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限时练(十二)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2)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外力作用与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侵蚀作用 B.②风力作用
C.③沉积作用 D.④搬运作用
解析 根据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和“侵蚀产物”的标注,不难判断①为侵蚀作用,②为风化作用,③为搬运作用,④为沉积作用。
答案 A
2.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① B.裂谷—②
C.沙丘—③ D.戈壁—④
解析 根据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和“侵蚀产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标注,不难判断①为侵蚀作用,②为风化作用,③为搬运作用,④为沉积作用。溶洞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A对应正确;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戈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裂谷是内力作用的形成的。
答案 A
3.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沙尘暴发生时的外力作用是风力搬运作用,属于图中的③。
答案 C
4.“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图中哪种外力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水滴石穿”是由于流水对岩石的长期侵蚀形成的,是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5~6题。
5.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解析 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
答案 D
6.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解析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北岸)流速较为缓慢,泥沙淤积,故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 B
7.下列风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
解析 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陡。
答案 B
8.形成下图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物理风化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
解析 图示为瀑布,是由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答案 D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9~11题。
9.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为岩浆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在岩浆岩中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而形成,玄武岩分布在地壳表层,所以乙为花岗岩。
答案 B
10.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
解析 读图可知,①③为冷却凝固作用,②⑦为风化、侵蚀与搬运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固结成岩作用,所以②为外力作用。
答案 A
11.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解析 读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中的玄武岩,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气体,当岩浆喷出地表,温度与压力迅速降低,所以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答案 A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解析 通过地层剖面图考查地层形成的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顺序,从图中可知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岩浆上升时穿透破坏了⑥④③②地层,由此可知此处最先形成了⑥④③②各层,其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因而最晚形成的应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①⑤。
答案 C
13.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解析 考查三大类岩石间的转换,石灰岩受热(与岩浆接触)会发生变质,生成大理岩。
答案 C
14.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含有煤层 D.有明显的层理
解析 ①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后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的喷出岩,因岩浆喷出时,大量挥发性物质从其中溢出,因而有许多气孔构造;而选项A和C、D都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答案 B
15.下图表示某河口地区的海陆变迁状况,由甲演变到乙的原因可能是( )
①河流侵蚀 ②地壳下降 ③泥沙沉积 ④海平面上升 ⑤地壳上升
A.①⑤ B.③⑤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对比甲、乙两幅图可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乙图比甲图中海洋的面积扩大,而陆地面积减少。图中海洋面积扩大可能是地壳下沉,海水入侵陆地形成的,也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形成的。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 砾石 粉砂
B.砾石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
(4)根据甲图,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分布。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答案 (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A
(3)C
(4)B
17.读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由图可知,祼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沉积岩。
(3)用图中数字填出形成下列事象的地质作用:
a.大理岩的形成________;
b.含煤的岩层的形成的________;
c.海底火山喷发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了岩石之间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转化与地质作用。由题干可知岩石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地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具体分析如下:第(1)题,C类岩石由岩浆形成,因此为岩浆岩;A类岩石是由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应为沉积岩,则B为变质岩。第(2)题,考查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即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第(3)题,a大理岩为变质岩,因此对应⑤;b含煤的岩层属沉积岩,因此为④;c海底火山喷发属岩浆活动,应为①。
答案 (1)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2)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3)⑤ ④ ①双基限时练(十一)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①2013年5月17日墨西哥第二大火山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 ②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③黄果树瀑布的形成 ④黄土高原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变质作用等。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沉积的结果,瀑布的形成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2.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运动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B.升降运动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解析 水平运动会形成褶皱、裂谷、海洋;垂直运动会使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在地壳发展中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答案 D
3.有关内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都很剧烈
B.内力作用都很缓慢
C.内力作用有的剧烈有的缓慢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内力作用进行得快
解析 熟悉内力作用的释放快慢,如地震火山都很剧烈,而山脉形成则很缓慢。
答案 C
4.外力作用的来源是( )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C.火山爆发
D.地热能
答案 B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四幅地质构造中,属于褶皱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①③为褶皱,②④为断层。
答案 D
6.四幅地质构造中,有地堑、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③处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②处为地堑,④为地垒,①为背斜山。
答案 B
读下列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山岭是( )
A.背斜形成的山岭 B.向斜形成的山岭
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 D.断层形成的山岭
解析 岩体呈垂直运动,因此是断块山。
答案 D
8.以下地貌的形成与图中构造有关的是( )
①庐山 ②泰山 ③安第斯山脉 ④汾河谷地 ⑤落基山脉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③④
解析 庐山、泰山是断层上升的岩体形成的断块山,汾河谷地是断层下降的岩体形成的谷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是褶皱山。
答案 A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
A.背斜,山脊 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 D.向斜,山谷
解析 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是山谷。
答案 D
10.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火山地震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 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 A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完成11~12题。
11.4·20雅安地震是由于图中的哪两大板块碰撞引起的( )
A.A与B B.A与C
C.C与D D.A与D
解析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我国4·20雅安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起的。
答案 B
12.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B.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
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D.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解析 板块碰撞的地方属于消亡边界,台湾岛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东非大裂谷属于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张裂形成的。
答案 B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解析 图中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
答案 D
14.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
解析 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③处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砾岩的下方,而断层右侧显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③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 B
15.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解析 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④,但不能确定是否发生过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表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该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貌类型是________,分析该地貌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例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西的________,陕西的________,山东的________,江西的________,均属于这一地质构造。
(3)近年来我国中小煤矿透水和与瓦斯爆炸事故频发,如果在A、B两处采煤,要注意的事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此地修建地下隧道,在A、B两处应选择哪一处?并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结合地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可以看出A为背斜,结合等温线的分布,该地气温较高,可以确定为谷地,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作用侵蚀成谷。第(2)题,C处为断层,在我国的分布如山西的汾河谷地,山东泰山等。第(3)题,煤矿透水与向斜构造联系,瓦斯爆炸即甲烷气体与背斜构造联系。第(4)题,地下隧道与背斜构造相联系。背斜向上拱起,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答案 (1)背斜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作用侵蚀成谷
(2)断层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泰山 庐山
(3)瓦斯爆炸 透水
(4)A,因为背斜向上拱起,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图中的山脉是_______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_,板块a为________板块,板块b为________板块。
(2)(多选)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强烈地震,人员伤亡惨重,该现象和图示内容相同的是( )
A.都是由内力作用造成的
B.都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
C.都发生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都发生在世界地震带上
(3)根据上图,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解析 (1)喜马拉雅山脉是褶皱山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从图上可以看出a板块俯冲到b板块的下部,所以a是印度洋板块,b为亚欧板块。
(2)、(3)地震,是内力作用表现形式之一,日本位于板块相互碰撞的消亡地带,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
答案 (1)喜马拉雅山 褶皱 印度洋 亚欧
(2)ABCD
(3)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17.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与变位。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的年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岩层向上拱起,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谷,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该工程在选址时,必须避开A、B、C三地中的__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