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模型
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4
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 7
有关竖直上抛运动的图像 10
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减少了mgh
B.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Fh
C.小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动能减少了Fh
【解答】解:A、小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和阻力都做负功,其中克服重力做功等于mgh,故总功大于mgh;根据动能定理,总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故动能的减小量大于mgh,故A错误;
B、除重力外其余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除重力外,克服阻力做功2fh,故机械能减小2fh,故B错误;
C、小球上升h,故重力势能增加mgh,故C正确;
D、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等于零,阻力做功等于﹣2fh,故根据动能定理,动能减小2fh,故D错误;
故选:C。
(多选)在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跳水10m跳台比赛中,我国年仅14岁的小将全红婵,多次上演“水花消失术”,最终夺得冠军,假设全红婵在完成某次动作过程中,跳起的最大高度是0.8m,在离水面1m的时候她已经完成所有动作,开始调整姿态准备压水花,入水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是20m/s2,在粗略估算中,可以把运动员当作质点处理,重力加速度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跳的竖直速度是4m/s
B.落水的速度约为18m/s
C.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约为1.4s
D.若要保证运动员安全,水池的深度至少要5.4m
【解答】解:A、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由﹣2gh1=0得,v0m/s=4m/s,故A正确;
B、下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由2gh2=v2得,vm/s=14.7m/s,故B错误;
C、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为t1.97s,故C错误;
D、若要保证运动员安全,水池的深度至少为h3m=5.4m,故D正确;
故选:AD。
颠球训练时,学生以6m/s的速度将排球竖直向上击出,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则( )
A.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6m
B.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C.排球在最高点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
D.排球上升和下降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解答】解:A、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故A错误;
B、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竖直向下,大小为g,因此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故B正确;
C、排球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则排球不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排球的加速度都等于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
A.12 B.23
C.34 D.45
【解答】解:逆向分析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时间之比等于1::::……:可得:
2,故34,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有一喷泉,喷水管口的横截面积为S.流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的体积)为Q.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喷出的水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空中水的质量为( )
A. B. C. D.
【解答】解:设水喷出的初速度为v则有:Q=Sv0
得:v0
喷出的水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
t
空中水的质量为:
m=ρQt
故选:B。
从地面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的速度的大小为v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t,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你认为t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t B.t
C.t D.t
【解答】解:A、B、D:下降过程物体做加速运动,若忽略次要因素(空气阻力)时间约为,而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同理忽略次要因素,时间约为,故总时间约为,故A正确,B错误,D错误;
C:时间的单位为s,而C答案单位为m,故C错误
故选:A。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一时间(F﹣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可求得运动员在0~6.9s时间内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10m/s2)( )
A.1.5m B.1.8m C.5.0m D.7.2m
【解答】解:由图可知运动员在空中的最长时间为:t=4.3s﹣2.3s=2s
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所以跃起最大高度为:,
将t=2s代入得:h5m,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在空中某足够高处,以25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第3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
A.0 m B.30 m C.60 m D.120 m
【解答】解: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形,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得3s内的位移为:h1=v0t125×330m,
前2s内的位移为h2=v0t225×230m,
故第3s内的位移为h=h2﹣h1=0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将质量为1kg的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段时间后物体又落回抛出点。在此过程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其动能Ek随距离地面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m
B.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2N
C.上升过程中物体加速度大小为10m/s2
D.下落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为24J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3m处的动能不为零。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零,所以还有一个向上运动的减速过程。即最高点距离地面大于3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体上升运动,经过3m时动能为36J.动能减少量为72J﹣36J=36J.但是上升3m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mgh=30J.由能量守恒可知阻力在这个过程中做功6J.由W=F S可知,F,代入W=6J,S=3m可得阻力F=2N.故B正确。
C、由a可知,当物体上升的过程中只受重力时,a=10m/s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为重力加阻力大于重力。所以加速度大于10m/s故C错误。
D、物体上升下落整个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24J.所以下落过程克服阻力做功为12J.故D错误。
故选:B。
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
A. B.
C. D.
【解答】解:小球从O点上升到最大高度过程中:
h1g ()2 ①
小球从P点上升的最大高度:
h2g( )2 ②
依据题意:h1﹣h2=H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g
故选:D。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 )
