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连接体模型(原卷版+解析版)【考前冲刺60天】2024高中物理 解题模型专项训练(新高考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5 连接体模型(原卷版+解析版)【考前冲刺60天】2024高中物理 解题模型专项训练(新高考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3 10:10: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5 连接体模型
力学和热学中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处理连接体问题 3
应用能量的观点处理连接体问题 6
力学和热学中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如图所示,轻绳1两端分别固定在M、N两点(N点在M点右上方),轻绳1上套有一个轻质的光滑小环O,质量为m的物块P通过另一根经绳2悬挂在环的下方,处于静止状态,∠MON=60°。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缓慢拉动物块,直到轻绳2与MN连线方向垂直。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施加拉力F前,轻绳1的张力大小为
B.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轻绳2的延长线始终平分∠MON
C.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轻绳2的张力越来越大
D.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经绳1的张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小球A、B,A用长度为L的两根轻质细线分别系在天花板上的C点和B球上,B球穿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光滑杆垂直固定在天花板上的D点,CD间的距离为L。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使B球缓慢向上运动到D点,A、B、C、D在同一竖直面内,则(  )
A.AC间绳的张力单调减小
B.AB间绳的张力先增大再减小
C.杆对B球的支持力单调增加
D.F单调减小
水平墙上a、d两点栓接一多功能挂物绳,绳子上b、c两点分别悬挂上物体A、B后,其静置状态如图所示,墙上两点e、f分别在b、c两点正上方,且ae=ef=fd,eb:fc=10:11,绳子质量忽略不计,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为(  )
A.1:2 B.2:3 C.3:4 D.4:5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轻质细线跨过固定直杆顶端的光滑轻质定滑轮,细线一端连接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A=20kg的物体A,细线另一端与另外两根细线在O点形成“死结”,结点O下方细线悬挂物体B。现左端细线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左上方的力F=50N拉住,使结点右侧的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已知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定滑轮右侧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物体A、B保持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质量为8kg
B.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为60N
C.轻质细线对滑轮压力大小为50N
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150N
如图所示为一超重报警装置示意图,高为L、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导热性能良好的薄壁容器竖直倒置悬挂,容器内有一厚度不计、质量为m的活塞,稳定时正好封闭一段长度为的理想气柱。活塞可通过轻绳连接受监测重物,当活塞下降至位于离容器底部位置的预警传感器处时,系统可发出超重预警。已知初始时环境热力学温度为T0,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摩擦阻力。
(1)求轻绳未连重物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2)求刚好触发超重预警时所挂重物的质量M;
(3)在(2)条件下,若外界温度缓慢降低1%,气体内能减少ΔU0,求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Q。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处理连接体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O点的左侧光滑,O点的右侧粗糙。有8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L,滑块1恰好位于O点左侧,滑块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现将水平恒力F作用于滑块1上,经观察发现,在第3个小滑块过O点进入粗糙地带后再到第4个小滑块过O点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
B.滑块3匀速运动的速度是
C.第5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6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D.最终第7个滑块刚能到达O点而第8个滑块不可能到达O点
(多选)如图,四个滑块叠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其中B和C的质量均为m,A和D的质量均为3m,B和C之间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绳连接,现对A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得四个滑块以相同加速度一起沿着斜面向上运动,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拉力F的最大值为1.3μmgcosθ
B.C对D的摩擦力为0.3μmgcosθ时,A对B的摩擦力为0.5μmgcosθ﹣5mgsinθ
C.当拉力F取得最大值时,轻绳上的弹力大小为0.8μmgcosθ
D.当拉力F取得最大值时,C、D间的摩擦力为0.6μmgcosθ
如图甲所示,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连接A、B两物体,定滑轮悬挂在一个力传感器的正下方,保持A物体质量m0不变,取不同质量m的B物体,通过计算机描绘得到传感器对滑轮的拉力F随B物体质量m变化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F=F0直线是曲线的渐近线,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A物体质量m0
B.m越大,A物体的加速度越小
C.m越大,A物体加速度越大
D.在m<m0范围内,m越大,A物体加速度越大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3kg,m2=5kg的两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60N,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弹簧测力计未超出弹性限度,则(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
