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8 图像法的应用
运动学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1
动力学与能量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2
电学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3
运动学和动力学图线斜率的应用 5
能量图线斜率的应用 6
电磁场中图线斜率的应用 7
热学和原子物理中图线斜率的应用 8
运动学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出发且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两辆汽车的速度—时间(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6s内( )
A.在2s时,甲汽车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4s时甲、乙两辆汽车相遇
C.0~6s内甲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汽车的平均速度
D.0~6s内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6m
在2023年10月3日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全红婵在10m跳台跳水决赛中获得冠军,如图所示为她离开跳台后运动过程的简化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2时间内她的加速度不变
B.裁判员给她打分时可以将她视为质点
C.她在水中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D.t2时刻她运动到最高点
“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汽车加速度的变化率越小,乘客舒适感越好。某汽车由静止启动,前3s内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
A.0~2s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
B.加速度变化率的单位为m2/s3
C.第3s末,汽车速度达到10m/s
D.乘客感觉0~2s内比2s~3s内更舒适
动力学与能量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如图1所示,表面粗糙的“L”型水平轨道固定在地面上,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轨道上的O点,另一端与安装有位移、加速度传感器的滑块相连,滑块总质量为m。以O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轴,将滑块拉至坐标为x3的A点由静止释放,向左最远运动到坐标为x1的B点,测得滑块的加速度a与坐标x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a0为图线纵截距。则滑块由A运动至B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x2=l0
B.最大动能为
C.动摩擦因数
D.滑块在x3和x1处的弹性势能EP3=EP1
(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4m时速度减为零
B.物体运动4m时动能为120J
C.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8m
D.物体运动的速度最大时,位移x=3m
(多选)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的正上方有一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0至5m的下落过程中,物块受到的合外力和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物块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计,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以内。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下落5m的过程,合力对物块做功为8J
C.物块最大加速度等于g
D.在物块下落5m时,物块的速度为m/s
电学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在图甲的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固定两等量的点电荷M、N,距坐标原点O均为L,y轴上有P1、P2、P3三点,其纵坐标值分别为、、。y轴上各点电场强度E随y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a,的阴影部分面积为b。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粒子,由P1点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将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 )
A.M、N是等量负电荷
B.带电粒子在P1、P2两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C.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在达到最大速度为
D.带电粒子运动到P3位置时动能为q(b﹣a)
某静电场在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轴正方向为场强正方向,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x轴运动,x1、x2、x3、x4四点间隔相等,则( )
A.点电荷在x2和x4处电势能相等
B.x1、x2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小于x3、x4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C.点电荷由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点电荷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某条电场线是一条直线,沿电场线方向依次有O、A、B、C四个点,相邻两点间距离均为d,以O点为坐标原点,沿电场强度方向建立x轴,该电场线上各点电场强度E随x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一个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O点由静止释放,仅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O点的电势为零,则A点的电势为
B.粒子从A到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粒子在OA段电势能减少量小于BC段电势能减少量
D.粒子运动到B点时动能为
运动学和动力学图线斜率的应用
图甲所示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大厅巡视,图乙是该机器人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20~30s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则机器人在( )
A.0~10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B.0~20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零
C.0~30s内的位移大小为5m
D.5s末的速度与15s末的速度相同
如图是一小物体先从倾角为θ1=53°斜面滑下后再滑上倾角为θ2=37°的斜面运动过程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两斜面动摩擦因数均为μ,图中v未知,已知sin37°=0.6,cos37°=0.8,取g=10m/s2,则( )
A.μ=0.5
B.v=8m/s
C.沿斜面下滑位移为8m
D.沿斜面上滑位移为10m
能量图线斜率的应用
