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徐志摩
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河畔(pàn) 青荇(xìng)
榆阴(yú yīn) 浮藻(zǎo)
长篙(gāo) 斑斓(lán)
笙箫(shēng xiāo) 漫溯(sù)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歌“理性节制情感”和诗的形式格律化。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代表诗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资料助读
韵律:押韵灵活,朗朗上口。
节奏: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修辞:重章叠唱,回环复沓。
一、音乐美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押韵灵活,朗朗上口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节奏:舒缓 和谐
语调:轻柔 低沉
感情:惆怅 惜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环复沓
一咏三叹
二、绘画美
诗歌多采用色彩绚丽的词语:
巧用动词,具有动态感的画面美: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二、绘画美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西天的云彩”,是诗人告别的对象,实为母校、朋友和回忆, “轻轻的招手”,仿佛怕惊扰了母校,连用三次“轻轻的”修饰,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意 象
二、绘画美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的最后一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同时也有一种洒脱、释然的韵味。
二、绘画美
以小组为单位,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每一小节的意象,用“动词+意象”或“意象+动词”的方法归纳画面,讨论其情感。
二、绘画美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 ,所以用“夕阳中的新娘”喻柳,写出柳树的娇柔、婀娜的美好姿态,表达了诗人的欢喜和对康桥的依恋。
二、绘画美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不可以。因为:
①“招摇”在此处有“招手摇摆”义,另有 “逍遥”义,用 “招摇”写出水草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②“招摇”也有“招手”之义,拟人手法,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示意,表示欢迎,表达诗人对康桥永久的迷恋。
“招摇”可否换成“摇摆”?
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胡适
资料助读
二、绘画美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彩虹是美好的象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拜伦潭”比成彩虹,虚实结合,不仅是对眼前景致之美的赞叹,更表达了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与追忆。
二、绘画美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迷恋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象自己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兴奋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二、绘画美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不会。因为沉默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在沉默中体会离别的惆怅、无奈、悲伤,就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诗人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告别虽无声,情却如惊雷。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沉默”是否会削弱离别感情?
问题探究
1.诗歌中的意象有云彩,金柳,青荇,彩虹,青草、星辉、夏虫,这些意象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都是康河边有色彩的意象,体现了康桥色彩斑斓的美景,表现诗人对康桥的赞美和眷恋。
资料助读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1922年《康桥,再会吧》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1926年《我所知道的康桥》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6年《吸烟与文化》
问题探究
2.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
灵魂伴侣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张幼仪
林徽因
问题探究
2.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
灵魂伴侣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张幼仪
林徽因
问题探究
2.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
灵魂伴侣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张幼仪
林徽因
陆小曼
问题探究
2.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
灵魂伴侣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张幼仪
林徽因
陆小曼
问题探究
2.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
灵魂伴侣
生活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张幼仪
林徽因
陆小曼
问题探究
2.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
因为康桥给了诗人太多美好的回忆和理想,诗人从梦中回归现实,现实生活的不如意,理想的幻灭,想到就要离别康桥而去,不禁忧从中来,不能放歌。
三、建筑美
节的匀称: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
句的整齐: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