B.若增大F2,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可能不变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2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倾角θ=30°,斜面顶端有一轻质光滑定滑轮。质量为m的滑块P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重物Q相连。开始时托着重物Q使细线竖直且恰好处于绷直状态,滑块P与滑轮间的轻绳与斜面平行。现由静止释放重物Q,重物Q竖直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时,细线突然被烧断,发现滑块P又经过时间t0恰好回到了出发位置,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重物Q的质量;
(2)滑块P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出发位置过程中运动的路程。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长L=3m。质量m=1kg的物体Q放在斜面底端,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物体P相连接,连接Q的细绳与斜面平行。绳拉直时用手托住P使其在距地面h=1.8m高处由静止释放,着地后P立即停止运动。若P、Q可视为质点,斜面体始终静止,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滑轮轴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求:
(1)若P的质量M=0.5kg,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大小f;
(2)为使Q能够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P的质量M需满足的条件。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的斜面体上有一木块A(到定滑轮的距离足够远),通过轻质细线和滑轮与铁块B连接,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在外力F作用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连接光滑动滑轮两边的细线均竖直,木块A和光滑定滑轮间的细线和斜面平行,木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斜面的倾角θ=37°,铁块B下端到地面的高度h=0.5m,木块A的质量m=0.5kg,铁块B的质量M=1.5kg,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滑轮受到的重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撤去力F后,求:
(1)铁块B落地前,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
(2)铁块B落地后不反弹,木块A继续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应用能量的观点处理连接体问题
(多选)如图,水平传送带一直以速度v1=6m/s向右匀速运动,小物体P、Q质量均为1kg,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向右的速度v2=10m/s,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小物体P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μ=0.6,传送带长度L=15m,绳足够长,g=10m/s2。关于小物体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物体P从传送带左端离开传送带
B.小物体P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全过程中,加速度一直不变
C.小物体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为9m
D.小物体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和传送带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是54J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穿过一竖直固定的光滑杆并拴在轻弹簧上,质量为4m的物块用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不计滑轮质量和大小)与小球连接,开始用手托住物块,轻绳刚好伸直,滑轮左侧绳竖直,右侧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α=53°,某时刻由静止释放物块(足够高),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运动到Q点,O、Q两点的连线水平,OQ=d,且小球在P、Q两点时弹簧弹力的大小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53°=0.8,cos53°=0.6。则小球由P点到Q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和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小球到达Q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D.重力对物块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滑块用足够长轻绳相连,将其分别置于等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质量为3m的物块C挂在轻质动滑轮下端,手托C物块使轻绳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C后(运动过程中A、B始终不会与定滑轮碰撞)(  )
A.相同时间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1:2
B.物块A、B的加速度之比为2:1
C.细绳的拉力为
D.当物块C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
如图所示,倾角为θ=53°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弹簧上端连接质量为5kg的物块Q,Q与平行斜面的轻绳相连,轻绳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O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质量为0.8kg的物块P连接,图中O、B两点等高,间距d=0.3m。初始时在外力作用下,P在A点静止不动,A、B间距离h=0.4m,此时轻绳中张力大小为50N。现将P由静止释放,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P上升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P上升至B点的过程中,Q克服轻绳拉力做的功。
如图所示,用轻绳将足够长的木板B与小物体C连接,B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同时,小物体A从B的右端开始向左运动。已知A的质量为M=2kg,初速度为v0=3m/s。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0.3,B的质量为m=1kg,刚开始运动时B距滑轮L=10m,B碰滑轮后静止。C的质量为m=1kg,刚开始运动时,C距地面H=9m,C撞地面后静止。忽略A、B以外的一切摩擦,g取10m/s2,求:
