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
1.(2023五上·齐河期末)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推测地球内部有 。
2.(2023五上·嘉祥月考)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3.(2023五上·齐河期末)我们用直纸筒能看到烛光,用弯纸筒不能看到烛光,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 传播的。
4.(2023五上·齐河期末)装修、装饰房屋时,使用大量含有 的材料等,会使室内空气收到污染,危及人的身体健康。
5.(2023五上·齐河期末)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片安装的位置应该 。
二、判断题
6.(2023五上·齐河期末)薄模板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厚木块不可以。 ( )
7.(2023五上·齐河期末)将一袋凉牛奶放入一碗60℃的热水中,凉牛奶的温度会一直上升到60℃( )
8.(2023五上·齐河期末)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加快增大,加速下降。 ( )
9.(2021五上·微山期末)崴脚后应及时冷敷。( )
10.(2023五上·齐河期末)深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能力强,浅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的能力弱。 ( )
三、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11.(2023五上·齐河期末)地球结构中, 温度最高, 最薄。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12.(2023五上·齐河期末)关于露和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霜是小冰晶
B.霜的形成必须在0℃以下
C.露是霜融化后形成的
D.露和霜都是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
13.(2023五上·齐河期末)下列做法能够制造出彩虹的有( )
A.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
B.让阳光照射倾斜放在水中的平面镜
C.面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
D.背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
14.(2023五上·齐河期末)根据河北太行山山间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可以推断出这里曾经是( )
A.沙漠 B.海滨 C.平原 D.高山
15.(2023五上·齐河期末)以下热传递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烤地瓜时主要是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方式把地瓜烤熟的
B.用热水袋取暖,热量从热水袋向身体传递
C.煮饺子时主要是通过热对流和热传导的方式煮熟的
D.把手伸进 的水中,热量从手上向水中传递
16.(2023五上·齐河期末)下列关于地球引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引力的方向是朝向地心的
B.地球表面和接近地球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C.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地球引力越大
D.没有地球引力,地球上的水循环就不可能实现
17.(2023五上·齐河期末)拨打急救电话时,要说清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等,特别是( ),以便让医护人员提前有所准备。
A.呼吸是否困难 B.意识是否清楚 C.家庭地址
18.(2023五上·齐河期末)水循环的意义有( )
A.下雨可以净化空气
B.水在自然界不停的循环,所以我们不必节约用水
C.雪可以给庄稼保暖,冻死地下害虫,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D.水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维持了一定的空气湿度,有利于保护呼吸系统
19.(2023五上·齐河期末)大约 2000 年前的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就记载了潜望镜的雏形,现代潜望镜常常用于潜艇中,主要是应用( )原理设计制作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0.(2023五上·齐河期末)地震发生时如果你身处楼房,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
A.发生地震时应快速乘坐电梯逃生
B.地震时尽可能找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C.震动停止后,不可以马上回到室内
21.(2023五上·齐河期末)关于漂浮材料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都是一样的
B.救生圈是由泡沫做成的,是因为泡沫是漂浮材料
C.钢铁造的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所以钢铁是漂浮材料
D.数千年前,我国古人就用木材造船,是因为木材属于漂浮材料
22.(2023五上·齐河期末)关于《水循环》单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雨和雪都是云形成的
B.雾和云最大的区别是形成的原因不相同
C.露和霜形成的位置和成因都一样,但形成的气温条件不相同
D.在水循环过程中,海洋里的水越来越多,陆地上的水越来越少
23.(2023五上·齐河期末)卫生间的地面一般都铺瓷砖而不用木地板,原因是( )
A.瓷砖更干净 B.瓷砖更便宜 C.瓷砖更防水 D.瓷砖耐高温
24.(2023五上·齐河期末)如图所示,将铁钉和瓷勺同时放在盛有半瓶醋的烧杯中,使铁钉和瓷勺既能接触到醋,又能接触到空气。一段时间后,会发现( )。
A.瓷勺被腐蚀了,铁钉没有被腐蚀
B.铁钉被腐蚀了,瓷勺没有被腐蚀
C.瓷勺和铁钉都被腐蚀了
25.(2023五上·齐河期末)许多重大发明都是受到了生物的启示,对于仿生制作的流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开发产品 ②建立模型 ③生物性能 ④模型检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26.(2023五上·齐河期末)火山喷发时,岩浆是( )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喷出地表。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引力的作用
C.靠地球内部压力的作用 D.靠太阳引力的作用
27.(2023五上·齐河期末)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发明以后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 )方面。
A.经济交流 B.军事扩张 C.文化传播
28.(2023五上·齐河期末)在印章上雕刻“赵”字时,要刻成( )
