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板块运动模型(原卷版+解析版)【考前冲刺60天】2024高中物理 解题模型专项训练(新高考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7 板块运动模型(原卷版+解析版)【考前冲刺60天】2024高中物理 解题模型专项训练(新高考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3 10:10: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7 板块运动模型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单过程问题 1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1——至少作用时间问题 6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2——抽桌布问题 10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单过程问题
(多选)质量为20kg、长为5m的木板放在水平光滑的地面上。将质量为10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以6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冲上木板(如图所示),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铁块与木板的共同速度是4m/s
B.小铁块不能滑出木板
C.木板一定向右滑动
D.小铁块能滑出木板
【解答】解:小铁块从木板的左端水平冲上木板,小铁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4m/s2,方向水平向左
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右,木板一定向右滑动
设小铁块与木板可以达到共速,且所用时间为t,则有
v共=v0﹣at=a′t
解得
t=1s,v共=2m/s
此过程小铁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为
3m<L=5m
则小铁块不能滑出木板。
故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滑沙运动是小孩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其运动过程可类比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37°的斜坡上有长为1m的滑板,滑板与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孩(可视为质点)坐在滑板上端,与滑板一起由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决于小孩的衣料,假设图中小孩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小孩的质量与滑板的质量相等,斜坡足够长,sin37°=0.6,cos37°=0.8,g取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B.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C.经过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
D.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m/s
【解答】解:A、对小孩受力分析,小孩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板对小孩向上的摩擦力,由于小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于木板与沙间的动摩擦因数,所以小孩相对于木板下滑。对小孩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μ1mgcos37°=ma1,解得:a1=2m/s2,故A错误;
B、小孩和滑板脱离前,对滑板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μ1mgcos37°﹣2μ2mgcos37°=ma2,代入数据解得:a2=1m/s2,故B错误;
C、设经过时间t,小孩离开滑板,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得:a1t2 a2t2=L,解得:ts,故C正确;
D、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为:v=a1t=2m/s=2m/s,故D错误。
故选:C。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m1=0.3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m,现有质量m2=0.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5m/s从左端滑上小车,恰好停在小车最右端。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则(  )
A.物块对小车做功0.6J
B.物块克服小车摩擦力做功0.6J
C.减小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摩擦生热变小
D.增大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摩擦生热变大
【解答】解:AB、从开始到两者共速,以向右为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
根据动能定理,物块对小车做功为:
物块克服小车摩擦力做功为:
代入数据得:W1=0.6J、W2=2.1J,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车和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物块和小车的相对位移为:
若减小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从小车右侧脱离,根据:Q=μm2gL,则摩擦生热变小。
若增大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不会脱离小车,根据:,摩擦生热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多选)如图1所示,一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t=0时,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0滑到长木板上,t1时刻小物块恰好滑至长木板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与木板运动的v﹣t图像,图中t1、v0、v1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在0~t1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
