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浪之歌》备课资料(课件+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浪之歌》备课资料(课件+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6 16:52:56

文档简介

《浪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诵读课文,感受诗歌般的语言美,进而感受诗歌的形象美、节奏美、抒情美。
⒊通过了解纪伯伦的生平,感受海浪的形象,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体会诗人化身为物的高妙的表达手段。
教学重点:
⒈诗歌的语言特色。
⒉化身为物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海浪的动态图片,学生仔细观察,描绘你所看到的景象。
在诗人的笔下,海浪和海岸又具有了怎样的性情呢?
出示课题。
二、《浪之歌》是一首散文诗。你学过哪些散文诗?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具有哪些特点?
散文诗不同与散文,也不同于诗歌,却又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它追求叙事描写的完整性,从表达目的来看却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再从表达形式上看,讲究诗一般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它有着奇特的想象,有着高度的抽象与概括,更有灼烈的情感元素。散文诗是以散文的形式表达着抒情诗的内容。(投影出示)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纪伯伦,黎巴嫩著名诗人,杰出画家。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散文中,大自然的万物都具有生命,都在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 代表作品有《泪与笑》《沙与沫》、《朦胧中的祖国》。
四、听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炽热( ) 祷词( ) 执拗( ) 俊俏( ) 衷情( ) 馈赠( ) 憔悴( ) 真谛( ) 天穹( ) 璀璨( ) 镶嵌( )翱翔( ) 长吁短叹( ) 千山万壑( )
(2)检查字词意思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纹丝不动:
五、美读课文,感知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这首《浪之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浪形象。
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深情、舒缓
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3、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宽广博大的人间情歌。
⑶海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热恋中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六、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海浪的形象。
思考:海浪和海岸的形象,难道仅仅是情侣吗?
这里的海浪形象已经幻化成了诗人自己坚定的声音,诗人深切地爱着他的祖国,爱着这世间的种种,发出要守护这世间种种美好的感叹。诗人也便是这守护者的形象。
投影出示作者生平,体会作者一个游子对故国的深情。
纪伯伦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山区,12岁时,因家庭贫困随家人到了美国求生,15岁回到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回到美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祖国。
⑴你发现纪伯伦之于黎巴嫩的感情与海浪之于海岸的感情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海浪”是诗人的化身,借助“海浪”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祖国诚挚的感情和热烈的衷肠。这种“化身为物”的写法是诗歌的常用手法,同学们可以借鉴。
(2)揭示主旨: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七、总结:
八、课外拓展:
1、诗歌欣赏:郭沫若诗歌《炉中煤——致我亲爱的祖国》
2、模拟创作:
海浪和海岸原本就是相依相偎,分分合合的,作者根据他们各自本身的特点,加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他们人的情感,创作出了这首优美的散文诗,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眷恋。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他们特定的含义。
出示课件:
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一片云……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请用第一人称,运用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写一首散文诗,展现你对人生的思考。(200字以上)
例:你可以根据花儿的特点,以《泪与笑》引子为开头,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首《花之歌》。
夜晚来临,花朵将瓣儿拢起,拥抱着她的渴望睡去;清晨到来,她张开芳唇,接受太阳的亲吻。花的一生就是渴望与结交,就是泪与笑……
九、板书设计
浪 之 歌
海岸的情人 难舍难分
世间的守护者 祖 博大

忠贞不渝
火热衷肠
课件18张PPT。m浪之歌纪伯伦作者简介 : 纪伯伦,黎巴嫩著名诗人,杰出画家。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在他的散文中,大自然的万物都具有生命,都在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
代表作品有
《泪与笑》《沙与沫》、《朦胧中的祖国》。
听读课文听读要求
1、听读中感知诗歌的形象。
2、听读中体味情感,注意流畅(节奏、停顿、快慢等)
3、听读中进入情境,体会抒情性。chìdǎoniùqiàozhōngkuìcuìdìqióngcuǐcànxiāng qiànáoxūhè预习检测,注音。炽热( ) 祷词( ) 执拗( )
俊俏( ) 衷情( ) 馈赠( )
憔悴( ) 真谛( ) 天穹( )
璀璨( ) 镶嵌( )
翱翔( ) 长吁短叹( )
千山万壑( )
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赠送(礼品)。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纹丝不动:酷似。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
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一点儿也不动。预习检测,解释词语:美读课文,感知形象1、美读,体悟诗的感情基调。舒缓的节奏,
深情的语气,
深情激昂的感觉。思考:
 2、如果你想给“浪”一个形容词,你会选择什么样词语?
读到了 的浪。 3、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1~4节:5~7节: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3、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海岸的情人,人世间的守护神,热情洋溢
一往情深
无比忠诚
多情浪漫
温柔善良
痴情
缠绵任性 的浪再读课文,体悟情感 思考:
海浪和海岸的形象,难道仅仅是情侣吗? 纪伯伦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的山区,12岁因家庭贫困随家人到美国求生,15岁回到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期刊《真理》而被驱逐出境,回到美国。
他一生饱经颠沛流离,他在祖国没有立足之地,不得不长期漂泊异国,身老他乡。作者生平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揭示主旨: 这首诗仅仅写浪对岸的爱情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总结拟人杰作《浪之歌》海浪炽热深情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爱恋。1、诗歌欣赏
郭沫若《炉中煤》,体会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课外拓展炉中煤
——致我亲爱的祖国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一片云……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请用第一人称,运用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写一首散文诗,展现你对人生的思考。(200字以上)2、模仿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