果实的颜色和形状),它们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小麦的抗病和不抗倒伏是同种生物(小麦)不同性状(抗病和抗倒伏),它们不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人的A型血和O型血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血型)的不同表现形式(A型和O型),它们是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分析】
(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所以适宜不利变异;小麦的白化苗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故选B。
8、D
【分析】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单眼皮经手术变成的双眼皮 ”都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而“有耳垂的夫妇生出无耳垂的孩子”是遗传物质变化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故选D。
9、B
【分析】
1.基因编辑,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或过程。
2.核移植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无性繁殖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新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的技术。以供体核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胚细胞核移植与体细胞核移植两种。
3.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使用到了转基因技术。
故选B。
10、C
【分析】
发酵技术、酶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都是重要的生物技术,此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知识,制酒要用到酵母菌。
【详解】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甘蔗中含丰富的葡萄糖,加入酵母菌,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的酒精,这项技术属于发酵工程,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X或Y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精子的性染色体为X或Y,因此男性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或Y。
2、DNA##蛋白质 DNA##蛋白质
X X
X
【分析】
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详解】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人类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
3、形态结构 遗传 DNA
【分析】
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所以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中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详解】
鸡卵的结构图如下: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5、基因 精子
【详解】
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成单存在,基因也成单存在。
故题干说法错误。
2、错误
【详解】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故题干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
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某种病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由儿子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错误。
4、正确
【详解】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白化病孩子,表明白化病是隐性性状,控制白化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假设白化病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肤色正常是显性基因用A表示,因此患白化病的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父母遗传给白化病孩子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这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基因组成是Aa。其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为25%,故题干观点正确。
5、错误
【分析】
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
【详解】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本题说法错误。
四、实验探究
1、
(1)性状
(2)适应性
(3)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娥
(4)自然选择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1)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就是一种性状。
(2)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深色桦尺蛾对工业污染区的环境的颜色是适应的;同理,浅色桦尺蛾在非工业区的环境中也是适应的。
(3)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是有利变异;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是有利变异。
(4)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平均 无效 有效 垂体 小肠 3 2 不能 转基因 可遗传
【分析】
(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促进生长发育;
(2)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详解】
(1)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要采取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的数学统计方法。因此该实验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
①第3组和第1、2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注射生长激素,第3组的数值最大,则该实验的结论:生长激素口服无效。
②第1组和第2、3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生长激素,结果是第1组的数值最小,则该实验的结论:生长激素无论口服与注射都有效。
(2)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实际上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在胃里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被分解成氨基酸被吸收。由此可知,上面第3组实验能够促使小白鼠迅速长大,这组实验与第2组形成对照组。因此如果某食品中含有性激素,导致体内性激素异常,会引发疾病。
(3)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生产上把鲤鱼体型较大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鲫鱼的受精卵内,这样就能培育出特大的胖鲫鱼,我们把这种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鲫鱼产生的后代与亲本在体型上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理解掌握蛋白质的消化。
3、
(1) 精子 受精
(2) 受精卵 XY Y
(3)1∶1
【分析】
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
【详解】
(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乙袋中装的黑、白棋子模拟的是男性生殖细胞中的两种类型的精子。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的。将黑棋子和白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过程。
(2)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A、B模拟的细胞是受精卵。分别从甲袋和乙袋中各取1粒围棋子,组合A,即1粒黑子(Y)和1粒白子(X)的组合,则表示“孩子”的性别为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
生男生女遗传图谱如下:
由遗传图谱可知,男孩的的性染色体Y来自于父亲,X来自于母亲。
(3)根据XY为男性,XX为女性,可知该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是男女比例为53:47,接近于理论上男女性别1:1的比例。
4、相对性状 可遗传 三 黑色斑 Aa、aa Aa Bb 1/4
【分析】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蚕的黑色斑和普通斑是一对相对性状。
(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在普通斑中出现了黑色斑,且杂交后代中也有黑色斑,说明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根据第三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黑色斑为显性性状。
(3)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黑色斑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普通斑的基因组成是aa;在第二组中黑色斑×普通斑实验中,黑色斑与普通斑杂交,子代中黑色斑691与普通斑690的比例接近1:1,说明亲代黑色斑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亲代普通斑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则第二组亲代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Aa、aa。最初发现的黑色斑变异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
(4)由题意可知,黄色毛皮为显性,纯合为致死,又因为后代中黄鼠2898:灰鼠1435=2:1。显然,亲代中的两只黄鼠均为杂合。 假设显示黄色的基因是B,显示灰色的是b ,根据题意可得BB的老鼠不能存活,所以活下来的基因应该是Bb,所以Bb跟Bb交配会产生BB、Bb、Bb、bb四种基因的老鼠,各占25%。而BB的不能存活,所以25%的老鼠会致死。因此,此杂交组合中后代黄鼠的基因型为Bb,致死个体出现的几率是1/4。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相对性状的概念以及变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