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限时练(八) 大气运动(2)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当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华北地区正值寒潮多发时期
B.我国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
C.沈阳正处于多雨季节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解析 当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炎热多雨,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
答案 C
2.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
A.亚洲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 7月份亚欧大陆上是印度低压。
答案 C
3.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气压中心明显呈块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①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③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④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北半球气压中心呈块状分布,主要原因是陆地面积大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答案 A
4.南亚西南季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B.东北信风的影响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解析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 A
5.下面四幅图中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重要关系的是( )
解析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受西南风影响。
答案 A
6.东亚季风最为典型的形成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
D.太平洋西部洋流的影响
解析 东亚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 A
7.下列气候类型中,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 地中海气候只有南极洲没有分布。
答案 A
8.下列气候类型中,不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其余三种气候都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答案 D
9.假设黄赤交角为0°,下列气候类型不存在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 假设黄赤交角为0°,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 A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解析 此时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表明亚洲为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
答案 C
11.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 此时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 B
12.当亚欧大陆气压为992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 036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
A.我国东部进入多雨季节
B.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C.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D.长江进入枯水期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气压中心的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判断北半球的季节。不同的季节,北半球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值高低不同。当亚欧大陆中心气压值远低于北太平洋中心气压时,说明亚欧大陆温度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北半球为夏季。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这一条件。
答案 A
13.指出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判断正确且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
A.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B.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D.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根据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可判断出气候类型。
答案 C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图中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位于30°N以北,说明是在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 B
15.②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解析 ②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说明图中C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此季节A、B两地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并说明原因。
(3)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我国东部和印度各盛行什么方向的风?
(4)说明A地北部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由图中国家的轮廓可知该国为澳大利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时澳大利亚北部出现低压中心,且北部盛行西北风,说明此时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了西北风。再根据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出A为热带草原气候,B为地中海气候,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2)A地高温多雨,B地高温少雨。
原因:此时A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3)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我国东部盛行西北季风,印度盛行东北季风。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
17.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8分)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此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的一般分布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⑥气候分布?为什么?
解析 第(1)题,从纬度分布上看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约在30°N~40°N,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第(2)题,由图知,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它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第(3)题,除亚洲外,其他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无温带季风气候分布。
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2)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信风控制)
(3)没有。该气候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其他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双基限时练(六)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解析 阴天温差小于晴天;海洋气温日较差小于陆地。
答案 D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2.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只见于季风气候区
C.该气流运动因海陆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D.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导致该气流运动的形成
3.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关于图中气压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陆地为低压
B.此时海洋为高压
C.此时陆地近地面气压高于同一海拔的海面
D.此时陆地高空的气压高于近地面
2~4.解析 海陆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天和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较海洋高,形成上升气流;夜晚和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较海洋低,形成下沉气流。
答案 2.A 3.D 4.C
下图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 推测P地属于( )
A. 草原区 B. 森林区
C. 都市区 D. 农耕区
6.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 美国 B. 新加坡
C. 澳大利亚 D. 巴西
5~6.解析 第5题,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3至4月份,等值线基本上呈环状分布,中心P地区最早,只有C项都市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温度较高。第6题,由表层解冻起始日期在3至4月份,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故排除B、C、D项。