A. B. C. D.
29.(2023五上·齐河期末)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 )
A.能产生热量 B.不易传热 C.容易散热 D.轻便
30.(2023五上·齐河期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艺术美。下列诗词中所描写的大自然中的水与其形成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水蒸气遇到冷的叶子凝结成的小水滴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云中的小冰晶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云中的小水滴
D.浸泡清洗
四、科学与生活
31.(2023五上·齐河期末)冬天,我们经常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
(1)房间里 的空气先热起来。
(2)请在图中画出房间里空气是如何流动的。
(3) 房间里的空气变热,用到的热传递方式是 。
32.(2023五上·齐河期末)山区公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部门会在公路上安放反光镜使来往司机能看见对面过来的车辆,请你协助交通部门在右图所示的图纸上确定两个反光镜的位置。
五、实验探究和分析题
33.(2023五上·齐河期末)小孔成像实验。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我们也来试着做一做小孔成像实验吧!
(1) 请画出蜡烛火焰的光穿透中间纸板之后,在右边纸板上成像的全过程。
(2) 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3) 下列诗句中,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A.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C.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4.(2023五上·齐河期末) 《水循环》探究实验。
(1) 我们来制造雾。烧杯内倒入半杯温水,杯内除了水,还有 。把冰块接近杯口时,能看到一些白气,把冰块移开, 白气消失。这说明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许多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2) 制造露和霜。小铁桶内加入适量冰块,过一会,看到桶的外壁上有 出现了,这就是露。小铁桶加入冰块后,接着向冰块上撒一些盐,让温度更 ,过几分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 ,这就是霜。
(3) 降雨的模拟实验。使用 持续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蒸气通过弯管进入倒扣着的小烧杯内,在小烧杯底上放上 ,过一会就会有一些水珠滴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岩浆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岩浆。
2.【答案】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其依据往往来自己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3.【答案】沿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直管观察烛光能看见蜡烛的火焰,透过弯管不能看见蜡烛的火焰,可以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答案】甲醛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装修、装饰房屋时,如果使用大量含有甲醛的材料,会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危及人的身体健康。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方法有:打开门窗,通风透气,用活性炭包吸附甲醛等。
5.【答案】相对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所以潜望镜两面镜子安装时应该镜面对着镜面。
6.【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当物体放入水中时,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托起的力,这就是浮力,由于浮力的作用,有些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泡沫木块等。
7.【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就会发生。将凉牛奶放入热水中,热量从热水向牛奶瓶中传递,最终会达到瓶内牛奶与瓶外热水温度相同。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对人工降雨的认识,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加快增大,加速下降。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扭伤以后关节会伴随着肿胀和阵阵的刺痛感,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快速解决这种情况的关键,万一扭伤正确的治疗方法是:立即冷敖。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 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所以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题目的说法正确的。
11.【答案】C;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这一层的温度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地球内部结构中温度最高的圈层是地核。
12.【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
13.【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用喷水壶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彩虹的形成是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产生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背向太阳喷出水雾,在阳光下玩三棱镜,将在阳光下玩吹泡泡,都可以制造出彩虹。
14.【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根据河北太行山山间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可以推断出这里曾经是海洋。
15.【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烤红薯”是通过辐射和热传导的方式进行传热的。选项A正确。
16.【答案】C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 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离地球越远,受到的引力也会随着减少,地球的引力总是向着地球中心的,地心引力是一切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产生的互相吸引的作用力,地球对其他物体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地心引力,其他物体所受到的地心引力方向向着地心。
17.【答案】C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拨打120时,切勿惊慌,保持镇定,讲话清楚,简练易懂,重点要讲清楚地点、姓名和伤情。所以,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要告诉接线人员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等,特别是地址、门牌号等信息。
18.【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水循环塑造地形地貌、促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19.【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因此说它是现代军事中潜望镜的雏形。平面镜成像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20.【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
21.【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A、不同的材料漂浮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时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
B、人们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制作了泡沫救生圈。B的说法正确。
C、钢铁造的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钢铁制成的小船体积大,才能漂浮在水面上,纯粹的钢铁在水中时沉的。