B.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为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仅由题中所给信息,可以求出木板长度
【解答】解:A、根据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物块在0~t1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
x1,故A错误;
B、设物块与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M。根据v﹣t图像可得:
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
两者的加速度均由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1=Ma2
可得:,故B错误;
C、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1μg
解得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故C正确;
D、t1时刻小物块恰好滑至长木板最右端,在0~t1这段时间内物块与长木板的位移大小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根据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木板的长度为:
L=x物﹣x板,仅由题中所给信息,可以求出木板长度,故D正确。
故选:CD。
如图所示,质量为M=3×103kg的皮卡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质量为m=1.5×103kg货物(可视为质点)放在货箱前端。t=0s时刻,皮卡车在牵引力F1=1.35×104N的作用下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s时,牵引力增大到F2=3.15×104N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6s时司机发现异常立即刹车,直到皮卡车停止运动。已知皮卡车货箱长度为2m,货箱与货物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皮卡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其与地面间压力的k1=0.1倍,刹车时受到阻力是其与地面间压力的k2=0.4倍,货物与车厢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0﹣1s内皮卡车和货物的加速度大小;
(2)1.6s时货车和货物的速度大小;
(3)通过计算说明,货物是否会从车尾掉落地面或者碰撞到汽车驾驶室。
【解答】解:(1)0﹣1s内,假设皮卡车与货物没有相对运动,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1﹣k1(M+m)g=(M+m)a1
代入数据解得:
对货物,当恰无滑动时,能够达到的最大加速度:
am0.2×10m/s2=2m/s2
故假设成立,皮卡车与货物没有相对运动,两者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
(2)t=1s时,牵引力增大到:,此时皮卡车的加速度必然大于2m/s2,则货物与皮卡发生了相对运动,对皮卡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2﹣μ1mg﹣k1(M+m)g=Ma2
代入数据解得:
1s时,令t1=1s,货车和货物的速度大小均为:v=a1t1=2×1m/s=2m/s
令t2=0.6s,则1.6 s时货车的速度大小:v1=v+a2t2=2m/s+8×0.6m/s=6.8m/s
货物的速度大小:v2=v+a1t2=2m/s+2×0.6m/s=3.2m/s;
(3)1.6 s前,货物相对车向后移动:
Δx11.08m
t=1.6s时司机立即刹车,此时货车的加速度大小:
a3m/s2=7m/s2
当货物与货车速度相等时,货物相对货车向后运动的距离最大,有:
v1﹣a3t3=v2+a1t3=v'
代入数据解得:t3=0.4s、v'=4m/s
在这0.4s内,货物再相对货车向后运动的距离为:
Δx20.72m
则货物相对货车向后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Δx=Δx1+Δx2=1.08m+0.72m=1.8m<2m,则货物不会从车尾掉落地面。
之后皮卡车和货物继续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分别为:
a4,a5
代入数据得:a4=5m/s2,a5=2m/s2
皮卡车从共速到停止的时间:t50.8s
假设货物速度减到零两者没有碰撞,两者都停止时货物相对于皮卡车向前的位移:
Δx32.4m>Δx=1.8m
故假设不成立,说明货物与前挡板发生碰撞。
答:(1)0﹣1s内皮卡车和货物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
(2)1.6s时货车和货物的速度大小分别为6.8m/s、3.2m/s;
(3)货物与前挡板发生碰撞。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1——至少作用时间问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长木板B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右端有一质量m=2kg的小滑块A,对B物体施加一F=14N的拉力;t=3s后撤去拉力,撤去拉力时滑块仍然在木板上。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B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μ2=0.2,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有拉力时木板B和滑块A的加速度大小;
(2)要使滑块A不从木板B左端掉落,求木板B的最小长度;
【解答】解:(1)对物体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1mg=ma1
故A的加速度大小为:a1=1m/s2,方向向右;
对木板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1mg﹣μ2(m+M)g=Ma2
解得木板B加速度大小为:a2=2m/s2,方向向右;
(2)撤去外力时,物块A和木板B的速度分别为:
v1=a1t=1×3m/s=3m/s,
v2=a2t=2×3m/s=6m/s,
撤去外力后,物块A的受力没变,故物块A仍然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不变,
木板B做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2'
代入数据解得:a2'=5m/s2
设经过时间t1两者达到共速v3,则有:v3=v1+a1t1=v2﹣a2′t1
解得t1=0.5s
故木板B的长度至少为:La2t2 a1t2
代入数据解得:L=5.25m
答:(1)有拉力时木板B和滑块A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2m/s2 和1m/s2;