(多选)如图(a)所示,一物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滑,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恒定,物块动能Ek与运动路程s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块的质量为0.7kg
B.物块所受摩擦力f=1N
C.物块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为30J
D.物块上滑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5J
如图甲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其动能Ek与距地面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h0过程中,F大小始终为mg
B.在0~h0和h0~2h0过程中,F做功之比为2:1
C.在0~2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D.在2h0~3.5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如图甲所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下,其原点为O,一个钢球从x轴上的P点沿竖直方向抛出,之后钢球落入粘性液体中,粘性液体底部坐标为x2;钢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E随位置坐标x的变化规律如乙图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曲线。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钢球从P点抛出时速度竖直向下
B.钢球进入液体后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C.钢球在液体中下落时动能越来越小
D.钢球在液体中下落时所受阻力越来越大
电磁场中图线斜率的应用
某区域存在一电场,该区域内x轴上各点电势φ随位置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α粒子从D点由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通过C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D点到C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始终沿x轴正方向
C.α粒子从D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其电势能减小10eV
B.α粒子从D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α粒子从D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其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某静电场中,其一条电场线恰好与x轴重合,其电势随坐标变化的φ﹣x图像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初速度沿x轴从O点运动到x4,粒子仅受电场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处电场强度最大
B.x3处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也为零
C.粒子在x1处电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D.粒子从x2到x3受到的电场力和从x3到x4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
热学和原子物理中图线斜率的应用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为p0,经历从状态A→B→C→A的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在状态C时压强为3p0
B.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减小
C.从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可能放出热量
D.从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分子撞击次数减少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a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a、b、c、d四个状态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如图所示,则( )
A.气体在ab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小于cd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
B.气体在ab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cd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C.气体在bc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小于da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
D.气体在bc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等于da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
智能手机能通过光线传感器进行屏幕亮度自动调节,光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光电效应。如图甲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装置,图乙为三种光照射下光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丙为该光电管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其中光电子的电荷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装置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
B.图乙中若Ⅰ光为紫光,Ⅱ光可能是绿光,且Ⅰ的光强比Ⅲ的大
C.图丙代表电极K金属材料的截止频率为
D.图丙得出普朗克常量为
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原理图.当有烟雾进入时,来自光源S的光被烟雾散射后进入光电管C,光射到光电管中的钠表面时会产生光电流.如果产生的光电流大于10﹣8A,便会触发报警系统.金属钠的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ν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 )
A.要使该探测器正常工作,光源S发出的光波频率要小于金属钠的极限频率
B.图乙中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为普朗克常量h
C.触发报警系统时钠表面会释放出光电子
D.无法通过调节光源发光的强度来调整光电烟雾探测器的灵敏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8 图像法的应用
运动学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1
动力学与能量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3
电学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6
运动学和动力学图线斜率的应用 8
能量图线斜率的应用 10
电磁场中图线斜率的应用 12
热学和原子物理中图线斜率的应用 14
运动学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出发且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两辆汽车的速度—时间(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6s内( )