(1)A滑上B后,A、B加速度的大小aA和aB;
(2)A从滑上到离开木板B的时间t;
(3)A在B上滑行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5 连接体模型
力学和热学中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1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处理连接体问题 8
应用能量的观点处理连接体问题 15
力学和热学中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如图所示,轻绳1两端分别固定在M、N两点(N点在M点右上方),轻绳1上套有一个轻质的光滑小环O,质量为m的物块P通过另一根经绳2悬挂在环的下方,处于静止状态,∠MON=60°。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缓慢拉动物块,直到轻绳2与MN连线方向垂直。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施加拉力F前,轻绳1的张力大小为
B.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轻绳2的延长线始终平分∠MON
C.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轻绳2的张力越来越大
D.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经绳1的张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解答】解:A.施加拉力F前,以小环O为研究对象,受到轻绳2的拉力等于物块P的重力mg,竖直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2T1cos30°=mg
解得轻绳1的张力大小为
故A正确;
B.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以小环O为研究对象,由于小环O两侧轻绳1的张力大小总是相等,则小环O两侧轻绳1的张力合力沿∠MON平分线上,根据受力平衡可知轻绳2的延长线始终平分∠MON,故B正确;
C.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以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T2cosθ=mg
可知
轻绳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增大,cosθ越来越小,则轻绳2的张力越来越大,故C正确;
D.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由于M、N之间的轻绳1长度不变,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小环O的运动轨迹为椭圆,M、N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当轻绳2与MN连线方向垂直时,小环O刚好位于椭圆的短轴顶点上,根据椭圆知识可知此时∠MON最大,则此过程∠MON=α逐渐增大,以小环O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2T′1cosα=T2
可得
可知此过程经绳1的张力一直增大,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D。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小球A、B,A用长度为L的两根轻质细线分别系在天花板上的C点和B球上,B球穿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光滑杆垂直固定在天花板上的D点,CD间的距离为L。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使B球缓慢向上运动到D点,A、B、C、D在同一竖直面内,则(  )
A.AC间绳的张力单调减小
B.AB间绳的张力先增大再减小
C.杆对B球的支持力单调增加
D.F单调减小
【解答】解:AB、根据题意,对两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细线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细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当B在外力作用下向上缓慢移动时,θ先减小后增大,将A受到的力适当平移构成矢量三角形,在该三角形中,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当θ逐渐减小、α逐渐增大时,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另外两个力都在减小,当α=90°,TAB=0,此时AC间绳的张力TAC=mg
之后θ增大,如图所示:
可知,AC间绳的张力TAC逐渐减小,AB间绳的张力TAB逐渐增大,综上所述,AC间绳的张力TAC一直减小,AB间绳的张力TAB先减小后增大,故B错误,A正确;
C、对A、B整体受力分析,有
NB=TACsinθ
可知,由于AC间绳的张力TAC一直减小,开始θ逐渐减小,sinθ减小,则NB先减小,故C错误;
D、从初始到α增大到90°的过程中,对B有
F=mg﹣TABcosα
AB间绳的张力TAB在减小,cosα在减小,则F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水平墙上a、d两点栓接一多功能挂物绳,绳子上b、c两点分别悬挂上物体A、B后,其静置状态如图所示,墙上两点e、f分别在b、c两点正上方,且ae=ef=fd,eb:fc=10:11,绳子质量忽略不计,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为(  )
A.1:2 B.2:3 C.3:4 D.4:5
【解答】解:如图所示,过a点做bc的平行线,与eb交于m点,过d点做bc的平行线,与fc延长线交于n点,过c点做eb的垂线,交eb的延长线于p点,则根据ae=ef=fd=pc以及几何关系可知△aem与△cpb以及△dfn为全等三角形。对结点b和c受力分析,则力构成的三角形分别相似于△abm和△cdn,又由于eb:fc=10:11可知:
故:
故选C。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轻质细线跨过固定直杆顶端的光滑轻质定滑轮,细线一端连接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A=20kg的物体A,细线另一端与另外两根细线在O点形成“死结”,结点O下方细线悬挂物体B。现左端细线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左上方的力F=50N拉住,使结点右侧的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已知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定滑轮右侧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物体A、B保持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质量为8kg
B.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为60N
C.轻质细线对滑轮压力大小为50N
D.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150N
【解答】解:A、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设O点右侧细线中拉力大小为FT,由平衡条件得
Fcos37°=FTcos37°
Fsin37°+FTsin37°=mBg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FT=F=50N,mB=6kg,故A错误;