(2)要使滑块A不从木板B左端掉落,木板B的最小长度为5.25m。
如图所示,将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长木板正中间,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木板快速抽出,物块的位移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物块和木板的质量都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和,已知m=1kg,μ=0.4,重力加速度g=10m/s2。
(1)当物块相对木板运动时,求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当物块即将相对木板运动,求拉力的大小;
(3)若在演示此实验时,先对木板施加F=24N的恒定拉力,让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起来,在拉力作用一段时间Δt=0.5s后突然撤去拉力,此后物块刚好不掉下木板,求木板的长度L。
【解答】解:(1)当物块即将相对木板运动相对运动时,对物块有f=μmg=0.4×1×10N=4N
(2)当物块即将相对木板运动时,对物块有μmg=mam
对物块和木板构成的整体有
Fμ×2mg=2mam
联立得F=12N
(3)施加拉力24N时,物块加速度大小为a1=μg
木板加速度大小为a2
撤去拉力时,物块、木板速度分别为v1=a1Δt,v2=a2Δt
撤去拉力时,物块、木板位移分别为x1Δt2,x2Δt2
撒出拉力时,由于木板的速度大于物块,因此物块的摩擦力方向不变,故物块的加速度不变,而木板加速度大小变为
a2'
此时加速度方向与木板运动方向相反,设再历时t物块与木板共速,则有v1+a1t=v2﹣a2't
解得t=0.5s
从撤去拉力到共速物块、木板的位移分别为
x'1=v1t
x'2=v2t
共速后此后物块与木板共同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无相对位移,由于物块刚好不掉下木板,因此从开始到共速整个过程满足
x'2+x2﹣x'1﹣x'1
解得L=6m
答:(1)当物块相对木板运动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4N;
(2)当物块即将相对木板运动,拉力的大小为12N;
(3)木板的长度为6m。
如图所示,长木板B放在地面上,物体A放在长木板B右侧,A与B间动摩擦因数μ1=0.1,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2,A质量为m=1kg,B质量为M=2kg,从t=0时刻起对其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8N,经过t1后撤去恒力F,t2=2s时AB两物体共速,A、B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求施加力F瞬间A与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求力F作用时间t1;
(3)A、B均停止运动后A到B右端的距离。
【解答】解:(1)力 F 作用长木板 B后,A、B 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对于物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1mg=maA1
解得
对于长木板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μ1mg﹣μ2(m+M)g=MaB1
解得
(2)撤去力 F 后,B 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B2,有
μ1mg+μ2(m+M)g=MaB2
设撤去恒力 F 瞬间,B 的速度大小为 v1
v1=aB1t1
aA1t2=v1﹣aB2(t2﹣t1)
联立解得
t1=1s
(3)t2时AB 两物体共速,此时两者速度大小
v2=aA1t2
解得
v2=2m/s
由于 μ1<μ2,故AB两物体 t2后发生相对滑动,AB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纟者都停止。设AB 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2、aB3
μ1mg=maA2
μ2(m+M)g﹣μ1mg=MaB3
从开始运动到A物体停止,A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A
xA=xA1+xA2
从 B 开始运动到力 F 撤去,B 的位移大小为xB1
力 F 撤去到AB 两物体共速,B 的位移大小为XB2
从A、B共速后到 B 物体停止运动,B 的位移大小为 xB3
xB=xB1+xB2+xB3
A、B 均停止运动后 A 到 B 右端的距离
x=xB﹣xA
解得
x=3.3m
答:(1)施加力F瞬间A与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m/s2,5.5m/s2;
(2)力F作用时间1s;
(3)A、B均停止运动后A到B右端的距离3.3m。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2——抽桌布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将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将纸板迅速抽出。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及与桌面右端的距离均为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μ(2M+m)g
B.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F一定大于2μ(M+2m)g
C.若砝码与纸板分离时的速度小于,砝码不会从桌面上掉下
D.当F=μ(2M+3m)g时,砝码恰好到达桌面边缘
【解答】解:A、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纸板所受的摩擦力:f=μ(M+m)g+μMg=μ(2M+m)g,故A正确。
B、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1,纸板的加速度为a2,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砝码:μMg=Ma1,
对纸板:F﹣μMg﹣μ(M+m)g=ma2,
纸板相对砝码运动需要满足:a2>a1,
解得:F>2μ(M+m)g,故B错误。
C、若砝码与纸板分离时的速度小于,砝码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小于,
纸板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小于,则总位移小于d,不会从桌面掉下,故C正确。
D、当F=μ(2M+3m)g=2μ(M+1.5m)g时,砝码相对纸板滑动,砝码未脱离纸板时的加速度a1=μg,纸板的加速度:a22μg,根据a2t2a1t2=d,解得:t,则此时砝码的速度v=a1t,砝码脱离纸板后做匀减速运动,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μg,则匀减速运动的位移:xd,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a1t2d,则砝码会离开桌面边缘,故D错误。