A. B.
C. D.
【解答】解:因为是上抛运动可以利用对称来解,可以得到物体从顶点到a的时间为,顶点到B点的时间为,从最高点到A点的高度为:h1g,从最高点到B点的高度为h2g,故高度差为:g,
故选:D。
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
如图所示,小球甲从距离地面高度为h1=15m处以速度v0=10m/s竖直向上抛出,同时小球乙从距离地面高度为h2=20m处开始自由下落,小球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乙落地前,两小球的速度差逐渐变大
B.落地前的运动过程中小球甲、乙的平均速率之比为5:6
C.至小球乙落地时,甲、乙两球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4
D.小球甲、乙运动的第1s内位移相同
【解答】解:A.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甲球跟乙球的速度差为Δv=v0﹣gt﹣(﹣gt)=v0,故A错误;
B.由hgt2
得乙球落地用时间为
t2=2s
对甲球:由v0t115
解得
t1=3s
甲球经过的路程为25m,乙球经过的路程为20m,那么落地前的运动过程中小球甲、乙的平均速率之比为5:6,故B正确;
C.乙球落地时,甲球的位移为0,即恰好回到抛出点,则至小球乙落地时,甲、乙两球的位移大小之比为0,故C错误;
D.对甲球,第1s内位移x'm=5m,对乙球,第1s内位移x'm=5m,两位移方向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A,B两棒的长度相同,A的下端和B的上端相距s=40m。若A,B同时运动,A做自由落体运动,B做竖直上抛运动且初速度v0=20m/s(g取10m/s2),则A,B相遇时A的速度大小为( )
A.40m/s B.10m/s C.30m/s D.20m/s
【解答】解: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A棒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为:x1gt2
B棒做竖直上抛运动位移为:x2=v0tgt2
二者的位移关系:x1+x2=s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A,B两棒相遇的时间为:t=2s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得A,B相遇时A的速度大小为:
vA=gt=10×2m/s=20m/s,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甲、乙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位置,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距抛出点的高度h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两小球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时,距离抛出点的高度为( )
A. B.)
C.) D.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两小球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时,乙上升的时间为:t乙
甲从达到最高点到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经过的时间为:t甲t乙
设抛出的速度大小为v0,则:v0=g
根据位移计算公式可得:h
联立解得:h,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物体A,相隔时间Δt后再以初速度v0从同一地点竖直上抛物体B,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B可能在物体A上升过程中相遇
B.物体A、B只能在物体A下降过程中相遇
C.要使物体A、B相遇需要满足条件Δt
D.要使物体A、B相遇需要满足条件Δt
【解答】解:A、A物体上升时,A的初速度大于B的初速度,且A先抛出,所以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不可能在A上升的过程中相遇。故A错误。
B、物体A、B相遇有两种可能:①A、B均在下降,A追上B;②A在下降,B在上升,即只能在物体A下降过程中相遇。故B正确。
CD、A在空中的总时间为 t1=2;
B在空中的总时间为 t2
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t1﹣t2<Δt<t1
即得:Δt.故CD错误。
故选:B。
在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后,又以初速度v0从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若要使两物体能在B上升过程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Δt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 B.
C. D.
【解答】解:设B经过时间t,AB在空中相遇,有:
上升过程中相遇:
解得:。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有关竖直上抛运动的图像
排球是人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如图所示,运动员在原地向上做抛接球训练,排球在空中受到空气的阻力大小可视为不变,下列能反映排球上升和下落运动过程的图像是( )