D、数千年前,我国古人就用木材造船,是因为木材属于漂浮材料,说法正确。
22.【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雨和雪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地球上的水是属于不断循环之中,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3.【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吸水性
【解析】【分析】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人们想要的物品。现在家居装修中,地面一般选用瓷砖或者木地板铺设,而卫生间的地面只铺瓷砖而不铺木地板,是因为瓷砖比术地板的防水性能好。
2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在有盐和醋等酸碱性液体的情况下,生锈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所以将铁钉和陶瓷勺放在盛有醋的烧杯中,使铁钉和陶瓷勺既能接触到醋,又能接触到空气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铁钉被腐蚀了,陶瓷勺没有被腐蚀。
25.【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生物的性能,研制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仿生,仿生是一门了不起的科学,被称为仿生学。人们不仅能从大自然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还能独自研究,独自创造。人们在仿生学中的思维模式一般是:生物性能一建立模型一模型检测一开发产品。
26.【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故选C。
27.【答案】C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文化传播方面。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了印刷技术。
28.【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印章上的字与我们需要的字是左右相反,上下相同的,选项D正确。
29.【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不容易传热。
30.【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水蒸气遇到冷的叶子凝结成的小水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是降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降雪;
31.【答案】(1)取暖器上方
(2)
(3)热对流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暖气附近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然后变热后又上升,冷空气又补充过来,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室内的空气变热了。
(1)读图可知,房间里①处靠暖气片最近,①处的空气先热起来。
(2)热量在空气中传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取暖器加热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上升,上面的冷空气下降,冷热空气上下循环形成对流,从而使得热量发生传递。
(3)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冬天我们打开空调,整个室内温度升高,这是热传递方式中的热对流。
32.【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33.【答案】(1)
(2)直线
(3)D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 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他的做法是,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一面墙上开一个小孔,小孔对面的墙上就会出现外面景物的倒像,这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实验证实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成像是倒立的像。
(3)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4.【答案】(1)冰块;凝结
(2)小水滴;低;小冰晶
(3)酒精灯;冰块
【知识点】天气现象;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1) 我们来制造雾。烧杯内倒入半杯温水,杯内除了水,还有冰块,实验中发现,在烧杯中倒入不冒“白气"的温水,把冰块接近杯口时,发现“雾”出现;把冰块移开,发现“雾”消失。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根据实验现象猜测“雾”是杯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块形成的。
(2)制造露和霜。小铁桶内加入适量冰块,过一会,看到桶的外壁上有小水滴出现了,这就是露。小铁桶加入冰块后,接着向冰块上撒一些盐,让温度更低,过几分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小冰晶,这就是霜。
(3) 降雨的模拟实验。使用酒精灯持续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蒸气通过弯管进入倒扣着的小烧杯内,在小烧杯底上放上冰块,过一会就会有一些水珠滴下来。根据实验的这一猜想,可以得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雾和云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1 / 1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
1.(2023五上·齐河期末)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推测地球内部有 。
【答案】岩浆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岩浆。
2.(2023五上·嘉祥月考)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答案】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其依据往往来自己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3.(2023五上·齐河期末)我们用直纸筒能看到烛光,用弯纸筒不能看到烛光,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 传播的。
【答案】沿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直管观察烛光能看见蜡烛的火焰,透过弯管不能看见蜡烛的火焰,可以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2023五上·齐河期末)装修、装饰房屋时,使用大量含有 的材料等,会使室内空气收到污染,危及人的身体健康。
【答案】甲醛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装修、装饰房屋时,如果使用大量含有甲醛的材料,会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危及人的身体健康。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方法有:打开门窗,通风透气,用活性炭包吸附甲醛等。
5.(2023五上·齐河期末)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片安装的位置应该 。
【答案】相对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所以潜望镜两面镜子安装时应该镜面对着镜面。
二、判断题
6.(2023五上·齐河期末)薄模板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厚木块不可以。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当物体放入水中时,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托起的力,这就是浮力,由于浮力的作用,有些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泡沫木块等。
7.(2023五上·齐河期末)将一袋凉牛奶放入一碗60℃的热水中,凉牛奶的温度会一直上升到60℃(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就会发生。将凉牛奶放入热水中,热量从热水向牛奶瓶中传递,最终会达到瓶内牛奶与瓶外热水温度相同。
