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公开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落日的幻觉》公开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06 16: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落日的幻觉石城县小松中学 陈平 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大飞轮?幻( )觉:
吟咏( ):
绮( )丽:
绚( )丽:
殷( )红: 殷( )勤
变化多端:幻(huàn)觉:吟咏(yínyǒng):绮(qǐ)丽:绚(xuàn)丽:殷(yān)红:变化多端: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带黑的红色。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殷(yīn)勤灿烂美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语出晋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近、靠近。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朗读课文 这篇文章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合作探究: 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 ,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 ??????????????????? 。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过渡段 承上启下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课文描绘了落日的哪些景象?现象一:太阳好像变大了
现象二:颜色深黄、殷红
现象三: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现象四: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现象五: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小组合作探究: 5、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小组合作探究: 6、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亮弧
迷人的紫光
落日变扁
落日变大
光线散射原理和黄红光穿透能力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变大
现象本质逻辑顺序找一下文章的结构落日美景(1-3)落日幻觉(4-7)作引用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逻辑顺序说明语言:准确生动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比较:2.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复习旧知:常见的说明方法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3.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4.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5.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6.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补充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
8.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分析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3、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课堂拓展延伸: 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关于夕阳的古诗词: 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4.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5.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6.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7.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