A. B.
C. D.
【解答】解:AB.受力分析,上升阶段,排球在空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重力方向相同,合力较大,下落阶段,排球在空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重力方向相反,合力较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上升阶段的加速度比下落阶段的要大,方向相同,故A错误,B正确;
CD.由,上升所需的时间短,下落所需的时间稍长,且上升和下落运动方向相反,落回抛球点时,速度比抛出时稍小,故C、D错误。
故选:B。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A、B从水平地面以不同初速度竖直向上先后抛出,已知A球的初速度为40m/s,B球的初速度为20m/s,B球比A球迟1s抛出,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重力加速度g=10m/s2。设向上为正方向,从抛出A球开始计时,到B球刚要落地的过程中,下列关于A、B两小球的速度差vA﹣v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球上升的时间为tAs=4s,B球上升的时间为tBs=2s
因B球比A球迟1s抛出,则在0﹣1s内只A球向上做匀减速运动,B球没有运动,速度为零,则A的速度为vA=vA0﹣gt=40﹣10t
则A、B两小球的速度差vA﹣vB=40﹣10t
在2﹣3s内A、B球都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则两者速度为vA=vA0﹣gt=40﹣10t,vB=vB0﹣g(t﹣1)=20﹣10×(t﹣10)=30﹣10t
则A、B两小球的速度差vA﹣vB=(40﹣10t)﹣(30﹣10t)=10(m/s)
即两者速度差保持不变;3s后B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经2s落地,则在3﹣4s内A向上做匀减速运动,B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A经3s后的速度为
v'A=40m/s﹣10×3m/s=10m/s
则3﹣4s内A的速度为vA=v'A﹣gt=10﹣10t
B的速度为vB=gt=10t
则A、B两小球的速度差vA﹣vB=10m/s
即两者速度差保持不变;在4﹣5s内A向下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此时B的速度为v'B=10×1m/s=10m/s,则4﹣5s内A的速度为vA=gt=10t
B的速度为vB=v'B+gt=10+10t
则A、B两小球的速度差vA﹣vB=10m/s,即两者速度差保持不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以下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上升阶段:由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由可知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减小,故合力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减小,v﹣t图象的斜率逐渐减小;下降过程:小球的速率增大,空气阻力增大,故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逐渐减小,v﹣t图象的斜率逐渐减小,且由于有机械能的损耗,小球落回地面时的速度要比抛出去的初速度要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模型
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3
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 5
有关竖直上抛运动的图像 6
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减少了mgh
B.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减少了Fh
C.小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动能减少了Fh
(多选)在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跳水10m跳台比赛中,我国年仅14岁的小将全红婵,多次上演“水花消失术”,最终夺得冠军,假设全红婵在完成某次动作过程中,跳起的最大高度是0.8m,在离水面1m的时候她已经完成所有动作,开始调整姿态准备压水花,入水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是20m/s2,在粗略估算中,可以把运动员当作质点处理,重力加速度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跳的竖直速度是4m/s
B.落水的速度约为18m/s
C.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约为1.4s
D.若要保证运动员安全,水池的深度至少要5.4m
颠球训练时,学生以6m/s的速度将排球竖直向上击出,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则( )
A.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6m
B.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C.排球在最高点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
D.排球上升和下降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
A.12 B.23
C.34 D.45
有一喷泉,喷水管口的横截面积为S.流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的体积)为Q.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喷出的水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空中水的质量为( )
A. B. C. D.
从地面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的速度的大小为v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t,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你认为t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t B.t
C.t D.t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一时间(F﹣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可求得运动员在0~6.9s时间内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10m/s2)( )
A.1.5m B.1.8m C.5.0m D.7.2m
在空中某足够高处,以25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第3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
A.0 m B.30 m C.60 m D.120 m
将质量为1kg的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段时间后物体又落回抛出点。在此过程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其动能Ek随距离地面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m
B.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2N
C.上升过程中物体加速度大小为10m/s2
D.下落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为24J
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
A. B.
C. D.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 )
A. B.
C. D.
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
如图所示,小球甲从距离地面高度为h1=15m处以速度v0=10m/s竖直向上抛出,同时小球乙从距离地面高度为h2=20m处开始自由下落,小球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乙落地前,两小球的速度差逐渐变大
B.落地前的运动过程中小球甲、乙的平均速率之比为5:6
C.至小球乙落地时,甲、乙两球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4
D.小球甲、乙运动的第1s内位移相同
如图所示,A,B两棒的长度相同,A的下端和B的上端相距s=40m。若A,B同时运动,A做自由落体运动,B做竖直上抛运动且初速度v0=20m/s(g取10m/s2),则A,B相遇时A的速度大小为( )
A.40m/s B.10m/s C.30m/s D.20m/s
甲、乙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位置,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距抛出点的高度h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两小球同时在同一水平线上时,距离抛出点的高度为( )
A. B.)
C.) D.
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物体A,相隔时间Δt后再以初速度v0从同一地点竖直上抛物体B,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B可能在物体A上升过程中相遇
B.物体A、B只能在物体A下降过程中相遇
C.要使物体A、B相遇需要满足条件Δt
D.要使物体A、B相遇需要满足条件Δt
在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后,又以初速度v0从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若要使两物体能在B上升过程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Δt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 B.
C. D.
有关竖直上抛运动的图像
排球是人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如图所示,运动员在原地向上做抛接球训练,排球在空中受到空气的阻力大小可视为不变,下列能反映排球上升和下落运动过程的图像是( )
A. B.
C. D.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A、B从水平地面以不同初速度竖直向上先后抛出,已知A球的初速度为40m/s,B球的初速度为20m/s,B球比A球迟1s抛出,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重力加速度g=10m/s2。设向上为正方向,从抛出A球开始计时,到B球刚要落地的过程中,下列关于A、B两小球的速度差vA﹣v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已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以下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