8.(2023五上·齐河期末)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加快增大,加速下降。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对人工降雨的认识,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加快增大,加速下降。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9.(2021五上·微山期末)崴脚后应及时冷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扭伤以后关节会伴随着肿胀和阵阵的刺痛感,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快速解决这种情况的关键,万一扭伤正确的治疗方法是:立即冷敖。
10.(2023五上·齐河期末)深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能力强,浅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的能力弱。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 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所以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题目的说法正确的。
三、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11.(2023五上·齐河期末)地球结构中, 温度最高, 最薄。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答案】C;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这一层的温度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地球内部结构中温度最高的圈层是地核。
12.(2023五上·齐河期末)关于露和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霜是小冰晶
B.霜的形成必须在0℃以下
C.露是霜融化后形成的
D.露和霜都是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
13.(2023五上·齐河期末)下列做法能够制造出彩虹的有( )
A.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
B.让阳光照射倾斜放在水中的平面镜
C.面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
D.背向太阳,用喷雾器喷水
【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用喷水壶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彩虹的形成是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产生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背向太阳喷出水雾,在阳光下玩三棱镜,将在阳光下玩吹泡泡,都可以制造出彩虹。
14.(2023五上·齐河期末)根据河北太行山山间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可以推断出这里曾经是( )
A.沙漠 B.海滨 C.平原 D.高山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根据河北太行山山间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可以推断出这里曾经是海洋。
15.(2023五上·齐河期末)以下热传递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烤地瓜时主要是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方式把地瓜烤熟的
B.用热水袋取暖,热量从热水袋向身体传递
C.煮饺子时主要是通过热对流和热传导的方式煮熟的
D.把手伸进 的水中,热量从手上向水中传递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烤红薯”是通过辐射和热传导的方式进行传热的。选项A正确。
16.(2023五上·齐河期末)下列关于地球引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引力的方向是朝向地心的
B.地球表面和接近地球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C.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地球引力越大
D.没有地球引力,地球上的水循环就不可能实现
【答案】C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 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离地球越远,受到的引力也会随着减少,地球的引力总是向着地球中心的,地心引力是一切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产生的互相吸引的作用力,地球对其他物体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地心引力,其他物体所受到的地心引力方向向着地心。
17.(2023五上·齐河期末)拨打急救电话时,要说清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等,特别是( ),以便让医护人员提前有所准备。
A.呼吸是否困难 B.意识是否清楚 C.家庭地址
【答案】C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拨打120时,切勿惊慌,保持镇定,讲话清楚,简练易懂,重点要讲清楚地点、姓名和伤情。所以,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要告诉接线人员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等,特别是地址、门牌号等信息。
18.(2023五上·齐河期末)水循环的意义有( )
A.下雨可以净化空气
B.水在自然界不停的循环,所以我们不必节约用水
C.雪可以给庄稼保暖,冻死地下害虫,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D.水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维持了一定的空气湿度,有利于保护呼吸系统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水循环塑造地形地貌、促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19.(2023五上·齐河期末)大约 2000 年前的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就记载了潜望镜的雏形,现代潜望镜常常用于潜艇中,主要是应用( )原理设计制作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因此说它是现代军事中潜望镜的雏形。平面镜成像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20.(2023五上·齐河期末)地震发生时如果你身处楼房,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
A.发生地震时应快速乘坐电梯逃生
B.地震时尽可能找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C.震动停止后,不可以马上回到室内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
21.(2023五上·齐河期末)关于漂浮材料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都是一样的
B.救生圈是由泡沫做成的,是因为泡沫是漂浮材料
C.钢铁造的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所以钢铁是漂浮材料
D.数千年前,我国古人就用木材造船,是因为木材属于漂浮材料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A、不同的材料漂浮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时浮的,有的材料在水中是沉的。
B、人们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制作了泡沫救生圈。B的说法正确。
C、钢铁造的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钢铁制成的小船体积大,才能漂浮在水面上,纯粹的钢铁在水中时沉的。
D、数千年前,我国古人就用木材造船,是因为木材属于漂浮材料,说法正确。
22.(2023五上·齐河期末)关于《水循环》单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雨和雪都是云形成的
B.雾和云最大的区别是形成的原因不相同
C.露和霜形成的位置和成因都一样,但形成的气温条件不相同
D.在水循环过程中,海洋里的水越来越多,陆地上的水越来越少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雨和雪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地球上的水是属于不断循环之中,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3.(2023五上·齐河期末)卫生间的地面一般都铺瓷砖而不用木地板,原因是( )
A.瓷砖更干净 B.瓷砖更便宜 C.瓷砖更防水 D.瓷砖耐高温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吸水性
【解析】【分析】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人们想要的物品。现在家居装修中,地面一般选用瓷砖或者木地板铺设,而卫生间的地面只铺瓷砖而不铺木地板,是因为瓷砖比术地板的防水性能好。