B、由于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地面对A的摩擦力等于O点右侧细线中拉力FT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即Ff=FTcos53°
代入数据解得Ff=30N,故B错误;
C、轻质细线对滑轮两边的分力大小为50N,且夹角为直角,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轻质细线对滑轮压力大小为,故C正确;
D、对物体A受力分析得FN+FTsin53°=mAg
代入数据解得FN=16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160N,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为一超重报警装置示意图,高为L、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导热性能良好的薄壁容器竖直倒置悬挂,容器内有一厚度不计、质量为m的活塞,稳定时正好封闭一段长度为的理想气柱。活塞可通过轻绳连接受监测重物,当活塞下降至位于离容器底部位置的预警传感器处时,系统可发出超重预警。已知初始时环境热力学温度为T0,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摩擦阻力。
(1)求轻绳未连重物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2)求刚好触发超重预警时所挂重物的质量M;
(3)在(2)条件下,若外界温度缓慢降低1%,气体内能减少ΔU0,求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Q。
【解答】解:(1)轻绳未连重物时,对活塞,受到重力和内外气体压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得:p1S+mg=p0S
解得:
(2)刚好触发超重预警时,对活塞受力分析得:p2S+(M+m)g=p0S
由玻意耳定律得:
联立解得:
(3)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其中:
从而解得:V3=0.99V2
则:
此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W=p2ΔV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0=﹣Q+W
联立可知:
答:(1)轻绳未连重物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2)刚好触发超重预警时所挂重物的质量M为();
(3)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Q为()。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处理连接体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O点的左侧光滑,O点的右侧粗糙。有8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L,滑块1恰好位于O点左侧,滑块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现将水平恒力F作用于滑块1上,经观察发现,在第3个小滑块过O点进入粗糙地带后再到第4个小滑块过O点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
B.滑块3匀速运动的速度是
C.第5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6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D.最终第7个滑块刚能到达O点而第8个滑块不可能到达O点
【解答】解:A、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如图所示,以滑块8为研究对象,可得7、8间轻杆弹力为零;同理可得6、7间轻杆弹力为零;5、6间轻杆弹力为零;4、5间轻杆弹力为零;3、4间轻杆弹力为零,即处在光滑地带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
在粗糙地带上,以滑块3为研究对象,设滑块受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为f,则由平衡关系可得2、3间轻杆拉力为f,同理可得1、2件轻杆拉力为2f,故滑块间轻杆上弹力不为零,且不相同,故A错误;
B、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由平衡关系有
F﹣3μmg=0,解得μ
从开始到第4个小滑块过O点、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F 3L﹣μmg 3L﹣μmg 2L﹣μmg L 8mv2﹣0,解得v,故B正确;
C、第5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6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8个小滑块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5μmg﹣F=8ma,解得a,故C正确;
D、假设第7个滑块刚好能到达O点,对整体,由动能定理应有
F 6L﹣μmg 6L﹣μmg 5L﹣μmg 4L﹣μmg 3L﹣μmg 2L﹣μmg L=0﹣0
整理得﹣FL=0,等式不成立,故假设不成立,故第7滑块不能到达O点,故D错误;
故选:BC。
(多选)如图,四个滑块叠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其中B和C的质量均为m,A和D的质量均为3m,B和C之间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绳连接,现对A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得四个滑块以相同加速度一起沿着斜面向上运动,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A.拉力F的最大值为1.3μmgcosθ
B.C对D的摩擦力为0.3μmgcosθ时,A对B的摩擦力为0.5μmgcosθ﹣5mgsinθ
C.当拉力F取得最大值时,轻绳上的弹力大小为0.8μmgcosθ
D.当拉力F取得最大值时,C、D间的摩擦力为0.6μmgcosθ
【解答】解:A、滑块B、C、D靠A、B之间的静摩擦力作为动力,当A、B之间的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时,滑块B、C、D有最大加速度,则对滑块B、C、D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cosθ﹣(m+m+3m)gsinθ=(m+m+3m)a1
解得:a1gsinθ
同理,滑块D靠C、D之间的静摩擦力作为动力,当C、D之间的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时,滑块D有最大加速度,则对滑块D,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cosθ﹣3mgsinθ=3ma2
解得:a2gsinθ
为了确保四个滑块以相同加速度一起沿着斜面向上运动,则共同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应取a1、a2中的最小值,即amax=a1gsinθ
对四个滑块组成单位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x﹣(3m+m+m+3m)gsinθ=(3m+m+m+3m)amax
解得:Fmax=1.6μmgcosθ
故A错误;
B、滑块C对D的摩擦力为0.3μmgcosθ时,对D,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0.3μmgcosθ﹣3mgsinθ=3ma
设此时A对B的摩擦力为fAB,对B、C、D,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AB﹣(m+m+3m)gsinθ=(m+m+3m)a
