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相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丝竹相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0-06 14:58:02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记》江南水乡的魅力并不只是在于柔和的水乡风光,更在于那柔软缠绵的音乐。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欣赏到一种难得的悠然情调。丝竹相和——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美丝竹相和你听过《欢乐歌》的悠扬的曲调吗?思考:随着音乐哼唱曲调,说出演奏的乐器有哪些。二胡,高胡,扬琴,笛子,筝,箫等丝竹乐器丝竹相和欢乐歌: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本段,构成了 (A1A2A)的变奏体结构,也就是说据以发展的主题在后,因此有人称它为“倒装变奏式”。
“放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民族器乐小合奏《江南好》就是据此改编的。江南丝竹江南丝竹介绍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国乐研究社”等组织。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8首,号称“八大名曲”。此外,《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较流行。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江南丝竹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如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演变为5支乐曲,习称“五代同堂”。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繁。第1曲《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简朴;第2曲《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第3曲《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较为平稳;第4曲《中花六板》 ,一板三眼,旋律流畅,速度适中,在5曲中为最著名者;第5曲《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这5支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亦可按演奏程序相反的方向,如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由慢到快,由繁到简地依次联缀演奏。二胡丝中胡琵琶三弦秦琴笛子箫笙竹板板鼓打击乐器中花六板《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并将其组合成套,称《五代同堂》。“五代同堂”这一名称是取其吉利之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另外也示意五曲同出一宗。
《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中花六板《中花六板》与《老六板》的比较《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雨打芭蕉》—广东音乐的代表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初期仅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俗称“五架头”其演出场合较广泛,或为戏曲演出的垫场,或在茶楼、酒肆由流浪艺人表演,或为婚丧喜庆助兴,或为百姓自娱。大批粤乐家自编自创,已积累了数百首曲目。如《旱天雷》《雨打芭蕉》《双声恨》《步步高》《饿马摇铃》《连环扣》《赛龙夺锦》《平湖秋月》《孔雀开屏》《娱乐升平》等。广东音乐广东音乐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成型于清代光绪年间,繁荣于民国时期。内容广泛,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如今则专指丝竹音乐。
广东音乐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及我们的广东音乐则专指丝竹音乐(小曲)。
在近代,广东小曲盛行一时,无论是戏曲伴奏、街头卖艺还是婚丧喜庆都要演奏它,而这种乐队演奏的乐曲,又叫做“八音”、“行街音乐”、“座堂乐”。 广东音乐的音响色彩清脆明亮、华美;旋律风格华彩、跳跃、活泼;乐曲结构多为短小单一的小品,很少有大型套曲。
1921年以前是广东音乐的形成时期,它最初形成于清末民初(二十世纪始),发展迅速,不久即风行全国,在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的地方也很盛行。清末,在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流行着不少“过场”——“又名宝字,即丝弦乐队当无唱曲时,各弦合弄之谱也”、“小调谱”,广东音乐即在这些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段时期使用的乐器有二弦、提琴(非西洋提琴也,中国乐器,形制与板胡相同,约在明代就出现)、三弦、月琴、笛(或箫)组成,俗称“五架头”,又称“硬弓”。
早期乐曲,音符较散,节奏也缺少变化,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新的特点,在曲调进行中加有多种装饰音型,称做“加花”,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欢快。这段时期的乐曲是民间流传的集体创作,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严公尚,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广东音乐组合乐器主要有五种形式:
硬弓组合:二弦、提琴(大板胡)、三弦、月琴和喉管(或横箫),便组成五架头。
软弓组合:高胡、扬琴、琵琶(或秦琴)、洞箫、椰胡|或二胡。
从本地曲艺伴奏形式发展起来的组合:洞箫、椰胡、琵琶(古筝或秦琴)。
吹打乐组合:大小唢呐为主奏,配上锣鼓等打击乐器,或加进其他弦索乐器。
西洋乐器组合:小提琴、萨克斯风、电吉他、木琴等为核心,常用于演奏类似轻音乐、舞曲的乐曲。娱乐升平《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据有关文献记载:它被列为“粤乐新谱”?之类。即由作曲家新谱写的广东音乐,是遵循我国民间音乐的传统及创作手法,?吸取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的一些创作经验,创作出来的一种更具清新色彩的广东音乐。它是由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丘鹤俦创作的广东音乐新曲,从字面上,我们就感受到了歌舞升平的欢庆场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吧!问题一:你知道其中的演奏乐器吗?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秦琴、笛子等问题二:音乐的情绪如何?音乐情绪欢快活泼、热情开朗、朝气蓬勃,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色彩整体分析娱乐升平欣赏第一段,回答问题:对比它的记谱和实际音响有什么差异(特别是高胡这个乐器)?音乐风格如何?原谱较简单,但实际演奏中多滑音,旋律加花、装饰音等。正因为有这些因素,形成了广东音乐的特殊风格:轻快活泼、艳郁华丽、细腻缠绵、流畅动听。主奏乐器高胡:它是广东音乐中最具特色的乐器,音色高亢、明亮、有力,音调高于二胡,与广东粤曲唱腔的音色接近。欣赏《娱乐升平》第二段(与第一段进行比较:第二段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音乐情绪有何变化?高胡的演奏有变化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第二段加入了大量的打击乐器,使乐曲更加欢快、热烈而富有激情,将音乐推向高潮,高胡的自由加花装饰音减弱了,主要是因为打击乐器的加入。广东音乐的老艺人一直非常强调配合,音乐中注重“你进我出,你繁我简,你有我无”,追求相互配合和谐之境,而“和谐”也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根脉。对比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江苏、浙江、上海二胡、萧、扬琴、琵琶、古筝、阮等二 胡轻巧明朗、欢快活泼、清新典雅、秀美轻盈珠江三角洲、港澳、东南亚之华人社会高胡、扬琴、笛子,秦琴等高 胡轻快活泼、艳郁华丽、细腻缠绵、流畅动听在我国众多的丝竹乐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两个丝竹乐种,此外,还存在着很多好听别具风味的丝竹乐种,比如,福建的“南音”,山西的“二人台”牌子曲,潮州的“弦诗”,云南的“洞经”等,都值得我们去聆听,去了解。
同课章节目录