答案 5.C 6.A
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近地面的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近地面风向。读图,完成7~8题。
7.由上图中的甲图可知乙图风向出现的时间段约为( )
A.6~18时 B.18~次日6时
C.8~16时 D.16~次日8时
8.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拔高度的差异
C.纬度差异 D.太阳辐射的差异
7~8.解析 由甲图中的气温曲线变化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的时间段约为8~16时,此时陆地近地面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乙图中的海风,这种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造成的。
答案 7.C 8.A
读图,回答9~13题。
9.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箭头a B.箭头b
C.箭头c D.箭头d
10.图中所示近地面的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a B.b
C.c D.f
1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箭头a表示的辐射 B.箭头b表示的辐射
C.箭头c表示的辐射 D.箭头d表示的辐射
12.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 ②箭头e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现象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
9~13.解析 任何物体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向外辐射能量,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由于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的波长长得多。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知,图中字母a为太阳辐射,b、g为地面辐射,c、d为大气辐射(其中c为大气逆辐射),e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f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答案 9.A 10.B 11.C 12.D 13.A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完成14~15题。
14.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落后于②
B.虚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落后于①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虚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15.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6时~18时 B.18时~次日6时
C.16时~次日8时 D.8时~16时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答案 C
1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0年4月份冰岛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火山灰云团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映在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
(2)火山灰云团同时还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
(3)从理论上讲,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
(4)若同等规模的火山喷发出现在赤道地区,等量的火山灰上升的高度比在冰岛上升的高度要________。
解析 根据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可知图中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反射,②表示吸收和散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云团中不仅有大量尘埃,同时富含水汽、H2S等气体,它们通过反射、散射、吸收等形式削弱了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从而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冰岛位于高纬度地区,相对于赤道地区,气温低,火山灰上升高度较低。
答案 (1)① ② (2)③ (3)小 (4)高
17.读图(a、b表示等压线),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由图可知,图中B处温度比C处________(高或低)。
(2)A、B、C、D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
(3)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4)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白天的热力环流,则B、C中昼夜温差小的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等压面弯曲方向判断高低压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况可知,B为高压,C为低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B的气温低于C;也可比较出A、B、C、D的气压状况B>C>D>A;海洋日较差小于陆地日较差。
答案 (1)低
(2)B>C>D>A
(3)图略(大气运动方向为A→B→C→D→A)
(4)B双基限时练(九)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阅读下列有关天气的诗词,完成1~2题。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解析 从题中“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等方面可知,天气状况应为冷锋天气。
答案 A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所描述的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的锋面,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 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 D.影响范围很小
解析 诗句描述的是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
答案 C
2012年我国因旱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 200亿元。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冷锋、暖锋和气旋都会带来气流的上升,上升气流温度降低时,所含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答案 C
4.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伏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的高温少雨的天气现象。
答案 D
2013年第17号强台风“苏力”在台湾东部登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据此完成5~7题。
5.当台风“苏力”的中心位于花莲时,台湾南部刮什么方向的风(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此次台风过境对台湾东部、南部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其过境时的天气主要有( )
A.狂风、霜冻 B.大雾、降温
C.连续性降水 D.狂风、暴雨
7.台风在台湾登陆前后的气压变化过程是( )
5~7.解析 第5题,当台风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于东部时,台湾南部也就位于气旋的南部,刮西南风。第6题,台风过境常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第7题,台风为低气压系统,过境时气压先降低,再升高。
答案 5.A 6.D 7.C
分析江苏如皋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8~10题。
8.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9.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
A.气流下沉形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0.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8~10.解析 根据坐标系中各要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可以看出,气温持续下降,而气压持续上升,天气呈现晴转阴雨再转晴的变化。如果是反气旋,不会产生降水;如果是气旋过境,气温、气压会呈现相反的变化;如果是暖锋过境,由于暖气团取代冷气团,气温会持续上升,气压会降低,由此变化,可确认为冷锋过境,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所致。其降水形成过程是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升所致。此系统易造成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由准静止锋造成,伏旱由反气旋造成,台风属于气旋。
答案 8.C 9.D 10.B
读图,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完成11~13题。
11.图中P1、P2、P3三条等压线的数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P3、P2、P1 B.P1、P2、P3
C.P3、P1、P2 D.P1、P3、P2
12.①、②、③、④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
A.① B.③
C.② D.④
13.①、②、③、④四地能产生降水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13.解析 此图为锋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气旋图,气压由中心向四周升高,所以等压线P1>P2>P3。①地处于暖气团控制下;②③两地处于冷锋锋后,④地处于暖锋锋前,均受冷气团控制,因此①地气温最高。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后,暖锋降水出现在锋前,因此③④两地能产生降水。