解得:fAB=0.5μmgcosθ
故B错误;
C、当拉力F取得最大值时,四个滑块组成的整体获得最大加速度amax,对C、D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T﹣(m+3m)gsinθ=(m+3m)amax
解得:T=0.8μmgcosθ
故C正确;
D、当拉力F取得最大值时,四个滑块获得最大加速度amax,对D,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CD﹣3mgsinθ=3mamax
解得:fCD=0.6μmgcosθ
故D正确。
故选:CD。
如图甲所示,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连接A、B两物体,定滑轮悬挂在一个力传感器的正下方,保持A物体质量m0不变,取不同质量m的B物体,通过计算机描绘得到传感器对滑轮的拉力F随B物体质量m变化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F=F0直线是曲线的渐近线,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A物体质量m0
B.m越大,A物体的加速度越小
C.m越大,A物体加速度越大
D.在m<m0范围内,m越大,A物体加速度越大
【解答】解:当m>m0时,B向下做匀加速运动,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均为a,细绳中的拉力大小为T,对B、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有
mg﹣T=ma
T﹣m0g=m0a
联立解得
由式可得,当m→∞时,有Tm=2m0g
所以F0=2Tm=4m0g
m0
当m<m0时,B向上做匀加速运动,A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同理可得二者的加速度大小为
当m>m0时,m越大,a越大;当m<m0时,m越大,a越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3kg,m2=5kg的两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60N,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弹簧测力计未超出弹性限度,则(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
B.若增大F2,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可能不变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2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解答】解:A、m1、m2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m1、m2与弹簧测力计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F2=(m1+m2)a……①
代入数据解得:a=5m/s2,方向水平向右,
设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F,对物体m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2=m2a……②
代入数据解得:F=45N,故A错误;
B、联立①②两式得:F,由此可知增大F2,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故B错误;
C、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弹力仍为F=45N,对物体m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2a2,代入数据解得:a2=9m/s2,故C错误;
D、与C同理,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对物体m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1a1,代入数据解得:a1=15m/s2,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倾角θ=30°,斜面顶端有一轻质光滑定滑轮。质量为m的滑块P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重物Q相连。开始时托着重物Q使细线竖直且恰好处于绷直状态,滑块P与滑轮间的轻绳与斜面平行。现由静止释放重物Q,重物Q竖直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时,细线突然被烧断,发现滑块P又经过时间t0恰好回到了出发位置,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重物Q的质量;
(2)滑块P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出发位置过程中运动的路程。
【解答】解:(1)细线断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滑块P有
FT﹣mgsin30°=ma1
对重物Q有
m1g﹣FT=m1a1
滑块P的位移x1
滑块P在t0时的速度
v1=a1t0
细线断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滑块P的加速度大小
a2=gsin30°
又经过时间t0,滑块P运动的位移x2=v1t0
由题意可知
x1+x2=0
解得
a1
m1
(2)细线断后滑块P沿斜面上升的距离x3
滑块P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出发位置运动的路程
s=2(x1+x3)
解得s
答:(1)重物Q的质量为;
(2)滑块P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出发位置过程中运动的路程为。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长L=3m。质量m=1kg的物体Q放在斜面底端,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物体P相连接,连接Q的细绳与斜面平行。绳拉直时用手托住P使其在距地面h=1.8m高处由静止释放,着地后P立即停止运动。若P、Q可视为质点,斜面体始终静止,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滑轮轴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求:
(1)若P的质量M=0.5kg,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大小f;
(2)为使Q能够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P的质量M需满足的条件。
【解答】解:(1)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若P的质量M=0.5kg,由于:mgsinθ=Mg=5N
可知P、Q均处于静止状态,绳上拉力为:F=Mg
以斜面体和Q为整体,根据受力平衡可得,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大小为:f=Fcos30°
联立解得:
(2)P着地后,设Q继续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1,上滑行距离为x,
对Q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1
解得:
P着地前瞬间,设Q速度大小为v,对Q分析,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2=2ah,0﹣v2=﹣2a1x
Q恰好不从斜面顶端滑出需满足:x=L﹣h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对于P、Q组成的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mgsinθ﹣μmgcosθ=(M+m)a