24.(2023五上·齐河期末)如图所示,将铁钉和瓷勺同时放在盛有半瓶醋的烧杯中,使铁钉和瓷勺既能接触到醋,又能接触到空气。一段时间后,会发现( )。
A.瓷勺被腐蚀了,铁钉没有被腐蚀
B.铁钉被腐蚀了,瓷勺没有被腐蚀
C.瓷勺和铁钉都被腐蚀了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在有盐和醋等酸碱性液体的情况下,生锈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所以将铁钉和陶瓷勺放在盛有醋的烧杯中,使铁钉和陶瓷勺既能接触到醋,又能接触到空气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铁钉被腐蚀了,陶瓷勺没有被腐蚀。
25.(2023五上·齐河期末)许多重大发明都是受到了生物的启示,对于仿生制作的流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开发产品 ②建立模型 ③生物性能 ④模型检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生物的性能,研制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仿生,仿生是一门了不起的科学,被称为仿生学。人们不仅能从大自然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还能独自研究,独自创造。人们在仿生学中的思维模式一般是:生物性能一建立模型一模型检测一开发产品。
26.(2023五上·齐河期末)火山喷发时,岩浆是( )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喷出地表。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引力的作用
C.靠地球内部压力的作用 D.靠太阳引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故选C。
27.(2023五上·齐河期末)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发明以后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 )方面。
A.经济交流 B.军事扩张 C.文化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文化传播方面。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了印刷技术。
28.(2023五上·齐河期末)在印章上雕刻“赵”字时,要刻成(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印章上的字与我们需要的字是左右相反,上下相同的,选项D正确。
29.(2023五上·齐河期末)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 )
A.能产生热量 B.不易传热 C.容易散热 D.轻便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不容易传热。
30.(2023五上·齐河期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艺术美。下列诗词中所描写的大自然中的水与其形成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水蒸气遇到冷的叶子凝结成的小水滴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云中的小冰晶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云中的小水滴
D.浸泡清洗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是水蒸气遇到冷的叶子凝结成的小水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是降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降雪;
四、科学与生活
31.(2023五上·齐河期末)冬天,我们经常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
(1)房间里 的空气先热起来。
(2)请在图中画出房间里空气是如何流动的。
(3) 房间里的空气变热,用到的热传递方式是 。
【答案】(1)取暖器上方
(2)
(3)热对流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暖气附近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然后变热后又上升,冷空气又补充过来,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室内的空气变热了。
(1)读图可知,房间里①处靠暖气片最近,①处的空气先热起来。
(2)热量在空气中传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取暖器加热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上升,上面的冷空气下降,冷热空气上下循环形成对流,从而使得热量发生传递。
(3)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冬天我们打开空调,整个室内温度升高,这是热传递方式中的热对流。
32.(2023五上·齐河期末)山区公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部门会在公路上安放反光镜使来往司机能看见对面过来的车辆,请你协助交通部门在右图所示的图纸上确定两个反光镜的位置。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五、实验探究和分析题
33.(2023五上·齐河期末)小孔成像实验。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我们也来试着做一做小孔成像实验吧!
(1) 请画出蜡烛火焰的光穿透中间纸板之后,在右边纸板上成像的全过程。
(2) 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3) 下列诗句中,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A.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C.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1)
(2)直线
(3)D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 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他的做法是,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一面墙上开一个小孔,小孔对面的墙上就会出现外面景物的倒像,这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实验证实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成像是倒立的像。
(3)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写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4.(2023五上·齐河期末) 《水循环》探究实验。
(1) 我们来制造雾。烧杯内倒入半杯温水,杯内除了水,还有 。把冰块接近杯口时,能看到一些白气,把冰块移开, 白气消失。这说明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许多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2) 制造露和霜。小铁桶内加入适量冰块,过一会,看到桶的外壁上有 出现了,这就是露。小铁桶加入冰块后,接着向冰块上撒一些盐,让温度更 ,过几分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 ,这就是霜。
(3) 降雨的模拟实验。使用 持续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蒸气通过弯管进入倒扣着的小烧杯内,在小烧杯底上放上 ,过一会就会有一些水珠滴下来。
【答案】(1)冰块;凝结
(2)小水滴;低;小冰晶
(3)酒精灯;冰块
【知识点】天气现象;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1) 我们来制造雾。烧杯内倒入半杯温水,杯内除了水,还有冰块,实验中发现,在烧杯中倒入不冒“白气"的温水,把冰块接近杯口时,发现“雾”出现;把冰块移开,发现“雾”消失。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根据实验现象猜测“雾”是杯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块形成的。
(2)制造露和霜。小铁桶内加入适量冰块,过一会,看到桶的外壁上有小水滴出现了,这就是露。小铁桶加入冰块后,接着向冰块上撒一些盐,让温度更低,过几分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小冰晶,这就是霜。
(3) 降雨的模拟实验。使用酒精灯持续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蒸气通过弯管进入倒扣着的小烧杯内,在小烧杯底上放上冰块,过一会就会有一些水珠滴下来。根据实验的这一猜想,可以得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雾和云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