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限时练(十四)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
解析 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②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答案 B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解析 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A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5°N B.25°N
C.35°N D.45°N
4.近年来,该地区大面积开荒种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关联性 D.脆弱性
5.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3~5.解析 第3题,根据垂直自然带分布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某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主要是根据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基带)名称来判断。因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分布与水平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图中山麓地带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典型土壤是红壤,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第4题,破坏植被,易导致水土流失,并引起整个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5题,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主要是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南坡光照条件好,气温高于同一高度的北坡。
答案 3.B 4.B 5.C
读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体现了( )
A.非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7.自然带中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类型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的是( )
A.H B.P
C.F D.E
8.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比西岸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洋流 B.洋流、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地形 D.大气环流、洋流
6~8.解析 依纬度及气候类型分布可判定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自然带自南向北依次是:E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F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H为苔原带,故第6题为纬度地带性。第7题,自然带F在大陆东岸对应的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在同纬度大陆西岸对应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8题,自然带P在大陆西岸受到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比东岸热量丰富,故东岸分布纬度低。
答案 6.B 7.C 8.D
读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可能与实际一致的是( )
A.①位于新西兰 B.②位于欧洲某地
C.③位于亚洲某地 D.④位于非洲某地
解析 根据自然带南北坡高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判断所在半球:①③南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说明是阳坡,位于北半球,②④位于南半球。积雪冰川带与此不同的原因是降水多少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答案 C
10.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③②①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解析 由9题解析可知,①③位于北半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的基带为针叶林,②的基带为阔叶林,③的纬度比①高;②、④位于南半球,②为阔叶林,④为高山草甸,④的纬度高,位置靠南。所以四地位置自北向南排序为③①②④,纬度由高到低为④③①②。
答案 C
读图(图甲为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至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在图甲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海陆位置影响,属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分异规律
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12.在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
A.下垫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13.在图乙中,B处的大片荒漠、半荒漠中能形成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11~13. 解析 本题以植被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第11题,受局部地形因素的影响,出现局部植被与周围不同,是非地带性表现,而非同一山地不同高度植被不同所呈现的垂直地带性。第12题,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两种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等因素影响,属于大气环流因素。第13题,B处草原形成于高山周围,其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 11.D 12.D 13.C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若该山地山麓的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A.1 000米 B.2 000米
C.3 000米 D.4 000米
解析 该山地山顶没有积雪冰川带,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山顶的平均气温不可能在0 ℃以下,根据0.6 ℃/100米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可算出该山地的海拔不会超过2 000米。
答案 B
15.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影响
解析 该山地山麓的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应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根据图示信息,其北坡同一自然带向上达到的高度高,说明北坡是阳坡,其所在的半球是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所以只能是终年受西风影响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码填入与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
①高山草甸带 ②冰碛和地衣带 ③常绿阔叶林带 ④针叶林带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此图自然带分布反映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此规律同________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3)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山地自然带自下而上热量逐渐减少,故可依次确定A~D对应的自然带。
答案 (1)③ ④ ① ②
(2)山地垂直 纬度地带性
(3)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17.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20分)
(1)沿AB线,自然带依次由________带、________带过渡到________带;这属于由________向________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_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属于________方向的分异现象,这种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17.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图”,完成下列问题。
(1)陆地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
(2)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__要素决定的。
(3)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
解析 第(1)题,从我国东临太平洋考虑 ( http: / / www.21cnjy.com ),AB线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其地域差异自然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第(2)题,CD线南北延伸,属于纬度分异规律。
该题以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为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知识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图中所提示的各要素内容。联系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的实际进行分析。陆地环境主要有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是陆地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某一要素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答案 (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气候
(3)我国的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为的砍伐和垦殖,植被多遭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造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4)气候要素会使岩石产生风化,如温度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可能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由此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