答案 11.B 12.A 13.B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990百帕,乙地气压1 010百帕。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
解析 由图示锋面气旋系统可推知,该系统只能出现在低压槽中,且该系统处于气旋范围内。
答案 A
15.丙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 结合上题及风向的标注方法,丙地的风向只可能为偏南风。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_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________天气。
(2)图中C、D两处中,________处即将发生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即将受到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
(3)目前,图中D点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该地风向应为________。
(4)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画出E、F点的风向。
解析 A处的气压值高于四周,为高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转晴;B处的气压值低于四周,为低压,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为阴雨天气。C处位于冷锋的锋前,即将被冷锋控制,因此将出现阴雨天气;而D在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在同一气压场比较风力大小时,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进行,等压线越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因此风力越大。
答案 (1)高压(反气旋) 晴朗 低压(气旋) 阴雨
(2)C 冷锋 (3)暖、晴 东南
(4)F F处等压线密集,说明气压梯度力大
(5)略
17.读“我国某地1月中旬的气象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这段时期该地气压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呈________趋势,气温变化呈________趋势,由此判断,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锋过境。
(2)从冷暖性质看,12日该地受________气团控制,17日受________气团控制。
(3)在________两天内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天气。
(4)如果该锋移动速度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则往往容易形成________天气。这种情况在我国________地区________季最为常见。如果是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则常出现________或________天气。
解析 从图中可见,这段时期该地气压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14日和15日两天,气压和气温的变化最为剧烈,由此可知应为冷锋过境,往往带来狂风、暴雨、降温等天气现象。如果该锋移动速度很快,在我国北方夏季常形成暴雨天气,冬春季节常形成大风和沙尘暴天气。
答案 (1)上升 下降 冷
(2)暖 冷
(3)14日和15日 大风 雨雪
(4)狂风暴雨 北方 夏季 大风 沙尘暴双基限时练(七) 大气运动(1)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 )
解析 首先,图中各箭头所示风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可知所示风都是近地面风;其次,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从而可以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2.下图为四地大气运动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图中风向应该从高压指向低压;乙图中市区由于人们放出大量废热导致气温高,市区垂直气流应该上升;丙图中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应该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 D
3.影响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解析 影响近地面的风向的作用力主要有三个: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风速的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
答案 D
4.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 飞机在高空飞行故不考虑摩擦力,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最终平行等压线,吹西风。
答案 B
2010年4月10日,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安全抵沪,此次科考途中6次穿越西风带,创世界之最。据此完成5~8题。
5.南半球西风带风向及位置正确的是( )
6.南半球西风带是科考途中最艰难的航区,此带具有“咆哮西风带”之称,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咆哮西风带”的成因是( )
A.温差大 B.气压差大
C.摩擦力小 D.地转偏向力大
7.科考船进入长城站后,船上的国旗飘向(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8.科考地南极被称为“白色沙漠”的根本原因是( )
A.气温低
B.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冰雪反射率高
D.地势高
5~8.解析 第5、6题,在南半球30°~ ( http: / / www.21cnjy.com )60°之间为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此带与同纬度的北半球相比,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摩擦力小,风速较大。第7题,长城站位于南极极地东风控制之下,盛行东南风。第8题,南极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是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答案 5.B 6.C 7.A 8.B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9~10题。
9.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解析 考查对大气环流的灵活运用。据图看出①②气流相遇,①爬升,说明①地为暖湿气流,来自低纬,甲位于30 °N,②来自高纬,属于冷气流。
答案 A
10.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解析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暖湿气流,来自低纬,甲位于30°N。②来自高纬,属于冷气流,所以选项A、B均是错误的。30°~60°之间为西风带,在北半球的风向为西南风。②处为极地东风,在北半球的风向为东北风,所以选项D也是错误的。
答案 C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北半球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由图示赤道低气压带移至赤道以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从而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 B
12.此季节甲地( )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有太阳直射
解析 甲地位于30°N~40°N之间,图示时刻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 C
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N~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20°N~3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所以30°N~40°N应受西南风控制。
答案 D
1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 甲图中30°N~40°N受西风带控制应为1月(冬季),乙图30°N~4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应为7月(夏季)。
答案 B
15.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此图表示地区在_______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可见,箭头①垂直于等压线,并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高压指向低压,因而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②是大气实际运动的方向,即风向,其中与①有一个夹角,并不与等压线平行,与地转偏向力③成90°夹角,与摩擦力④方向相反,这是近地面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由于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故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风力大小则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
答案 (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3)平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成一夹角 北 风向向右偏转
(5)N N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7.读太阳直射点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A、B、C所处的风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在乙图中用箭头画出北半球中纬度风带的风向。
(3)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的是________图。
(4)北半球的极夜范围达最大值的是________图,河南省盛行偏南风的是________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位置、风向等知识点。
答案 (1)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2)略(北半球30°~60°之间西南风)
(3)甲、丙
(4)丙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