故选:AC。
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一端稍稍伸出桌外,将一物块置于距纸板左边界d处。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将纸板迅速抽出,如果拉力足够大,物块几乎不动落在桌面上,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物块的质量为m1,纸板的质量为m2,物块与纸板、纸板与桌面、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当纸板相对物块运动时,桌面对纸板摩擦力f的大小;
(2)要使物块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
(3)若物块移动的距离超过l,人眼就能感知到物块位置的变化,忽略物块的体积因素影响,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最小拉力的大小F1。
【解答】解:(1)当纸板相对物块运动时,桌面对纸板摩擦力f=μ(m1+m2)g
(2)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m1g=m1a,解得:a=μg
对物块和纸板组成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m1+m2)a
解得:F=2μ(m1+m2)g
要使物块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F≥2μ(m1+m2)g
(3)物块开始时在纸板上做匀加速运动,然后从纸板上滑落,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m1g=m1a′,解得:a′=μg=a
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块加速和减速运动的位移均为,则:
对纸板:
F﹣f﹣μm1g=m1a1
解得:
答:(1)当纸板相对物块运动时,桌面对纸板摩擦力f的大小为μ(m1+m2)g;
(2)要使物块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F≥2μ(m1+m2)g;
(3)若物块移动的距离超过l,人眼就能感知到物块位置的变化,忽略物块的体积因素影响,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最小拉力的大小F1为。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后应用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下面一种生活情境.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至少为多大(g取10m/s2)(  )
A.0.25m/s2 B.2.5m/s2 C.0.5m/s2 D.5m/s2
【解答】解:设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时桌布的加速度为a,桌布运动的时间为t1,桌布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为:,
对小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圆盘在桌布上时:μ1mg=ma1,
设桌子边长为L,则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圆盘在桌面上时:μ2mg=ma2,
设圆盘在桌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2,t2时间内的位移:,
由位移关系知:,
圆盘滑上桌子时的速度为圆盘在桌布上运动的末速度,也是盘在桌面上运动的初速度,则:a1t1=a2t2
联立各式解得:a=2.5m/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BC边的长度为L,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圆盘最后刚好未从桌面掉下。求:
(1)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的加速度a1;
(2)从开始到圆盘刚离开桌布时,圆盘运动的位移s1;
(3)若圆盘最后刚好未从桌面掉下,桌布的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解答】解:(1)圆盘在桌布上时做匀加速运动,掉到桌面上后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
圆盘在桌布上和桌面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圆盘在桌布上加速运动时:μ1mg=ma1 ①
解得加速度大小为:a1=μ1g,方向向右; ②
(2)圆盘在桌面上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2mg=ma2
解得加速度大小为a2=μ2g,方向向左 ③
圆盘在桌布和桌面上运动的情境如下图所示。
设圆盘从桌布上脱离瞬间的速度为v,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
圆盘离开桌布时:υ2 =2a1s1 ④
圆盘在桌面上运动时:υ2=2a2s2 ⑤
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的条件是S1+S2 ⑥
联立②③④⑤⑥解得: ⑦
(3)圆盘刚离开桌布时,对桌布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得:sat2 ⑧
对圆盘有:s1a1t2 ⑨
而 ss1 ⑩
由以上各式解得a。
答:(1)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μ1g,方向向右;
(2)从开始到圆盘刚离开桌布时,圆盘运动的位移为;
(3)若圆盘最后刚好未从桌面掉下,桌布的加速度a。
“抽桌布挑战赛”是某游乐场的一项挑战游戏,挑战者用力迅速抽走水平桌面上的桌布,同时保证桌布上的水杯“不动”(肉眼观察不到水杯位置发生变化)即为挑战成功。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水杯静置于桌布上,挑战者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桌布迅速抽走,若水杯和桌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水杯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水杯和桌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桌面足够长,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某挑战者在抽桌布中,水杯相对桌布静止和桌布一起被抽走,求拉力满足的条件。
(2)若肉眼感知物体“不动”的最大距离l=0.75cm,m1=1kg,m2=0.5kg,μ1=0.1,μ2=0.2,g=10m/s2,水杯与桌布左端的距离d=5cm,求挑战者完成“抽桌布挑战赛”需提供的最小拉力。