A.在2s时,甲汽车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4s时甲、乙两辆汽车相遇
C.0~6s内甲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汽车的平均速度
D.0~6s内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6m
【解答】解:A、0~6s内甲汽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A错误;
B、根据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前4s内,甲车的位移比乙车的大,而t=0时刻两车在同一位置,所以4s时甲、乙两辆汽车没有相遇,故B错误;
C、由图可知,t=6s时,乙汽车的速度为3m/s。根据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6s内甲汽车的位移为x甲m=12m,乙汽车的位移为x乙m=9m,则x甲>x乙,所以0~6s内甲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汽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出发,0~4s内甲汽车的速度比乙汽车的大,两者间距逐渐增大;4~6s内甲汽车的速度比乙汽车的小,两者间距逐渐减小,所以t=4s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最大,且最大距离等于0~4s内两车位移之差,即为smax=x甲′﹣x乙′=(2)mm=6m,故D正确。
故选:D。
在2023年10月3日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全红婵在10m跳台跳水决赛中获得冠军,如图所示为她离开跳台后运动过程的简化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2时间内她的加速度不变
B.裁判员给她打分时可以将她视为质点
C.她在水中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D.t2时刻她运动到最高点
【解答】解:AC、根据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0~t2时间内,她的加速度保持不变,这个过程是在空中运动,而在t2时刻进入水中后,加速度逐渐减小,故A正确,C错误;
B、裁判员给她打分时,要观察她的空中动作,所以不能将她视为质点,故B错误;
D、从图像可知,在0~t1全红婵做竖直上抛运动,t1时刻她到达最高点,然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2时刻入水,故D错误。
故选:A。
“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汽车加速度的变化率越小,乘客舒适感越好。某汽车由静止启动,前3s内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
A.0~2s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
B.加速度变化率的单位为m2/s3
C.第3s末,汽车速度达到10m/s
D.乘客感觉0~2s内比2s~3s内更舒适
【解答】解:A.由图可知,0~2s内汽车的加速度增大,不是匀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加速度变化率为加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则单位为:,故B错误;
C.a﹣t图像中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0~3s内汽车速度的变化量为:
则第3s末,汽车速度达到10m/s,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加速度的变化率越小,乘客舒适感越好,
由图可知,0~2s内加速度的变化率为:
2s~3s内的加速度的变化率为:
故0~2s内比2s~3s内的加速度的变化率大,则2s~3s内更舒适,故D错误。
故选:C。
动力学与能量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如图1所示,表面粗糙的“L”型水平轨道固定在地面上,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轨道上的O点,另一端与安装有位移、加速度传感器的滑块相连,滑块总质量为m。以O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轴,将滑块拉至坐标为x3的A点由静止释放,向左最远运动到坐标为x1的B点,测得滑块的加速度a与坐标x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a0为图线纵截距。则滑块由A运动至B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x2=l0
B.最大动能为
C.动摩擦因数
D.滑块在x3和x1处的弹性势能EP3=EP1
【解答】解:A、由图可知,当滑块运动到x2位置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此时滑块受到的弹簧弹力与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弹簧弹力向左,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可知x2>l0,故A错误;
B、滑块运动到x2位置时加速度为零,此时滑块的速度达到最大,其动能最大,由x3到x2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结合图2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可得最大动能为:,故B正确;
C、当弹簧的长度为x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k(x﹣l0)+μmg=ma
由图2可得:当x=0时,a=a0
解得动摩擦因数为:,故C错误;
D、由功能关系可知滑块由x3到x1的过程,滑块与弹性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x3﹣x1),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Ep3=Ep1+μmg(x3﹣x1),故D错误。
故选:B。
(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让物体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4m时速度减为零
B.物体运动4m时动能为120J
C.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8m
D.物体运动的速度最大时,位移x=3m
【解答】解:A.物体运动的位移x=4m,由乙图可得F=100N,F做功为图像所围的面积
代入数据得 WF=200J
滑动摩擦力f=μFN=μmg,摩擦力做功Wf=fx 代入数据得Wf=100J
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得 ,故A错误;
B.由动能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EK=100J 故B错误;
C.从开始到物体停止全过程物体的位移为x1
则由动能定理得 WF﹣fx1=0 代入数据得x1=8m,故C正确;
D.物体滑动摩擦力为f=μmg=25N 由图乙可得图像表达式为 F=100﹣25x
当推力等于滑动摩擦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速度最大,此后物体做减速运动,则F=100﹣25x=f
解得x=3m,故D正确。
故选:CD。
(多选)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的正上方有一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0至5m的下落过程中,物块受到的合外力和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物块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计,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以内。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下落5m的过程,合力对物块做功为8J
C.物块最大加速度等于g
D.在物块下落5m时,物块的速度为m/s
