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主要是因为( )
①气候比较湿润 ②地势比较高 ③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④资源比较丰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为季风性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A
读“某区域1965年和2012年地理简图”,完成第 2~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3.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地
B.D地
C.E地
D.F地
解析:由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足,交通便利,利于村镇形成和发展。图中显示该地的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形成了城市D和F。A、C两地交通便利,资源外运促进了其发展。E地附近旅游资源丰富,因旅游而兴起,故矿产资源枯竭对其影响最小。
答案:2.A 3.C
4.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城市地域形态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该城市地域形态呈条带式
B.该城市主要受地形和河流影响,呈东西狭长状分布
C.位于山区,该市人口稀少
D.在南北方向上城市空间发展受到限制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带,南北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侧为山地,受其影响,该城市只能沿河流和河谷在东西方向上呈条带状发展。该城市虽位于山区,但是位于河流沿岸,人口规模不一定少。
答案:C
5.分析“某海湾示意图”,其中最适宜建港口的位置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依据图示,③位于避风港湾内,等深线密集,最适宜建港。
答案:C
2011年5月,俄罗斯、加拿大、瑞典、芬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挪威、丹麦、冰岛等北极国家齐聚格陵兰,商讨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签署了首个正式协议。据观测,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据此完成第6~7题。
6.造成北极冰川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被破坏
C.排放二氧化硫过多
D.植树造林
7.此现象的不断发生,产生的后果主要是( )
A.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
B.农作物生长期延长
C.海平面上升
D.臭氧被大量吸收
解析: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及高山上的冰川不断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答案:6.A 7.C
2012年3月27日20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30分,中国与110多个国家成千上万的城市开展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的重视。据此完成第8~9题。
8.全球变暖,将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
A.宁夏平原将变湿润
B.洪涝灾害的频次和强度下降
C.华北平原小麦单产下降
D.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多
9.为了缓解全球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8题,全球变暖使中纬度地区降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减少,蒸发加剧,华北平原将变得干旱,小麦单产下降。全球变暖使降水的分布格局发生变化,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将会增加。第9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破坏,针对问题的产生原因其主要的整治措施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进行国际合作等。禁止使用化石燃料目前还不现实。
答案:8.C 9.B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完成第10~1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有(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风影响大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解析:由该气象灾害发生的地区及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该灾害可能为寒潮、沙尘暴。由经纬度可知,甲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北侧秦岭、大巴山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
答案:10.B 11.A
12.“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 )
A.高低纬热量交换
B.缓解冬季旱情
C.抑制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
D.保持物种的繁茂
解析:冬季寒潮带来的大雪可以为越冬作物提供水源,缓解冬季旱情。
答案:B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示意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第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
D.波动上升
1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1962~2007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安徽省的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第14题,气温升高,气温、降水的变率增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低温冻害与极端天气有关,损失有可能增大。各地的生长期有可能延长。蒸发加剧,天然湿地如滩涂、湖泊等面积可能缩小。
答案:13.D 14.C
15.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
B.大面积排干沼泽地,扩大耕地面积
C.在城市,积极开展水的循环利用
D.在降水丰沛的地区,修建雨水收集设施
解析:大量抽取地下水,会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沼泽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其生态意义重大,不能开垦为耕地。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修建雨水收集设施,降水丰沛的地区不必修建雨水收集设施。
答案:C
读下表,完成第16~18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水量特征值
降水量(毫米) 径流总量(毫米) 地表径流(毫米) 地下径流(毫米) 蒸发量(毫米)
城市中心区 675.0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
16.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少
17.下图中的曲线,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中心区的雨洪径流状态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北京城不同发展时期雨洪径流状态
A.①
B.②
C.③
D.④
18.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期间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解析:第16题,城市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致了城市地面的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径流总量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流;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会下降;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部地区气流的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发展,所以降水会增多。第17题,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易形成洪峰。第18题,引起市中心区与郊区径流差异的原因是下渗减少。为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大地表水的下渗量,合理的措施是推广使用渗水砖。
答案:16.C 17.A 18.D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毫米增至500毫米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毫米左右。据此完成第19~2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第19题,由图可知,本地区湖泊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咸水湖,年降水量也少,故引湖水灌溉和建水库调节径流均不可行。临近地中海,故可以进行海水淡化。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切实可行的措施。第20题,以色列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没有调节降水的变化。
答案:19.B 20.D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8分)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B地区资源丰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简要说出A、B两地基本自然概况。(2分)
(2)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4分)
(3)在依据图文材料规划A、B间交通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蓝图时,具体重点采用哪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哪些信息条件。(4分)
(4)根据图中的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4分)
(5)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对A、B两地及公共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 。(4分)
答案:(1)A地为沿海平原区,距海近,处于海湾内。B为山区,距海远。
(2)见下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甲线路:连接居民区,使沿线居民受益 ( http: / / www.21cnjy.com );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相对安全(乙经过峡谷地段,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可能性大)。乙线路:连接居民区,使沿线居民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线路最短。
(3)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长短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择运输方式;缺少运输货物(资源)的信息,不同的货物影响运输方式;缺少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气候条件等。(最少说出两点)
(4)图中M点。理由:离C城较近;地处大的海湾,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
(5)对A地: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大A城市的市场);增加了资源的供应。对B地:加快B区域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22.(6分)读“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3分)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3分)
解析:第(1)题,两者呈负相关,温度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第(2)题,春、秋季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最大,春季为播种季节,影响农作物生长;秋季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答案:(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春季和秋季。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影响作物生长;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23.(18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中国近50年增温速率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区 (3分)
(3)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趋势会造成什么后果 (6分)
(4)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试分析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的原因。(3分)
(5)有哪些措施可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分)
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波动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①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海岸线,沿海低地被淹;②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③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造成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径流量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4)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大气中CO2增多。
(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24.(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2年7月21日,首都北京出现有气象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录61年以来的最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冰雹、龙卷风、山洪、泥石流。这场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城区内涝严重。
(1)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北京这次强降水的原因。(4分)
(2)结合水循环的环节,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4分)
答案:(1)目前全球气候有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暖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平衡受影响,地表温度升高,水的循环能力增强,循环速率加快,极端暴雨天气出现的概率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暴雨发生的地区,增强了降雨强度;受高空冷空气和强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北京三面环山的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形成抬升运动,在抬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易发展成强降雨云团。
(2)降水量大,城市排水工程不畅,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地表水迅速引入地下或河流;城市建筑与不透水的硬地面阻断了雨水下渗,使地表径流增加;植被破坏,减弱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