联立可得:M=5kg
另一方面为了使P能下落,必须满足:Mg>mgsinθ+μmgcosθ
解得:M>1kg
为使Q能够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P的质量需满足的条件为:1kg<M≤5kg
答:(1)若P的质量M=0.5kg,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大小f为;
(2)为使Q能够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P的质量M需满足的条件是:1kg<M≤5kg。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的斜面体上有一木块A(到定滑轮的距离足够远),通过轻质细线和滑轮与铁块B连接,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在外力F作用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连接光滑动滑轮两边的细线均竖直,木块A和光滑定滑轮间的细线和斜面平行,木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斜面的倾角θ=37°,铁块B下端到地面的高度h=0.5m,木块A的质量m=0.5kg,铁块B的质量M=1.5kg,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滑轮受到的重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撤去力F后,求:
(1)铁块B落地前,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
(2)铁块B落地后不反弹,木块A继续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撤去力F后,铁块B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木块A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设此时绳子的拉力为T,铁块B的加速度为a1,木块A的加速度为a2。
由图可知,在移动过程中,木块A的位移是铁块B位移的2倍,由x,有a2=2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木块A,有:T﹣mgsinθ﹣μmgcosθ=ma2
对铁块B,有:Mg﹣2T=Ma1
联立解得:a1=2m/s2,a2=4m/s2
(2)当铁块B落地时,木块A沿斜面上升的距离为x=2h=2×0.5m=1m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此时木块A的速度为vm/s=2m/s
木块A继续减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3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木块A继续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x2=0.5m
答:(1)铁块B落地前,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2)铁块B落地后不反弹,木块A继续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0.5m。
应用能量的观点处理连接体问题
(多选)如图,水平传送带一直以速度v1=6m/s向右匀速运动,小物体P、Q质量均为1kg,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向右的速度v2=10m/s,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小物体P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μ=0.6,传送带长度L=15m,绳足够长,g=10m/s2。关于小物体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物体P从传送带左端离开传送带
B.小物体P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全过程中,加速度一直不变
C.小物体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为9m
D.小物体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和传送带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是54J
【解答】解:A、对P、Q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μmg=2ma1
解得:
物块P与传动带共速时向右发生的位移为
解得:x1=4m
共速后,物块P向右做加速度较小的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μmg=2ma2
解得:
物块P减速至0的位移为
解得:x2=9m
因x1+x2=13m<L=15m,且mg>μmg,所以小物体P从传送带左端离开传送带,故A正确;
B、由A选项分析可知,小物体P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全过程中,加速度有两个不同的值,故B错误;
C、从t=0时刻到与传送带共速,划痕长度为,解得:l1=1m
共速至P减速为0的过程,划痕长度为,解得:l2=9m
考虑到划痕有重叠,小物体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度为:Δl=l2=9m,故C正确;
D、小物体P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和传送带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是:Q=μmg(l1+l2),解得:Q=60J,故D错误。
故选:AC。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穿过一竖直固定的光滑杆并拴在轻弹簧上,质量为4m的物块用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不计滑轮质量和大小)与小球连接,开始用手托住物块,轻绳刚好伸直,滑轮左侧绳竖直,右侧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α=53°,某时刻由静止释放物块(足够高),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运动到Q点,O、Q两点的连线水平,OQ=d,且小球在P、Q两点时弹簧弹力的大小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53°=0.8,cos53°=0.6。则小球由P点到Q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和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小球到达Q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D.重力对物块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解答】解:A、小球由P到Q的过程,对于小球、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由于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则小球和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P、Q两点处弹簧弹力的大小相等,则由胡克定律可知P点的压缩量等于Q点的伸长量,由几何关系知