【解答】解:(1)设水杯最大加速度为a0,桌布加速度大小为a',
对水杯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1g=m1a0
对桌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1m1g﹣μ2(m1+m2)g=m2a'
水杯和桌布保持相对静止应满足a'≤a0,
解得拉力:F≤(μ1+μ2)(m1+m2)g
若桌布可以被抽动,则F>μ2(m1+m2)g
所以水杯相对桌布静止和桌布一起被抽走,拉力满足的条件为:μ2(m1+m2)g<F≤(μ1+μ2)(m1+m2)g;
(2)设水杯在桌布上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1,加速度大小为a1,时间为t1;水杯离开桌布后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2,加速度大小为a2,时间为t2;桌布的加速度大小为a,桌布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对桌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1m1g﹣μ2(m1+m2)g=m2a
水杯离开桌布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1m1g=m1a1
水杯的位移:
水杯离开桌布后在桌面上运动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2m1g=m1a2
水杯的位移:
由题意可知:,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a1t1=a2t2
若要完成挑战,则有x1+x2≤l
考虑临界值x1+x2=l
联立可得提供的最小拉力:F=9.5N。
答:(1)水杯相对桌布静止和桌布一起被抽走,拉力满足的条件为μ2(m1+m2)g<F≤(μ1+μ2)(m1+m2)g;
(2)挑战者完成“抽桌布挑战赛”需提供的最小拉力为9.5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7 板块运动模型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单过程问题 1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1——至少作用时间问题 3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2——抽桌布问题 4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单过程问题
(多选)质量为20kg、长为5m的木板放在水平光滑的地面上。将质量为10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以6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冲上木板(如图所示),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铁块与木板的共同速度是4m/s
B.小铁块不能滑出木板
C.木板一定向右滑动
D.小铁块能滑出木板
滑沙运动是小孩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其运动过程可类比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37°的斜坡上有长为1m的滑板,滑板与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小孩(可视为质点)坐在滑板上端,与滑板一起由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决于小孩的衣料,假设图中小孩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小孩的质量与滑板的质量相等,斜坡足够长,sin37°=0.6,cos37°=0.8,g取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B.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C.经过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
D.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m/s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m1=0.3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m,现有质量m2=0.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5m/s从左端滑上小车,恰好停在小车最右端。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则(  )
A.物块对小车做功0.6J
B.物块克服小车摩擦力做功0.6J
C.减小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摩擦生热变小
D.增大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摩擦生热变大
(多选)如图1所示,一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t=0时,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0滑到长木板上,t1时刻小物块恰好滑至长木板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与木板运动的v﹣t图像,图中t1、v0、v1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在0~t1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
B.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为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仅由题中所给信息,可以求出木板长度
如图所示,质量为M=3×103kg的皮卡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质量为m=1.5×103kg货物(可视为质点)放在货箱前端。t=0s时刻,皮卡车在牵引力F1=1.35×104N的作用下由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s时,牵引力增大到F2=3.15×104N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6s时司机发现异常立即刹车,直到皮卡车停止运动。已知皮卡车货箱长度为2m,货箱与货物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皮卡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其与地面间压力的k1=0.1倍,刹车时受到阻力是其与地面间压力的k2=0.4倍,货物与车厢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0﹣1s内皮卡车和货物的加速度大小;