【解答】解:AC:由图像可知0~3m内物块只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10m/s2,所以物块处于失重状态;3~4m内物块加速度向下且大小由10m/s2减小到0,物块处于失重状态;4~5m内物块加速度向上且大小由0逐渐增大到10m/s2,物块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C正确。
B:合外力和位移的关系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合力做功,故下落5m的过程,合力对物块做功为:W=2×3J=6J,故B错误。
D:物块下落前3m过程只受重力,故物块质量为0.2kg,物块下落5m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可解得,故D正确。
故选:CD。
电学图像线下面积的应用
在图甲的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固定两等量的点电荷M、N,距坐标原点O均为L,y轴上有P1、P2、P3三点,其纵坐标值分别为、、。y轴上各点电场强度E随y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a,的阴影部分面积为b。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粒子,由P1点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将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 )
A.M、N是等量负电荷
B.带电粒子在P1、P2两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C.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在达到最大速度为
D.带电粒子运动到P3位置时动能为q(b﹣a)
【解答】解:A、根据图像可知两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同,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由P1点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将沿y轴负方向运动,受到引力作用,所以M、N是等量正电荷,故A错误;
B、设电荷带电量为Q,则:ma;所以带电粒子在P1、P2两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不是,故B错误;
C、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在O点,根据动能定理可得:qb
解得最大速度:v,故C错误;
D、图乙中面积代表电势差,所以带电粒子运动到P3位置时,电场力做功为:W=q(b﹣a),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为q(b﹣a),故D正确。
故选:D。
某静电场在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轴正方向为场强正方向,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x轴运动,x1、x2、x3、x4四点间隔相等,则( )
A.点电荷在x2和x4处电势能相等
B.x1、x2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小于x3、x4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C.点电荷由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点电荷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答】解:A、从x1到x4场强为正,因此沿x轴正向,沿电场线电势降低,则x2点电势高于x4点的电势,可知点电荷在x2和x4处电势能不相等,故A错误;
B、根据U=Ex可知,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电势差,可知x1、x2两点之间的面积小于x3、x4两点之间的面积,所以x1、x2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小于x3、x4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故B正确;
C、从x1到x3电势逐渐降低,可知点电荷由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减小,故C错误;
D.从x1到x4点场强沿x轴正向先增加后减小,可知电荷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某条电场线是一条直线,沿电场线方向依次有O、A、B、C四个点,相邻两点间距离均为d,以O点为坐标原点,沿电场强度方向建立x轴,该电场线上各点电场强度E随x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一个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O点由静止释放,仅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O点的电势为零,则A点的电势为
B.粒子从A到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粒子在OA段电势能减少量小于BC段电势能减少量
D.粒子运动到B点时动能为
【解答】解:A、E﹣x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电势差大小,则OA间电势差大小UOA
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若O点的电势为零,则UOA=φO﹣φA,可得A点的电势为φA,故A错误;
B、粒子从A到B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正功,则粒子一直做加速运动,电场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不变,所以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W=qU及E﹣x图象与x轴围成的面积可知,粒子在OA段电场力做功大于BC段电场力做功,所以粒子在OA段电势能减少量大于BC段电势能减少量,故C错误;
D、根据动能定理可知,解得粒子运动到B点时动能为:,故D正确。
故选:D。
运动学和动力学图线斜率的应用
图甲所示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大厅巡视,图乙是该机器人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20~30s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则机器人在( )
A.0~10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B.0~20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零
C.0~30s内的位移大小为5m
D.5s末的速度与15s末的速度相同
【解答】解:A、根据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10s内机器人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由图像可知,0~20s内的位移为零,则0~20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零,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0~30s内的位移大小为2m,故C错误;
D、根据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5s末的速度与15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是一小物体先从倾角为θ1=53°斜面滑下后再滑上倾角为θ2=37°的斜面运动过程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两斜面动摩擦因数均为μ,图中v未知,已知sin37°=0.6,cos37°=0.8,取g=10m/s2,则( )
A.μ=0.5
B.v=8m/s
C.沿斜面下滑位移为8m
D.沿斜面上滑位移为10m
【解答】解:AB.小物体沿53°倾角斜面滑下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θ1﹣μmgcosθ1=ma1