则小球位于P点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小球在P点,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
mg=kx
解得:,故B正确;
C、当小球运动到Q点时,设小球的速度为v,此时物块的速度为零。对于小球、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故C正确;
D、由于小球在P和Q点处,物块的速度都为零,小球由P到Q的过程,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由P=mgv可知重力对物块做功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故选:BC。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滑块用足够长轻绳相连,将其分别置于等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质量为3m的物块C挂在轻质动滑轮下端,手托C物块使轻绳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C后(运动过程中A、B始终不会与定滑轮碰撞)(  )
A.相同时间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1:2
B.物块A、B的加速度之比为2:1
C.细绳的拉力为
D.当物块C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
【解答】解:AB.对A、B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A,aB,解得aA:aB=2:1,根据xat2知,相同时间内,A、B的位移之比为2:1,故A错误,B正确;
C.对C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C,又aC=2aB,解得Tmg,故C正确;
D.当物块C下落高度时,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得3mgh﹣2mgh3mv2m2m,又vA=2vB,aA=2aB,解得v,故D正确。
故选:BCD。
如图所示,倾角为θ=53°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弹簧上端连接质量为5kg的物块Q,Q与平行斜面的轻绳相连,轻绳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O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质量为0.8kg的物块P连接,图中O、B两点等高,间距d=0.3m。初始时在外力作用下,P在A点静止不动,A、B间距离h=0.4m,此时轻绳中张力大小为50N。现将P由静止释放,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P上升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P上升至B点的过程中,Q克服轻绳拉力做的功。
【解答】解:(1)物体P位于A点时,假设弹簧伸长量为x1,轻绳的张力T=50N,对物块Q,由平衡条件得:
T=mQgsinθ+kx1
代入数据解得弹簧的伸长量:x1=0.1m
P上升到B点时,OB垂直于竖直杆,OB=d=0.3m,此时物块Q速度为0,
根据勾股定理得:OPm=0.5m
P从A到B过程,Q下降距离:Δx=OP﹣OB=0.5m﹣0.3m=0.2m,
此时弹簧压缩量:x2=Δx﹣x1=0.2m﹣0.1m=0.1m
P在A点与B点时弹性的形变量相同,弹性势能相同,
P从A到B过程,对物块P、Q及弹簧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QgΔx sinθ﹣mPghmP
代入数据解得:vP=2m/s
(2)P在A点时Q的速度为零,P在B点时Q的速度为零,
P在A、B两位置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P从A到B过程弹簧对Q做功为零,
P从A到B过程,设轻绳对Q做功为W,对Q,由动能定理得:
W+mQgΔx sinθ=0﹣0
代入数据解得:W=﹣8J
Q克服轻绳拉力做功为8J
答:(1)P上升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2m/s;
(2)P上升至B点的过程中,Q克服轻绳拉力做的功是8J。
如图所示,用轻绳将足够长的木板B与小物体C连接,B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同时,小物体A从B的右端开始向左运动。已知A的质量为M=2kg,初速度为v0=3m/s。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0.3,B的质量为m=1kg,刚开始运动时B距滑轮L=10m,B碰滑轮后静止。C的质量为m=1kg,刚开始运动时,C距地面H=9m,C撞地面后静止。忽略A、B以外的一切摩擦,g取10m/s2,求:
(1)A滑上B后,A、B加速度的大小aA和aB;
(2)A从滑上到离开木板B的时间t;
(3)A在B上滑行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解答】解:(1)小物体A从B的右端开始向左运动,所受重力Mg和支持力N平衡,所受B对它的摩擦力就等于合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A0.3×10m/s2=3m/s2
对B分析,竖直方向平衡,水平受到轻绳的拉力T,以及A对它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μMg=maB
对C分析,受到重力mg和轻绳拉力,也为T,另外C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等于B的加速度大小a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maB,联立解得aB=2m/s2
(2)设A开始向左减速运动了t1速度减为0,则
设这1s内A向左运动的距离为x1,1.5m
设这1s内B向右加速运动的距离为x2,
设A相对B向左滑动的距离为l1,l1=x1+x2=1.5m+1m=2.5m
设B这1s末的速度为v1,v1=aBt1=2×1m=2m/s
1s后A向右加速直到和B的速度相等,设A从速度为0加速到和B速度相等所用时间为t2,相等的速度为v2,
v2=aAt2=v1+aBt2,代入数据解得,t2=2s,v2=6m/s
设t2时间内A向右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3,
设t2时间内B向右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4,
A相对B在t2内向左滑动的距离为l2,l2=x4﹣x3=8m﹣6m=2m
在t1和t2时间内B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2+x4=1m+8m=9m
正好等于H,C刚好落地,设之后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了x5,x5=L﹣H=10m﹣9m=1m,
设匀速运动所用时间为t3,
t3末B碰滑轮后静止,A在B上以加速度aA减速运动,设运动了t4时间离开B,有:
代入数据解得t4=1s或t4=3s(不符合实际与题意舍去)。
故A从滑上到离开木板B的时间t=t1+t2+t3+t4=1s+2s+0.17s+1s=4.17s
(3)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距离:Q=μMg×2(l1+l2)=0.3×2×10×2×(2.5+2)J=54J
故答案为:
(1)A滑上B后,A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B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
(2)A从滑上到离开木板B的时间t为4.17s;
(3)A在B上滑行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为54J。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