(2)1.6s时货车和货物的速度大小;
(3)通过计算说明,货物是否会从车尾掉落地面或者碰撞到汽车驾驶室。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1——至少作用时间问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长木板B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右端有一质量m=2kg的小滑块A,对B物体施加一F=14N的拉力;t=3s后撤去拉力,撤去拉力时滑块仍然在木板上。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B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μ2=0.2,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有拉力时木板B和滑块A的加速度大小;
(2)要使滑块A不从木板B左端掉落,求木板B的最小长度;
如图所示,将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长木板正中间,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木板快速抽出,物块的位移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物块和木板的质量都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和,已知m=1kg,μ=0.4,重力加速度g=10m/s2。
(1)当物块相对木板运动时,求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当物块即将相对木板运动,求拉力的大小;
(3)若在演示此实验时,先对木板施加F=24N的恒定拉力,让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起来,在拉力作用一段时间Δt=0.5s后突然撤去拉力,此后物块刚好不掉下木板,求木板的长度L。
如图所示,长木板B放在地面上,物体A放在长木板B右侧,A与B间动摩擦因数μ1=0.1,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2,A质量为m=1kg,B质量为M=2kg,从t=0时刻起对其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8N,经过t1后撤去恒力F,t2=2s时AB两物体共速,A、B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求施加力F瞬间A与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求力F作用时间t1;
(3)A、B均停止运动后A到B右端的距离。
板块模型中的运动学多过程问题2——抽桌布问题
(多选)如图所示,将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将纸板迅速抽出。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及与桌面右端的距离均为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μ(2M+m)g
B.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F一定大于2μ(M+2m)g
C.若砝码与纸板分离时的速度小于,砝码不会从桌面上掉下
D.当F=μ(2M+3m)g时,砝码恰好到达桌面边缘
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一端稍稍伸出桌外,将一物块置于距纸板左边界d处。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将纸板迅速抽出,如果拉力足够大,物块几乎不动落在桌面上,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物块的质量为m1,纸板的质量为m2,物块与纸板、纸板与桌面、物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当纸板相对物块运动时,桌面对纸板摩擦力f的大小;
(2)要使物块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
(3)若物块移动的距离超过l,人眼就能感知到物块位置的变化,忽略物块的体积因素影响,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最小拉力的大小F1。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后应用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下面一种生活情境.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0.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至少为多大(g取10m/s2)(  )
A.0.25m/s2 B.2.5m/s2 C.0.5m/s2 D.5m/s2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BC边的长度为L,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圆盘最后刚好未从桌面掉下。求:
(1)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的加速度a1;
(2)从开始到圆盘刚离开桌布时,圆盘运动的位移s1;
(3)若圆盘最后刚好未从桌面掉下,桌布的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抽桌布挑战赛”是某游乐场的一项挑战游戏,挑战者用力迅速抽走水平桌面上的桌布,同时保证桌布上的水杯“不动”(肉眼观察不到水杯位置发生变化)即为挑战成功。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水杯静置于桌布上,挑战者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桌布迅速抽走,若水杯和桌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水杯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水杯和桌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桌面足够长,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某挑战者在抽桌布中,水杯相对桌布静止和桌布一起被抽走,求拉力满足的条件。
(2)若肉眼感知物体“不动”的最大距离l=0.75cm,m1=1kg,m2=0.5kg,μ1=0.1,μ2=0.2,g=10m/s2,水杯与桌布左端的距离d=5cm,求挑战者完成“抽桌布挑战赛”需提供的最小拉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