上滑倾角为37°的斜面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θ2+μmgcosθ2=ma2
其中,
代入数据解得μ=0.5,v=10m/s,故A正确,B错误;
CD.v﹣t图线与横轴所围区域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所以沿斜面下滑的位移为
上滑的位移为
,故CD错误。
故选:A。
能量图线斜率的应用
(多选)如图(a)所示,一物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滑,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恒定,物块动能Ek与运动路程s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块的质量为0.7kg
B.物块所受摩擦力f=1N
C.物块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为30J
D.物块上滑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5J
【解答】解:AB、0~10m内物块上滑,由动能定理得
﹣mgsin30° s﹣fs=Ek﹣Ek0
变形得:Ek=Ek0﹣(mgsin30°+f)s
结合0~10m内图像斜率的绝对值|k|=mgsin30°+fN=4N
10~20m内物块下滑,由动能定理得
(mgsin30°﹣f)(s﹣s1)=Ek
整理得:Ek=(mgsin30°﹣f)s﹣(mgsin30°﹣f)s1
结合10~20m内的图像得斜率k′=mgsin30°﹣fN=3N
联立解得:f=0.5N,m=0.7kg,故A正确,B错误;
C、由题图可得,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10m,则物块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为:,故C错误;
D、物块在上滑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sin30° s1﹣Wf=0﹣Ek0,解得物块上滑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f=5J,故D正确。
故选:AD。
如图甲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其动能Ek与距地面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h0过程中,F大小始终为mg
B.在0~h0和h0~2h0过程中,F做功之比为2:1
C.在0~2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D.在2h0~3.5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解答】解:A、0~h0过程中,Ek﹣h图像为一段直线,由动能定理得:(F﹣mg)h0=mgh0﹣0,解得:F=2mg,故A错误;
B、在0~h0过程中,F做功为WF1=2mgh0;在h0~2h0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WF2﹣mgh0=1.5mgh0﹣mgh0
解得:WF2=1.5mgh0
因此在0~h0和h0~2h0过程中,F做功之比为WF1:WF2=(2mgh0):(1.5mgh0)=4:3,故B错误;
C、在0~2h0过程中,F一直做正功,故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增加,故C错误;
D、在2h0~3.5h0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F﹣1.5mgh0=0﹣1.5mgh0
则W'F=0,F做功为0,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甲所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下,其原点为O,一个钢球从x轴上的P点沿竖直方向抛出,之后钢球落入粘性液体中,粘性液体底部坐标为x2;钢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E随位置坐标x的变化规律如乙图所示,图中ab为直线,bc为曲线。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钢球从P点抛出时速度竖直向下
B.钢球进入液体后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C.钢球在液体中下落时动能越来越小
D.钢球在液体中下落时所受阻力越来越大
【解答】解:A、钢球从x轴上的P点沿竖直方向抛出,由图可知从O到x1,小球的机械能守恒,由于O是坐标原点,所以钢球抛出的速度竖直向上,故A错误;
BCD、钢球进入液体后,阻力做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变化,有ΔE=fΔx,则f,即E﹣x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阻力大小,由图可知钢球在液体中下落时所受阻力越来越大,则钢球进入液体后先加速,当f>G后,钢球做减速运动,钢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电磁场中图线斜率的应用
某区域存在一电场,该区域内x轴上各点电势φ随位置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α粒子从D点由静止释放,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通过C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D点到C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始终沿x轴正方向
C.α粒子从D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其电势能减小10eV
B.α粒子从D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α粒子从D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其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答】解:A、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从D到C电势先降低后升高,则电场强度的方向先沿x轴正方向,再沿x轴负方向,故A错误;
B、α粒子在D和C点的电势能为EPD=2e×20V=40eV,EPC=2e×10V=20eV,则ΔEP=EPD﹣EPC=40eV﹣20eV=20eV,所以α粒子从D到C的过程中其电势能减小20eV,故B错误;
C、φ﹣x图像的斜率为电场强度E,从D到c的过程中E先减小后增大,所以α粒子从D到c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
D、从质子从D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由能量守恒得,动能先增加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某静电场中,其一条电场线恰好与x轴重合,其电势随坐标变化的φ﹣x图像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初速度沿x轴从O点运动到x4,粒子仅受电场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处电场强度最大
B.x3处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也为零
C.粒子在x1处电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D.粒子从x2到x3受到的电场力和从x3到x4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
【解答】解:AB、φ﹣x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可知x1处电场强度为0,电场强度最小,x3处的电场强度不为0,故AB错误;
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从0到x1电场沿x轴负方向,x1到x3电场沿x轴正方向,正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先减速后加速,则在x1处动能最小、电势能最大,故C正确;
D、从x1到x4电场沿x轴正方向,粒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热学和原子物理中图线斜率的应用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为p0,经历从状态A→B→C→A的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在状态C时压强为3p0
B.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减小
C.从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可能放出热量
D.从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分子撞击次数减少
【解答】解:A、根据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C,解得:V,所以在V﹣T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等压变化,即气体从C到A的过程时等压变化,故pC=pA=p0,故A错误;
B、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减小、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增大,故B错误;
C、从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对外做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得:Q>0,故气体吸收热量,故C错误;
D、从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做等压变化,气体体积增大,分子数密度减小,温度升高,则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分子平均撞击力增大,则气体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分子撞击次数减少,故D正确。
故选:D。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a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a、b、c、d四个状态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如图所示,则( )
A.气体在ab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小于cd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
B.气体在ab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cd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C.气体在bc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小于da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
D.气体在bc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等于da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
【解答】解:A.气体在ab、cd过程温度变化量相同,而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是影响内能的唯一因素,则气体在ab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等于cd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故A错误;
B.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可知p﹣T图像上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与体积成反比。ab过程中体积不变,则Wab=0,cd过程中体积减小,则Wcd>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
ab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ab=ΔUab
cd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Qcd=|ΔUcd|+Wcd
其中ΔUab=|ΔUcd|
可得ab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cd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
CD.气体在bc过程是等温压缩,压强增大到b状态的1.5倍,则体积变为b状态的;da过程是等温膨胀,压强变为d态压强的,则体积变为d态体积的2倍;因ab两态体积相等,设为V,则c态体积态体积,气体在bc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小于da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智能手机能通过光线传感器进行屏幕亮度自动调节,光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光电效应。如图甲为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装置,图乙为三种光照射下光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图丙为该光电管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其中光电子的电荷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装置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
B.图乙中若Ⅰ光为紫光,Ⅱ光可能是绿光,且Ⅰ的光强比Ⅲ的大
C.图丙代表电极K金属材料的截止频率为
D.图丙得出普朗克常量为
【解答】解:A.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分压变大,则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测量光电流的大小,随着电压增大,电流表示数也在增加,当达到饱和电流后,电流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
B.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Uc=Ek=hν﹣W0可知,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频率越大,则遏止电压越大。因此由图可知νI<νII,若I光为紫光,则II光不可能是绿光,故B错误;
CD.由eUc=hν﹣W0可得Uc,因此当Uc=0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截止频率,由图像可知νc=b,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原理图.当有烟雾进入时,来自光源S的光被烟雾散射后进入光电管C,光射到光电管中的钠表面时会产生光电流.如果产生的光电流大于10﹣8A,便会触发报警系统.金属钠的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ν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 )
A.要使该探测器正常工作,光源S发出的光波频率要小于金属钠的极限频率
B.图乙中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为普朗克常量h
C.触发报警系统时钠表面会释放出光电子
D.无法通过调节光源发光的强度来调整光电烟雾探测器的灵敏度
【解答】解:AC、当有烟雾进入时,来自光源S的光被烟雾散射后进入光电管C,照射到钠表面时会产生光电流,根据发射光电效应的条件可知,光源S发出的光波频率要大于金属钠的极限频率,故A错误,C正确;
B、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得:eUc=Ek=hν﹣hνc,变式可得:Ucννc,可知该图像斜率:k,故B错误;
D、当光源S发出的光能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那么光源越强,被烟雾散射进入光电管的光就越多,产生的电流越大,越容易探测到烟雾,即光电烟雾探测器灵敏度越高,故D错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